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专家论坛

  • 从糖皮质激素受体角度探讨激素抵抗型哮喘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对策

    赵琳立;王昱茜;王珺;黄传君;陈玉娟;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药物,但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各不相同,其中5%~10%的哮喘患者对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反应较差,这被称为激素抵抗型哮喘(SRA)。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哮喘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通过与糖皮质激素结合并调节下游基因表达而控制哮喘的炎症反应,进而影响机体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本文从GR角度综述了SRA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对策,以期为SR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10期 v.3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雷暴哮喘的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

    马佳瑞;杨燕妮;张淑红;孟利娥;虎梅;段学波;耑冰;

    雷暴哮喘(TA)是一种发生在春秋季节雷雨天气后以急性气道痉挛为表现的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及中青年人群,大多数患者有过敏性鼻炎或花粉、蒿草等过敏史,近半数患者无哮喘史。AT常发生于雷雨后数小时,患者数量在短时间内暴增,为当地医疗机构带来很大的负担。本文通过综述TA的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发现,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疾病家族史、雷雨天气在室外活动、平素哮喘控制不良者更易发生TA,而降雨、花粉、真菌孢子、气候因素及遗传易感性是TA的发病原因,常规药物可治疗TA,目前预防TA的策略主要包括积极宣教、设立花粉监测和预警系统、药物预防。

    2024年10期 v.32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COPD专题研究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的编制

    连萌;马京华;苏爱如;王秋爽;史新慧;李妍;

    目的 编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方法 (1)文献检索:按照“6S”证据模式自上而下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与COPD稳定期患者院外随访、延续护理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2023年10月。筛选并整理文献,之后拟定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初稿。(2)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23年1—10月收治的10例COPD稳定期出院患者及该院5名呼吸内科医护人员为半结构式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主题分析法整理分析访谈内容,最终形成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二稿。(3)专家函询:2023年10月通过邮件方式进行多轮专家函询,直至专家意见趋于一致。采用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评估专家积极程度,采用专家权威系数(Cr)评估专家权威程度,采用变异系数和Kendall协调系数评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根据专家函询结果,最终形成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三稿。(4)预实验: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2—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例COPD稳定期出院患者为调查对象。由2名呼吸科护士根据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三稿对受试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束后采用自制随访清单应用评价问卷对患者及随访护士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最终形成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结果 (1)最终纳入文献23篇。根据文献内容,最终拟订了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初稿,其包括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及20个三级指标。(2)根据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形成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二稿,其包括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及23个三级指标。(3)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16/16),Cr均为0.969。在2轮专家函询中,一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141、0~0.108,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369、0.375(P值均<0.05);二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235、0~0.142,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16、0.221(P值均<0.05);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265、0~0.112,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08、0.272(P值均<0.05)。最终形成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三稿,其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26个。(4)COPD稳定期出院患者、呼吸科护士对随访时间、全面性、实用性、满意度的评分均>4分;COPD稳定期出院患者表示随访方式合理,内容能涵盖出院后健康需求;呼吸科护士表示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三稿内容符合疾病特点且逻辑关系设计合理、内容全面,患者回应度较好,未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其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26个。结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预实验编制的COPD稳定期患者居家随访清单包括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且内容较全面,可为COPD稳定期患者的院外随访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支持。

    2024年10期 v.32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4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空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就诊人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黄伟;谭宏宇;方量;

