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论著

  •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张清云;周芸玲;胡伟;胡立禄;邹兰;肖莲;罗卉;

    目的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2月在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416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3 850例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的IDH患者作为IDH组,另选取同期在三家医院体检的3 000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随访12~70个月,随访截止至2015-02-28。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IM)、吸烟、饮酒、喜盐、锻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及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及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IDH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HDL、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H组患者男性比例、BMI、吸烟率、饮酒率、喜盐率、SBP、DBP、HR、TC、TG、LDL均高于对照组,锻炼率低于对照组(P<0.05)。IDH组患者脑梗死、脑出血及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10%、0.52%、1.93%)高于对照组(0.50%、0.10%、0.80%)(P<0.05);两组受试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对照组及IDH组分别为0.31%与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H组患者脑梗死、脑出血及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2.52倍〔RR=2.52,95%CI(1.32,5.04)〕、1.54倍〔RR=1.54,95%CI(1.14,2.58)〕、1.51倍〔RR=1.51,95%CI(1.20,2.63)〕;<60岁的IDH患者脑梗死、脑出血及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1.49倍〔RR=1.49,95%CI(1.21,2.76)〕、1.32倍〔RR=1.32,95%CI(1.13,2.76)〕、1.18倍〔RR=1.18,95%CI(1.04,3.24)〕;≥60岁的IDH患者的脑梗死、脑出血及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2.98倍〔RR=2.98,95%CI(1.64,4.95)〕、4.32倍〔RR=4.32,95%CI(2.76,7.33)〕、1.90倍〔RR=1.90,95%CI(1.27,4.37)〕。结论 IDH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高龄IDH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临床应引起重视。

    2015年05期 v.2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陈旭虞;夏豪;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STEMI患者252例,根据血浆NT-pro BNP水平分为NT-pro BNP正常组(NT-pro BNP<800 ng/L)126例和NT-pro BNP升高组(NT-pro BNP>800 ng/L)126例。所用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并记录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病情况,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浆NT-pro 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I(ultra-Tn I)水平,入院第2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分析血浆NT-pro 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NT-pro BNP升高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ultra-Tn I水平高于NT-pro BNP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脂血症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史阳性率及CK-MB、MYO、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 BNP升高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高于NT-pro BNP正常组,单支病变、双支/左主干病变发生率低于NT-pro BNP正常组(P<0.05)。NT-pro BNP升高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于NT-pro BNP正常组,Gensini积分高于NT-pro BNP正常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T-pro 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13,P=0.000)。结论血浆NT-pro BNP水平与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可通过检测血浆NT-pro BNP水平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2015年05期 v.2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王青涛;王志维;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48例,均接受RFCA治疗,根据随访期间患者复发情况分为成功组32例和失败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1、2、3个月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早期/晚期速度峰值比值(VA/VE)〕及血浆hs-CRP、TNF-α水平,分析基线血浆hs-CRP及TNF-α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术前及术后1、2、3个月成功组患者SV、CO、EF高于失败组,而VA/VE低于失败组(P<0.05)。术前及术后1、2、3个月成功组患者血浆hs-CRP及TNF-α水平均低于失败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基线血浆hs-CRP水平与CO、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5、-0.318,P<0.05),基线血浆TNF-α水平与CO、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9、-0.342,P<0.05)。结论术前血浆hs-CRP及TNF-α水平较高的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CO、EF较低,患者复发的可能性较大。术前有效控制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浆hs-CRP、TNF-α水平有助于提高RFCA治疗成功率。

    2015年05期 v.2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赵印印;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彬县县医院收治的9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治疗期间血压、心率、血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肌酐变化〕,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6分钟步行距离〕、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6例,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25例、无效16例,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压、心率、ALT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血钾、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IVST、LVPWT、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浆SOD、CAT、GSH-Px及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EDD、LVESD、IVST、LVPWT均小于对照组,LVEF及血浆SOD、CAT、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血浆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用药安全性高。

    2015年05期 v.2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位置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研究

    陈春;姚茂元;

    目的探讨不同位置中重度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3月在洪泽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患者195例。回顾性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颅脑MRI检查结果,采用Fazekas评分法分别对侧脑室旁LA和半卵圆中心LA进行严重程度分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同部位中重度LA的危险因素。结果侧脑室旁无或轻度LA患者78例,侧脑室旁中重度LA患者117例,不同严重程度侧脑室旁LA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卒中史阳性率、颅外血管狭窄率及尿素、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卵圆中心无或轻度LA患者43例,半卵圆中心中重度LA患者152例,不同严重程度半卵圆中心LA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卒中史阳性率、颅外血管狭窄率及尿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血压、颅外血管狭窄是侧脑室旁中重度LA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龄、高血压、有卒中史是半卵圆中心中重度LA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重度侧脑室旁LA和半卵圆中心LA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是LA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颅外血管狭窄主要影响侧脑室旁LA。

