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前沿进展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曹亚丽;姜志安;王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心肌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其可迅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血运,保护心功能,但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PCI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无复流现象是PCI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在冠状动脉无明显持续性机械性病变情况下发生向前血流明显减慢或完全无血流的现象。本文综述了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治无复流现象提供参考。

    2018年04期 v.2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90 ]
  •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关系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廉瑞;杨闯;侯秀伟;赵洋;陈庆宇;毕莲茹;宋春莉;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反甲基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表明,Hcy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且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本文综述了Hcy与冠心病的关系及相关机制,以期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2018年04期 v.2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101 ]
  • 三叶因子3与慢性肾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郭文琦;杨小娟;贺巧艳;

    三叶因子3(TFF3)是一种新型生长因子类多肽,属三叶因子家族(TFFs),是TFFs中发现最晚的一个。在黏膜炎症、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等病理状态下,TFF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异常升高,提示TFF3在上述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证实,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TFF3水平升高,且血清TFF3水平与CK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TFF3的检测方法、分子结构与功能及其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以期为CKD的初筛提供参考。

    2018年04期 v.26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82 ]

论著

  • 血压晨峰对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 B p65的影响研究

    李郁;罗彩东;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对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94例,根据有无血压晨峰分为对照组(无血压晨峰,n=43)和观察组(有血压晨峰,n=51)。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实验室检查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 p65阳性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白天、夜间及晨峰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24 h、白天、夜间及晨峰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 p65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于对照组,Gensini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晨峰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晨峰,而血压晨峰可导致血清ICAM-1、VCAM-1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 p65表达升高,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2018年04期 v.26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115 ]
  • 血清S100B蛋白、S100A6蛋白、S100P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盛乐智;程英平;王树云;王志华;陶魁林;黄秀英;蔡振荣;

    目的分析血清S100B蛋白、S100A6蛋白、S100P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上海市浦东医院急诊科及心内科收治的ACS患者291例,随访30 d,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事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S100B蛋白、S100A6蛋白、S100P蛋白、CRP水平,ACS患者MAC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S100B蛋白、S100A6蛋白、S100P蛋白及CRP水平对ACS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1)本组患者随访期间失访12例,MACE发生率为18.3%(51/279);最终纳入27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228例、事件组51例。(2)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发生率、血脂异常发生率、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2型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事件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S100A6蛋白、S100P蛋白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B蛋白[RR=1.280,95%CI(1.082,1.515)]、S100A6蛋白[RR=1.435,95%CI(1.134,1.815)]、S100P蛋白[RR=1.439,95%CI(1.160,1.785)]、CRP[RR=2.181,95%CI(1.245,3.821)]水平是ACS患者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S100B蛋白、S100A6蛋白、S100P蛋白、CRP水平预测ACS患者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0.815、0.823、0.917。结论血清S100B蛋白、S100A6蛋白、S100P蛋白、CRP水平是ACS患者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对患者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18年04期 v.26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90 ]
  • Tei指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肺动脉收缩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徐亮;陈燕春;杨益春;成爱琴;张明;

    目的探讨Tei指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肺动脉收缩压(PASP)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37例,根据心肺功能代偿情况分为代偿组(n=64)和失代偿组(n=273),并根据失代偿程度将失代偿组患者分为呼吸困难组(n=118)、右心衰竭组(n=103)、全心衰竭组(n=52);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代偿组、失代偿组受试者及代偿组、呼吸困难组、右心衰竭组、全心衰竭组患者Tei指数、FAC、TAPSE、PASP及血浆NT-pro BNP水平,绘制ROC曲线以评价Tei指数、FAC、TAPSE、PASP及血浆NT-pro BNP水平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Tei指数、FAC、TAPSE、PASP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代偿组、失代偿组患者Tei指数、PASP及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对照组,FAC低于对照组,TAPSE小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组患者Tei指数、PASP及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代偿组,FAC低于代偿组,TAPSE小于代偿组(P<0.05)。(2)呼吸困难组、右心衰竭组、全心衰竭组患者Tei指数、PASP及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代偿组,FAC低于代偿组,TAPSE小于代偿组(P<0.05);右心衰竭组、全心衰竭组患者Tei指数、PASP及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呼吸困难组,FAC低于呼吸困难组,TAPSE小于呼吸困难组(P<0.05);全心衰竭组患者Tei指数、PASP及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右心衰竭组,FAC低于右心衰竭组,TAPSE小于右心衰竭组(P<0.05)。(3)绘制ROC曲线发现,Tei指数、FAC、TAPSE、PASP及血清NT-pro BNP水平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4[95%CI(0.557,0.751)]、0.960[95%CI(0.929,0.990)]、0.821[95%CI(0.742,0.899)]、0.854[95%CI(0.799,0.929)]、0.906[95%CI(0.853,0.960)];FAC、PASP、血浆NT-pro BNP水平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AUC大于Tei指数、TAPSE(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AC(r=-0.527)、TAPSE(r=-0.361)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呈负相关,而PASP(r=0.428)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Tei指数、FAC、TAPSE、PASP及血浆NT-pro BNP水平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FAC、PASP及血浆NT-pro BNP水平的诊断价值较高;FAC、TAPSE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呈负相关,而PASP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呈正相关。

