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述评

  •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评估手段及治疗方法

    赵慧;程功;梁宸源;陈亮;冯兴韬;马甜甜;

    缺血性心脏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绞痛和呼吸困难是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但大多数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未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这些患者中大部分以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为主要诊断,而CMVD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且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困难、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手段不断发展,CMVD被越来越多学者所重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对CMVD的病理生理机制、评估手段及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2024年03期 v.3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66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CMVD专题研究

  •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患者心室复极指标的变化研究

    蒋红英;程功;王依阳;任园园;赵慧;梁宸源;陈亮;许百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患者心室复极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心绞痛、心前区不适症状就诊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或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50%~90%,将其纳入CAD组;3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或CAG检查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50%,且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测定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2.0,将其纳入CMVD组;3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或CAG检查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50%,且SPECT的测定CFR≥2.0,将其纳入对照组。收集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脂指标,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检测心室复极指标[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校正的JT间期(JTc)、JT间期离散度(JTd)]。结果 CAD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和CMVD组(P<0.05)。CAD组和CMVD组QT间期、QTc、QTd、JT间期、JTc长于对照组,CMVD组JTd长于CAD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CMVD患者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QTc、QTd、JT间期、JTc及JTd延长。

    2024年03期 v.32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8及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

    赵慧;程功;王依阳;蒋红英;梁宸源;姜瑞嘉;陈亮;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8(TNFSF18)及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NFSF18、ESM-1,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2.0判定为发生CMV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评估血清TNFSF18、ESM-1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的预测价值。结果 113例患者中发生CMVD 78例(69.0%)。发生CMVD者淋巴细胞分数及血清TNFSF18、ESM-1高于未发生CMVD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SF18[OR=1.015,95%CI(1.005~1.024)]、ESM-1[OR=1.008,95%CI(1.004~1.012)]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SF18、ESM-1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95%CI(0.740~0.896)]、0.757[95%CI(0.666~0.84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3 ng/L、84 ng/L,灵敏度分别为80.8%、57.7%,特异度分别为74.3%、82.9%。结论 血清TNFSF18、ESM-1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VD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年03期 v.32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葛兰心宁软胶囊对PCI后合并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冠心病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及精氨酸酶的影响

    王依阳;赵慧;蒋红英;梁宸源;许百灵;方纬;程功;

    目的 探讨葛兰心宁软胶囊对PCI后合并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冠心病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精氨酸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PCI后合并CMVD的冠心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葛兰心宁软胶囊,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GDF-15、精氨酸酶,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GDF-15、精氨酸酶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GDF-15、精氨酸酶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Q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胃不适、恶心呕吐、过敏、出血、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兰心宁软胶囊可降低PCI后合并CMVD的冠心病患者GDF-15、精氨酸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2024年03期 v.32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肺动脉高压专题研究

  • 肺动脉高压合并铁缺乏的现状、机制、治疗研究进展

    任韬婕;戴海龙;

    肺动脉高压(PAH)属于毛细血管前肺高血压(P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肺血管疾病,常引起临床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者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部分研究表明,铁缺乏(ID)普遍存在于多种类型PH患者中,其会降低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而适当的补铁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国内外关于PAH合并ID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综述了PAH合并ID的现状、机制、治疗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可进一步加大PAH与ID之间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以期为PAH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2024年03期 v.32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肝素酶与危重症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王林军;岳建巍;李建春;冯菲;李洪磊;陈娣;刘丽平;