    2015年05期 v.23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脑出血的关系研究

    郑宾;林能波;马宏武;郭海强;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3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脑疾病患者168例,其中脑出血患者112例(研究组),非脑出血患者56例(对照组),再将脑出血组患者按不同出血部位分为4个亚组,即基底核出血组54例、脑叶出血组27例、幕下出血组21例、脑室出血组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心率、高血压史、吸烟史、酗酒史)、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并分析其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率、TC、LDL-C、Apo A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吸烟率、酗酒率、TG、Apo B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60岁、吸烟、酗酒、高血压、TG≥1.70 mmol/L、HDL-C<3.12 mmol/L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4亚组患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叶出血组患者TG、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基底核出血组、幕下出血组及脑室出血组(P<0.05)。结论TG≥1.70 mmol/L、HDL-C<3.12 mmol/L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筛查及诊断脑出血的参考指标。

    2015年05期 v.2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唐山地区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沈扬;李繁丽;孙丽霞;

    目的探究唐山地区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5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的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者8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FⅦ基因R353Q(rs6046)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受试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吸烟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测序见FⅦ基因扩增片段存在R353Q(rs6046)位点碱基转换突变(G→A),并发现2种基因型:纯合子RR,杂合子RQ。两组受试者FⅦ基因R353Q(rs6046)位点RR、RQ基因型及R、Q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唐山地区汉族人群F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无关。

    2015年05期 v.2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陈兰英;刘仁斌;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8月河北省高碑店市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受试者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水平。提取受试者血标本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并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水平为(3.45±1.46)U/ml,低于对照组的(5.14±1.89)U/ml(P<0.05)。两组患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基因型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是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基因型者的1.875倍〔OR=1.875,95%CI(1.271,2.766),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较低,且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基因型人群急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

    2015年05期 v.2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符代炎;戴爱国;胡瑞成;田华;陈云荣;朱黎明;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08-04-01至2009-03-31行肺叶切除术的肺鳞癌患者36例,将除肺鳞癌外无其他肺部疾病患者12例纳入对照组,COPD非肺动脉高压患者12例纳入COPD组,COPD并HPH患者12例纳入PH组。收集患者肺组织,观察其肺血管重塑指标〔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血管外径(WT%)、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肺小动脉管腔面积/管总面积(LA%)〕,采用原位杂交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小动脉壁Siah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可见对照组患者肺小动脉管壁薄,管腔大;COPD组患者肺小动脉管壁出现增厚,管腔狭窄;PH组患者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进一步增加,管腔明显变窄。COPD组患者WA%、WT%高于对照组,LA%低于对照组(P<0.05);PH组患者WA%、WT%高于COPD组,LA%低于COPD组(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 mRNA呈低表达,COPD组、PH组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 mRNA表达逐渐增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蛋白呈低表达,COPD组、PH组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H组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 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蛋白水平高于COPD组,COPD组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iah1蛋白水平与Siah1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873,P<0.01);Siah1 mRNA相对表达量与WA%、WT%、肺动脉收缩压(PAS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7、0.845、0.728,P<0.01),Siah1蛋白水平亦与WA%、WT%、PAS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1、0.791、0.704,P<0.01)。结论 HPH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呈高表达,且肺小动脉壁Siah1表达与低氧性肺血管重塑及PASP有关,可能机制为慢性肺泡性低氧上调患者肺小动脉壁Siah1表达,进而参与HPH的发病。

    2015年05期 v.23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辛伐他汀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介素17水平的影响研究

    范春晖;孙书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为哮喘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3年7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医院内科住院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3例和辛伐他汀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辛伐他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均连续治疗7 d。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天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检测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血清TGF-β1和IL-17水平,记录辛伐他汀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CT评分、FEV1%及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GF-β1、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辛伐他汀组患者血清TGF-β1、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患者中有3例(7.5%)出现轻度腹痛、便秘或胃肠胀气,但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TGF-β1和IL-17水平,从而减轻气道炎性反应、延缓气道重塑,对哮喘急性发作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015年05期 v.2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吸烟对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介素10水平的影响研究

    申兵;许浦生;

    目的探讨吸烟对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癌组织TGF-β、IL-1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华南农业大学医院治疗的肺癌患者94例,根据患者吸烟情况分成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各4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IL-1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GF-β、IL-10水平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气75%肺活量(FEF75%)、用力呼气50%肺活量(FEF50%)〕,并分析癌组织TGF-β、IL-10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吸烟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高于非吸烟组(P<0.01);但两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患者癌组织TGF-β、IL-10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TGF-β、IL-10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组患者FVC、FEV1、MMEF、FEF75%及FEF50%均低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的肺癌患者血清TGF-β水平明显升高,肺功能明显降低,但未发现吸烟对血清IL-10水平的影响;检测血清TGF-β水平有助于判断肺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2015年05期 v.23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2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研究

