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秦;方汉军;李锋华;许成;刘富强;牟建军;廉秋芳;
目的分析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陕西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选取Dahl盐敏感大鼠6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盐组、高盐组及EPCs移植组,各22只。正盐组大鼠每日予以0.3%氯化钠饮食,高盐组及EPCs移植组大鼠每日予以8%氯化钠饮食,其中EPCs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注入CM-Dil标记的EPCs;3组大鼠均连续喂养6周。观察第3代EPCs形态,比较3组大鼠心肌重构指标〔前壁厚度、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新生毛细血管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观察3组大鼠CM-Dil标记阳性细胞及心肌纤维化情况。结果第3代EPCs生长迅速、纯度高、形态单一。正盐组、EPCs移植组大鼠前壁厚度、FS、LVEF高于高盐组,LVDs、LVDd低于高盐组(P<0.05);EPCs移植组大鼠前壁厚度、FS、LVEF高于正盐组,LVDs低于正盐组(P<0.05)。正盐组、EPCs移植组大鼠新生毛细血管数多于高盐组(P<0.05);EPCs移植组大鼠新生毛细血管数多于正盐组(P<0.05)。正盐组、EPCs移植组大鼠VEGF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高盐组,CXCL16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高盐组(P<0.05);EPCs移植组大鼠VEGF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盐组,CXCL16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盐组(P<0.05)。正盐组、EPCs移植组大鼠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高盐组,CXCL16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高盐组(P<0.05);EPCs移植组大鼠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正盐组,CXCL16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正盐组(P<0.05)。EPCs组大鼠可见CM-Dil标记阳性细胞,正盐组和高盐组大鼠未见CM-Dil标记阳性细胞。正盐组大鼠未发生心肌纤维化,高盐组及EPCs移植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纤维化;与高盐组比较,EPCs移植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巨噬细胞浸润较少。结论 EPCs移植可延缓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增加大鼠心肌毛细血管数并上调VEG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下调CXCL16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有利于减少心肌纤维化。
2016年08期 v.24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41 ] - 宋艳斌;蔡高军;薛社亮;翁伟进;
目的分析尿酸(UA)与冠心病及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因"胸闷、胸痛、晕厥症状"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841例作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因"胸闷、胸痛、晕厥症状"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健康人12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不同性别受试者UA水平及不同UA水平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指标。结果两组受试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U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6,95%CI(1.054,1.098)〕、吸烟史〔OR=2.168,95%CI(1.283,3.662)〕、高血压〔OR=2.007,95%CI(1.313,3.068)〕、糖尿病〔OR=3.091,95%CI(1.715,5.571)〕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C〔OR=0.222,95%CI(0.116,0.426)〕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P<0.05)。两组男性受试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女性患者U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女性(P<0.05)。冠心病患者UA水平>419μmol/L者TC、TG、LDL-C水平高于UA水平<288μmol/L者,HDL-C水平低于UA水平<288μmol/L者(P<0.05);UA水平>419μmol/L者TC、TG水平高于UA水平为288~346μmol/L者,HDL-C水平低于UA水平为288~346μmol/L者(P<0.05);UA水平为347~419μmol/L者TC、LDL-C水平高于UA水平<288μmol/L者(P<0.05);UA水平为347~419μmol/L者LDL-C水平高于UA水平为288~346μmol/L者(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UA水平较高,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血脂异常有关,但UA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其对冠心病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2016年08期 v.2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55 ] - 杨会萍;任骞;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反应、T细胞亚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者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脑利钠肽(BNP)水平及T细胞亚群(CD_4~+ 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CD_4~+ /CD_8~+细胞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CRP、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CRP、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_4~+ 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CD_4~+ /CD_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_4~+ 细胞分数、CD_4~+/CD_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_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可有效减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反应,调节T细胞亚群,改善心功能。
2016年08期 v.2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122 ] |[阅读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82 ] - 李哲贤;宋伟强;刘袁颖;武德梅;邢建华;
目的比较多系统萎缩P型(MSA-P型)与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MSA-P型患者31例作为A组,帕金森病患者53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运动功能、日常行为能力、认知功能、智力及记忆力。结果两组患者智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首发震颤发生率、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低于B组,行走困难发生率、语言障碍发生率、小脑症状发生率、美多巴治疗无效率、锥体束症状发生率、性功能异常发生率、排尿异常发生率、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Ⅲ(UPDRS-Ⅲ)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B组(P<0.05)。A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命名评分、注意力评分、语言评分、抽象能力评分、记忆评分、定向力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视空间/执行功能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操作量表评分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总评分、言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觉再认评分、相似性评分、数字广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视觉再生评分、理解记忆评分、图形排列评分、积木测试评分、韦氏成人记忆量表总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 MSA-P型与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存在差异,与帕金森病患者比较,MSA-P型患者认知功能、智力及记忆力较差。