    2018年04期 v.26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95 ]
  •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李明;赵鸿彦;张亚玲;赵小渝;程标;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1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12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4例和非冠心病组29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35例、多支病变组31例,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低分组24例(Gensini积分<32分)、中分组38例(Gensini积分32~82分)、高分组32例(Gensini积分>82分)。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不同Gensini积分冠心病患者血清GDF-15、hs-CRP水平,血清GDF-15、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肌酐(Cr)、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 Tn I)、GDF-15、hs-CRP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清GDF-15、hs-CRP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清GDF-15、hs-CR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高分组患者血清GDF-15、hs-CRP水平高于中分组、低分组,中分组患者血清GDF-15、hs-CRP水平高于低分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DF-15(r=0.683)、hs-CRP(r=0.524)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GDF-15、hs-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GDF-15、hs-CR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2018年04期 v.26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109 ]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麦热哈巴·哈力克;赵燕霞;杨晓红;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7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OSAS并GERD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按照体质指数(BMI)(BMI±1.5 kg/m~2)1:2比例匹配单纯OSAS患者1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睡眠呼吸监测结果,OSAS并GERD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颈围、打鼾时间、打鼾家族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咽腔狭窄者所占比例、扁桃体肿大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及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高于对照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平均呼吸暂停时间(MAT)长于对照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HI[OR=2.743,95%CI(1.587,4.739)]、AI[OR=2.090,95%CI(1.865,2.341)]、LAT[OR=2.428,95%CI(1.817,3.245)]、LSaO_2[OR=0.646,95%CI(0.480,0.870)]、MSaO_2[OR=0.592,95%CI(0.470,0.744)]是OSAS并GER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HI、AI、LAT、LSaO_2、MSaO_2是OSAS并GERD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2018年04期 v.26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91 ]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镇静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吕晨芳;王瑞杰;李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镇静治疗效果,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3月在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静组和非镇静组,每组39例。非镇静组患者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给予常规重症监护,镇静组患者在非镇静组基础上静脉泵注咪达唑仑,持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h、12 h、24 h、48 h血压、躁动发生率,随访3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及预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时间与方法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与方法在SBP、DBP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12 h、24 h、48 h镇静组患者SBP、DBP低于非镇静组(P<0.05)。(2)镇静组患者术后1 h、12 h躁动发生率低于非镇静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镇静组患者随访期间再出血发生率低于非镇静组,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高于非镇静组(P<0.05)。(4)不同预后患者性别、血肿量、血肿位置、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手术时间、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者中血肿破入脑室者所占比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BP-SD)、24 h收缩压平均真实变异性(24 h SBP-ARV)、24 h舒张压平均真实变异性(24 h DBP-ARV)低于预后不良者,镇静治疗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 SBP-SD[OR=10.381,95%CI(1.468,72.984)]、24 h DBP-SD[OR=12.984,95%CI(2.598,58.447)]、24 h SBP-ARV[OR=13.466,95%CI(1.768,102.687)]、24 h DBP-ARV[OR=13.416,95%CI(2.607,69.012)]及镇静治疗[OR=0.127,95%CI(0.027,0.595)]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镇静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稳定患者血压,降低术后躁动、再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血压变异性和镇静治疗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8年04期 v.26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81 ]
  • 替吉奥在晚期肺腺癌伴野生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赵冬冬;汤虹;何振;王启鸣;杨莅;

