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晓林;韩明华;胥勇;陈朝明;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94例ACS患者按照有无发生心脏事件分为事件组(57例)和对照组(237例)。检测两组入院时及住院期间患者的SpO2水平,同时计算患者的GRACE评分,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30d的心脏事件(包括心脏骤停、心肌再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pO2和GRACE评分预测患者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和界值,并通过Logistic回归比较二者的独立预测价值。结果心脏事件组GRACE评分(212.9±30.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31.7)分;心脏事件组SpO2(82.8±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0±2.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SpO2预测心脏事件的界值为88%,曲线下面积为0.977;GRACE评分预测心脏事件的界值为165分,曲线下面积为0.944,两者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6,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中二者均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pO2和GRACE评分均是ACS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指标。
2013年03期 v.21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夏晓东;李广平;
目的探讨近20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变化。方法统计1986,1991,1996,2001及2006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结果 5个时段心脏科住院患者总数为5282例,其中AMI患者为762例,占14.8%。AMI患者在5个时段的住院例数分别为64、81、127、182和308例,AMI住院患者与时间呈正相关(r=0.953,P<0.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表现出迅速上升趋势,2006年已经达到53.8%。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住院病死率下降不明显,而溶栓和PCI治疗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下降主要得益于溶栓和PCI,而非药物保守治疗。
2013年03期 v.21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涛;鲁锋;张学锋;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心绞痛患者分成稳定型心绞痛(SAP)和UAP两组,其中SAP组40例,UAP组46例,分别收集入院24h内患者血UA、血清hs-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并于12周内观察各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情况。结果 UAP组的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高于SAP组,对照组无心脏意外事件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UAP组患者血UA、血清hs-CR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CK-M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中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患者其血UA和血清hs-CR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中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的血UA和血清hs-CR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UA和血清hs-CRP的联合检测对UAP患者近期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可能性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2013年03期 v.21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曲秀云;杨文东;
目的观察应用米力农微泵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CHF患者141例,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治疗;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受检者血清NT-proBNP水平,评价CHF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CHF患者治疗7d后总有效率为93.62%(132/141);CHF患者治疗前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7d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患者随访1年后,发生心脏事件组患者出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NT-proBNP,米力农治疗后其水平显著降低、心功能得到改善。
2013年03期 v.21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涛;王小茅;范群雄;陈惠;胡勇;
目的系统评价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治疗中国人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61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氯地平治疗中国人高血压其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幅度均大于非洛地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降低收缩压方面WMD=-3.18,95%CI(-4.90,-1.45);在降低舒张压方面WMD=-1.98,95%CI(-3.19,-0.76)。对心率的影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75,95%CI(-1.49,2.99)〕,药物的不良反应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OR=0.54,95%CI(0.27,1.08)〕。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在治疗中国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无论是在降低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方面均优于非洛地平,对心率的影响和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大多质量较低,有必要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定这种趋势。
2013年03期 v.2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胡振华;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3例,将其按手术方式分为定向引流组93例、小骨窗开颅组73例和骨瓣开颅组47例,并对3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1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38例,其中定向引流组病死率为18.3%,小骨窗开颅组病死率为17.8%,骨瓣开颅组病死率为17.0%,3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血肿量分组,血肿量在20~50ml和81~110ml时,3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3种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尤其小骨窗开颅术具有创伤较小、患者恢复快、能够有效及时解除脑受压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2013年03期 v.21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耿守科;刘梅红;李宝山;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预后。方法将58例具备手术指征的超早期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4h)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试验组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开颅,开颅后均在显微镜下解剖侧裂池、切开岛叶皮质、清除血肿。术后随访3个月,对其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术式对超早期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具有手术路径短、创伤小的优点,预后好,可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
2013年03期 v.21 43-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谢桂香;顾志丹;吉海飞;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糖耐量受损(impl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与血压变异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8例患者空腹血糖、负荷后2h血糖及其他临床资料完整,并且均做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检出IGT 225例,IGT患病率为51.3%。(2)心血管危险因素与IGT患病率:不同高血压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间IGT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4h动态血压与IGT患病率:不同收缩压(SBP)变异系数、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间IGT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IGT与血压变异系数独立相关。