    郭文霞;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邢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肺结核合并HAP患者92例作为病例组,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合并HAP的老年2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184例作为对照组。制定统一表格,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痰抗酸杆菌涂片及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情况、感染前红细胞沉降率(ESR)、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营养状况(血红蛋白及血清清蛋白)及住院时间等,并分析病例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老年2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合并HAP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分离出10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3.4%、革兰阳性菌占22.1%、真菌占14.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738,95%CI(1.578,4.256)〕、肺结核病程>5年〔OR=2.114,95%CI(1.370,4.211)〕、空洞数量≥3个肺野〔OR=2.267,95%CI(2.015,7.232)〕、有合并症〔OR=2.310,95%CI(2.145,5.452)〕、餐后2 h血糖≥11.0 mmol/L〔OR=1.335,95%CI(1.182,1.894)〕是老年2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合并HAP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肺结核病程>5年、空洞数量≥3个肺野、有合并症及餐后2 h血糖≥11.0 mmol/L是老年2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合并H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加强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HAP发生率。

    2015年05期 v.23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指南·共识·标准

  • 2013年ACC/AHA胆固醇治疗指南:批评之外的认可

    <正>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胆固醇治疗指南出现重大范式转变,并招致一些专家的严厉批评。为回应诸多批评,2015年美国学者对指南、指南推荐建议和支持证据的制定方法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者认为,来自随机临床试验的大量证据支持此种基于风险的新方法,重点落脚于在最可能获益的患者中给予适宜强度的他汀类治疗,英国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也采用了相似的方法。

    2015年05期 v.23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AHA/ASA新版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更新要点

    <正>制定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最优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瘤大小、位置及其他形态学特征;通过连续影像学检查记录病灶变化;患者年龄;是否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病史;脑动脉瘤家族史情况;是否存在多发性动脉瘤;是否存在并发的病理学改变,如动静脉型血管畸形、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升高的脑部或遗传性病变等(Ⅰ类推荐,C级证据)。若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预接受治疗,应详尽告知患者作为替代方案的血管内手术及显微手术的风险与获益,防止UIA、预防出血(Ⅰ类推

    2015年05期 v.23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和院内早期管理指南之病房治疗要点

    <正>由欧洲心脏学会(ESC)心力衰竭委员会、欧洲急诊治疗学会和流行病学急诊治疗学会联合制定的"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和院内早期管理指南"指导性、实用性均较强,现对该指南中相关急性心力衰竭病房治疗要点进行总结如下。1若患者存在明显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应将患者安置于可立即开展心肺复苏的病房。

    2015年05期 v.23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从医者说

  • 我在做着最重要的小事

    张品南;

    <正>门诊、急诊、手术、病房、交班、接班,在一个个医院场景的变换中走过年少青涩;面对着血染的伤口,背负着亲人的期待,在医生岗位上流逝着青春年华;救死扶伤,尊重生命,我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做着最重要的小事……一次值夜班时,急诊来了一位急腹症女病人,腹痛得非常厉害。女病人丈夫要我给其妻打止痛针,但我发现这个病人面色苍白,经仔细询问病史和初步查体后,发现病人血压偏低,腹部压痛明显,再结合病人有停经史,判定是异位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旋即请求妇科医师会诊。而病

    2015年05期 v.23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美丽的折翼天使

    崔芳;

    <正>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中,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赵红艳不幸感染,由于抢救过程中大量使用药物而导致其双肩、双膝、双侧股骨头全部坏死,自此后终身与轮椅为伴。没了腿的医生还能行医吗?康复后的赵红艳克服重重顾虑,向组织提出了重返岗位的申请。为了当好这个医生,她即使在夏季也穿着笨重的棉裤,以克服双腿怕冷的症状;每天只喝一杯水,以减少上厕所次数;诊室抽屉里随时放着钙片、止疼药等一大堆药。2006年至今,她先后接诊

    2015年05期 v.23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前沿进展

  • 高血压患者脑结构/功能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伟;朱莉;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高血压可导致颅内血管发生病理改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等,继而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神经元血氧供应不足,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髓鞘脱失等。神经元损伤进一步加重会引起脑结构/功能变化,如脑萎缩(尤其是海马及前额叶)、白质疏松及执行功能、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和记忆力损伤等认知功能障碍。

    2015年05期 v.23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维生素D与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珊珊;徐克雷;

