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大数据分析

  • 1990—2023年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的发展态势及研究热点

    肖亮满;朱娴琼;何念财;梁秀雅;陈创荣;

    目的 分析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的发展态势及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运营平台上公开发表的关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0-01-01至2023-12-31。利用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运营平台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的申请趋势、申请地域、申请机构、法律状态、技术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利用ITGInsight文献分析工具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文献进行主题词的演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3 435篇,涉及专利3 435条。1990—2023年,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有较大波动,总体来说,1999年以前,专利数量较少、增长较平稳,1999年以后,专利数量开始爆发式增长,2006年达峰值,之后有所降低但比较平稳,2021年开始急剧下降。1990—2023年,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排名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 094条)、中国(968条)、瑞士(216条);美国2005—2007年处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增长爆发期,而我国2012—2017年处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增长爆发期。1990—2023年,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排名前3位的省/直辖市分别为广东省(95条)、山东省(94条)、北京市(63条)。1990—2023年,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排名前3位的申请机构分别为瑞士的雀巢公司(137条)、法国的益普生公司(102条)、美国的Irm公司(102条)。1990—2023年,在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中,处于授权和公开状态的有943条,占全部专利数量的27.5%;而处于撤回、驳回状态的有954条,占全部专利数量的27.8%。1990—2023年,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利数量排名前3位的技术类别分别为A61K(2 313条)、A61P(1 672条)和A23L(603条)。主题词的演化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的高频主题词“制作方法”延续至2016年后消失;2014年出现的高频主题词“蛋白酶”逐渐扩大为“抑制剂”“衍生物”;2016、2017年“儿茶素”成为高频主题词,此后消亡;2019年“烟酰胺”成为高频主题词,此后消亡;2020年出现的高频主题词“流感病毒”在2021年扩大为“病毒感染”,在2022年扩大为“抑制剂”;2023年的高频主题词为“人工智能”,且这年的高频主题词与前几年的高频主题词同现关系强度为0。结论 全球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目前处于下降期;1990—2023年,其研究成果形式以药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居多,其次是日常医疗保健品;近两年其研究热点聚焦在“病毒感染”“抑制剂”“人工智能”方面。1990—2023年,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利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其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较好,在西部及西北部地区发展较差,且缺乏具备较大竞争力的创新主体。

    2024年08期 v.3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49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冠心病专题研究

  •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马岩萍;伍旭升;宋磊;周鹏飞;

    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XIST)、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SNHG1)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在上海医大医院行PCI的175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PCI后是否伴有CMD将其分为CMD组(n=63)和非CMD组(n=11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生理学指标〔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及血清LncRNA XIST、SNHG1。所有患者于PCI后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若患者发生MACE则判定为预后不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IMR与血清LncRNA XIST、SNHG1的关系;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MD组IMR、血清LncRNA XIST高于非CMD组,血清LncRNA SNHG1低于非CMD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IMR与血清LncRNA XIST呈正相关(r=0.525,P<0.001),与血清LncRNA SNHG1呈负相关(r=-0.515,P<0.001)。17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61例,预后良好114例。预后不良者FFR、CFR、血清LncRNA SNHG1低于预后良好者,IMR、血清LncRNA XIST、CMD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FR、CFR、血清LncRNA SNHG1升高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IMR、血清LncRNA XIST升高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LncRNA XIST、SNHG1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MD相关,且血清LncRNA XIST升高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血清LncRNA SNHG1升高是其保护因素。

    2024年08期 v.32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联合心肌做功参数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

    张粉丽;赵颖辉;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联合心肌做功参数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新诊断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根据再次血运重建情况将患者分为血运重建组和非血运重建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EAT厚度、纵向应变及二者联合预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及再次血运重建的价值。结果 22例患者发生MACE,17例患者再次血运重建。MACE组男性占比低于非MACE组,EAT厚度、纵向应变大于非MACE组(P<0.05);血运重建组男性占比低于非血运重建组,EAT厚度、纵向应变高于非血运重建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T厚度〔HR=3.987,95%CI(1.574~10.096)〕、纵向应变〔HR=1.312,95%CI(1.122~1.533)〕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性别〔HR=3.268,95%CI(1.100~9.701)〕、EAT厚度〔HR=3.982,95%CI(1.328~11.942)〕、纵向应变〔HR=1.230,95%CI(1.027~1.473)〕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AT厚度、纵向应变及二者联合预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855〔95%CI(0.750~0.959)〕、0.905〔95%CI(0.846~0.964)〕、0.919〔95%CI(0.864~0.973)〕;EAT厚度、纵向应变及二者联合预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再次血运重建的AUC分别为0.803〔95%CI(0.692~0.914)〕、0.812〔95%CI(0.727~0.897)〕、0.837〔95%CI(0.751~0.924)〕。结论 EAT厚度、纵向应变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及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有较高预测价值,而对再次血运重建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年08期 v.32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脂联素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王超;陈向红;符秋爱;

    目的 探讨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联合脂联素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6个月时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7例)和预后良好组(16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AFABP、脂联素及二者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吸烟者占比、有糖尿病史者占比、AFA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于预后良好组,脂联素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ABP〔OR=1.626,95%CI(1.309~2.019)〕、脂联素〔OR=0.498,95%CI(0.372~0.667)〕、TC〔OR=11.891,95%CI(1.861~75.990)〕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FABP、脂联素、二者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28〔95%CI(0.750~0.906)〕、0.872〔95%CI(0.808~0.935)〕、0.906〔95%CI(0.843~0.970)〕。结论 AFABP、脂联素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4年08期 v.32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肺癌专题研究