    目的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和双变量响应面模型分析空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就诊人次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21—2023年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ECOPD就诊人次、日平均AECOPD就诊人次。于空气质量在线检测分析平台收集2021—2023年柳州市空气污染物数据,统计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一氧化碳(CO)、臭氧日最大8小时(O_3-8h)、PM_(10)、PM_(2.5)日平均浓度。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21—2023年柳州市气象因素数据,统计气温日较差、日平均相对湿度。采用R 4.1.2软件中的dlnm、mgcv、ggplot2、rsm包进行GAM、DLNM、双变量响应面模型分析。结果 Lag6时,SO_2日平均浓度对AECOPD就诊人次存在单日滞后效应(P<0.05),且Lag6为最强单日滞后效应日〔比值比(OR)=1.011,95%CI(1.003~1.019)〕。Lag7时,NO_2日平均浓度对AECOPD就诊人次存在单日滞后效应(P<0.05),且Lag7为最强单日滞后效应日〔OR=1.004,95%CI(1.000~1.008)〕。Lag1、Lag6时,CO日平均浓度对AECOPD就诊人次存在单日滞后效应(P<0.05),且Lag6为最强单日滞后效应日〔OR=2.142,95%CI(1.176~3.904)〕。Lag1时,高日平均相对湿度(100.0%)、低日平均相对湿度(28.0%)对AECOPD就诊人次存在单日滞后效应(P<0.05),且Lag1为最强单日滞后效应日〔高日平均相对湿度(100%):相对危险度(RR)=1.363,95%CI(1.010~1.840);低日平均相对湿度(28.0%):RR=1.016,95%CI(1.000~1.033)〕。低气温日较差(1 ℃)与低SO_2日平均浓度共存的情况下,AECOPD就诊人次达到最大;低气温日较差(1 ℃)与高NO_2、CO、O_3-8h、PM_(10)、PM_(2.5)日平均浓度共存的情况下,AECOPD就诊人次达到最大;低日平均相对湿度(28.0%)与高SO_2、NO_2、PM_(10)、PM_(2.5)日平均浓度共存的情况下,AECOPD就诊人次达到最大;高日平均相对湿度(100.0%)与高CO、O_3-8h日平均浓度共存的情况下,AECOPD就诊人次达到最大。结论 Lag6为SO_2、CO日平均浓度对AECOPD就诊人次的最强单日滞后效应日,Lag7为NO_2日平均浓度对AECOPD就诊人次的最强单日滞后效应日,O_3-8h、PM_(10)、PM_(2.5)日平均浓度对AECOPD就诊人次不存在单日滞后效应;Lag1为高日平均相对湿度(100.0%)及低日平均相对湿度(28.0%)对AECOPD就诊人次的最强单日滞后效应日。低气温日较差与特定低或高浓度空气污染物、低或高日平均相对湿度与特定高浓度空气污染物可协同增加AECOPD就诊人次。

    2024年10期 v.32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低频振荡幅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高姗姗;陈兰新;鲁茜;周美艳;经慧;陈天恩;王慧;邱会格;张敬浩;巩柳娅;王立伟;武焱旻;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低频振荡幅度(ALFF)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6—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13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徐州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16例为对照组。采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检查测量ALFF,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病例组左侧额下回ALFF与MoCA、MMSE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定向力、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维度得分和MMSE总分及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语言能力、抽象、延迟记忆维度得分和MoCA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左侧额下回ALFF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左侧额下回ALFF与定向力、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维度得分和MMSE总分及空间与执行能力、计算力、语言能力、抽象、延迟记忆维度得分和MoCA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左侧额下回神经活动减少,同时左侧额下回ALFF与认知功能评分呈正相关。

    2024年10期 v.32 27-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睡眠呼吸暂停专题研究

  • 线粒体自噬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孙珂阳;凌继祖;李宇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已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会抑制代谢、心血管、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尤其在神经、认知功能方面造成长远影响。儿童OSA的典型特征慢性间歇性缺氧被认为是引起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其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大量活性氧形成。而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特异性降解线粒体的选择性自噬过程,是消除受损线粒体和维持细胞平衡的重要机制,与线粒体对缺氧的适应性密切相关。本文围绕线粒体自噬与儿童OSA并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

    2024年10期 v.32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3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EGFR联合STAT3与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关系

    张军营;孙春喜;齐艳莉;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联合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与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老年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EGFR、STAT3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36例)和无心室重构组(5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EGFR、STAT3与老年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LVEF、RWT、LVMI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EGFR、STAT3及二者联合对老年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室重构组OSAS严重程度重于无心室重构组,最低血氧饱和度、LVEF低于无心室重构组,心肌肌钙蛋白I、EGFR、STAT3、RWT、LVMI高于无心室重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AS严重程度〔OR=2.217,95%CI(1.181~4.159)〕、EGFR〔OR=5.371,95%CI(2.335~12.354)〕、STAT3〔OR=3.823,95%CI(1.869~7.818)〕、LVEF〔OR=0.243,95%CI(0.096~0.614)〕、RWT〔OR=5.121,95%CI(1.702~15.470)〕、LVMI〔OR=2.485,95%CI(1.498~4.120)〕是老年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GFR、STAT3与老年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LVEF呈负相关,与RWT、LVMI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GFR、STAT3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AUC分别为0.785〔95%CI(0.687~0.884)〕、0.803〔95%CI(0.703~0.904)〕、0.943〔95%CI(0.898~0.989)〕。结论 EGFR、STAT3是老年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二者联合对老年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室重构预测价值较高。