2016年08期 v.2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49 ] - 袁磊;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5年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342例,根据脑出血发生情况分为脑出血组64例与非脑出血组278例。根据既往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筛选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并分析HCV感染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率、饮酒率及冠心病、心房颤动、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HCV感染发生率高于非脑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4.163,95%CI(1.174,15.870),P=0.023〕、糖尿病〔OR=4.578,95%CI(1.366,15.482),P=0.0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4.382,95%CI(1.325,16.738),P=0.018〕及HCV感染〔OR=3.306,95%CI(1.028,10.605),P=0.015〕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V感染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在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6年08期 v.24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40 ] - 卓伟东;李伟仕;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脑血管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VCI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多奈哌齐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脑血管〔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右侧大脑中动脉(RMCA)、左侧大脑前动脉(LACA)、右侧大脑前动脉(RACA)、左侧大脑后动脉(LPCA)、右侧大脑后动脉(RPCA)〕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MCA、RMCA、LACA、RACA、LPCA、RPCA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LMCA、RMCA、LACA、RACA、LPCA、RPCA的P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MCA、RMCA、LACA、RACA、LPCA、RPCA的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LMCA、RMCA、LACA、RACA、LPCA、RPCA的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局部肌肉疼痛、转氨酶升高、消化道症状、失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能明显改善VCI患者脑血管功能及认知功能,降低脑血管PI及RI。
2016年08期 v.24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47 ] - 高跃强;杨杰;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A组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LMWH治疗,B组患者予以LMWH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7 d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治疗前及治疗7、15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Barthel指数(BI)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5)。治疗前、治疗7 d两组患者FIB、TT、APTT、PT、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5 d A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时A组患者BI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LMWH治疗PCI的临床疗效确切,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2016年08期 v.24 36-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33 ] - 魏健强;李健;薛婷婷;马剑;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_2)基因多态性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106例,根据脑出血发生情况分为脑出血组46例与非脑出血组6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TGFβ_1、TGFβR_2基因多态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发生风险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GFβ_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GFβR_2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TGFβR_2基因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脑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TGFβR_2基因G等位基因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发生风险是非携带者的3.312倍〔RR=3.312,95%CI(1.476,7.624),P<0.05〕。结论携带TGFβR_2基因G等位基因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发生风险增高,但不受TGFβ_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2016年08期 v.24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48 ] - 闻建军;施益农;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靖江市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160例,按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观察组46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对照组114例(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并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男性比例、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早产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抗酸剂使用率、鼻导管使用率、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肺部原发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体质量、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OR=0.627,95%CI(0.327,0.715)〕、体质量〔OR=0.891,95%CI(0.731,0.905)〕、血清清蛋白水平〔OR=0.578,95%CI(0.521,0.790)〕、APACHEⅡ评分〔OR=0.916,95%CI(0.351,0.941)〕、使用预防性抗生素〔OR=0.521,95%CI(0.421,0.783)〕、使用抗酸剂〔OR=0.683,95%CI(0.529,0.715)〕、机械通气时间〔OR=0.716,95%CI(0.489,0.841)〕、使用鼻导管〔OR=0.371,95%CI(0.290,0.573)〕、吸痰次数〔OR=0.574,95%CI(0.458,0.710)〕、胃内容物反流〔OR=0.682,95%CI(0.579,0.735)〕、肺部原发疾病〔OR=0.714,95%CI(0.682,0.857)〕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体质量、血清清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及抗酸剂、机械通气时间、使用鼻导管、吸痰次数、胃内容物反流、肺部原发疾病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016年08期 v.2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44 ] - 辛静;陈海英;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治愈后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榆林市吴堡县医院收治的因MP肺炎住院治疗且治愈后能完成1年随访的患儿478例,通过门诊随访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MP肺炎治愈后RRTI的影响因素。结果 478例MP肺炎患儿治愈后发生RRTI 169例(占35.36%),作为RRTI组;未发生RRTI 309例(占64.64%),作为非RRTI组。RRTI组与非RRTI组患儿性别、Ig G水平、Ig 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患儿年龄、免疫调节剂使用率、CD_4~+/CD_8~+细胞比值、Ig A水平低于非RRTI组,药物使用不当率、MP抗体阳性或阴转阳率高于非RRT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36,95%CI(1.17,4.74)〕、药物使用不当〔OR=3.47,95%CI(2.78,10.36)〕、MP抗体阳性或阴转阳〔OR=4.39,95%CI(1.51,13.71)〕、CD_4~+/CD_8~+细胞比值〔OR=10.39,95%CI(3.34,31.86)〕、Ig A〔OR=1.94,95%CI(1.13,3.45)〕为MP肺炎患儿治愈后RRTI的危险因素,免疫调节剂〔OR=0.27,95%CI(0.13,0.83)〕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药物使用不当、MP抗体阳性或阴转阳、CD_4~+/CD_8~+细胞比值、Ig A为MP肺炎患儿治愈后RRTI的危险因素,免疫调节剂为保护因素。
2016年08期 v.2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60 ] - 孙志芬;张媚霞;曲桂红;兰风金;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沧州和平医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及血清IL-18、TNF-α、MMP-9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8、TNF-α、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TNF-α、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血清IL-18、TNF-α、MMP-9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2016年08期 v.2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67 ] - 雷琳;陈培芬;李国保;傅向东;刘智;张香梅;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气道重塑大鼠骨桥蛋白(OPN)水平及OP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月,选取30只雄性Wistar大鼠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糖皮质激素组,各10只。建立哮喘动物模型,哮喘模型组大鼠于造模第15天予以卵清蛋白(OVA)雾化吸入激发致敏;正常对照组大鼠于造模第15天予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组大鼠处理同哮喘模型组,并于OVA雾化吸入激发致敏前1 h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BUD)。比较3组大鼠气道壁厚度,支气管壁平滑肌厚度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神经生长因子(NGF)、核因子-κB(NF-κB)水平,OPN水平及OPN 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气道壁厚度、支气管壁平滑肌厚度大于糖皮质激素组和正常组对照组(P<0.05);糖皮质激素组大鼠气道壁厚度、支气管壁平滑肌厚度大于正常组对照组(P<0.05)。哮喘模型组大鼠IGF-I、NGF、NF-κB水平高于糖皮质激素组和正常组对照组(P<0.05);糖皮质激素组大鼠IGF-I、NGF、NF-κB水平高于正常组对照组(P<0.05)。哮喘模型组大鼠OPN水平和OPN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糖皮质激素组和正常组对照组(P<0.05);糖皮质激素组大鼠OPN水平和OPN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对照组(P<0.05)。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气道壁厚度、支气管壁平滑肌厚度及IGF-I、NGF、NF-κB水平分别与OPN水平(r值分别为0.91、0.84、0.80、0.79、0.83)、OPN mRNA相对表达量(r值分别为0.83、0.87、0.79、0.76、0.81)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发生,延缓气道壁及支气管壁平滑肌增厚,降低IGF-I、NGF、NF-κB、OPN水平及OPN mRNA的表达。