    目的 探讨肝素酶与危重症相关肺动脉高压(CIR-PH)患者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8例CIR-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28)和生存组(n=8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肺动脉高压(PH)临床分类、肝素酶、NT-proBNP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右心导管检查结果[包括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血管阻力(PVR)、平均右心房压(mRAP)和心排血量(CO)]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包括右心室直径(RVD)、右心房直径(RAD)、肺动脉宽度(PAW)、肺动脉流速(PAV)、肺动脉压(PAP)、三尖瓣反流速度(TRV)]。CIR-P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肝素酶、NT-proBNP对CIR-PH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肝素酶与CIR-PH病情相关指标(NT-proBNP、APACHEⅡ评分、mPAP、PCWP、PVR、CO)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死亡组年龄、RVD、RAD大于生存组,肝素酶、NT-proBNP、APACHEⅡ评分、mPAP、PCWP、PVR、mRAP、PAP高于生存组,CO低于生存组,TRV快于生存组(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素酶、NT-proBNP、APACHEⅡ评分、mPAP、PCWP、PVR、mRAP、CO、RVD、RAD、PAP、TRV可能是CIR-PH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素酶、NT-proBNP、mPAP、mRAP是CIR-PH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肝素酶预测CIR-PH患者死亡的AUC为0.784[95%CI(0.688~0.879)],最佳截断值为10.4μg/L,灵敏度为0.500,特异度为0.875;NT-proBNP预测CIR-PH患者死亡的AUC为0.761[95%CI(0.662~0.860)],最佳截断值为3775ng/L,灵敏度为0.357,特异度为0.95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素酶与CIR-PH患者NT-proBNP(r=0.639)、APACHEⅡ评分(r=0.763)、mPAP(r=0.876)、PCWP(r=0.858)、PVR(r=0.846)呈正相关,与CO(r=-0.702)呈负相关(P<0.001)。结论 肝素酶是CIR-PH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对CIR-PH患者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其与CIR-P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024年03期 v.32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

  •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核心基因

    李淑娟;柯妍;刘旭东;贺茜;徐遥琴;田宇佳;卢冠军;马娟;朱澈;汪乐新;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核心基因,并采用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1—2022年。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与AMI相关的3个m RNA基因芯片数据集(GSE34198、GSE66360和GSE83500),其中GSE66360和GSE83500为测试集,GSE34198为验证集。运用R 4.2.0软件中的“limma包”筛选GSE66360和GSE83500中差异表达基因。使用LASSO回归方法缩小差异表达基因的范围,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方法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寻找特征基因,取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的交集,即为核心基因。比较测试集中AMI组和对照组核心基因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以评估核心基因表达水平对测试集、验证集受试者发生AMI的预测价值。将衰老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氧组和缺氧/复氧组,其中正常氧组心肌细胞常规培养;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缺氧3 h后复氧2 h,以制备AMI细胞模型。采用q PCR法检测心肌细胞IL1R2、NR4A2、TREM1 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从GSE66360和GSE83500中筛选出145个AMI差异表达基因。在差异表达基因中,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10个特征基因,通过SVM-RFE方法筛选出10个特征基因,取交集得到9个核心基因,分别为NFIL3、IL1R2、NR4A2、IRAK3、VCAN、CCL20、TREM1、LYZ、ITLN1。在测试集中,AMI组仅IL1R2、NR4A2、TREM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R2、NR4A2、TREM1表达水平预测测试集受试者发生AMI的AUC分别为0.648[95%CI(0.534~0.756)]、0.623[95%CI(0.511~0.728)]、0.622[95%CI(0.502~0.730)];IL1R2、NR4A2、TREM1表达水平预测验证集受试者发生AMI的AUC分别为0.834[95%CI(0.761~0.898)]、0.866[95%CI(0.802~0.923)]、0.808[95%CI(0.729~0.880)]。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IL1R2、NR4A2、TREM1 m 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氧组(P<0.05)。结论IL1R2、NR4A2、TREM1是AMI核心基因,三者有望成为AMI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2024年03期 v.32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45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两种机器学习模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院内心搏骤停的预测价值比较

    杨贵分;张少华;刘卫珍;陈敏霞;姚兰;廖旭;

    目的 比较两种机器学习模型[决策树早期预警得分(DTEWS)模型、决策树模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院内心搏骤停(IHCA)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18—2022年入住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发生IHCA的ACS患者53例为IHCA组,选取同期入住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未发生IHCA的ACS患者706例为非IHCA组。基于两种机器学习模型中的预测因子,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ROC曲线评估两种机器学习模型对ACS患者发生IHCA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年龄、糖尿病发生率、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吸氧者占比、入院方式和入院时Killip分级、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心肌肌钙蛋白T、意识状态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TEWS模型、决策树模型预测ACS患者发生IHCA的AUC分别为0.815[95%CI(0.785~0.842)]、0.824[95%CI(0.795~0.851)]。DTEWS模型、决策树模型预测ACS患者发生IHCA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EWS模型、决策树模型均对ACS患者发生IHCA有中等预测价值,其中DTEWS模型纳入变量较少、易获取且计算方式简单,更适宜临床推广。

