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策略

    王辰;翟振国;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临床表现的非特征性及常规检查的非特异性,使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误漏诊率及高死亡率,已成为国际性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近年来,针对肺栓塞遗传流行病学、发病学、无创检查技术、药物治疗、手术及介入治疗方法等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肺栓塞在临床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高危人群的预防、诊断意识及诊断水平不足、治疗方法不规范等。本期专题对肺栓塞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意识及诊疗水平,降低肺栓塞的“三高”率,并推进本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

    2006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程序新概念

    袁雅冬;潘文森;

    2006年0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非血栓性肺栓塞

    程兆忠;

    2006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起搏预防与治疗

    郭继鸿;

    2006年0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

    任自文;

    2006年0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

    张海澄;佟光明;

    2006年01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思路:干细胞移植

    王春雪;王拥军;

    2006年01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脑出血的影像学特点和研究进展

    赵性泉;王拥军;

    2006年0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脑出血的治疗

    王素香;

    2006年01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加埃索美拉唑对复发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的点评

    张微微;

    2006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6h)的尿激酶、降纤酶与常规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

    杨清成;张向东;郭艳平;梁长春;秦红霞;杨新丽;马登飞;杨淑娟;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ACI)发病后6h尿激酶溶栓与降纤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ACI患者随机分成3组,尿激酶组、降纤酶组、对照组各32例。尿激酶组予尿激酶(UK)100~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溶液150ml30min静滴。降纤酶组予降纤酶10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50ml静滴,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治疗。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h、1d、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3个月、6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评分,并比较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h、1d、7d、14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UK组较降纤酶组、对照组改善显著,降纤酶组7d、14d时较对照组改善显著。3个月、6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评分,尿激酶组、降纤酶组及对照组疗效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组间安全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ACIUK溶栓治疗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降纤酶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药物用量,两种治疗均安全可靠。

    2006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信息速递

    2006年01期 25+42+44+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长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和预后的影响

    王晓华;姚恒臣;吴兴利;周敏;于珂;孔祥泉;蔡孔长;

    目的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倍他乐克对CHF患者QTd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3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入选和随访结束时同步描计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结果入选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脉搏(AP)、左室射血分数(LVEF)、QTd的均值间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AP、QTd明显降低(P<0·001)。对照组治疗后AP、QTd均增加(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QTd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心功能恶化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明显降低CHF患者的QTd,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

    2006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呼气末正压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肺功能的作用

    舒礼良;徐敬;赵文增;李金花;黄秋霞;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肺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把4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组术后行PEEP。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1、6、12、24、48h的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肺泡-动脉氧张力差、呼吸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肺动脉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肺血管阻力、肺泡-动脉氧张力差及呼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直视术后采用PEEP通气模式,能够改善术后肺的呼吸功能。

    2006年0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潘洪涛;宋成伟;王旭勃;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12h以内或12~24h仍有心肌缺血且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分为PCI组和溶栓组,分别给予直接急诊PCI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发病2周时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2·5%,PCI组再通率为93·3%;PCI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均达到TIMIⅢ级血流;溶栓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PCI组(P<0·001)。溶栓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大于PCI组患者(P<0·01)。溶栓组患者AMI发作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PCI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可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保护心功能。

    2006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与细胞保护

    王立金;王慧;方玉荣;

    目的研究高张盐溶液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与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为5·33kPa维持30min制作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治疗休克,观察MAP、血浆电解质(Na+、Cl-、K+)、血浆N-乙酰-β-葡萄糖酐酸酶(NAG)活性、丙二醛(MDA)浓度和动物存活时间。结果7·5%NaCl组中MAP明显高于其他浓度的NaCl组,血浆K+却明显低于其他浓度的NaCl组,并且血浆NAG、MDA也明显低于其他组,家兔的存活时间最长。结论7·5%NaCl溶液治疗早期失血性休克,可以减轻细胞损伤程度,提高动物的存活时间,明显优于其他浓度的高渗盐液。

    2006年01期 32-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多因素分析

    刘一;王东;樊再雯;彭渤;张波;

    目的分析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及抗生素的使用等多因素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病原菌的影响,为CAP经验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78例住院的CAP患者进行痰细菌学检测,78例患者中60岁以上39例,33例合并有1种或1种以上基础疾病,35例入院前应用过β-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结果检出病原菌11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8株,革兰阴性杆菌71株,真菌19株,2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有2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组的混合感染和真菌感染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或<0·001);用药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未用药组(P<0·05);有基础病组的真菌感染明显高于无基础病组(P<0·01)。进一步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影响革兰阳性菌的检出(χ2=4·358,P=0·037),年龄的大小与真菌感染和混合感染最为相关(χ2=20·591,P=0·0001;χ2=5·923,P=0·015)。结论对CAP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到上述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为宜。

    2006年0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人心力衰竭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心律失常分析

    杜英;黄铁群;王勇;赵林;胡月林;