    目的探讨替吉奥在晚期肺腺癌伴野生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肺腺癌伴野生型EGFR基因患者81例,均接受标准一线培美曲塞+卡铂化疗6个周期且疾病稳定或部分缓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培美曲塞组51例,替吉奥组30例。培美曲塞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进行维持治疗,替吉奥组患者给予替吉奥进行维持治疗;两组患者均化疗2个周期或至疾病进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培美曲塞组(P<0.05);而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5个月[95%CI(4.8,6.2)],替吉奥组为4.0个月[95%CI(3.2,4.8)]。两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与培美曲塞在晚期肺腺癌伴野生型EGFR基因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相似,均可有效延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且经口服用方便,但可能增加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发生风险。

    2018年04期 v.26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91 ]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王海龙;朱锋;庞小华;吴中杰;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急救分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41例,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1例和预后不良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H-FABP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案、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中低血压、白细胞计数增高、H-FABP阳性者所占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1.67,95%CI(2.44,11.62),P=0.01];校正年龄、治疗方案、低血压及白细胞计数增高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3.73,95%CI(1.02,13.67),P=0.04]。结论 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H-FABP水平≥7μg/L者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2018年04期 v.26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82 ]
  • 有机磷酸盐-与无机磷酸盐-钙化诱导培养基诱导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钙化效果的对比研究

    薛清;李宁;褚恒;刘晓红;韩林;徐志云;

    目的比较有机磷酸盐(OP)-与无机磷酸盐(IP)-钙化诱导培养基(OIM)诱导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VICs)钙化的效果。方法主动脉瓣膜来源于2017年1—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取外观正常的主动脉瓣膜备用,采用改良的二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AVICs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普通培养基+OP-OIM进行培养,B组采用普通培养基+IP-OIM进行培养。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钙化结节,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钙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Χ2)、碱性磷酸酶(ALP)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RUNΧ2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检测ALP活性。结果 (1)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细胞Vimentin阳性率接近100%。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细胞CD31阳性率为1.17%。(2)A组细胞培养21 d可见大量橘红色钙化结节,B组细胞培养7 d可见大量橘红色钙化结节。A组细胞培养21 d和B组细胞培养7 d钙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细胞培养0 d作为对照,A组细胞培养21 d与B组细胞培养7 d RUNΧ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细胞培养21 d与B组细胞培养7 d AL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细胞培养0 d RUNΧ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胞培养21 d与B组细胞培养7 d RUNΧ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细胞培养0 d ALP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胞培养21 d与B组细胞培养7 d ALP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OIM培养7 d与OP-OIM培养21 d诱导的AVICs钙化效果相当,IP-OIM诱导AVICs钙化较OP-OIM缩短14 d,可替代OP-OIM快速有效地建立体外AVICs钙化模型。

    2018年04期 v.26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100 ]

方法学研究

  • 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微生物样本处理试剂与Bruker样本处理基质预处理对病原菌鉴定效能的影响研究

    马庆伟;周凤丽;战晓微;王莉莉;刘昕超;曲芬;曹峰林;

    目的比较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微生物样本处理试剂(Clin-TOF试剂)与Bruker样本处理基质液(Bruker基质液)预处理对病原菌鉴定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临床常规分离的菌株10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革兰阳性菌33株、真菌34株。分别采用Clin-TOF试剂和Bruker基质液预处理后在Clin-TOF-Ⅱ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S)系统和布鲁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Bruker Microflex MS)系统上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在Clin-TOF-Ⅱ型MS系统上,采用Clin-TOF试剂预处理供试菌株后所得质谱图基线平滑,特征信号较多,信噪比较高,重现性较好,且对较难鉴定的新型隐球菌也能检测出特征信号;采用Bruker基质液预处理供试菌株后所得质谱图特征信号较少,信噪比较低,重现性较差。在Clin-TOF-Ⅱ型MS系统上,Clin-TOF试剂预处理和Bruker基质液预处理后革兰阴性菌单次鉴定准确率、3次平行实验鉴定准确率及真菌3次平行实验鉴定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n-TOF试剂预处理后革兰阳性菌单次鉴定准确率、3次平行实验鉴定准确率及真菌单次鉴定准确率高于Bruker基质液预处理(P<0.05)。在Bruker Microflex MS系统上,Clin-TOF试剂预处理和Bruker基质液预处理后革兰阴性菌单次鉴定准确率、3次平行实验鉴定准确率,革兰阳性菌单次鉴定准确率、3次平行实验鉴定准确率,真菌单次鉴定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n-TOF试剂预处理后真菌3次平行实验鉴定准确率高于Bruker基质液预处理(P<0.05)。结论与Bruker基质液相比,采用Clin-TOF试剂预处理供试菌株后Clin-TOF-Ⅱ型MS系统对革兰阳性菌及真菌的鉴定准确率较高,Bruker Microflex MS系统对真菌的鉴定准确率较高。