    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vitamin D)可作为一种多能激素参与调节细胞増殖、分化及凋亡,在脑部发育及其功能维持、血压调节、胰岛素分泌、免疫细胞分化及免疫反应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维生素D还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来说,尚无充足的临床证据证明维生素D补充疗法可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现有研究得到的结果及结论并不乐观,仍有待更严格、更合理的临床试验来更好地评估维生素D与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关系。

    2015年05期 v.23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8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短篇论著

  • 氯吡格雷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张世勤;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给予噻氯匹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8 d出血情况、随访9个月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8 d,研究组患者TIMI 3级血流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轻度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9个月时,研究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发梗死、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应用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能减少患者出血倾向,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5年05期 v.2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

    郑炜华;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维生素、地塞米松、阿昔洛韦),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内径(L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痊愈10例、好转19例、无效6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950,P=0.025);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LV、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V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 Tn T、CK-MB、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 Tn T、CK-MB、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心肌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改善心肌损伤指标。

    2015年05期 v.2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袁晓东;吴过;熊建平;李锐;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2月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43例,根据患者是否有慢性脑积水形成分为慢性脑积水组23例和非慢性脑积水组1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动脉瘤位置、出血次数、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阳性率及动脉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脑积水组患者年龄、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大于非慢性脑积水组,高血压病史阳性率和出血破入脑室发生率高于非慢性脑积水组,出血次数多于非慢性脑积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83,95%CI(1.21,2.59)〕、高血压病史〔OR=2.09,95%CI(1.46,3.14)〕、出血破入脑室〔OR=2.01,95%CI(1.27,3.09)〕、多次出血〔OR=1.95,95%CI(1.42,3.61)〕、Hunt-Hess分级较高〔OR=2.82,95%CI(1.79,4.28)〕及Fisher分级较高〔OR=2.12,95%CI(1.58,3.90)〕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有高血压病史、出血破入脑室、多次出血、Hunt-Hess分级较高及Fisher分级较高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易并发慢性脑积水。

    2015年05期 v.23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乌司他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谢艳;刘志广;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ON组)及乌司他丁联合常规治疗组(UTI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6、10(IL-1β、IL-6、IL-10)〕、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疝、肺部感染和压疮)及预后情况(包括病死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TI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CON组,IL-10水平高于CON组(P<0.05)。UTI组患者脑疝、肺部感染、压疮发生率均低于CON组(P<0.05)。UTI组患者病死率为4%(2/50),低于CON组的20%(10/50)(P<0.05);UTI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5.7±2.3)个月,长于CON组的(13.5±1.7)个月(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时间。

    2015年05期 v.23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纪祥辉;刘莉;冯仰柏;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邳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SAH后CVS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收缩峰流速(MCA Vp)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987,P=0.047)。治疗前两组患者MCA Vp及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CA Vp及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SAH后CVS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MCA Vp,减轻炎性反应。

    2015年05期 v.23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舒血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世敏;李伟;郝海红;孟志勇;王颖奇;韩雪;王雪莹;李华;刘书平;李兰兰;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2005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中重度急性CO中毒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压氧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清醒率、意识恢复时间、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APTT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DEACMP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组的18.1%(P=0.004)。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急性CO中毒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加快患者清醒时间、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DEACMP的发生。

    2015年05期 v.23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大剂量氨溴索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C反应蛋白、氧化应激反应、血气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陈知;胡正祥;邓永宏;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反应、血气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600 mg,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等剂量安慰剂(0.9%氯化钠溶液)处理。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5 d后CRP、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氧合指数(OI)、血乳酸(Lac)〕、呼吸力学指标〔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气道阻力及静态顺应性(Cst)〕,住院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后观察组患者CRP、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 O2、Sa O2、OI、L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后观察组患者Pa O2、Sa O2及OI均高于对照组,La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EEPi、气道阻力、C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后观察组患者PEEPi、气道阻力均低于对照组,Cs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能有效降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CRP,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血气及呼吸功能,且能预防VAP的发生。

    2015年05期 v.23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瞿伟丰;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厄洛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免疫蛋白(Ig G、Ig A、Ig 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分数和CD+4/CD+8细胞比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1例、疾病稳定18例、疾病进展3例,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25例、疾病进展12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WBC,PLT,Ig G、Ig A、Ig M水平,CD+3、CD+4、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且对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2015年05期 v.23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