2013年03期 v.21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唐国传;唐尚伟;颜钟生;
目的观察甘露醇使用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病情的影响。方法选择105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各35例。其中A组发病后12h内开始用甘露醇,B组发病12~24h开始用甘露醇,C组发病24h内仅用呋塞米40mg静脉注射1~2次,24h后开始用甘露醇。观察3组患者发病48h颅内压增高表现、脑血肿大小、脑水肿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分别与入院时的相关观察指标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颅内压增高、脑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48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6,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12h内使用甘露醇可能导致脑血肿扩大、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而发病后12~24h用甘露醇则较安全、可靠,并可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2013年03期 v.21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雨田;马骄;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各80例,在入院时检测血浆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BNP、PaO2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力(MPAP)明显低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可作为鉴别心源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一个客观指标。
2013年03期 v.21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红;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未经抗凝等中西医药治疗的60例男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同性别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高切率全血比黏度、低切率全血比黏度、血细胞比容及血浆比黏度均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肯定的积极作用。
2013年03期 v.21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段景怡;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司匹林组35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组4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组37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3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CRP水平。结果用药后3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与阿托伐他汀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与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降低血清CRP水平优于单一用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03期 v.21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于远君;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动脉瘤术后患者生存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脑动脉瘤术治疗的患者30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生存能力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量表)评估情况优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动脉瘤术后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存质量,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3年03期 v.21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立强;
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脑外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1月我院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先行VPS,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第1次手术后3个月左右行VPS及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GCS优良率、GOS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颅内修补术及VPS治疗脑外伤,可提高术后恢复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3年03期 v.21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曾玉;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我院76例冠心病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与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较硝酸甘油作用时间长而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2013年03期 v.21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艳;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在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09—2011年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活素治疗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2013年03期 v.21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卫海松;高海旺;王亮亮;牛振山;
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评价脑心通对轻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斑块性质的疗效。方法患者通过造影及冠状动脉超声诊断为轻中度狭窄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干预,3个月后通过IVUS-VH观察患者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23.1%,对照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2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12.3%,对照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S-VH评价显示,步长脑心通胶囊能改善轻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斑块成分,降低易损斑块发生率。
2013年03期 v.21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汪先国;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单用与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硝酸甘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患者心肌酶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可改善缺血,增加心肌血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理想。
2013年03期 v.21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海战;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0月内分泌科收治的26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患者血脂高低分为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以探讨高脂血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结果高脂血症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60.96%,血脂正常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脂血症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糖尿病患者固有的高血糖、高血压同时作用,导致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2013年03期 v.21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贾曰云;
目的观察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1例GDM孕妇进行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胰岛素治疗及产后随访等的联合干预措施,观察至产前、随访2~6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31例GDM孕妇进行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前,29例存在不良心理(93.5%),干预后2例(6.4%);14例知晓糖尿病知识(45.2%),干预后31例均知晓(100.0%),干预前后患者不良心理发生率和GDM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产前27例GDM孕妇血糖水平控制良好(87.1%),其中23例只采取饮食控制、适量运动,4例增加胰岛素治疗,4例为产前血糖水平控制不良(12.9%),干预过程中均使用胰岛素治疗。31例GDM孕妇产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6个月,其中3例血糖水平控制不良转内科治疗,均为产前血糖水平控制不良者,余28例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结论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GDM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率高,能够改善不良心理、提高GDM知识知晓率。
