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鼎;焦鸿云;李永杰;陈俊红;李丰升;衣晶;张颖;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青、中年脑卒中及其不同类型、类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压液相分析原理分别测定248例青中年脑卒中患者及212例正常健康青中年对照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全部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又高于中年患者(P<0.05),同年龄组青年、中年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脑梗死患者与全部脑出血患者Hcy水平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组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平均Hcy水平为最高,与其他类别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是青、中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重要病因,Hcy对青年脑卒中影响比中年大。
2007年03期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俸军林;刘开祥;曾爱源;吴岚;陈素珍;林剑锋;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动态影响和疗效。方法按入院的先后随机将入选的CI病例分为LMWH组和对照组。LMWH组(n=25)予LMWH5000抗XaIU腹壁皮下注射,2次/d,共7d;对照组(n=30)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mg/d。LMWH组患者分别于LMWH注射前和治疗后1h、2h、3h、4h、5h、6h、7h、治疗后第8天检查甲襞微循环,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检查甲襞微循环。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LMWH组治疗后2h~5h甲襞微循环总积分明显下降(P<0.01),尤其以治疗后3h最明显。LMWH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和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甲襞微循环总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MWH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甲襞微循环总分减分率分别为0.60±0.33和0.32±0.26,两者呈正相关(r=0.47,P<0.05)。结论LMWH可有效改善CI患者的微循环状态,改善其神经功能和预后,是CI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2007年03期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玉会;黄小丽;于荣波;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1例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在入院24h内,治疗后3d,8d及2周的变化,并且以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常规治疗作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4小时内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较正常人均明显升高(p<0.01);第3d,第8d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纳洛酮组比常规治疗组血浆内皮素下降更快(p<0.05);两周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均升高,与病情轻重及病情进展相关,纳洛酮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更迅速地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2007年03期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谭华;李小刚;刘梅;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自由基的变化及苯妥英(PHT)对其改善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HT低剂量治疗组和PHT高剂量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每组均于手术后6h、12h、24h三个时间点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水平的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SOD活力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SOD活力(P<0.05),PHT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SOD活力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SOD活力(P<0.05),PHT高剂量治疗组各时点SOD活力又明显高于低剂量治疗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组MD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MDA水平(P<0.05),PHT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MDA水平与缺血-再灌注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PHT高剂量治疗组MDA水平与PHT低剂量治疗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的MDA的水平升高,SOD活力降低,说明自由基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PHT可降低MDA的水平,增加SOD的活性,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07年03期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金雪红;包仕尧;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合用粉防己碱对帕金森病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分析机制。方法应用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法制作PD大鼠模型,将模型分五组给予不同药物50天,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前后观察大鼠的旋转行为,给药结束后测定黑质谷胱甘肽、纹状体丙二醛、活性氧水平。结果(1)GSH合用粉防己碱能显著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2)GSH合用粉防己碱能减轻PD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3)GSH合用粉防己碱能显著减轻左旋多巴的副作用。结论粉防己碱能增加GSH的神经保护作用。
2007年03期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薛一涛;刘伟;苏文革;李芮;吴彤;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情志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的冠心病患者98例,进行《五志测量问卷》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结果内皮素(ET)与悲忧志、惊恐志有显著依存关系(P<0.05),随着悲忧与惊恐程度的加重ET值也将逐渐增加,且惊恐对ET的影响较悲忧明显。结论悲忧、惊恐可通过对ET的影响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
2007年03期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学锋;马树人;曹加淮;田晓沂;
目的探讨螺旋电极在起搏器安装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2例患者采用螺旋电极进行了心房或心室起搏器安装术。结果2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螺旋电极具有易于固定、易于操作、可以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
2007年03期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晓亮;王庆胜;刘晓媛;李松;胡惠;杨红梅;卞秋武;张双月;苏庆立;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44例CHD患者(PDA14例,ASD30例)。其中PDA患者在X线透视及造影监视下植入Amplatzer封堵器;ASD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引下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重复TTE、ECG、及X线平片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其中1例PDA患者术后2小时出现溶血,经内科保守治疗72小时后好转。术后随访显示肺动脉压力显著下降,PDA患者左心房(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及ASD患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均明显回缩。除1例发生溶血的PDA患者6个月后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外,其余病例均封堵完全;术后X线检查显示全部患者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及肺血减少。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PDA和ASD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2007年03期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志;田玮;于荣波;李玉会;徐伟丽;唐翠卿;季宪飞;左采风;孙怀志;钱军;苍红英;谭明;