    2024年10期 v.32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张树倩;崔立静;王媛;徐红欣;王亮;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呼吸三科收治的120例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ICVD将其分为合并ICVD组48例与未合并ICVD组7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SAHS患者发生ICVD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OSAHS患者发生ICVD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对OSAHS患者发生ICVD的预测价值;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以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计算其一致性指数;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绘制决策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 合并ICVD组年龄大于未合并ICVD组,高血压发生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小泛素样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1(SENP-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于未合并ICV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AHI、SENP-1、HIF-1α、VEGF是OSAHS患者发生IC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OSAHS患者发生ICVD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OSAHS患者发生ICVD的AUC为0.957〔95%CI(0.923~0.991)〕。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以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其一致性指数为0.91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χ~2=4.224,P=0.836)。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为0.03~1.00时,该列线图模型预测OSAHS患者发生ICVD的净获益率>0。结论 年龄、高血压、AHI、SENP-1、HIF-1α、VEGF是OSAHS患者发生ICVD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OSAHS患者发生ICVD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一致性、校准度及一定临床适用性。

    2024年10期 v.32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

  • 健康体检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代炜;黄沂;赵玉玲;张亦然;李绍意;

    目的 构建并验证健康体检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风险因素调查表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生活方式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建模集健康体检者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健康体检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分别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准确性。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76份,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90.43%。3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为40.59%(138/340)。按照7∶3的比例将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建模集(n=239)和验证集(n=101)。其中建模集中正常血压者142例,正常高值血压者97例。建模集正常血压者与正常高值血压者性别、年龄、BMI、腰围、吸烟者占比、TG、HDL-C、尿酸、尿素氮、γ-谷氨酰转移酶(GGT)、同型半胱氨酸(Hcy)、中医体质、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尿酸、Hcy、湿热质、阴虚质是建模集健康体检者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健康体检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集、验证集健康体检者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AUC分别为0.936〔95%CI(0.907~0.964)〕、0.940〔95%CI(0.898~0.983)〕。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建模集、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准确性均较高(Brier评分分别为0.095、0.071)。结论 年龄、尿酸、Hcy、湿热质、阴虚质是健康体检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健康体检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

    2024年10期 v.32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4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血小板参数构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

    陆泳;陆磊娟;李民;施弼华;张慧;

    目的 基于血小板参数构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6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8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查阅患儿电子病历,收集其年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异常呼吸音发生情况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患儿是否发生PB将其分为PB组(n=21)和无PB组(n=167)。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PP患儿发生PB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以分别评估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准确性、临床有效性;使用DynNom包开发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网络计算器。结果 PB组发热持续时间长于非PB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指数评分(PIS)高于非PB组,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低于非PB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于非PB组(P<0.05)。LASSO回归、SVM算法、随机森林算法分析结果均显示,发热持续时间、NLR、CRP、FIB、ALT、PIS是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NLR、CRP、FIB、PIS是MPP患儿发生PB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MPP患儿发生PB的AUC为0.971〔95%CI(0.936~0.990)〕;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MPP患儿发生PB的概率与其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为0.021~0.996时,该列线图模型的净获益率>0。基于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开发网络计算器(https://bpo-nomogram.shinyapps.io/DynNomapp/)。结论 基于PIS及发热持续时间、NLR、CRP、FIB构建的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准确性较高,且具有一定临床有效性;此外,基于上述列线图模型开发的网络计算器简单实用。

    2024年10期 v.32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预测价值

    侯伟;李清涛;王亚坤;张曼;张丽君;田利远;