2013年03期 v.2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承军;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采用饮食控制、皮下胰岛素注射合并或者不合并阿卡波糖治疗的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于我院行腹部B超检查证实为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所有患者自观察起加用二甲双胍降糖,使血糖控制尽量接近目标值。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3餐后2h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腹围的变化,并于治疗后6个月复查腹部B超观察脂肪肝程度。结果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患者FBG、3餐后2h平均血糖、HbA1c、ALT、GGT、脂肪肝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BMI)、腹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应用除进一步降低血糖外,还可减少肝脏脂肪堆积,改善肝功能,且减少肝脏脂肪堆积作用早于腹围缩小。
2013年03期 v.21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符丽萍;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临床靶器官受损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合并肥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100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调查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临床靶器官受损与肥胖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尿微量清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尿微量清蛋白的主要因素是收缩压(SBP)、体质指数(BMI)和糖化血红蛋白;影响颈动脉异常的主要因素是年龄、SBP、总胆固醇(TC)和BMI。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临床靶器官受损与肥胖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
2013年03期 v.21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伟;刘希明;李坤丽;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用量少、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2013年03期 v.21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何洪敏;张亚;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黏液变性的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可能的病因分析。方法对13例周围神经黏液变性病例进行研究,其中5例无显著诱因(包括3例尸体解剖病例),5例患者病变累及部位出现局部区域的感觉异常及感觉减退;8例具有明显周围组织张力增高等诱因导致神经纤维黏液变性;采用AB-PAS特染显示病变神经纤维束内黏液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变神经纤维血管的分布及炎症性反应情况。结果 AB-PAS染色显示病变神经纤维呈现显著的黏液变性,3例尸检病例检出少数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免疫组化显示病变神经束内血管管径狭小,排列紊乱。结论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变类型不同,黏液变性周围神经病以神经束内潴积大量AB-PAS染色阳性的黏液性物质为病变的基本特征,严重时可以导致病变神经束内神经纤维减少,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原发性病变主要病理形态学改变除周围神经束内不同程度的黏液物质潴积外,病灶区域变性神经束呈簇状密集分布为其另一个显著的病理学特征。
2013年03期 v.2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弘;聂波;
目的研究自体血小板输注与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3组,A组患者使用rhIL-11治疗,B组患者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C组患者将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结果 A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为(5.37±6.38)×109/L,B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为(14.94±23.32)×109/L,C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为(14.95±26.79)×109/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小板输注和rhIL-11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方法,安全可靠,疗效好。两者同时使用效果更佳,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2013年03期 v.21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冯之静;
目的对比甲钴胺与前列地尔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DPN患者分为甲钴胺组和前列地尔组,甲钴胺组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前列地尔组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均连续治疗3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效果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与甲钴胺组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够通过改善神经营养显著提高DPN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药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2013年03期 v.2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阮炳新;
目的分析医学毕业生心电图异常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90例医学毕业生的心电图资料,对异常者给予24h动态心电图(DCG)复查,且进行初复查结果对比。结果入院招收毕业生心电图异常率为22.8%,初检异常率分别为窦性心动过缓30.3%、窦性心动过速28.2%、各种期前收缩21.3%、ST-T改变13.5%、传导异常6.7%。复查后异常23例,占初检异常人数的25.8%,初复查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毕业生入院体检的心电图异常多为生理性反应,多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相关,DCG是一种体检心电图异常者效价比较好的临床复查工具。
2013年03期 v.21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何志飞;柳毅;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及随访情况,探讨有效的治疗和随访方案。方法对我院老年病门诊及内科住院60岁以上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及跟踪随访。结果干预前200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为27%,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知识宣传,高血压知晓率为62%,干预前后高血压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00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41.5%,干预后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76.5%,干预前后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对于控制高血压,改善患者依从性有积极的意义。
2013年03期 v.21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淑惠;郭培琴;杨巧燕;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排便方式对排便过程血压的影响。方法指导5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采取蹲位及坐位两种体位模拟排便(即最大屏气用力),测量患者模拟排便过程中血压,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模拟蹲位排便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比模拟坐位排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蹲位排便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显著影响,高血压患者使用坐便椅坐位排便是一种相对安全、科学的选择。