2016年08期 v.24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27 ]
- 钟耀棠;李诗成;杜英;涂昌;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黏附率(PAR)〕,血清TNF-α、ICAM-1、CRP水平及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BV、PV、FIB、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BV、PV、FIB、PA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CAM-1、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CAM-1、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TNF-α、ICAM-1、CRP水平,减轻患者微炎症状态并改善其临床症状。
2016年08期 v.2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46 ] - 朱庆华;王如美;耿建芳;陈树杰;肖月升;
目的观察自研中药方治疗痰浊血瘀型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和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痰浊血瘀型早发冠心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7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研中药方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中医症候(胸闷、胸痛、胸闷胸痛持续时间、胸闷胸痛发作频率、气促、疲乏、心悸、自汗)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胸闷、胸痛、胸闷胸痛持续时间、胸闷胸痛发作频率、气促、疲乏、心悸、自汗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胸闷、胸痛、胸闷胸痛持续时间、胸闷胸痛发作频率、气促、疲乏、心悸、自汗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治疗组患者出现肠胃不适3例。结论自研中药方治疗痰浊血瘀型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及胸闷、胸痛等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2016年08期 v.24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42 ] - 赵仕玉;黄泽松;文娟;吉康;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方市人民医院内一科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LDL-C、TG、TC水平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LDL-C、TG、TC水平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代谢,安全可靠。
2016年08期 v.24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35 ] - 刘国斌;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内江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和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小剂量胺碘酮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搏出量(LVSV)〕,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和L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SV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LVEF高于治疗前,LVEDD和LVSV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脏瓣膜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逆转或延缓心室重构,且安全性较高。
2016年08期 v.24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57 ]
- 刘彩成;蓝剑;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T-pro BNP、FIB、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NT-pro BNP、FIB、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LVP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PWd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
2016年08期 v.24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36 ] - 王云鹏;张云;孙一荣;孙泽刚;左兆凯;肖明;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处理并行急诊PCI,观察组患者于PCI术前30 min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试验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QT间期离散度、QTcd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QT间期离散度、QTcd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24、48、72 h QT间期离散度、QTc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对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这可能与前列地尔抗炎、抗氧化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关。
2016年08期 v.24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69 ] - 杨忆微;宋晓丹;韩旭晨;
目的观察左西孟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左西孟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排血量(SV)〕、血流动力学指标〔肺毛细血管楔压(M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输出量(CO)〕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V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PCWP、MPAP及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PCWP、MPAP低于对照组,CO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孟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2016年08期 v.24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28 ] - 淡云;卫文峰;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治疗及住院情况(包括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转归情况(包括治愈、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死亡、放弃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气胸、肺炎等)。结果时间与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12、24 h,试验组患儿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后1、12、24 h PaO_2、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儿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和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联合NCPAP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2016年08期 v.24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12 ] - 李建华;赵广平;赵宏娟;史炯;甄书青;陈永学;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胸腔镜下热灌注化疗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择期手术的肺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10例。4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热灌注化疗即刻改为单肺通气,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单肺通气,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C组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D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4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热灌注化疗结束时改为双肺通气。