    目的 探讨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对重症腺病毒肺炎(SAP)患儿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2023年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77例SAP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7型腺病毒感染情况、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计算入院时、治疗1周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根据BO发生情况将患儿分为BO组26例和非BO组5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P患儿并发BO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发热时间、治疗1周时NLR预测SAP患儿并发BO的价值。结果 两组混合感染发生率、发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BO组NLR、PLR、SII高于非BO组(P<0.05)。BO组治疗1周时NLR、SII高于入院时(P<0.05)。非BO组治疗1周时PLR低于入院时(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时间〔OR=1.155,95%CI(1.099~1.322)〕、治疗1周时NLR〔OR=4.334,95%CI(1.491~12.600)〕是SAP患儿并发BO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时间预测SAP患儿并发BO的AUC为0.809〔95%CI(0.702~0.916)〕,最佳截断值为16 d,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86.3%。治疗1周时NLR预测SAP患儿并发BO的AUC为0.807〔95%CI(0.712~0.902)〕,最佳截断值为1.85,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64.7%。结论 治疗1周时NLR是SAP患儿并发BO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SAP患儿并发BO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年10期 v.3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徐宁宁;尤晓娟;潘磊;田祺;张敏;刘华康;杨丽娜;

    目的 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3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5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家庭收入、独立生活情况)、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疾病情况(病程、干咳发生情况、胸闷发生情况、急性加重次数)、治疗方式及入院时肺功能指标〔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功能情况。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中,预后良好35例、预后不良15例。预后良好者与预后不良者年龄、家庭收入、干咳发生率、胸闷发生率、急性加重次数、治疗方式、TL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PaO_2、前白蛋白、白蛋白及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家庭收入低、干咳、胸闷、急性加重次数≥1次/月、手术治疗、TLC占预计值百分比<64%、FVC占预计值百分比<70%、PaO_2<56 mmHg、前白蛋白<165 mg/L、白蛋白<35 g/L、免疫功能异常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40岁、家庭收入低、干咳、胸闷、急性加重次数≥1次、手术治疗、TLC占预计值百分比<64%、FVC占预计值百分比<70%、PaO_2<56 mmHg、前白蛋白<165 mg/L、白蛋白<35 g/L、免疫功能异常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2024年10期 v.3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阿司匹林反应性及p53表达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

    王立佳;耿丽娟;陈靖元;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反应性、p53表达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129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以阿司匹林反应单位(ARU)≥550为阿司匹林耐药,反之为阿司匹林敏感。通过医院电子病历或门诊随访收集患者随访资料,并记录其出院后3年内MACCE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TIA患者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TIA患者ARU与p53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中,34例(26.4%)为阿司匹林耐药,将其作为阿司匹林耐药组;95例(73.6%)为阿司匹林敏感,将其作为阿司匹林敏感组。阿司匹林耐药组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大于阿司匹林敏感组,p53表达水平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随访3年,阿司匹林耐药组累积MACCE发生率为60.1%,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的8.8%(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反应性〔HR=1.004,95%CI(1.002~1.006)〕、p53表达水平〔HR=2.779,95%CI(1.038~7.440)〕是TIA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A患者ARU与p5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80,P<0.001)。结论 阿司匹林反应性、p53表达水平是TIA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阿司匹林反应性与p5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2024年10期 v.32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表达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秦艳;田微;闫云芳;卫彩彩;张燕;段海锋;

    目的 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25)和重度组(n=21);根据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46)和预后不良组(n=3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红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DAPK1表达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度组红细胞计数、总蛋白低于轻度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轻度组,DAPK1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红细胞计数、总蛋白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轻度组和中度组,DAPK1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病情严重程度重于预后良好组,红细胞计数、总蛋白低于预后良好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DAPK1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红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DAPK1表达水平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DAPK1表达水平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21〔95%CI(0.732~0.910)〕、0.735〔95%CI(0.618~0.852)〕、0.807〔95%CI(0.715~0.899)〕、0.919〔95%CI(0.853~0.986)〕。结论 DAPK1表达水平随着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且其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预后不良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4年10期 v.32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刘翠霞;周莉莉;朱德慧;