    2024年03期 v.32 39-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肠道菌群与丛集性头痛的因果关系: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郭玉梦;崔杨霖;孔雨晨;高磊;张宪忠;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肠道菌群与丛集性头痛(CH)的因果关系。方法肠道菌群数据集来自MiBioGen联盟的汇总数据,共涉及1 053 032 56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CH数据集来自R9版本的芬兰数据库,共涉及20 167 676个SNP。本研究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进行MR分析,以探讨肠道菌群与CH的潜在因果关系,并采用错误发现率(FDR)校正P值;其次,以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WME)、加权众数法(WM)、简单众数法(SM)作为IVW的补充方法。采用IVW、MR-Egger回归分析肠道菌群与CH的反向因果关系。结果 IVW分析结果显示,放线菌门是CH的危险因素[OR=1.786,95%CI(1.154~2.764),P=0.009,PFDR=0.046],粪球菌属1是CH的保护因素[OR=0.563,95%CI(0.355~0.894),P=0.015,PFDR=0.074],副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9、瘤胃球菌属UCG003组与CH具有潜在关联(P<0.05,PFDR>0.10)。且MR-Egger回归、WME、WM、SM的β值与IVW的β值方向一致。反向MR分析结果显示,CH与放线菌门、粪球菌属1、副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9、瘤胃球菌属UCG003组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P>0.05)。结论 放线菌门是CH的危险因素,粪球菌属1是CH的保护因素,副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9、瘤胃球菌属UCG003组与CH具有潜在关联。

    2024年03期 v.32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2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脑血流储备参数及血清miR-331-5p水平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张晓杰;艾伟平;赵义凡;陈素艳;

    目的 探讨脑血流储备参数、血清miR-331-5p水平与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PD患者40例为PD组,另纳入同时期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参数心脑血流监测系统监测两组脑血流储备参数[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度(CBFV)及相位差、增益],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血清miR-331-5p水平,采用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估PD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PD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PD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CBFV慢于对照组,相位差小于对照组,血清miR-331-5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40例老年PD患者中13例(32.5%)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非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H-Y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皮肤交感反应(SSR)异常发生率高于非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CBFV慢于非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相位差小于非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血清miR-331-5p水平高于非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R异常、H-Y分期和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CBFV及相位差、血清miR-331-5p水平是老年PD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CBFV及相位差、血清miR-331-5p水平是老年PD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脑血流储备功能下降、血清miR-331-5p水平升高可增加老年PD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

    2024年03期 v.32 49-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认知功能、颈动脉血流速度的侧别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

    闫灵娟;阴玮玮;金京兰;王佳;

    目的 分析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认知功能、颈动脉血流速度的侧别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CEA并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左侧病变58例、右侧病变62例。比较左侧病变患者和右侧病变患者一般资料及CEA后认知功能[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分]、患侧颈动脉血流速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分析左、右侧病变患者CEA后NCSE量表、FAB评分与颈动脉血流速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右侧病变患者CEA后NCSE量表、FAB评分高于左侧病变患者(P<0.05)。左侧病变患者和右侧病变患者CEA后PSV、EDV、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病变患者CEA后NCSE量表、FAB评分与EDV、PI呈正相关(P<0.05),而与PSV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右侧病变患者CEA后NCSE量表、FAB评分与EDV呈正相关(P<0.05),而与PSV、PI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左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CEA后认知功能差于右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但二者的颈动脉血流速度无差异;左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CEA后认知功能与颈动脉EDV、PI呈正相关,右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CEA后认知功能与颈动脉EDV呈正相关。