    陈维林;丁辉;刘国江;江泽良;陈立强;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广东省肇庆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510例体检者,均进行贝克抑郁量表(BDI-Ⅱ)筛查,根据得分情况分为3组:<10分为无抑郁组(n=306),10~18分为轻度抑郁组(n=136),≥19分为中-重度抑郁组(n=68)。比较3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发生率、吸烟率及2型糖尿病发生率〕、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CIMT及AASI,并分析其与抑郁症的关系。结果 3组受试者年龄、BMI、高血压发生率、吸烟率、2型糖尿病发生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抑郁组女性患者比例大于无抑郁组,TC水平低于无抑郁组,LDL-C、hs-CRP、IL-6水平及AASI均高于无抑郁组,CIMT大于无抑郁组及轻度抑郁组(P<0.05)。轻度抑郁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无抑郁组(P<0.05)。轻度抑郁组及中-重度抑郁组女性患者CIMT大于男性,AASI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3,95%CI(1.62,3.95)〕、hs-CRP〔OR=1.79,95%CI(1.56,2.43)〕、IL-6〔OR=2.46,95%CI(1.59,3.02)〕、CIMT〔OR=3.78,95%CI(2.01,4.21)〕和AASI〔OR=2.26,95%CI(1.73,3.14)〕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IMT和AASI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筛查抑郁症时可参考该指标。

    2015年05期 v.23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变化及其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屈超;龚雪莲;胡金兰;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月在西安市第五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2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212例(Hcy≥10μmol/L)和单纯型高血压组100例(Hcy<10μmol/L)。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生化检查结果,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斑块检出率为87.7%,高于单纯型高血压组的51.0%(χ2=50.218,P<0.01);H型高血压组患者≥2个斑块检出率为66.5%,高于单纯型高血压组的23.0%(χ2=40.588,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均大于单纯型高血压组(t值分别为11.771、8.624,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与血浆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7、0.695,P=0.000)。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颈动脉结构损害较严重,且与血浆Hcy水平相关。

    2015年05期 v.23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用药指导

  • 许昌市120例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朱倬敏;

    目的分析许昌市120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危险因素,为本市MDR-TB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在许昌市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的MDR-TB患者12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同一医院住院或门诊确诊的无耐药肺结核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按年龄±2岁和性别进行1∶1匹配。通过查阅MDR-TB相关文献,制定MDR-TB危险因素调查表,并对MDR-TB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力劳动、人均收入低、治疗期间经常吸烟和饮酒、流动人口、既往有结核病病史、不规律用药治疗结核病、首次抗结核治疗>6个月、结核病复治是MDR-TB的危险因素。(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结核病病史〔OR=5.765,95%CI(5.347,20.806)〕、结核病复治〔OR=5.769,95%CI(4.765,9.365)〕是MDR-T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有结核病病史和结核病复治是许昌市MDR-TB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既往有结核病病史和结核病复治患者的筛查与治疗对降低该市MDR-TB有重要意义。

    2015年05期 v.23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王晶;崔朝勃;魏秋菊;亢宏山;吉金芳;杨腾;王金荣;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11—2013年入住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 821例,其中82例患者发生CRBSI,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82例CRBSI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82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56.1%),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31.7%)、真菌(占12.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其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结论 CRBSI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高,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高。

    2015年05期 v.23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诊治分析

  • 361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策略分析

    龙仙萍;王冬梅;汪松;宋昕乐;刘西平;石蓓;

    目的分析361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处理策略。方法选择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361例患者,随访截至2015年1月,回顾性分析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应处理策略。结果 361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97%(41/361),其中电极移位10例(2.77%)、心律失常9例(2.49%)、囊袋血肿6例(1.66%)、囊袋感染6例(1.66%)、气胸5例(1.38%)、起搏器综合征3例(0.83%)、心力衰竭2例(0.55%)。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主要并发症有电极移位、心律失常、囊袋血肿、囊袋感染、气胸、起搏器综合征及心力衰竭。术前需评估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加强随访管理,做到早发现、正确处理相应的并发症,以降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率。

    2015年05期 v.2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40岁以下青年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朱江;周娟;

    目的分析40岁以下青年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及其分院诊治的40岁以下青年支气管肺癌患者45例作为青年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年龄>40岁的中老年支气管肺癌患者45例作为中老年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吸烟指数、临床表现、误诊情况、抑郁症状伴随情况、病理类型、根治手术实施情况、预后情况等,其中预后情况包括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结果青年组患者男性、吸烟指数≥400年支、临床表现为胸痛者所占比例及误诊率、抑郁症状发生率、腺癌发生率、实施根治手术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中老年组(P<0.05)。结论 40岁以下青年支气管肺癌多见于男性,吸烟率高和误诊率高,常伴有抑郁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治疗以根治手术为主且预后良好。

    2015年05期 v.23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急诊急救

  • 心搏骤停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庄君灿;黄奇花;吴木富;谭春兴;林树敬;