    目的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其对CHF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72例确诊为CHF伴SAS患者,依据多导睡眠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作为界值,AHI>15者为CHF伴SAS组(A组),36例;AHI≤15者为对照组(B组),36例。结果A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更为明显。结论CHF伴SAS患者较不伴SAS的CHF患者更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而加重CHF,严重者可导致睡眠状态下的猝死,临床上在控制CHF的同时亦应重视对SAS的及时干预。

    2006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王慧珍;陆虹;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Holter检查,比较有LVH及无LVH两组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LVH81例(45·5%),LVH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非LVH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LVH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CVA)为39例(48·1%),显著高于无LVH组的17·5%(17例)(P<0·01)。结论老年人高血压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且与CVA成正相关。

    2006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卒中的抗栓治疗

    王拥军;

    2006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厄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作用

    张萍;梁勤;张盛群;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作用以及降压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选择3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厄贝沙坦150ml,300ml/d,共8周。随访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变化以及服药耐受性。结果8周后,所有患者血压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左室重量指数降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是一个高效、安全的降压药物,能够保护心脏功能。

    2006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2002~2004年云南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病例总结分析

    吴新华;赵溯;赵顺芳;黄文丽;李兆祥;杨林;尹雪艳;

    目的探讨云南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结合75例云南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云南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以呕吐、恶心、晕厥、抽搐、紫绀、发热多见;病理改变以间质性心肌炎为主,常伴有心肌酶增高、心电图QT间期延长、ST-T改变,易发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病死率极高。结论云南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06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乡镇医院中救治

    朱庆义;丘敏梅;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乡镇医院中抢救的综合性救治方案。方法本院收治的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明确症状出现6h内采用溶栓疗法。结果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有43例在明确症状出现6h内采用溶栓疗法,结果完全再通者32例(74·4%),部分再通7例(16·3%),未通4例(9·3%)。溶栓后3个月恢复良好者26例(60·5%),中残8例(18·6%),重残3例(7·0%),植物生存2例(4·6%),死亡4例(9·3%);13例因不能确定症状发生时间,溶栓后完全再通4例(30·8%),部分再通5例(38·5%),未通4例(30·8%),3个月恢复良好2例(15·4%),中残2例(15·4%),重残2例(15·4%),植物生存3例(23·1%),死亡4例(30·8%)。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判断与溶栓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2006年0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

    周玉杰;

    2006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糖脉康对糖耐量减退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左文标;张春香;张庆涛;

    目的了解糖脉康对糖耐量减退(IGT)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糖脉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ISI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脉康可改善糖耐量减退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2006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低渗性脑病40例临床分析

    郭文新;张凤宇;

    目的对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加以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从诊断和治疗方面分析1995年1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的40例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患者。结果40例患者治愈好转34例,死亡6例,存活率达85%。结论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宜早期诊断,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并注意与肺性脑病鉴别。

    2006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探讨

    曲茂兴;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分析,探讨其规律性。方法对48例心肌梗死患者以疼痛或明确的临床症状为发病时间标准,将24h分成8个时间段,统计发病例数。结果6∶00~9∶00有17例患者(35%),为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时间,在18∶00~21∶00有11例患者(23%),出现一个次高峰。结论6∶00~9∶00,18∶00~21∶00是人群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段,也是心肌梗死的高发时间段,出现先兆症状应及时就医。

    2006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性毒鼠强中毒检测脑电图与转氨酶的临床意义

    李贤忠;贾开福;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脑电图(EEG)与转氨酶的临床意义。方法48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72h内行EEG、转氨酶检测。结果EEG异常43例,异常率为89·6%;转氨酶异常39例,异常率为81·2%。结论EEG异常和转氨酶升高与患者临床症状轻重呈平行关系,且EEG和转氨酶恢复正常比临床症状消失晚。

    2006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指征与方式的探讨

    王东臣;李忠民;杨风海;张士刚;刘鹏;张连群;孙明;房宝军;朱建新;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进一步规范化治疗脑出血。方法治疗组:随机抽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发病时间、格拉斯格评分、出血量,对患者进行血肿穿刺或小骨窗剖颅脑内血肿清除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随机选取60例用药物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完全恢复20例,生活自理39例,需人帮助1例,卧床而有意识1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5人,对照组完全恢复5例,生活自理22人,需人帮助11人,卧床而有意识11例,植物生存者3例,死亡8例。结论规范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患者治愈好转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6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氟伐他汀对血小板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影响

    胡志雄;胡能态;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在降脂中对血小板的数量(P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方法对50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者服用氟伐他汀40μg/d,治疗前后采血进行PT、MPV与PDW测定对比,并应用SPSS统计分析。结果氟伐他汀治疗4周后患者的PT、MPV、PDW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PT、MPV、PDW没有影响,且副作用小,可供临床治疗考虑。

    2006年0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活性及其临床意义

    李芹;李鲁明;邵红娟;孙葆青;汤战丽;王晓宁;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119例分3组:NYHA分级心功能Ⅱ~Ⅳ级59例;心功能Ⅰ级38例;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北京健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KL型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使用的试剂盒。并行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结果(1)心功能Ⅱ~Ⅳ级患者外周血AgNORs含量明显低于心功能I级和正常对照组(P<0·01),心功能I级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慢性心衰患者病程越长,外周血AgNORs检测结果越低。(3)心功能Ⅱ~Ⅳ级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外周血AgNORs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可准确反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慢性心衰的病情发展呈良好的相关性,且检测方便。