    2018年04期 v.26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88 ]

中医·中西医结合

  • 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

    严建军;刘倩;张贞胜;周双林;蒯正平;王连生;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健康组与病例组受试者血清visfatin、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清visfatin水平与血清MDA、SOD水平及颈动脉IMT、斑块面积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isfatin、MDA、SOD水平,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visfatin、MDA水平高于健康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健康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大于健康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isfati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清MDA水平(r=0.486)及颈动脉IMT(r=0.388)、斑块面积(r=0.354)呈正相关,与血清SOD水平(r=-0.343)呈负相关(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血清visfatin、MDA、SOD水平及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血清visfatin、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氧化应激、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通心络胶囊可通过降低血清visfatin水平而抑制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4期 v.26 54-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79 ]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并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

    任志超;缑剑;嘉婷;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并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ASP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SCLC并ASPE患者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右心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aCO_2、P(A-a)O_2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D-二聚体、cTnⅠ低于对照组,PT、APTT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房室瓣反流压差、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短于对照组,右房室瓣反流压差、肺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老年NSCLC并ASPE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凝血功能、右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4期 v.2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138 ]
  • 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方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后痴呆患者的影响研究

    尹爱华;李合群;崔雷;杨征军;崔会平;田英平;霍书花;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方对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后痴呆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7年石家庄市行唐县中医医院收治的CO中毒迟发性脑病后痴呆患者6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以高压氧治疗为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方;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数(NE%)、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NSE水平及WBC、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NSE水平及WBC、NE%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方可有效提高CO中毒迟发性脑病后痴呆患者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4期 v.2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95 ]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吕哲;李慧;李国峰;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并行PCI,对照组患者于PCI前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试验组患者于PCI前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运再通时间,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血运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MI、LVPWT、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LVMI低于对照组,LVPWT小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K-MB、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K-MB、cTn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提高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血运再通时间,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减少MACE的发生。

    2018年04期 v.2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102 ]

疗效比较研究

  • 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代谢和肝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朱敏;石琳;王雯;王嘉玮;康翠霞;于红波;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HD)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脂代谢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CHD并NAFLD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匹伐他汀组51例与阿托伐他汀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匹伐他汀组患者予以匹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达标率,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严重肝功能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匹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达标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伐他汀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伐他汀组患者血清ALT、AST、γ-GT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伐他汀组患者颈动脉IMT小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匹伐他汀组患者治疗期间严重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匹伐他汀可更有效地改善CHD并NAFLD患者血脂代谢及肝功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减少严重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2018年04期 v.26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101 ]
  • 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徐尚誉;

    目的比较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玉林市玉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16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球囊组87例和导丝组79例。两组患者均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并采用简单处理策略保护分支血管病变,球囊组患者PCI术中采用预扩张球囊技术,而导丝组患者PCI术中采用单纯导丝保护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手术情况;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病变血管狭窄情况及再次住院率。结果两组患者分支血管球囊及导丝未发生截留或断裂,术后未出现严重血管并发症、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肌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分支血管闭塞或夹层发生率低于导丝组(P<0.05)。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分支血管置入支架者所占比例、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行对吻后扩张者所占比例和术中分支血管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导丝组(P<0.05)。球囊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低于导丝组(P<0.05),而两组患者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率、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及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相比,预扩张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PCI后分支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更好,能更有效地降低术后分支血管闭塞或夹层发生率、MACE发生率及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

    2018年04期 v.26 74-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71 ]
  • A型肉毒毒素与酒精局部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效果的对比研究

    龚雪阳;吴明;陈兰;

    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与酒精局部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无锡同仁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和电针刺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酒精局部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8周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AS)评价两组患者肌张力,通过测量起立行走3 m所用时间、步行10 m所用时间评价两组患者行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注射前、注射后2周两组患者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4、8周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前及注射后2、4周两组患者起立行走3 m所用时间、步行10 m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8周观察组患者起立行走3 m所用时间、步行10 m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注射前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2、4、8周观察组患者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酒精局部注射相比,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肌张力,提高患者行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4期 v.26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83 ]