    目的分析心搏骤停(CA)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术(CPR)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开展CPR的582例患者,其中成功80例(成功组)、失败502例(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院前急诊急救情况{家庭急救、医院救护、院前救护时间、机械通气、短暂复苏、CPR至短暂复苏时间、院前心电图表现〔心室纤颤(VF)、无脉性心电活动(PEA),电静止(VA)〕}、CA发生情况、入院时心电图及通气方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原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家庭急救率、医院救护率、机械通气率、短暂复苏率高于失败组,院前救护时间及CPR至短暂复苏时间均短于失败组,院前心电图表现优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患者医院救护前发生CA 21例,救护车送院途中发生CA 37例,急诊科发生CA 22例,失败组分别为137例、249例、1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自主心率、VF、PEA发生率及气管插管率高于失败组(P<0.05)。结论 CA患者急诊CPR是否成功与患者CA发生时间、院前急诊急救情况、院内CPR水平等有关,应建立院外CPR指导体系,提高患者送院途中CPR质量,尽可能保障院内CPR质量。

    2015年05期 v.23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及治疗体会

    孙艺昭;

    目的分析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合浦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诊治的心血管急症患者18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急诊救治效果。结果 184例患者经急诊救治后好转175例(占95.1%),无效7例(占3.8%),死亡2例(占1.1%)。结论应根据心血管急症具体类型合理选择急救药物,以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015年05期 v.23 95-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心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邓玉英;

    目的探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心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38例心搏骤停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8例心搏骤停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进行抢救,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大动脉搏动可触及、收缩压>60 mm Hg(1 mm Hg=0.133 k Pa)、皮肤色泽转红、瞳孔较前缩小、自主呼吸或心率恢复〕,抢救前及抢救2 h血生化指标(血糖、血钠、血钾)、尿素氮(BUN)和血浆渗透压情况,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大动脉搏动可触及、收缩压>60 mm Hg、皮肤色泽转红、瞳孔较前缩小、自主呼吸或心率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前两组患者血糖、血钠、血钾、BUN及血浆渗透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2 h观察组患者血糖、血钠、血钾、BUN及血浆渗透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8.42(7/38),高于对照组的5.26%(2/38)(P<0.05)。结论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肾功能及血浆渗透压。

    2015年05期 v.23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调查研究

  • 儿童睡眠问题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近况总结

    杨晓文;朱丽华;刘坤;鱼丽荣;李小花;

    良好的睡眠是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睡眠问题可导致儿童体格、智能及心理发育异常,因此必须重视儿童睡眠健康。本文总结了儿童睡眠问题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近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睡眠问题的了解和关注,为及时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睡眠问题提供参考。

    2015年05期 v.23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西藏高海拔地区世居农牧民血尿酸状况研究

    卓玛次仁;格桑嘎瓦;平措扎西;

    目的调查西藏高海拔地区世居农牧民血尿酸状况。方法选择2006—2007年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扎仁镇(那曲)、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扎西宗乡(日喀则)、山南地区琼结县雪巴乡(山南)、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拉萨)、林芝地区林芝县布久乡(林芝),检测5个被测点的1 489名世居农牧民的血尿酸水平。结果 1 489名农牧民血尿酸水平为(299.35±86.73)μmol/L,男性为(346.39±91.50)μmol/L,高于女性为(263.64±62.65)μmol/L(P<0.05)。1 489名世居农牧民检出高尿酸血症178名,检出率为11.6%。其中日喀则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4.9%(82/552)、那曲为13.3%(44/331)、山南为6.6%(19/286)、拉萨为3.7(6/164)、林芝为3.2%(5/165),日喀则和那曲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其他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高海拔地区世居农牧民血尿酸水平较高,且海拔越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越高。

    2015年05期 v.23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适宜技能

  • 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张奇峰;钟志雄;李斌;叶卓联;张鹏飞;古献芳;

    目的比较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100.0%)高于对照组(80.0%),并发症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45.0%)(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LVEF、LVEDD、LA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AD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理性心脏起搏较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

    2015年05期 v.23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压氧辅助治疗重症脑创伤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氧代谢的影响

    吴华伟;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重症脑创伤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脑创伤恢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分、数字广度测验(DST)评分〕及脑氧代谢指标〔动脉血氧含量(Ca O2)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 O2)〕。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38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及MMSE评分、D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DS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a O2、Cjv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重症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助于维持脑氧代谢稳定,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015年05期 v.23 107-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改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小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吴振宏;欧阳强;梁俭孙;

    目的探析改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小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CT定位+术中监测颅内压结合亚低温治疗+术后低位低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穿刺成功率及靶点命中率,术后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靶点命中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分别为0、4.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7%、25.0%(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59.9±16.8)分,高于对照组的(49.7±15.3)分(P<0.05)。结论改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手术穿刺靶点命中率较高,术后再出血率和病死率较低,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行性好,安全性高。