2013年03期 v.21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俊华;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严重胸部创伤救治的经验,确立要点,提高存活率。方法分析我中心85例符合条件的病例的诊治过程及预后关系,33例开颅,13例开胸,76例胸腔闭式引流。结果治愈44例,死亡41例,病死率为48.2%。结论救治要点:诊断快速明确,按轻重缓急分清主要治疗手段顺序,正确行使综合治疗措施,仔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把握要点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2013年03期 v.21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欧发邦;曹保卫;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年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对照组92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下,对患者的胸痛、并发症、心肌梗死的部位、心电图改变以及病死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对照组胸痛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病发中急性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肺内感染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病死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于年轻患者,加强心电图的检查和运用,对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认病情和减少误诊有一定的作用。
2013年03期 v.21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敏;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并发急性心脏病患者射血分数及血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2例尿毒症并发急性心脏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射血分数及血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血钾水平均能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但是经血液透析方法治疗效果更好。
2013年03期 v.21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薛菊;
目的探讨溶栓前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氟伐他汀40mg/次,1次/d;强化治疗组:氟伐他汀80mg/次,1次/d,l周后改为40mg/次,1次/d。观察治疗后患者出现的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常规治疗组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5.8%,强化治疗组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2.9%,两组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早期应用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延缓并阻止动脉硬化的发展,安全性及耐受性较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13年03期 v.21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思宇;王鸿健;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4例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mg/d,观察6周,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末有效率为31.8%,4周末有效率为63.6%,6周末有效率为81.8%。,治疗2周末,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3.21、4.15,P<0.05)。在治疗4周、6周时上述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能较快缓解患者的躯体不适感和抑郁、焦虑情绪,且不良反应少。
2013年03期 v.21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敏华;
目的观察应用虎栀菌合剂治疗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5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虎栀菌合剂,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栀菌合剂是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2013年03期 v.21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庆军;陈红梅;朱慧敏;
目的探讨心血管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心血管急症提供科学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心血管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本组资料分析得出,心血管急症疾病谱的前几位分别是急性心力衰竭(33.53%)、心律失常(21.39%)、高血压急症(16.76%)、心绞痛(14.45%)、急性心肌梗死(6.36%)。本组100例患者救治后的转归为入院继续治疗38例(38%),出院55例(55%),死亡7例(7%)。结论心血管急诊患者的疾病谱有一定的规律,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应该对基础病症加以防治,争取抢救时间,还应该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急诊技术,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2013年03期 v.21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金丽;唐颖;李佳;尚晓霞;何平;鹿翠香;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80例CAP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5、10天抽取静脉血检测CRP,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的测定有助于判定CAP感染的严重程度,CRP的动态检测可反映患者的病情演变,是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2013年03期 v.21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廖建平;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鉴别诊断急诊呼吸困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诊呼吸困难患者256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其中包括132例慢性心力衰竭(CHF)引起的呼吸困难,124例非CHF引起的呼吸困难,比较两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CHF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28,P<0.01);CHF组与非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199,P<0.01)。不同心功能级别的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鉴别诊断CHF引起呼吸困难的有效指标,能够快速简单和特异敏感地诊断心力衰竭。
2013年03期 v.21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彭萍;
目的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患者20例,均采用以利多卡因为主的联合药物结合康复理疗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 18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0%。结论以利多卡因为主药物治疗结合康复锻炼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治疗颈椎病,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3年03期 v.21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冯丽容;李洁玉;胡翠燕;
目的观察原液肝素封管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探讨合理的封管浓度。方法 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血液透析结束后分别从导管动、静脉端快速推入0.9%氯化钠溶液10ml,将导管内血液彻底冲洗干净,然后采用肝素封管,A组肝素浓度为1250 U/ml,B组为3125 U/ml,C组为6250 U/ml。观察3组导管留置时间、堵管发生率及患者透析1个月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3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及B组比较,C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延长,堵管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个月后,3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液肝素封管使用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不增加出血风险,是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较为理想的封管方法。
2013年03期 v.21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宋玉枝;张瑞红;王志红;
目的研究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亲密度的特点,从而给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本院透析时间2~8年的30例农村患者进行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采用类属分析法升华出影响家庭亲密度降低的4种原因:心理问题、长期照顾,身心疲劳、沉重的经济负担、性生活不和谐。结论农村维持性透析患者家庭亲密度降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是维持良好家庭亲密度的保障;良好的经济基础是营造良好家庭亲密度的前提;幸福的婚姻是维持良好家庭亲密度的基础。