慢病管理

  • 微信教育管理对尘肺并稳定期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明悦;赵楠;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管理对尘肺并稳定期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尘肺并稳定期肺结核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肺泡灌洗,对照组患者出院时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微信教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两周治疗依从性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炎性因子、肺功能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4.7±3.1)分,高于对照组的(87.2±2.8)分(P<0.05)。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教育管理可有效提高尘肺并稳定期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8年04期 v.2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116 ]
  • 基于手机端的慢病管理系统对社区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及哮喘控制效果的影响

    王留义;忽新刚;顾建钦;刘晓宇;段红艳;王勇;李兵;

    目的探讨基于手机端的慢病管理系统对社区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及哮喘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郑州市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八里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潮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曹乡卫生院、管城区城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门诊治疗及疾病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患儿家长在手机上安装基于手机端的慢病管理系统——红云健康手机APP,注册后与主管医师组成哮喘管理小组,进行疾病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干预期间哮喘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日常生活管理评分、疾病医学管理评分、社会心理管理评分、哮喘药物吸入技术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日常生活管理评分、疾病医学管理评分、社会心理管理评分、哮喘药物吸入技术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期间急性加重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缺课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手机端的慢病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社区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及哮喘控制效果。

    2018年04期 v.26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88 ]
  • 社区综合干预辅助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

    郝岩;王丽;张坤;赵红;吴浩;

    目的分析社区综合干预辅助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12月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贴海报招募到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按照先后顺序分为社区组和医院组,每组30例。医院组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门诊接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社区组患者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并辅以社区综合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并随访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12周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分。结果随访期间,医院组患者失访11例,社区组患者无一例失访;社区组患者失访率低于医院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和I-QOL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与方法在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和I-QOL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后8周、12周社区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少于医院组,I-QOL评分高于医院组(P<0.05)。结论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基础上辅以社区综合干预能有效提高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减少漏尿量。

    2018年04期 v.26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111 ]
  • 综合干预对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翁根龙;陆建林;吴霞;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尿酸(S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6年7月,将苏州市汾湖高新区20个行政村、4个社区逐一编号,随机抽取其中10个行政村、2个社区的老年MS患者291例作为干预组,另外10个行政村、2个社区的老年MS患者27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诊疗及健康知识教育,干预组患者给予以健康教育、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药物干预、自我监测为主的综合干预。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FPG)、血脂指标、体格指数、血压、SUA、hs-CRP、BNP,干预6个月、12个月治疗达标率及转变为非MS者所占比例。结果随访12个月,对照组患者失访、死亡6例,干预组患者失访、死亡5例。干预前两组患者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腰围(WC)、腰臀比(WHR)、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12个月干预组患者FPG、TG、TC、LDL-C、WHR、BMI、SBP、DBP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WC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6个月、12个月治疗达标率及转变为非MS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UA、hs-CRP、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12个月干预组患者SUA、hs-CRP、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控制社区老年MS患者血糖、血压,减轻体质量,纠正脂代谢异常,降低SUA、hs-CRP、BNP水平。

    2018年04期 v.26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61 ]

补白也精彩_指南·共识·标准

  •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版)》高血压治疗原则

    <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高血压管理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为了达到提高基层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2018年04期 v.26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1767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2018 ASA/AH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抗血小板治疗推荐要点

    <正>时隔5年,2018年1月国际卒中大会(ISC)在《2013 ASA/AH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领域的重大研究及进展推出了《2018 ASA/AH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是神经科医生关注

    2018年04期 v.26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146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诊治分析

  • 中青年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硬化指数的对比分析

    辛苏萍;李波;

    目的对比分析中青年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动脉硬化指数(AI)。方法选取2017年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46例,根据发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38例(发病年龄24~59岁)和老年组208例(发病年龄60~90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脂指标。结果老年组患者女性比例、高血压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冠心病发生率、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 B)、non-HDL-C、AI低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组男性患者TC、TG、Apo B、non-HDL-C、AI低于中青年组,而两组男性患者LDL-C、HDL-C、Apo A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女性患者TC、TG、LDL-C、HDL-C、Apo A1、Apo B、non-HDL-C、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non-HDL-C、AI高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non-HDL-C、AI能更全面地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状况,临床应重视non-HDL-C、AI的控制。