    2015年05期 v.23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医·中西医结合

  • 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韩宏程;

    目的分析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安市中心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全血比黏度和血浆比黏度,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3.189,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和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和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比黏度和血浆比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比黏度和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血供、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2015年05期 v.23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李伟强;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硝苯地平、硝酸异山梨酯和肠溶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水平以及心肌耗氧指数(RPP)。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观察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TFPI-2水平及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TFPI-2水平及RP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降低血浆TFPI-2水平和RPP。

    2015年05期 v.23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玉琴;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1月河南省荥阳市中医院门诊收治的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患儿87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悬液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5 d。治疗5 d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治愈时间、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纳入全分析集(FAS)和安全性数据集(SS)。治疗期间除去剔除患儿,最终两组各有40例患儿纳入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FAS与PPS分析结果一致。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退热药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FAS分析与PPS分析结果一致。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悬液能提高小儿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加快患儿康复,安全性高,且有较好的退热疗效。

    2015年05期 v.23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讯采撷

  • 心血管疾病领域5月份最受关注指南共识一览

    <正>5月份是心血管疾病学术研究领域的丰收月,会议颇多,国际上依次召开的会议有美国高血压学会科学年会(ASH2015)、美国心律学学会年会(HRS2015)、欧洲血运重建大会(Euro PCR2015),国内同月成功举办了中国脑卒中大会。每次会议均带给大家值得学习的重磅资料,现将

    2015年05期 v.23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电学2015四大最新进展

    <正>在河北省沧州市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郭继鸿教授针对心电学的4项最新进展做了精彩演讲,现简述如下。Holter初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2001年第一代Holter初筛SAS技术问世,由于检测指标不形象,很多临床操作者不理解其检测指标,造成了推广困难。经过十年的不断探索研究,2011年推出了第二代Holter初筛SAS技术,其相比第一代Holter初筛SAS技术准确率大幅度

    2015年05期 v.23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临床研究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莫东;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断并治疗的135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注射液,试验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有助于提高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5年05期 v.23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程涛;张亮;陈丽薇;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晚期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晚期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和吡贝地尔联合美多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12周帕金森评分量表Ⅲ(UPDRSⅢ)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UPDRSⅢ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8周、12周UPDRSⅢ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嗜睡、便秘、开关现象、精神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联合治疗晚期PD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障碍症状和抑郁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晚期PD的优选方案。

    2015年05期 v.23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吡拉西坦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琴;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9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并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017,P=0.043)。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N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用于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OS释放有关。

    2015年05期 v.23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地黄饮子加味在颅脑损伤恢复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杨建业;文明;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加味在颅脑损伤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5月六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446例,以是否使用中药治疗分为治疗组258例和对照组18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黄饮子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入院两周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两周时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加味具有益肾填精、调气活血、开窍化痰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颅脑损伤恢复期。

    2015年05期 v.23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医寒温并用时方浅述及验案总结

    石杨;李秋贵;

    "寒温并用"法是指将寒凉与温热之药性相对立的药物配伍组方,相反相成而发挥综合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通常适用于寒热错杂、邪正交争之复杂病证。本文对中医时方中常用寒温并用方剂——连理汤、温清饮、左金丸、龟鹿二仙胶的证治论述、方药组成、伍用特点等进行阐述,并列举临证验案。笔者认为,寒温并用法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只要抓住寒热错杂之病机,或上热下寒,或寒热并见,或佐制药性,或阴阳双补,均可用之,且可获满意疗效。

    2015年05期 v.23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观察

    贺清明;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冠心病患者,均自愿接受PCI。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试验组患者术前给予氯吡格雷并维持至术后半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随访1年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用药前及用药后6、12、24 h血栓素B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随访1年期间血栓、支架内再狭窄、出血及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6 h血栓素B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后12、24 h血栓素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匹格雷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改善血小板聚集情况。

    2015年05期 v.23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经皮体外无创起博联合药物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锦洲;

    目的分析经皮体外无创起博联合药物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经皮体外无创起博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意识恢复清醒时间、心率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清醒时间和心率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体外无创起博联合药物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2015年05期 v.23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抗核抗体及可提取性核抗原多肽抗体谱特点分析

    郑浩;顾晓琼;高飞;陈晓娟;王洁琳;郭彩娇;皮蕾;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抗核抗体(ANA)及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及免疫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初发ITP患儿67例为ITP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ANA及ENA多肽抗体谱。结果 ITP组患儿ANA阳性率、抗EN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ANA阳性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增值均低于ANA阴性患儿,且ANA阴性ITP患儿临床疗效优于ANA阳性患儿(P<0.05)。结论检测ANA可反映ITP患儿对治疗的反应,ANA、抗SSA抗体等可能与ITP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