    目的 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疼痛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影响因素;采用R 3.6.3软件及rms程序包建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OC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准确性、区分度、临床有效性。结果 208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87例(41.83%)发生疼痛。两组性别、Hoehn-Yahr分期、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Ⅰ评分、UPDRSⅢ评分、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及焦虑、抑郁、嗅觉障碍、黑质回声增强、中缝核回声异常、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237,95%CI(1.196~4.185)〕、Hoehn-Yahr分期〔OR=3.401,95%CI(1.623~7.128)〕、抑郁〔OR=2.756,95%CI(1.487~5.108)〕、睡眠障碍〔OR=2.264,95%CI(1.128~4.546)〕是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性别、Hoehn-Yahr分期、抑郁、睡眠障碍构建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AUC为0.775〔95%CI(0.711~0.83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为0.13~0.85时,该列线图模型的净获益率>0。结论 性别、Hoehn-Yahr分期、抑郁、睡眠障碍是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一定区分度,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显著的净收益。

    2024年10期 v.32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OVID-19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共同疾病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尤红俊;苟棋玲;董梦雅;常凤军;

    目的 筛选并鉴定COVID-19与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的共同疾病基因。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164805、GSE28829、GSE41571、GSE163154数据集,然后将GSE28829、GSE41571数据集作为AS训练集,GSE163154数据集作为AS验证集。筛选GSE164805数据集中COVID-19和健康对照者(HC)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AS训练集中AS不稳定斑块和AS稳定斑块间的DEGs。绘制COVID-19和HC间的DEGs与AS不稳定斑块和AS稳定斑块间的DEGs的韦恩图,筛选COVID-19与AS不稳定斑块的共同DEGs。将共同DEGs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以最大相关准则(MCC)值排序前10位的基因作为共同核心DEGs。在GSE164805数据集和AS训练集中分析10个共同核心DEGs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以分析10个共同核心DEGs对AS验证集AS不稳定斑块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GSE164805数据集中,COVID-19和HC间的DEGs共5 379个。在AS训练集中,AS不稳定斑块和AS稳定斑块间的DEGs共1 615个。韦恩图分析结果显示,COVID-19与AS不稳定斑块的共同DEGs共210个。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取MCC排序前10位的基因作为共同核心DEGs,分别为TLR2、FCGR3B、TLR8、CSF1R、MMP9、TLR1、CD163、SPI1、CD80、C5AR1。在GSE164805数据集中,COVID-19的TLR2、FCGR3B、TLR8、CSF1R、MMP9、TLR1、CD163、SPI1、CD80、C5AR1表达水平高于HC(P<0.05);在AS训练集中,AS不稳定斑块的TLR2、FCGR3B、TLR8、CSF1R、MMP9、TLR1、CD163、SPI1、CD80、C5AR1表达水平高于AS稳定斑块(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LR2、FCGR3B、TLR8、CSF1R、MMP9、TLR1、CD163、SPI1、CD80、C5AR1预测AS验证集AS不稳定斑块的AUC分别为0.873〔95%CI(0.746~0.999)〕、0.565〔95%CI(0.385~0.746)〕、0.843〔95%CI(0.691~0.994)〕、0.953〔95%CI(0.898~1.000)〕、0.938〔95%CI(0.861~1.000)〕、0.831〔95%CI(0.694~0.968)〕、0.951〔95%CI(0.895~1.000)〕、0.981〔95%CI(0.931~1.000)〕、0.935〔95%CI(0.856~1.000)〕、0.984〔95%CI(0.958~1.000)〕。结论 TLR2、TLR8、CSF1R、MMP9、TLR1、CD163、SPI1、CD80、C5AR1可能是COVID-19与AS不稳定斑块的共同疾病基因。

    2024年10期 v.32 82-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循证

  •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覃淑红;李睿琳;郑展航;伍陈幸子;王雯娟;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外现有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风险预测模型的偏倚风险、适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关于老年MCI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05-31。剔除重复文献后,由两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对于最终纳入的文献,由两位研究人员根据系统评价的批判性评估和数据提取清单(CHARMS)进行资料提取;由两位研究人员使用预测模型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评估纳入模型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4篇,共构建了21个老年MCI风险预测模型,本研究仅选择各文献中性能表现最佳的模型。14个模型的候选预测变量数为4~42个,每个自变量的事件数(EPV)为2.5~195.5;在建模方法方面,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ox回归分析;在模型性能评估结果方面,12个模型的AUC为0.676~0.96;在模型校准方法方面,11个模型未进行校准;在模型验证方法方面,8个模型未进行验证。14个模型的整体偏倚风险均为高风险,整体适用性均为低风险。结论 现有的老年MCI风险预测模型多数具备一定的区分能力,整体适用性较好,但其校准度尚不明确,整体偏倚风险较高。