    2018年04期 v.26 97-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80 ]
  •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郧;赵文成;卢小伟;马珍珍;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307例,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监测的ST段压低幅度和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结果 307例患者中窦性心律失常68例(占22.1%),房性心律失常196例(占63.9%),传导阻滞43例(占14.0%)。动态心电图监测的ST段压低幅度为(0.16±0.04)m V,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0.13±0.03)m V(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为(11.5±1.9)min,长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7.2±0.6)min(P<0.05)。结论房性心律失常是老年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可更准确地反映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2018年04期 v.26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81 ]
  • 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比较

    王毓佳;陈志军;梁韬;冯晓荣;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诊断的ACI患者98例,均行MRI常规序列与SWI扫描。观察MRI不同序列脑微出血影像学特点并记录脑微出血病灶检出情况。结果 T1加权像显示脑微出血为类圆形低或等信号;T2加权像显示脑微出血为环形、类圆形稍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显示脑微出血为不同点状低信号;SWI显示脑微出血为条状、点状、环形或类圆形低信号,边缘清晰,周围未见严重水肿,并提示磁敏感效应。T1加权像检出脑微出血病灶9个,T2加权像检出脑微出血病灶17个,扩散加权成像检出脑微出血病灶73个,SWI检出脑微出血病灶117个。SWI检出脑微出血病灶数量最多,脑微出血病灶主要累及基底核,为50个(占42.7%)。结论与MRI常规序列相比,SWI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

    2018年04期 v.26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70 ]
  • 55例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分析

    梁腾飞;李保卫;

    目的分析55例肠系膜病变血管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方法选取2010—2017年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55例,均行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其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1)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30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钙化、狭窄、血栓形成。(2)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综合征患者2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十二指肠第一、二部扩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变小;胡桃夹综合征患者6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左肾静脉受压及远端左肾静脉扩张。(3)5例患者CT血管造影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结构异常。(4)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2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性充盈缺损。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可作为诊断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2018年04期 v.26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81 ]

药物与临床

  • 丹参酮Ⅱ A磺酸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曹勇;朱霞;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期峰流速(DPV)、收缩期峰流速(SPV)、时间速度积分(T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PV、SPV快于对照组,TV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CHF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4期 v.26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89 ]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

    王鑫;马宏恩;张赞伟;朱媛媛;杨骏;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并脑梗死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辛伐他汀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清TIMP-1、MMP-9、s CD40L水平,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TG、TC、LDL-C水平降低,血清HDL-C水平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IMP-1、MMP-9、s CD40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TIMP-1、MMP-9、s CD40L水平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ESS评分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及神经功能,降低血清TIMP-1、MMP-9、s CD40L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4期 v.26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78 ]
  •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

    孟祥武;李青;邹莉;陈娟;郑龙;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LDL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FI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cy、NSE、hs-CRP、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cy、NSE、hs-CRP、WB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凝血功能,降低Hcy、NSE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2018年04期 v.26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72 ]

临床研究

  •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何红英;宋计良;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月商洛市商南县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血管穿刺时间、造影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特殊指引导管使用率、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PTCA)使用率、双钢丝使用率、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支架植入成功率、手术前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血管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双钢丝使用率、支架植入成功率、动静脉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特殊指引导管使用率、PTCA使用率高于对照组,血肿、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利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2018年04期 v.26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李军;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6月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血清Hcy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有利于减轻神经毒性、改善患者预后。

    2018年04期 v.26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尼莫地平与盐酸拉贝洛尔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Apelin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屈秋慧;邵美丽;吴胜军;张美;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与盐酸拉贝洛尔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Apelin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联合盐酸拉贝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血清PGE2、Apelin水平,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DBP、SB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GE2、Apel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PGE2、Ap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21.67%)低于对照组(38.33%)(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盐酸拉贝洛尔联合丹参注射液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临床疗效及血清PGE2、Apelin水平,降低不良母婴结局发生风险。

    2018年04期 v.26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复杂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卢家忠;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复杂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ACS伴复杂病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分表(WHOQOL-100)评分,随访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伴复杂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4期 v.26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李伟;肖溢;马丽;周婉奕;吴易聪;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肾综合征(CRS)对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R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 RRT),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S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UN、Cr低于对照组,GF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有效改善CRS患者心、肾功能。

    2018年04期 v.26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直接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比较

    祝聪聪;盛蕾;洪李锋;胡良炎;