2013年03期 v.21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郝学民;李艳红;燕二相;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甲减患者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 30例甲减患者中误诊为冠心病15例,心包积液5例,肾病2例,血液病2例,神经系统疾病6例。结论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头晕、乏力、心悸、颜面水肿或双下肢水肿,腹胀等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应考虑到甲减的可能,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和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试验性给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多能明确诊断,降低误诊及漏诊率。
2013年03期 v.21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陆霞芳;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散剂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双歧三联活菌散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镁、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为78%,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为8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散剂根除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疗效,值得借鉴。
2013年03期 v.21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段琳;
目的观察凝血酶佐治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胃管下灌注凝血酶500U/次,2~3次/d,连用3d。并与20例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做比较。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是治疗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
2013年03期 v.21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梁矛锋;
目的研究并分析尿毒症患者胸部影像征象及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对于尿毒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5例尿毒症患者,对其胸部影像征象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的35例尿毒症患者中,异常的胸部影像主要表现为:肺纹理改变,肺部淤血、肺间质水肿,肺泡性水肿,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心影增大,肾性骨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气促、咳痰、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以及心界扩大等。结论正确分析尿毒症患者的胸部影像征象,并将其与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胸部影像进行鉴别与分析,可以提高对该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2013年03期 v.21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虎;史斌;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均1次/d,持续治疗2周,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3例出现过敏现象,经过对症治疗后,情况明显好转,对治疗过程无影响。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3年03期 v.21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代丽芬;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支持性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急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于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是较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
2013年03期 v.21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开俊;戴青原;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10—2011年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86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215例(观察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27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特点。结果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且更加严重。
2013年03期 v.21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天练;
目的研究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DR)在静脉尿路造影诊断中的技术优势。方法选择采用DR系统进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的患者80例,同时使用X线光机对该80例患者进行相同的造影检查。结果 DR系统的图像质量相比X线光机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系统实现了动态观察造影情况的功能,这是它显著的优势,使得检查时间缩短,并提高图像采集率。DR系统可以有效帮助医生从整体观察患者病况,提高诊断正确率。
2013年03期 v.21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建峰;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9月—201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7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止咳、解痉平喘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03期 v.21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金丽;何平;鹿翠香;李佳;尚晓霞;李玉华;银翠荣;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COPD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控制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同时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PaO2)上升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情况。结果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维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和理想体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
2013年03期 v.21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韩;洪岩;刘枫;万琪琳;
目的了解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造影剂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了330例应用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变化,于造影前、造影后第l天、第2天分别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eystatin C,CysC)。结果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第1天血Cy-s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影后第2天血CysC和造影前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造影后第1天比较,血Cys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BUN、Scr在造影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在无基线肾功能不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未见造影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病例,部分患者存在一过性血CysC升高。
2013年03期 v.21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庆玲;
目的观察"齐鲁方案"在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经我科救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共30例,按服毒量分为:小量、中量、大量3组,均应用"齐鲁方案"进行救治,并观察存活率。结果 3组(按服毒量从小到大排列)存活率分别为:90%、40%、0。结论 "齐鲁方案"用于救治口服PQ<100ml中毒的患者疗效较好。
2013年03期 v.21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沈会秀;童志兰;杨文琳;朱晓英;方素鹏;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左房室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左房室瓣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例,术前巡回护士做好包括患者及各项仪器、器械物品的准备;术中注意体位摆放,仪器的安全使用、手术间的环境管理。器械护士熟悉微创手术过程及胸腔镜手术的配合,做好周围循环插管的配合,正确使用和保养精密的胸腔镜器械和心脏专用的微创器械等。结果手术护理配合顺利,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快、效果好,顺利出院。结论熟悉胸腔镜心脏手术配合的特点,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使手术顺利完成,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2013年03期 v.21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於艳群;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脑卒中治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包括关节活动训练、日常活动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NS评分、F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NS评分比对照组低,FMA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2013年03期 v.21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牡丹;陈志琼;胡春瑜;