    2024年03期 v.32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年龄段男性体检人群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及其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陈诗恺;瞿晨芸;宋慧文;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男性体检者血清铜蓝蛋白(CP)水平及其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男性1 3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儿童组(1~13岁,n=40)、青少年组(14~19岁,n=55)、中青年组(20~59岁,n=828)、老年组(60~95岁,n=402)。比较四组血清CP、TG、TC、HDL-C、LDL-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四组血清CP水平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青少年组、中青年组、老年组血清CP水平低于儿童组,老年组血清CP水平高于青少年组、中青年组(P<0.05);中青年组、老年组血清TG水平高于儿童组(P<0.05);中青年组、老年组血清TC水平高于儿童组、青少年组,老年组血清TC水平低于中青年组(P<0.05);青少年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儿童组、中青年组、老年组,老年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儿童组、高于中青年组(P<0.05);青少年组血清LDL-C水平低于儿童组,中青年组、老年组血清LDL-C水平高于儿童组、青少年组,老年组血清LDL-C水平低于中青年组(P<0.05)。儿童组血清CP水平与血清TG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TC、HDL-C、LDL-C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青少年组血清CP水平与血清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 <0.05),与血清TG、HDL-C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中青年组血清CP水平与血清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老年组血清CP水平与血清TG、TC、HDL-C、LDL-C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男性体检者血清CP水平不同,其中儿童血清CP水平最高、老年人血清CP水平次之、青少年与中青年血清CP水平相似;且儿童、青少年、中青年血清CP水平与血脂指标存在相关性,而老年人血清CP水平与血脂指标无直线相关关系。

    2024年03期 v.32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的动脉粥样硬化中铁死亡核心基因及其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研究

    方柔柔;杨启帆;韩若冰;邬东东;孙娜;李娟;徐守竹;赵晶;

    目的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动脉粥样硬化(AS)中铁死亡核心基因,并分析其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AS转录组数据集GSE100927[筛选出颈动脉样本41个,包含12个健康对照者的颈动脉样本(对照组)和29个AS患者的颈动脉样本(AS组)]。从FerrDb数据库下载铁死亡相关基因(FRG),去除重复基因后,最终纳入了564个FRG。利用R软件(版本4.2.3)进行数据预处理、差异表达基因(DEG)筛选、WGCNA,通过在线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及确定核心基因,比较GSE100927中对照组和AS组核心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GSE20129和GSE226790中核心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进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及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了508个DEG。网络拓扑分析结果显示,软阈值为2。共识别到5个基因模块,其中绿松石色基因模块与AS相关性最强(r=-0.96,P<0.001),该基因模块共包含15 087个基因。将绿松石色基因模块中的基因、FRG、DEG取交集,共得到17个交集基因。PPI分析结果显示,构建出1个含有17个节点、60条边的PPI网络图;核心基因分别为IL1B、CTSB、HMOX1、CDKN2A、ALOX5。在GSE100927中,AS组IL1B、CTSB、HMOX1、CDKN2A、ALOX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GSE20129中,AS组IL1B、HMOX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GSE20129中,对照组与AS组CDKN2A、ALOX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SE226790中,对照组与AS组CTS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GSEA结果显示,IL1B、CTSB、HMOX1、CDKN2A、ALOX5主要涉及铁死亡、脂肪消化吸收等机制。AS组静息CD4记忆T淋巴细胞、浆细胞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活化肥大细胞、单核细胞、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1B表达水平与活化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M0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CTSB、HMOX1表达水平与22种免疫浸润细胞表达水平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CDKN2A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ALOX5表达水平与活化CD4记忆T淋巴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活化肥大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M1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基于WGCNA共筛选出5个AS中铁死亡核心基因,分别为IL1B、CTSB、HMOX1、CDKN2A、ALOX5,其中IL1B、CDKN2A、ALOX5表达水平与部分免疫浸润细胞表达水平有直线相关关系,而CTSB、HMOX1表达水平与22种免疫浸润细胞表达水平均无直线相关关系。