    2006年0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玉梅;李虹;

    目的研究甘露醇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用甘露醇药物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2006年01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刘宝宏;张丽华;高中度;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方法95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AMI患者在治疗窗时间内给予尿激酶2万U/kg(总量100~150万U,年龄<75岁),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ml内于30min静脉滴入。溶栓前及溶栓后每30min做心电图1次,共6次;每2h测心肌酶谱1次,共4次;后24、45、72h各测1次。结果经溶栓治疗血管再通者49例,血管未通者46例。再通组严重心律失常率为8·16%,心衰为10·20%,休克为2·04%,死亡为8·07%,发病后1h内溶栓再通80·00%,3h内为74·28%,总再通率为51·1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时间愈早,血管再通率愈高,再通组的严重心律失常,心衰、休克、死亡病例少于未通组,AMI患者进行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值得肯定。

    2006年01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肠溶阿司匹林防治高危患者脑卒中的疗效对比

    王月华;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高危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按入选标准选择患者90例,分为3组,每组30例。A、B、C3组患者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司匹林200mg(A组)、100mg(B组)及50mg(C组),1次/d顿服。以脑卒中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随访1年。结果A、B2组治疗效果良好,但A组有6例患者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占20%;B、C2组未见药物的副作用。结论不同剂量ASA在脑卒中的预防中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反复发作的TIA患者,给与口服ASA100mg治疗,可以减少甚至消除TIA的发作,且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低,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2006年0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培哚普利联合葛根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杜颉;刘兰花;宋芳;陆宇辉;张玮;刘晓宜;喻英;陆丽华;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葛根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n=52)给予培哚普利及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n=46)给予静脉滴注肌苷氯化钠注射液100ml,观察两组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80·43%,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葛根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有效,可明显改善心功能。

    2006年01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李国庆;赵金环;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I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7d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方便,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且出血的发生率低。

    2006年01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脑舒通胶囊和丹参片治疗冠心病90例

    孙立群;宁桂兰;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和丹参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用心脑舒通胶囊,3粒/次,3次/d,30d为1个疗程,对照组45例用丹参片3粒/次,3次/d,30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优于丹参。

    2006年01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三七总皂苷治疗高脂血症伴高血黏度临床观察

    刘丽萍;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商品名:血塞通)治疗高脂血症伴高血黏度的疗效。方法30例高脂血症伴高血黏度患者以血塞通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糖尿病患者用0·9%氯化钠溶液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1次/d,疗程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脂及血黏度。结果治疗后血脂及血黏度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塞通治疗高脂血症伴高血黏度疗效显著。

    2006年01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二例

    秦北宁;孙永利;宋永辉;张慧;

    2006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二例早期诊疗体会

    甄利波;倪媛媛;田祥;王培军;刘倩梅;张同乐;邸书华;张旗;王伟;

    2006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人心衰治疗过程中出现高钾血症二例

    蒋莹;

    2006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螺旋CT听鼻线颅脑扫描技术在诊断小脑幕切迹下疝中的临床应用

    于卫中;江志勇;王国香;曲同峰;田惟泽;

    2006年01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与评价

    杨有万;刘宏霞;臧任丽;

    2006年01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杨建秀;于卫中;王海平;周相臣;

    2006年01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充氧流量与时间对高氧液制备的影响

    徐云香;唐召力;许健瑞;

    2006年01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张杏;李佩丽;范少玲;朱莲玉;

    目的总结分析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balloonpumping,IABP)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前、术后的观察对比。结果在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心功能明显提高,心率下降,尿量增加。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2006年01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诊抢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0例护理体会

    朱玉萍;

    目的探讨抢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2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患者进行抢救,在纠正电解质紊乱、降低血糖、抗休克、预防并发症出现等方面实施不同的护理要点,保证适时抢救,合理用药。并进行心理护理与卫生宣教。结果通过护理20例浅昏迷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护理是抢救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01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妊娠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熊丽艳;殷彩玲;张青艳;郑祥梅;周维鹏;

    2006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名企访谈

    2006年0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糖尿病足自我护理的指导

    殷素华;

    2006年01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生理研究概况

    苗阳;雷燕;高铸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心肌严重缺血产生的一组进展性的临床综合征。本文从ACS的病理生理特点入手,系统概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对ACS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基于ACS不稳定斑块、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阐述了ACS的发病机制。

    2006年01期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AT1受体拮抗剂与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

    徐延敏;黄体钢;

    折返性机制,延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异常自律性增高是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机制,Ca2+超载、钠超载是其发生的离子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在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其AT1受体拮抗剂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电生理作用及细胞膜多种离子通道的作用进行综述,揭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其AT1受体拮抗剂具有直接的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

    2006年01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稿约

    2006年01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临床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本刊编辑部;

    <正>~~

    2006年0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