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炜;黄沂;赵玉玲;张亦然;李绍意;
目的 构建并验证健康体检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风险因素调查表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生活方式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建模集健康体检者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健康体检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分别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准确性。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76份,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90.43%。3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为40.59%(138/340)。按照7∶3的比例将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建模集(n=239)和验证集(n=101)。其中建模集中正常血压者142例,正常高值血压者97例。建模集正常血压者与正常高值血压者性别、年龄、BMI、腰围、吸烟者占比、TG、HDL-C、尿酸、尿素氮、γ-谷氨酰转移酶(GGT)、同型半胱氨酸(Hcy)、中医体质、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尿酸、Hcy、湿热质、阴虚质是建模集健康体检者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健康体检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集、验证集健康体检者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AUC分别为0.936〔95%CI(0.907~0.964)〕、0.940〔95%CI(0.898~0.983)〕。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建模集、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准确性均较高(Brier评分分别为0.095、0.071)。结论 年龄、尿酸、Hcy、湿热质、阴虚质是健康体检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健康体检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
2024年10期 v.32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4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陆泳;陆磊娟;李民;施弼华;张慧;
目的 基于血小板参数构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6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8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查阅患儿电子病历,收集其年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异常呼吸音发生情况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患儿是否发生PB将其分为PB组(n=21)和无PB组(n=167)。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PP患儿发生PB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以分别评估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准确性、临床有效性;使用DynNom包开发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网络计算器。结果 PB组发热持续时间长于非PB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指数评分(PIS)高于非PB组,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低于非PB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于非PB组(P<0.05)。LASSO回归、SVM算法、随机森林算法分析结果均显示,发热持续时间、NLR、CRP、FIB、ALT、PIS是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NLR、CRP、FIB、PIS是MPP患儿发生PB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MPP患儿发生PB的AUC为0.971〔95%CI(0.936~0.990)〕;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MPP患儿发生PB的概率与其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为0.021~0.996时,该列线图模型的净获益率>0。基于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开发网络计算器(https://bpo-nomogram.shinyapps.io/DynNomapp/)。结论 基于PIS及发热持续时间、NLR、CRP、FIB构建的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准确性较高,且具有一定临床有效性;此外,基于上述列线图模型开发的网络计算器简单实用。
2024年10期 v.32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侯伟;李清涛;王亚坤;张曼;张丽君;田利远;
目的 探讨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对重症腺病毒肺炎(SAP)患儿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2023年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77例SAP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7型腺病毒感染情况、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计算入院时、治疗1周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根据BO发生情况将患儿分为BO组26例和非BO组5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P患儿并发BO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发热时间、治疗1周时NLR预测SAP患儿并发BO的价值。结果 两组混合感染发生率、发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BO组NLR、PLR、SII高于非BO组(P<0.05)。BO组治疗1周时NLR、SII高于入院时(P<0.05)。非BO组治疗1周时PLR低于入院时(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时间〔OR=1.155,95%CI(1.099~1.322)〕、治疗1周时NLR〔OR=4.334,95%CI(1.491~12.600)〕是SAP患儿并发BO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时间预测SAP患儿并发BO的AUC为0.809〔95%CI(0.702~0.916)〕,最佳截断值为16 d,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86.3%。治疗1周时NLR预测SAP患儿并发BO的AUC为0.807〔95%CI(0.712~0.902)〕,最佳截断值为1.85,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64.7%。结论 治疗1周时NLR是SAP患儿并发BO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SAP患儿并发BO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年10期 v.3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宁宁;尤晓娟;潘磊;田祺;张敏;刘华康;杨丽娜;
目的 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3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5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家庭收入、独立生活情况)、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疾病情况(病程、干咳发生情况、胸闷发生情况、急性加重次数)、治疗方式及入院时肺功能指标〔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功能情况。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中,预后良好35例、预后不良15例。预后良好者与预后不良者年龄、家庭收入、干咳发生率、胸闷发生率、急性加重次数、治疗方式、TL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PaO_2、前白蛋白、白蛋白及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家庭收入低、干咳、胸闷、急性加重次数≥1次/月、手术治疗、TLC占预计值百分比<64%、FVC占预计值百分比<70%、PaO_2<56 mmHg、前白蛋白<165 mg/L、白蛋白<35 g/L、免疫功能异常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40岁、家庭收入低、干咳、胸闷、急性加重次数≥1次、手术治疗、TLC占预计值百分比<64%、FVC占预计值百分比<70%、PaO_2<56 mmHg、前白蛋白<165 mg/L、白蛋白<35 g/L、免疫功能异常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2024年10期 v.3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立佳;耿丽娟;陈靖元;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反应性、p53表达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129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以阿司匹林反应单位(ARU)≥550为阿司匹林耐药,反之为阿司匹林敏感。