    2024年03期 v.32 62-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过介导铁死亡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蔡荟芝;罗玲;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过介导铁死亡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6月。人体试验: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手术标本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6例因糖尿病动脉闭塞所致下肢坏死而截肢者的手术标本为糖尿病动脉闭塞组,6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手术标本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6例先天性四肢动静脉瘘患者的手术标本为正常组。对四组手术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HIF-1α表达水平。动物实验:选取ApoE-/-C57BL/6小鼠18只,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高脂肪饮食(HFD)组、PX-478组,每组6只。对照组小鼠采用正常饲料喂养;HFD组和PX-478组小鼠采用HFD连续喂养5个月。之后PX-478组小鼠给予PX-478 5 mg·kg-1·d-1,每2 d腹腔注射1次;对照组和HFD组小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2 d腹腔注射1次,均连续给药2个月。腹腔注射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其主动脉。对三组小鼠主动脉窦进行HE染色、油红O染色、Russell-Movall五色染色,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IF-1α表达水平。细胞实验:选取THP-1细胞并诱导其向巨噬细胞分化,将THP-1巨噬细胞分为THP-1巨噬细胞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和ox-LDL+PX-478组,其中ox-LDL组加入ox-LDL并孵育48 h,ox-LDL+PX-478组加入ox-LDL和PX-478并孵育48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PX4、HIF-1α表达水平,采用Mito-Tracker染色法计数活性氧(ROS)阳性细胞数,测定铁含量、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人体试验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尿病动脉闭塞组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中可见内膜增厚、纤维帽和核心坏死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尿病动脉闭塞组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内膜存在广泛的脂质沉积。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尿病动脉闭塞组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中线粒体普遍较小,线粒体嵴模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尿病动脉闭塞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GPX4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HIF-1α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动物实验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FD组小鼠主动脉窦中斑块形成,胶原纤维沉积;与HFD组相比,PX-478组小鼠主动脉窦中斑块形成、胶原纤维沉积减少。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FD组小鼠主动脉窦中脂质沉积;与HFD组相比,PX-478组小鼠主动脉窦中脂质沉积减少。HFD组斑块面积、脂质面积、黏蛋白面积大于对照组和PX-478组,HIF-1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PX-478组(P<0.05)。细胞实验结果:ox-LDL组和ox-LDL+PX-478组GPX4表达水平、GSH水平低于THP-1巨噬细胞组,HIF-1α表达水平、ROS阳性细胞数、铁含量高于THP-1巨噬细胞组(P<0.05);ox-LDL+PX-478组GPX4表达水平、GSH水平高于ox-LDL组,HIF-1α表达水平、ROS阳性细胞数、铁含量低于ox-LDL组(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存在铁死亡现象,HIF-1α表达水平升高;下调HIF-1α表达可减少ROS生成,升高GSH水平,抑制铁死亡,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2024年03期 v.32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6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循证

  •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王畅;王飞;朱宁宁;林昕;王琳;蔡维维;

    目的 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按照“6S”金字塔证据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网站、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IGN)网站、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NAO)网站、国际指南协作网(GIN)网站、美国心脏协会(AHA)网站、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网站、欧洲心脏协会(ESC)网站、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卫生保健及护理学数据库(CINAHL)、医脉通、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公开发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饮食管理的证据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及内容提取、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与证据等级评价。结果 共纳入文献16篇,其中6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2篇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纳入的6篇指南中,3篇的推荐级别为A级,3篇的推荐级别为B级;纳入的5篇专家共识的条目1~5均为“是”,条目6均为“否”;纳入的2篇系统评价的所有条目为“是”;纳入的2篇临床决策引用的证据均为本研究已经纳入的指南和专家共识,纳入的1篇证据总结来自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因质量较高,直接引用其证据及分级。通过对纳入证据内容进行翻译、汇总和整理,最终形成了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干预团队、饮食和营养评估、体质量管理、饮食结构、饮食建议、饮食模式、运动管理、饮食指导8个方面共35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干预团队、饮食和营养评估、体质量管理、饮食结构、饮食建议、饮食模式、运动管理、饮食指导8个方面共35条证据。在应用证据时,医护人员应结合具体的临床情景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管理计划,以提高患者的饮食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4年03期 v.32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04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国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癫痫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梁新慧;贾瑶;胡梦依;刘芳;姜雪;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中国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癫痫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16篇文献,共3 612例患者,其中癫痫组592例、对照组3 0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癫痫发作频率≥1次/d[OR=2.78,95%CI(1.84~4.91)]、有癫痫病史[OR=5.42,95%CI(4.23~6.93)]、术前有运动障碍[OR=5.56,95%CI(3.31~9.33)]、术前未预防用药[OR=6.75,95%CI(3.11~14.65)]、额颞叶肿瘤[OR=2.39,95%CI(1.41~4.05)]、低级别脑胶质瘤[OR=5.24,95%CI(3.27~8.39)]、肿瘤直径≥5 cm[OR=5.20,95%CI(2.32~11.66)]、部分切除[OR=8.76,95%CI(3.57~21.46)]、术后瘤周水肿[OR=2.96,95%CI(1.45~6.03)]、术后瘤周水肿≥2 cm[OR=4.85,95%CI(2.45~9.57)]、术后瘤腔出血[OR=3.30,95%CI(1.82~5.99)]、术后未预防用药[OR=8.36,95%CI(3.30~21.18)]、肿瘤复发[OR=4.02,95%CI(2.31~6.98)]是中国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术前癫痫发作频率≥1次/d、有癫痫病史、术前有运动障碍、术前未预防用药、额颞叶肿瘤、低级别脑胶质瘤、肿瘤直径≥5 cm、部分切除、术后瘤周水肿、术后瘤周水肿≥2 cm、术后瘤腔出血、术后未预防用药、肿瘤复发是中国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