    2024年10期 v.32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国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莫贤伦;谢月萍;林媛媛;赖雪;邹欣妤;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5月。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9篇,共涉及中国糖尿病患者4 090例,肺部感染患者1 576例;17篇中等质量文献,2篇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合并的OR=1.63,95%CI(1.31~2.04)〕、病程延长〔合并的OR=2.39,95%CI(1.74~3.28)〕、住院时间延长〔合并的OR=1.78,95%CI(1.27~2.49)〕、空腹血糖≥8 mmol/L〔合并的OR=2.60,95%CI(1.96~3.45)〕、糖化血红蛋白≥7%〔合并的OR=3.07,95%CI(2.12~4.44)〕、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的OR=2.02,95%CI(1.17~3.50)〕、肺部疾病〔合并的OR=2.65,95%CI(1.35~5.19)〕、侵入性操作〔合并的OR=2.52,95%CI(1.59~4.00)〕、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的OR=2.65,95%CI(1.51~4.67)〕、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合并的OR=1.25,95%CI(1.11~1.41)〕、D-二聚体升高〔合并的OR=2.14,95%CI(1.44~3.18)〕、肺通气功能下降〔合并的OR=2.95,95%CI(2.11~4.14)〕是中国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增长、病程延长、住院时间延长、空腹血糖≥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糖尿病并发症、肺部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D-二聚体升高、肺通气功能下降是中国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2024年10期 v.32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7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西医结合研究

  • 温肾益心方辅助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徐雪梅;李凤娥;苏萍;刘薇;

    目的 探究温肾益心方辅助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于唐山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HD合并HF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接受新四联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温肾益心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包括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6 min步行距离(6MWD)、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可溶性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sST2)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剔除3例患者,其中中途自行换药1例、未按要求服药2例。观察组剔除3例患者,其中中途自行换药1例、未按要求服药1例、失访1例。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悸、乏力、喘息、气短积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心悸、乏力、喘息、气短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O、LVEF、SV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6MWD分别长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CO、LVEF、SV高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TnI、NT-proBNP、sST2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cTnI、NT-proBNP、sST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益心方辅助心脉隆注射液可提高老年CHD合并HF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降低HF生物标志物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2024年10期 v.32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内质网应激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其中医药干预

    黄爱思;魏佳明;曾清华;施敏;袁惠;郭志华;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常见危重症。内质网应激是内质网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一种机体内源性整合调控机制,具有促进心肌细胞生存或凋亡两方面作用,是CHF的病理生理基础。本文围绕正邪理论及内质网应激阐释CHF的病理机制。CHF病机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邪相争贯穿疾病始终,而内质网应激乃机体正邪二气失衡、气血阴阳失和在细胞微观层面的体现。正气抗邪,适度内质网应激可促进心肌细胞生存、维持心功能正常;邪盛正负,内质网功能失代偿,过度内质网应激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此时大量未折叠蛋白或异常折叠蛋白的堆积、心肌细胞凋亡、串扰炎症反应等可加重CHF病情。因此,靶向调控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调整正邪关系是防治CHF的关键。本文基于正邪理论,探讨了内质网应激在CHF中的作用及其中医药干预。

    2024年10期 v.32 105-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崔应麟教授从厥阴合病分期论治难治性巅顶头痛发微

    李毅乐;贾菁楠;邹倩倩;王蕾;张硕;李振家;和琪琪;崔应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可表现为两侧颞部、前额、后枕及巅顶头痛,其中慢性、难治性巅顶头痛是偏头痛的疑难类型。目前,临床一线西药能较好地缓解难治性巅顶头痛患者的头痛症状,但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及药物依赖性;中医药治疗难治性巅顶头痛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标本兼顾。全国名中医崔应麟教授深耕脑病三十余年,善从厥阴合病论治难治性巅顶头痛,其认为难治性巅顶头痛的关键病机为浊阴闭塞、清阳不升及髓寒脑逆、乙癸失调,该病在六经辨证中属本虚标实的厥阴合病。笔者总结崔应麟教授从厥阴合病分期论治难治性巅顶头痛的学术思想及临证验案,撷英拾萃,以期丰富难治性巅顶头痛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