通过医院电子病历或门诊随访收集患者随访资料,并记录其出院后3年内MACCE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TIA患者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TIA患者ARU与p53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中,34例(26.4%)为阿司匹林耐药,将其作为阿司匹林耐药组;95例(73.6%)为阿司匹林敏感,将其作为阿司匹林敏感组。阿司匹林耐药组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大于阿司匹林敏感组,p53表达水平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随访3年,阿司匹林耐药组累积MACCE发生率为60.1%,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的8.8%(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反应性〔HR=1.004,95%CI(1.002~1.006)〕、p53表达水平〔HR=2.779,95%CI(1.038~7.440)〕是TIA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A患者ARU与p5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80,P<0.001)。结论 阿司匹林反应性、p53表达水平是TIA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阿司匹林反应性与p5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2024年10期 v.32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秦艳;田微;闫云芳;卫彩彩;张燕;段海锋;
目的 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25)和重度组(n=21);根据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46)和预后不良组(n=3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红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DAPK1表达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度组红细胞计数、总蛋白低于轻度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轻度组,DAPK1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红细胞计数、总蛋白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轻度组和中度组,DAPK1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病情严重程度重于预后良好组,红细胞计数、总蛋白低于预后良好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DAPK1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红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DAPK1表达水平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DAPK1表达水平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21〔95%CI(0.732~0.910)〕、0.735〔95%CI(0.618~0.852)〕、0.807〔95%CI(0.715~0.899)〕、0.919〔95%CI(0.853~0.986)〕。结论 DAPK1表达水平随着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且其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预后不良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4年10期 v.32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翠霞;周莉莉;朱德慧;
目的 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疼痛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影响因素;采用R 3.6.3软件及rms程序包建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OC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准确性、区分度、临床有效性。结果 208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87例(41.83%)发生疼痛。两组性别、Hoehn-Yahr分期、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Ⅰ评分、UPDRSⅢ评分、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及焦虑、抑郁、嗅觉障碍、黑质回声增强、中缝核回声异常、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237,95%CI(1.196~4.185)〕、Hoehn-Yahr分期〔OR=3.401,95%CI(1.623~7.128)〕、抑郁〔OR=2.756,95%CI(1.487~5.108)〕、睡眠障碍〔OR=2.264,95%CI(1.128~4.546)〕是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性别、Hoehn-Yahr分期、抑郁、睡眠障碍构建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AUC为0.775〔95%CI(0.711~0.83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为0.13~0.85时,该列线图模型的净获益率>0。结论 性别、Hoehn-Yahr分期、抑郁、睡眠障碍是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一定区分度,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显著的净收益。
2024年10期 v.32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尤红俊;苟棋玲;董梦雅;常凤军;
目的 筛选并鉴定COVID-19与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的共同疾病基因。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164805、GSE28829、GSE41571、GSE163154数据集,然后将GSE28829、GSE41571数据集作为AS训练集,GSE163154数据集作为AS验证集。筛选GSE164805数据集中COVID-19和健康对照者(HC)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AS训练集中AS不稳定斑块和AS稳定斑块间的DEGs。绘制COVID-19和HC间的DEGs与AS不稳定斑块和AS稳定斑块间的DEGs的韦恩图,筛选COVID-19与AS不稳定斑块的共同DEGs。将共同DEGs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以最大相关准则(MCC)值排序前10位的基因作为共同核心DEGs。在GSE164805数据集和AS训练集中分析10个共同核心DEGs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以分析10个共同核心DEGs对AS验证集AS不稳定斑块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GSE164805数据集中,COVID-19和HC间的DEGs共5 379个。在AS训练集中,AS不稳定斑块和AS稳定斑块间的DEGs共1 615个。韦恩图分析结果显示,COVID-19与AS不稳定斑块的共同DEGs共210个。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取MCC排序前10位的基因作为共同核心DEGs,分别为TLR2、FCGR3B、TLR8、CSF1R、MMP9、TLR1、CD163、SPI1、CD80、C5AR1。在GSE164805数据集中,COVID-19的TLR2、FCGR3B、TLR8、CSF1R、MMP9、TLR1、CD163、SPI1、CD80、C5AR1表达水平高于HC(P<0.05);在AS训练集中,AS不稳定斑块的TLR2、FCGR3B、TLR8、CSF1R、MMP9、TLR1、CD163、SPI1、CD80、C5AR1表达水平高于AS稳定斑块(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LR2、FCGR3B、TLR8、CSF1R、MMP9、TLR1、CD163、SPI1、CD80、C5AR1预测AS验证集AS不稳定斑块的AUC分别为0.873〔95%CI(0.746~0.999)〕、0.565〔95%CI(0.385~0.746)〕、0.843〔95%CI(0.691~0.994)〕、0.953〔95%CI(0.898~1.000)〕、0.938〔95%CI(0.861~1.000)〕、0.831〔95%CI(0.694~0.968)〕、0.951〔95%CI(0.895~1.000)〕、0.981〔95%CI(0.931~1.000)〕、0.935〔95%CI(0.856~1.000)〕、0.984〔95%CI(0.958~1.000)〕。结论 TLR2、TLR8、CSF1R、MMP9、TLR1、CD163、SPI1、CD80、C5AR1可能是COVID-19与AS不稳定斑块的共同疾病基因。
2024年10期 v.32 82-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