目的研究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早期静滴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对心律失常性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自2004年1月-2006年2月收住我院急诊CCU病房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52例,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扩冠、抗凝、时间窗范围内溶栓等治疗,治疗组给予NS100ml+可达龙300mg静滴一次,半小时-1小时滴完。24h内监测血压、心率、心电监护、电解质及胸痛等情况。结果治疗组:24h内总心律失常发生者24例,占46.1%,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者4例,占7.6%;对照组:24h内总心律失常发生者34例,占62.9%,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者7例,占12.9%。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预防性静滴可达龙,24小时内总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下降,因心律失常导致的死亡率亦明显下降。
2007年03期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东升;吴贵云;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抑肽酶对心脏手术中凝血功能、出血量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行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三组:小剂量组(LA组),大剂量组(BA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分别在肝素化前(T1)、转流1小时(T2)、停机后1小时(T3)取血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统计术后24小时心包及纵隔引流量、输血量(包括血制品)及手术时间。结果LA组转机前FD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转流中和停机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BA组FDP转机前、转机中及转后较对照组都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且较LA组转流中及转后有明显的差别。LA组不同时期的Pt、术后24小时引流量和输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而BA组转后的Pt明显高于对照组和LA组,且该组病人的引流量及输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和LA组。结论大剂量国产抑肽酶具有抑制纤溶系统及保护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及输血量,建议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宜选择大剂量抑肽酶。
2007年03期 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汪捷猛;王鑫;白玫;刘和平;
目的探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共分A、B、C三组,A组35例,典型AVNRT;B组21例,非典型AVNRT;C组16例,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AVNRT。比较三组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或心房程序刺激时最大的AH间期(AHmax)、房室结前向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最快心房刺激时的刺激信号至QRS波起始(SR)与RR间期比值(SR/RR)。结果消融前后A、B、C三组AHmax和SR/RR均明显减少,A组ERP明显增长;而组间比较,A组AHmax减少幅度比B、C组明显大,P<0.01。C组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口处递增起搏或程序刺激均可诱发出AVNRT。B组和C组还要增加从三尖瓣环至冠状静脉窦口的划线消融,可以提高消融成功率。结论伴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AVNRT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口处递增或程序刺激可提高AVNRT诱发率,除慢径路消融外,增加从三尖瓣环至冠状静脉窦口划线消融可提高消融成功率,AHmax和SR/RR也可作为房室结消融成功的指标之一。
2007年03期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文统;赵素梅;
目的观察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2年来在我科住院的老年脑卒中后焦虑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分析,治疗组用帕罗西汀10mg/日晨起顿服,对照组用阿普唑仑0.4mg睡前服,分别于治疗2周、4周采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在治疗2周时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减轻本组患者精神焦虑方面优于阿普唑仑,而在减轻躯体性焦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在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焦虑是安全有效的,在减轻精神性焦虑方面优于阿普唑仑。
2007年03期 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熊佳宁;田翠英;何秋玲;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及治疗原则。方法总结分析5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小时~48小时复查CT血肿清楚率>90%46例,60%~90%10例,术后6个月随访54例,GOS评分良好10例,中残23例,重残18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或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7年03期 205-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朱祖福;季凯;韩伯军;冯东侠;刘定华;
<正>作者对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five impairment,VIC)的患者[1]采用血管活性药物银杏叶联合安理申治疗,并与单独安理申和单独银杏叶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2007年03期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跃林;张宇航;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老年高血压及合并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梗塞等多脏器损害患者经卡维地洛治疗8周后疗效的观察。结果卡维地洛治疗8周前后对收缩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尿、血肌酐均明显下降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在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多脏器损害患者安全、有效。尤其是对脉压差大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为适用。
2007年03期 20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粱勤;蔡运昌;王予川;王成敬;叶永茂;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检测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脏功能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传统方法及DTI技术测定19例轻度肥胖、19例中度肥胖、16例重度肥胖儿童及30例正常体重儿童(年龄6-16岁)心脏功能: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A比值、二尖瓣环最大收缩速度(SV)、舒张早期运动速度(DeV)、舒张晚期运动速度(DaV)及DeV/DaV比值,分析比较这些参数的变化与肥胖程度的关系及两种测量方法之间的比较。结果重度肥胖组DaV和LVEF、LVFS、DeV/DaV分别显著大于、小于另三组,中度肥胖组分别显著大于、小于轻度肥胖组及正常组(p<0.05-0.01。而对于心脏舒张功能改变,DTI更敏感于传统方法。结论中、重度单纯性肥胖儿童已有亚临床心脏形态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改变,而DTI可以为舒张功能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2007年03期 210-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董强;