    2024年10期 v.32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康复与护理

  • 新型布绷带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素梅;于萌;刘浩然;李会敏;闫晨;翟贝;郝杰;

    目的 探讨新型布绷带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A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术的AF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序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射频消融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弹性绷带固定、包扎穿刺部位,干预组患者采用新型布绷带固定、包扎穿刺部位。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返回病房时、术后2 h、术后4 h、术后6 h、术后8 h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住院体验满意度。结果 本研究剔除8例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其中对照组3例、干预组5例。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6、8 h,干预组腰背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住院体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新型布绷带固定、包扎穿刺部位可有效减少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减轻腰背部疼痛程度,提高患者住院体验满意度。

    2024年10期 v.32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脑肠轴理论的围术期管理方案对颅脑肿瘤合并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卢俊伟;李志强;杨进超;柯志俭;于晓童;李园园;

    目的 分析基于脑肠轴理论的围术期管理方案对颅脑肿瘤合并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3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合并认知障碍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管理方案,试验组接受基于脑肠轴理论的围术期管理方案,干预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干预前(入院时)、干预后(术后1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钾,干预后克里夫兰便秘评分量表(CCS)评分。结果 最终共60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干预后,试验组MMSE、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MMSE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干预后MMSE、MoC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血钾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C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脑肠轴理论的围术期管理方案可有效改善颅脑肿瘤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钾而降低便秘发生风险有关。

    2024年10期 v.32 118-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早期肺康复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衰弱患者的效果

    刘金玉;卢立国;戴举响;王胜;李海泉;

    目的 探讨早期肺康复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衰弱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4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120例COPD合并衰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肺康复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Fried衰弱表型(FFP)评分、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量表评分、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免疫指标(CD_4~+ T淋巴细胞计数、CD_8~+ T淋巴细胞计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FFP评分分别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FF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mMRC量表、CAT评分分别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mMRC量表、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6MWD分别长于本组干预前、FEV_1%pred分别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FEV_1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6MWD长于对照组,FEV_1、FEV_1%pred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D_4~+ T淋巴细胞计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分别高于本组干预前,CD_8~+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CD_4~+ T淋巴细胞计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CD_8~+ 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肺康复干预可以改善COPD合并衰弱患者的衰弱情况、活动耐力、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病情严重程度,抑制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

    2024年10期 v.32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64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新进展

  • 脂质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张石盼;金曼;侯兆威;倪爱华;吕佩源;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许多神经疾病与脂质的功能改变和代谢异常相关。本文介绍了脂质与AD的关系,他汀类药物对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为AD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4年10期 v.32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64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糖代谢重编程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杜晓诗;李哲;赵亚庆;徐静雯;高梅;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免疫细胞和致炎因子在斑块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谢重编程是细胞代谢发生变化的统称,其反映了细胞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调节。代谢重编程涉及糖、脂、氨基酸等多种代谢途径的变化,其中糖代谢改变是重编程的能量基础和物质核心。在AS的病理过程中,大量的细胞需要通过糖代谢重编程来满足急剧增加的能量需求,而该过程产生的中间代谢物质诱导了局部细胞的适应性调节并分泌大量的活性因子,从而加剧AS的炎症反应。本文就糖代谢重编程对AS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AS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4年10期 v.32 132-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59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赵嘉乐;扈俊华;孙懿晗;顿晓熠;哈那提·努尔兰别克;臧哈尔·哈布德勒;吴勤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成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血转化(HT)是其治疗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低灌注强度比值(HIR)是一种新型影像学指标,其能反映侧支循环和脑组织灌注状态,且与HT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HIR对AIS患者发生HT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并发现HIR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对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尚存在一定争议。

    2024年10期 v.32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据“说”COPD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中国疾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给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现将其发病、患病、死亡情况介绍如下。GBD数据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显示,1990中国COPD患病率为2344.40/10万、标化患病率为33 0 0.9 4/1 0万,粗发病率为201.5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88.05/10万,粗死亡率为105.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217.94/10万;2019年中国COPD患病率为3 175.37/10万、标化患病率为2 404.42/10万,粗发病率为278.75/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5.89/10万,粗死亡率为72.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20/10万。

    2024年10期 v.32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