    2024年03期 v.32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西医结合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

    曾守平;林绍琼;黄莺;陈宜;梁河;赵强;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2021—2022年在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及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四川省名中医林绍琼工作室就诊的224例慢性咳嗽患儿。统计纳入处方的中药,并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统计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使用频次,并分析组方规律、核心中药、新方组合。结果 共收录到386张处方,涉及105味中药,其总使用频次为6 367次。105味中药中,四气为温、寒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44.12%、28.99%;五味为苦、辛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34.43%、26.65%;归肺、胃、脾经中药的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28.93%、17.65%、15.47%;使用频次≥190次的中药共4味,分别为法半夏、紫菀、茯苓、陈皮;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组合共16组,获得11味核心中药,分别为法半夏、黄芩、桔梗、陈皮、茯苓、苦杏仁、紫菀、浙贝母、款冬花、地龙、百部。通过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共获得5组新方组合。结论 林绍琼主任中医师从儿童慢性咳嗽病机出发,所选中药多性温寒、味辛苦,从肺、胃、脾经入手;共有11味核心中药,分别为法半夏、黄芩、桔梗、陈皮、茯苓、苦杏仁、紫苑、浙贝母、款冬花、地龙、百部。

    2024年03期 v.3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医舌诊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

    王晶;姜丽红;常天瀛;崔英子;靳宏光;

    近年我国冠心病(CHD)患病率及终点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故有效防治CHD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中成药治疗CHD安全有效,但大多数基层中医师临床经验不足,不能有效辨证论治,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舌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具有客观、直观、易掌握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文献总结了CHD常见临床辨证分型如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舌诊特征,并指出中医舌诊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024年03期 v.32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61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护理与康复

  •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心理暗示疗法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菀茹;赵海波;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心理暗示疗法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行TAVI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TAVI后3 d,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暗示疗法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正念减压疗法干预,两组均干预42 d。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2 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干预前及干预7、15、30、42 d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评分。结果 干预42 d,研究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FFM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2 d,研究组日常生活行为管理、疾病管理、认知症状管理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两组EQ-5D评分分别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干预15 d,两组EQ-5D评分分别高于本组干预前、干预7 d(P<0.05);干预30 d,两组EQ-5D评分分别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干预7、15 d(P<0.05);干预42 d,两组EQ-5D评分分别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干预7、15、30 d(P<0.05);干预后7、15、30、42 d,研究组EQ-5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心理暗示疗法可有效减轻TAVI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正念觉知水平、自我效能感及健康状况。

    2024年03期 v.32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目标设置的多学科团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赵虹;秦立志;景艳色;李亚妹;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设置的多学科团队(MDT)肺康复训练(P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单盲的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6—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然后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分组信息使用不透明的密封信封分发。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PR,试验组患者接受基于目标设置的MDT PR,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干预前及干预1、2、4、6个月6分钟步行距离(6MWD)、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干预6个月内急性加重者占比及因急性加重再入院者占比。结果最终共19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试验组98例,对照组98例)。干预方法与时间在6MWD、SGRQ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时间在6MWD、SGRQ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1、2、4、6个月6MWD长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FEV1/FV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HAMA、HAMD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FEV1/FVC上主效应显著(P<0.05),在HAMA、HAMD评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FEV1/FVC及HAMA、HAMD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4、6个月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内急性加重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6个月内均无患者因急性加重再入院。结论 基于目标设置的MDT PR可以有效提高COPD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短期预后,但尚未发现其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2024年03期 v.32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新进展

  • 铁死亡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刘畅;李晓梅;

    铁死亡属于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病理特征是脂质过氧化和铁过载,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调控机制,包括铁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近年来铁死亡与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已成为研究重点。本文通过综述铁死亡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发现,铁死亡可参与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和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示靶向铁死亡可能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2024年03期 v.32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120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密度载脂蛋白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王林霞;李娜;武冬民;王耀勇;