比较4组患者热灌注化疗前(T_0)及热灌注化疗后15 min(T_1)、30min(T_2)、60 min(T_3),热灌注化疗结束后2 h(T_4)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水平,观察4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在PaO_2、OI、SpO_2、HR、MA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OI、SpO_2、HR、MAP上主效应显著(P<0.05),4组患者PaO_2、OI、SPO2在T_1时下降,在T_3时降到最低,HR、MAP在T_1时上升,在T_3时到达高峰,与T_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在PaO_2、OI、SpO_2、HR、MAP上主效应显著(P<0.05),C组、D组患者PaO_2、OI、SPO2在T_2、T_3时高于A组、B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TNF-α、IL-6、IL-10、MIP-1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TNF-α、IL-6、IL-10、MIP-1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4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MIP-1水平在T_1时开始升高,在T_3时达到高峰,在T_4时开始下降,与T_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在血清TNF-α、IL-6、IL-10、MIP-1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D组患者血清TNF-α、IL-6、MIP-1水平在T_1、T_2、T_3、T_4时低于A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A组,C组、D组患者血清TNF-α、IL-6、MIP-1水平在T_1、T_2、T_3、T_4时低于B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B组,D组患者血清TNF-α、IL-6、MIP-1水平在T_1、T_2、T_3、T_4时低于C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C组(P<0.05)。4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亦未出现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有效抑制肺癌患者热灌注化疗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减轻肺损伤、改善肺泡氧合能力,可行性好,具有较好的肺保护作用。
2016年08期 v.24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58 ]
- 韩奖励;金虎;聂柳;夏鹰;
目的观察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STA-MCA)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5年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STA-MCA的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19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脑血流量、血流通过时间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7~10 d出院。PCT检查结果示术后患者健侧脑血流量、血流通过时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脑血流量高于术前,血流通过时间短于术前(P<0.05)。术前患者患侧脑血流量低于健侧,血流通过时间长于健侧(P<0.05);术后患者患侧脑血流量、血流通过时间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mR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STA-MCA可有效改善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临床效果较好。
2016年08期 v.24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蔡珏瑾;蔡婷婷;
目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与正常妊娠孕妇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状态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2015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正常妊娠孕妇136例作为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16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孕妇凝血四项及血小板三项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孕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短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离散度(PDW)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妊娠晚期处于血液高凝状态,进行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状态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2016年08期 v.24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保全;刘凤艳;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镇痛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及肺静态顺应性(Cs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 O2/Fi O2、Pa CO2、p H值、C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 O2/Fi O2、p H值、Cst均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痛镇静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的肺功能。
2016年08期 v.24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磊;刘啸;王艳军;张学勇;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肺癌脑转移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山东聊城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放射治疗前后进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1、2、3年生存率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肺癌脑转移患者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2016年08期 v.24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钟伟;魏统国;
目的探讨脑动脉微栓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5年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有斑块组100例和无斑块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血管危险因素,检测两组患者脑动脉微栓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有斑块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总胆固醇(T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发生率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两组患者高三酰甘油(TG)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组患者脑动脉微栓子阳性率及检出率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性斑块患者脑动脉微栓子阳性率高于稳定性斑块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动脉微栓子检出率较高,且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是脑动脉微栓子的主要来源,脑动脉微栓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
2016年08期 v.24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坚;王莉娜;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IE患者89例,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瓣膜受累情况、赘生物附着部位并测量其大小。结果血培养阳性患者30例(33.7%),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例,革兰阳性球菌2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成患者85例(95.5%),其中主动脉瓣30例、左房室瓣21例、主动脉瓣和左房室瓣13例、右房室瓣11例、肺动脉瓣10例;赘生物直径<10 mm者45例、11~15 mm者33例、16~20 mm者5例、>21 mm者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能快速发现并准确定位IE患者心脏瓣膜赘生物,诊断价值良好。
2016年08期 v.24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莫怡浩;胡雪松;张新霞;陈晓燕;张文斌;吴剑胜;伍贵富;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酶(PON)-1水平及其基因L55M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2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60例和非冠心病组9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PON-1水平,应用Mass ARRAY时间飞行质谱技术分析PON-1基因L55M位点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PON-1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双支病变患者血清PON-1水平低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两组患者PON-1基因L55M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LL基因型患者血清PON-1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而两组ML基因型患者血清PON-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水平明显降低,而PON-1基因L55M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无关。
2016年08期 v.24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莹;卢雅丽;陈霞;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药透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药透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医定向药透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疼痛症状。