目的探讨临床中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在护理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高危因素的控制情况,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高血压、高血糖、超重、高脂血症4项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出现,有着积极的护理成效,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2013年03期 v.21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惠华;肖虹;温殷钰;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2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采用祛痰、解痉、控制感染、低流量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5~7d后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和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以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地治疗COPD急性加重。
2013年03期 v.21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毛桂英;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疗效,总结有效经验。结果 75例脑血管病患者,经过积极的临床综合护理,急性期均未有并发症的发生;64例中度偏瘫患者经恢复期的康复护理锻炼,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11例重度偏瘫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均能积极地配合康复治疗,对病情的康复恢复信心。结论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康复时间,同时也能树立患者良好的生活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2013年03期 v.21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小丹;李惠;邹立华;谢丽华;李悦文;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及护理后焦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焦虑心理。
2013年03期 v.21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黎;申晓芬;谢国惠;杨爽;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焦虑程度、疼痛改善、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压异常比率、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疼痛改善和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舒适护理能改善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3年03期 v.21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红;钱少平;
目的探讨乳腺癌围术期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经过精心、优质护理,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衰退量表(G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完善、优质的全程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03期 v.21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诚爱亮;窦丽萍;苏晓燕;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治疗5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疗效。结果 50例患者经正规的治疗护理,46例治愈,咳嗽症状消失,最大呼气流量昼夜变异率<20%。结论准确的诊断,正确的治疗、护理是治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键。
2013年03期 v.21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韩艳菲;郭存玲;
目的探讨应用治疗车作为病区"二级护士站"的实施效果,保证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患者。方法实行床边工作制,每位管床护士拥有一辆构成"二级护士站"的治疗车,随护士在病房,护士更换液体、静脉穿刺、注射、操作或拔针后用物处置、测量生命体征及护理记录等工作均可借助"二级护士站"完成。结果应用二级护士站后,管床护士不离开病房,减少行走路程,降低患者拉铃呼叫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级护士站的应用,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护士,提高工作效率,把护士还给患者,患者满意,且预防针刺伤。
2013年03期 v.21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景烨;杨文东;
目的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及充分的围术期护理对策,观察分析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及充分的围术期护理对策,分析其临床疗效(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及住院时间)。结果 18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及充分的围术期护理对策,1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96.2%(179/186)。其中,输尿管上段为81.5%(22/27),中段为96.8%(61/63),下段为100.0%(96/9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13/179)、手术时间为(56.8±15.2)min及住院时间为(5.7±1.3)d。术后179例碎石成功者4周结石排净率为95.5%(171/179),8周为100.0%(179/179)。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及充分的围术期护理对策,临床疗效显著,充分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2013年03期 v.21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胜芬;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对防范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护理人员心理测试、患者满意度问卷、护理人员满意度问卷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安全排查与防范措施临床实施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差错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针对安全隐患实施防范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中的安全事故,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3年03期 v.21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霞;沈义军;
为提高轮转护士的整体素质,让她们在起步阶段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根据护士轮转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更适合基层护士的培养方法。
2013年03期 v.21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丽;张静;
目的分析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出现压疮的主要原因以及具体的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手术时间超过2h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分析,44例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压疮,发生率为51.2%,其中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结论通过对长时间手术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3年03期 v.21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郝忠瑞;林淑梅;闫薇薇;田苏;
目的探讨高血压鼻出血的原因及鼻出血后鼻腔填塞护理新方法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科18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析高血压鼻出血的原因,并给予鼻腔填塞患者使用降温贴外敷,面罩吸氧等护理新对策并观察效果。结果 18例患者外敷降温贴后观察,30min内11例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占61.1%;5例患者头痛症状略缓解,占27.8%,遵医嘱给予米索痛片口服;2例患者头痛症状未缓解,占11.1%。面罩氧气吸入后,16例患者憋闷症状明显减轻,感觉舒适;2例患者无变化。结论临床上对高血压鼻出血鼻腔填塞患者使用降温贴缓解头痛症状,面罩吸氧缓解缺氧症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2013年03期 v.21 17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