    目的比较直接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根据PCI时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延迟PCI,观察组患者行直接PCI。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1周、6个月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重构指标。结果发病后1周两组患者平均左房室瓣压差(m MPG)、肺动脉平均压(m P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m MPG、m PAP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1周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LA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延迟PCI相比,直接PCI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抑制左心室重构。

    2018年04期 v.26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莫西沙星联合环丝氨酸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韩莉;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环丝氨酸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MDR-TB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环丝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3、6、9、12、20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6、9个月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0个月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细胞计数、CD_4~+细胞计数、CD_8~+细胞计数、CD_4~+/CD_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环丝氨酸治疗MDR-TB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远期痰菌转阴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4期 v.26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唐冬;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眉山市仁寿县人民医院·眉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4期 v.26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

    曾令勇;张波;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9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97例与观察组98例。对照组患者行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自动睁眼时间、手术前后血清S-100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自动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可有效提高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缩短术后自动睁眼时间,减轻脑组织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8年04期 v.26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贾宝学;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其内径(LVEDD)、心排出量(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EF高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CO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DL-C、BNP、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LDL-C、BNP、cTn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LDL-C、BNP、cTnT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4期 v.26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方氏头针疗法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

    张小英;安军明;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疗法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西安市中医医院针推康复科收治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8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地苯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方氏头针疗法;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Barthel指数、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HAMD-24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MMSE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HAMD-2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精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精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方氏头针疗法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减轻抑郁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2018年04期 v.26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427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阿奇霉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胡婷;钟亮;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东莞东华医院儿科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气道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用力呼气25%流速(MEF25)、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EF25~75)及用力呼气50%流速(MEF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MEF25、MEF25~75及MEF50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白介素6、白介素8、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白介素6、白介素8、乳酸脱氢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气道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4期 v.26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护理工作研究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卢桂娥;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自发性气胸(SP)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SP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FTS理念指导下进行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术后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最大通气量(M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MM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P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FTS理念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2018年04期 v.26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有效排痰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林;李希;

    目的分析有效排痰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有效排痰护理管理模式;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负压吸痰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6分钟步行距离、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标准(MRC)评分及COPD疾病生命质量测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负压吸痰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RR、PaO_2、PaCO_2、SaO_2、FEV_1/FVC、FEV_1%、6分钟步行距离、CAT评分、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RR、PaCO_2、CAT评分、MRC评分低于对照组,PaO_2、SaO_2、FEV_1/FVC、FEV_1%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社会活动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COPD疾病生命质量测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社会活动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COPD疾病生命质量测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排痰护理管理模式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提患者生存质量。

    2018年04期 v.26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玉志;杨太聪;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6年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HF患者2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42)和观察组(n=143)。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干预后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心肌质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VEF、E/A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LAD短于对照组,LVMI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遵医服药、合理膳食、控制烟酒、康复训练、自觉调整状态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有利于改善老年CHF患者心功能及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8年04期 v.26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界玉红;鞠桂萍;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90例,根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2018年04期 v.26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自我效能加油站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高正群;胡小琼;邹晓玲;谢晓梅;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加油站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次化疗并拟行6个周期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我效能加油站护理;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6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erth希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维度评分、心理维度评分、社会关系维度评分、环境维度评分及WHOQOL-BREF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生理维度评分、心理维度评分、社会关系维度评分、环境维度评分及WHOQOL-BREF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加油站护理能有效提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8年04期 v.26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本期荐读

    <正>2018年4月6日,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暨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2018CCCP&SCC)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进刚教授在"中国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注册登记研究(CMVD Registry)"研讨会上介绍了目前欧美国家对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在冠状动脉微循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10%~20%的患者可出现包括无复流现象在内的心肌微血管灌注异常,并强调开通梗死相关

    2018年04期 v.2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主要栏目简介

    <正>《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是由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国内公开发行的心脑肺血管病专业实用系列期刊(临床医学综合类),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收录期刊。刊号ISSN 1008-5971,CN 13-1258/R,邮发代号:80-684。主要刊登来

    2018年04期 v.2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医声 医事——浅议中医文化自信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青蒿素—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时曾说,

    2018年04期 v.26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1.《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投稿一律采用在线投稿系统,凡来稿请通过本刊官网(http://www.syxnf.net)在"作者投稿系统"按要求上传稿件。本刊未授权、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代理征稿、收稿,提醒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谨防上当受骗。2.作者在线投稿成功后1~2个月可查询稿件初审意见,3~4个月

    2018年04期 v.26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