2016年08期 v.24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赖瑾瑜;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壁弹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健康成年人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两组受试者胫前动脉、肱动脉血管壁弹性,并记录动脉内径(D)和应变率比值(B/A)。结果两组受试者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B/A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胫前动脉血管壁运动曲线第一、二峰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壁弹性变化。
2016年08期 v.24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恒刚;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术同时口服或鼻饲中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率。
2016年08期 v.24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邓学军;谷小云;魏淑芬;易明光;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开县安康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2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发热、咳嗽、啰音消失时间,炎症病灶吸收情况及发热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炎症病灶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发热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快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2016年08期 v.24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宫心明;
目的观察腋中线双孔法电视胸腔镜下(VATS)肺大疱切除术在中青年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孔法VATS进行肺大疱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腋中线双孔法VATS进行肺大疱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疗效指标〔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镇痛药用量、切口美观度〕、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药用量少于对照组,切口美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中线双孔法VATS肺大疱切除术可有效缩短中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相对美观,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患者康复速度较快,且复发率较低。
2016年08期 v.24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润芳;李志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靖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2016年08期 v.24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申强;吴铁军;王国青;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冠县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肺水肿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RR、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RR、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碳酸氢根(HCO-3)、氧饱和度(Sa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 O2、Sa O2均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2016年08期 v.24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栾雷;李海燕;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2016年08期 v.24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超;徐骁晗;杨骏艺;粟家元;王晓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C、TG、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C、TG、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抑制炎性反应、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2016年08期 v.24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韩丹;陈军;祝炜;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COPD患者55例,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观察组(并发心力衰竭,n=35)和对照组(未并发心力衰竭,n=20)。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并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s=0.867,P<0.05)。结论COPD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可通过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评估患者心功能。
2016年08期 v.24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袁致海;赵海康;董西朝;荣波;
目的观察早期纤支镜介入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误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误吸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纤支镜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治疗1个月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纤支镜介入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误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2016年08期 v.24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魏小利;袁媛;徐亚红;
目的观察多频振动排痰仪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60例,根据排痰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叩背排痰,观察组患者采用多频振动排痰仪机械排痰。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指标(24 h排痰量、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排痰量多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FVC、FEV1及FEV1%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频振动排痰仪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应用良好,可有效促进患者排痰及改善患者肺功能。
2016年08期 v.24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月婷;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及吸烟情况等)、血清学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分数(NEU)及胱抑素C(Cys C)〕,并分析PCT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BMI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吸烟率高于对照组(P<0.05)。3组受试者TC、TG、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PCT、hs-CRP、NEU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Cys C高于对照组(P<0.05)。>50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高于≤50岁患者(P<0.05);>5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T高于≤50岁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PCT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OR=4.02,95%CI(1.72,9.38)〕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T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可用以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
2016年08期 v.24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毅;黎叶飞;盛臻强;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凝抗拴治疗及PCI,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量替罗非班(起始推注量为10μg/kg,之后0.15μg·kg-1·min-1静脉泵注,持续24 h),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半量替罗非班(起始推注量为5μg/kg,之后0.075μg·kg-1·min-1静脉泵注,持续24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为2~3级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M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MPG为2~3级者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症。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轻度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量或半量替罗非班联合PCI术均能有效改善NSTE-ACS患者冠在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但半量替罗非班较为安全。
2016年08期 v.24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