目的观测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与心电图变化,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不同程度CO中毒者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非常显著(P<0101),中毒程度越重血清心肌酶越高。结论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通过观察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改变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损伤是否继续存在,对指导制定抢救措施意义重大,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观察指标及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依据。
2007年03期 212-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晓玲;
目的了解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的耐药趋势及用药情况,供临床治疗参考。方法对临床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统计临床用药情况、疗程及预后。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多为老年发病、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659例肺部感染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2例,万古霉素敏感率为71.4%、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曲松敏感率≥50%,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其敏感性最低。而临床上敏感率最高的万古霉素用药频率却为最低。结论目前万古霉素仍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临床的用药情并非如此,证明临床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重视程度不够,值得关注。
2007年03期 214-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辉霞;
<正>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我们采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2007年03期 216+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闫春艳;
<正>通心络胶囊含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蝉蜕等5种虫类,加上冰片、赤芍药、人参等药物,具有抗凝、增强纤溶活性、维护血管通畅的作用,同时还能纠正内皮功能紊乱,防止内膜增生,解除痉挛,维护血管正常功能[1]。本文采用通心络配合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方法治疗心绞痛患者12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
2007年03期 217-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韩培英;任双维;蔡孟福;袁军;
<正>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年发病达287万人,其中致残率达71%,医疗耗资在100亿以上,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的增多,作为中老年的常见病,其导致的偏瘫、失语、痴呆等病症也逐年增多,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由于CT、MRI等检查手段的应用,脑梗塞的诊
2007年03期 218-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克克;刘婧;田维泽;江志勇;林兴茂;李国岩;
目的研究原发性脑干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CT或MRI检查诊断脑干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首次CT检查诊断脑干出血46例,余4例经MRI检查明确诊断。临床内科治疗治愈14例,好转16例,死亡15例。结论脑干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死亡率与出血量密切相关,同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是脑干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2007年03期 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童富海;
<正>一休咳咳(药名: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湖南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中成药,临床应用于儿童哮喘及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服用方便,疗效显著,易与小儿接受,并有一定的疗效,现作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
2007年03期 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朱旭;徐焱鹂;
<正>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疾病,对较轻的闭合性气胸通过胸腔穿刺术就可治愈,对张力性气胸、交通性气胸及症状较重的闭合性气胸,复发性气胸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较多,有传统的外科切开置粗管,因其切口大,易感染,切口疼痛亦不敢深呼吸,影响肺复张,患者往
2007年03期 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霍光;潘慧娟;邓美蓉;李忠言;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甲减心)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9例甲减心病人临床材料。结果甲减心病人以心脏外表现为主,心脏受累表现常不典型。结论甲减心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易于误诊,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等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2007年03期 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元红;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在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以我科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间126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仍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明显减少;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技巧,激励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增强患者满意度,缓解医护关系。
2007年03期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广霞;
目的总结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经验,预防术后并发症。方法对82例病人,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手术区皮肤准备,控制感染性疾病;术后密切监护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注意腹部症状和体征的观察,预防感染。结果本组病例3例发生分流管堵塞,占3.66%;4例发生颅内感染,占4.88%;5例有消化道症状,1例发生硬脑膜下血肿,全部病例10~18天痊愈出院。结论术前严格的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重视,及时处理,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2007年03期 228-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向;刘春景;
<正>1病例简介患者,男,76岁,农民,因反复发作晕厥半月余,频繁抽搐伴意识丧失24小时余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黑朦、眼花,持续数秒,自行缓解,每天发作十余次。近一周来每天发作数次晕厥并跌倒数次,同时伴心悸,胸闷。入院前24小时曾发
2007年03期 24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程利萍;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65岁,主因进行性行走困难,伴言语及吞咽障碍4年收入院。患者缘于4年前于情绪波动后出现行走不稳,行走时启动困难,易摔跤,转身时动作缓慢,伴言语表达不畅。以后症状逐渐加重,翻身坐起困难,行走时四肢僵硬,协调动作消失,颈部后仰,躯体呈胸腰部前挺状。说话时声音小,交流中有言语突
2007年03期 24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沐贤友;郭海平;王俊岭;汪明慧;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72岁,退休干部,因心动过速、心跳间歇反复发作半年于2005年5月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脉搏60次/分,偶有脉律不齐,血压13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心率60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2007年03期 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