    高密度载脂蛋白是高密度脂蛋白中最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复杂且重要。研究表明,高密度载脂蛋白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具有多重作用,其既可以发挥抗炎作用,也可以发挥促炎作用。本文通过检索、总结相关文献发现,载脂蛋白(Apo)AⅠ、ApoAⅣ、ApoE、ApoM具有抗炎作用,ApoA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具有促炎作用,而ApoC、ApoD、ApoH、ApoJ、ApoL1、ApoF对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不明确。

    2024年03期 v.32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肿瘤驱动基因与静脉血栓栓塞关系研究进展

    熊明秀;张静;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是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而肿瘤自身复杂性导致肿瘤相关VTE的危险因素多样。近年随着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肿瘤驱动基因可参与VTE的发生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综述了肿瘤驱动基因与VTE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肿瘤相关VT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4年03期 v.32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病例研究

  • 骨盆软骨肉瘤导致肺动脉肿瘤栓塞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张译方;刘丽;宗兆婧;

    肺栓塞是由于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临床综合征。软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肺栓塞是软骨肉瘤的少见并发症,尤其是肺动脉肿瘤栓塞。肺动脉血栓栓塞和肿瘤栓塞在影像学上难以区分,但临床治疗方案完全不同,且患者预后差异较大。本文报道1例骨盆软骨肉瘤导致肺动脉肿瘤栓塞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及诊疗过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软骨肉瘤导致肺动脉肿瘤栓塞的认识及其对肺动脉血栓栓塞和肿瘤栓塞的鉴别诊断能力。

    2024年03期 v.32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以肺栓塞为表现的绒毛膜上皮癌肺转移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马冉;江倩;顾莹莹;王欣璐;陈扬航;沈毅;王涛;洪城;郭文亮;王健;张挪富;刘春丽;

    绒毛膜上皮癌(CCA)是一种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多由胚胎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异常分化导致,常发生于性腺部位,常出现肺转移,进而增加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发生风险。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以肺栓塞为表现的CCA肺转移患者,其为中年女性,肿瘤病灶位于右肺动脉干,经皮肺动脉腔内组织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CCA肺转移。同时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2024年03期 v.32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遗传性易栓症引发急性肺栓塞一例报道

    陈艺;王梅芳;韩文雅;罗国仕;郑燚;陈沛沛;唐以军;

    易栓症指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导致机体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病理状态,是青少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易栓症相关血栓事件主要由遗传因素、获得性因素或两者共同引起。本文报道1例遗传性易栓症引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期为遗传性易栓症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2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4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据“说”结核病

    <正>中国疫情情况我国2022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8万例(2021年为78.0万例),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2/10万(2021年为55/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占全球发病数的7.1%,低于印度(27.0%)和印度尼西亚(10.0%)。我国结核病死亡数估算为3万例,结核病死亡率为2.0/10万。估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数为3万例。

    2024年03期 v.32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绿色通道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需求,《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开通了投稿绿色通道,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稿件编辑部将提供优化研究设计方案、优化统计学处理、优化参考文献等编辑深加工服务并由资深编辑负责论文的修改、润色,享受优先审稿、优先外审、优先出版等优惠政策,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

    2024年03期 v.32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内容简介

    <正>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整体健康协作学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心身、精神、眩晕等领域专家的意见,制定了《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阐述了精神性头晕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评估及多种治疗方法,旨在为精神性头晕的规范性诊治提供参考依据。以下为其主要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精神性头晕是一组以心理或精神因素为主要病因构成的,包括视觉性或姿势性眩晕和空间运动不适等主观的慢性恐惧性头晕症状群,既往因其概念模糊,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相对缺乏,有报道称精神性头晕可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

    2024年03期 v.32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招募青年编委

    本刊编辑部;

    <正>《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为了提高杂志学术质量,扩大杂志品牌影响,更好地开展学术推广活动,我社诚挚聘请心、脑、肺、血管疾病学科领域优秀医务工作者为青年编委。青年编委人选具体要求如下(1)年龄在48周岁以下;(2)拥有医学相关博士学位;(3)2021—2023年,以第一作者在双核心或三核心(科技核心、中文核心、CSCD的任两种/三种核心)期刊发文3篇以上或SCI(3分以上)发文1篇以上;

    2024年03期 v.32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