    2015年05期 v.23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王用;邢建东;刘秀玲;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高淳人民医院住院的12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有1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能有效缓解UAP患者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2015年05期 v.23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6%羟乙基淀粉(130/0.4)扩容治疗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预防效果

    郭新春;陈清梅;谭兴权;刘斓;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扩容治疗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10月在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50例,Ⅰ组产妇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Ⅱ组产妇给予复方乳酸钠。两组产妇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记录其麻醉前(T0),腰硬联合麻醉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观察两组产妇术中情况,包括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麻黄碱使用情况,出血量等。结果 T0时,两组产妇SBP、DB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Ⅰ组产妇SBP、DBP均高于Ⅱ组(P<0.05),而两组产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产妇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麻黄碱使用率均低于Ⅱ组(P<0.05),而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以20ml/kg扩容治疗能有效减少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发生,扩容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2015年05期 v.23 141-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蔡蓉;敬超;丁允高;李立昕;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沅陵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8例,按是否给予rh-BNP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rh-BNP,共治疗7 d.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随访1年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NT-pro BNP、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NT-pro BN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025,P=0.042)。两组患者好转出院后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能够缓解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助于降低NT-pro BNP,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良好。

    2015年05期 v.23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杨波;赵瑞星;闫高军;任宏;

    目的对比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5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腔漏气、肺不张、肺部感染及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胸手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淋巴结清扫效果。

    2015年05期 v.23 146-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和醛固酮水平的影响研究

    刘华;王洋洋;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和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治疗和毛花甙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及醛固酮水平、治疗期间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钠肽、醛固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脑钠肽、醛固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确切,且能有效降低血浆脑钠肽及醛固酮水平。

    2015年05期 v.23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水通道蛋白的影响研究

    杨梅;周忠荣;代永红;

    目的探讨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水通道蛋白(AQP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治疗的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照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并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泵入呋塞米和多巴胺,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24 h尿量、血肌酐及尿AQP2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E/A)、24 h尿量、血肌酐及尿AQ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小于对照组,24 h尿量大于对照组,尿AQP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A、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联合多巴胺可有效改善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减轻利尿剂抵抗,降低尿AQP2水平。

    2015年05期 v.23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支气管镜检查在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陆霓虹;汪亚玲;杨蕤;李晓霞;陈扬君;曾琦;

    目的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刷检、灌洗及培养对艾滋病并肺结核检查准确率、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的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80例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F)、刷检及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同时行痰查MTB、痰MTB培养、结核抗体、T细胞斑点试验(T SPOT-TB)、结核菌素(PPD)试验等结核专项检查,对相关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痰查MTB及痰MTB培养阳性率、斑点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3%、3.8%、13.8%,结核抗体阳性率为11.3%,PPD试验阳性率为8.8%,支气管镜检查刷检、BALF涂片及培养结果阳性率分别为22.5%、25.0%、31.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而言,支气管镜检查比常规痰查MTB、痰MTB培养结果更准确,具有明显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2015年05期 v.23 154-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教育

  • 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医患沟通问诊技巧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阴赪茜;高云;李志忠;张京梅;

    临床医学专业医患沟通学是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笔者在医患沟通有关问诊技巧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甄选临床案例、运用情景演示和互动讨论等PBL教学模式进行见习带教,使课程设计更注重趣味性和参与性。PBL教学法在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启发医学人文思考能力并促进思维多元化发展,对医学生掌握问诊中的沟通技巧、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2015年05期 v.23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PBL教学法结合四维超声新技术时间-空间相关成像容积数据在胎儿超声心动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烨;何怡华;

    胎儿超声心动图是一门高难度新兴学科,笔者根据胎儿超声心动图教学特点和难点,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并结合典型病例四维超声新技术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容积数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015年05期 v.23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禁烟之路 你我同行——第28个世界无烟日

    <正>2015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本次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制止烟草制品非法贸易"。据悉,2015年6月北京将迎来最强禁烟令,而随着人们健康与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创造一个无烟环境已成为当前热门话题。WHO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高达600万,其中吸烟者约540万,即平均每6秒钟就有1个吸烟者死亡;而因二手烟暴露造成的非吸烟者死亡人数约为60万。如果全球吸烟流行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每年因吸烟

    2015年05期 v.23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1.《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投稿一律采用在线投稿系统,凡自由来稿请通过本刊官网(http://www.syxnf.net),在投稿查询入口按要求上传稿件。本刊未授权、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代理征稿、收稿,提醒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谨防上当受骗。2.作者在线投稿成功后1~2个月可查询稿件初审意见,3~4个月

    2015年05期 v.23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