  • 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发生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研究

    邓悦;周晓阳;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后发生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ICIs治疗的肺癌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从患者首次接受ICIs治疗开始对其随访1年,记录其心脏毒性发生情况。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心脏毒性将患者分为心脏毒性组和无心脏毒性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肺癌患者ICIs治疗后发生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采用生存曲线分析高血压史、冠状动脉疾病史、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对肺癌患者无心脏毒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30例患者,其中31例(7.2%)发生心脏毒性。无心脏毒性组与心脏毒性组有高血压史、有冠状动脉疾病史、有心律失常史者占比及其他irAE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史〔HR=2.520,95%CI(1.157~5.487)〕、有冠状动脉疾病史〔HR=2.735,95%CI(1.111~6.730)〕、发生其他irAEs〔HR=3.504,95%CI(1.520~8.075)〕是肺癌患者ICIs治疗后发生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史者累积无心脏毒性发生率低于无高血压史者(P<0.05);有冠状动脉疾病史者累积无心脏毒性发生率低于无冠状动脉疾病史者(P<0.05);发生其他irAEs者累积无心脏毒性发生率低于未发生其他irAEs者(P<0.05)。结论 有高血压史、有冠状动脉疾病史、发生其他irAEs是肺癌患者ICIs治疗后发生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年08期 v.32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前衰弱状况及其对短期不良结局事件的影响研究

    刘洋;张晓颖;杨迪;张炜;

    目的 调查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前衰弱状况及其对短期不良结局事件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04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化疗前衰弱状况将其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对患者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不良结局事件(包括化疗期间毒副作用以及随访期间死亡、失能、非计划性住院)发生情况。结果 化疗前衰弱患者85例,非衰弱患者119例。衰弱组化疗后衰弱发生率高于非衰弱组(P<0.05)。衰弱组化疗期间毒副作用数量多于非衰弱组,毒副作用分级高于非衰弱组(P<0.05)。随访期间衰弱组死亡率高于非衰弱组(P<0.05)。衰弱组随访期间失能情况重于非衰弱组,非计划性住院率高于非衰弱组(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前衰弱已较普遍,化疗后衰弱发生率进一步增加。化疗前衰弱的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毒副作用多且严重,随访期间死亡风险高、失能情况严重、非计划性住院率高。

    2024年08期 v.32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

  • 入院时血清HDL-C和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短期预后的关系

    王玮;王永;张丙雨;湛长青;

    目的 探究入院时血清HDL-C和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2022年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非糖尿病AMI患者10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33)、中度组(n=54)、重度组(n=17)。记录患者术后半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发生MACE,n=31)和预后良好组(未发生MACE,n=73)。非糖尿病AM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HDL-C、TyG指数及二者联合对非糖尿病AM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度组患者入院时血清HDL-C低于轻度组,入院时TyG指数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入院时HDL-C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入院时TyG指数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有卒中史、Killip分级Ⅲ~Ⅳ级、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占比及入院时空腹血糖(FPG)、血清TG、血清LDL-C、TyG指数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HDL-C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分级Ⅲ~Ⅳ级、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入院时TyG指数升高是非糖尿病AM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清HDL-C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HDL-C、TyG指数及二者联合预测非糖尿病AM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81〔95%CI(0.676~0.885)〕、0.797〔95%CI(0.701~0.893)〕、0.882〔95%CI(0.810~0.954)〕。结论 入院时血清HDL-C、TyG指数与非糖尿病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入院时血清HDL-C升高是非糖尿病AM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入院时TyG指数升高是其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HDL-C、TyG指数对非糖尿病AM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较高。

    2024年08期 v.32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代谢紊乱与心肌梗死的因果关系: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姜清陆;郑在勇;李妍漫;崔扬扬;许辉;周飞杰;胡厚祥;

    目的 采用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讨代谢紊乱与心肌梗死的因果关系。方法 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网站选取代谢紊乱数据集和心肌梗死数据集,均为2021年欧洲人群。其中代谢紊乱数据集样本量为218 792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量为16 380 466个;心肌梗死数据集样本量为461 823例,SNP数量为24 172 914个。本研究以逆方差加权法(IVW)分析结果为主,MR-Egger回归、简单模式、加权模式、加权中位数法分析结果为补充。采用Cochran's Q检验分析SNP间的统计学异质性,采用MR-Egger回归的截距项分析SNP的水平多效性,采用留一法分析单个SNP对IVW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2个与代谢紊乱高度相关的SNP,55个与心肌梗死高度相关的SNP。正向MR分析的IVW分析结果显示,代谢紊乱可增加心肌梗死发生风险〔OR=1.898,95%CI(1.589~2.268),P<0.01〕;MR-Egger回归、简单模式、加权模式、加权中位数法分析结果亦显示,代谢紊乱可增加心肌梗死发生风险(P<0.01)。反向MR分析的IVW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可增加代谢紊乱发生风险〔OR=1.157,95%CI(1.099~1.218),P<0.01〕;MR-Egger回归、简单模式、加权中位数法分析结果亦显示,心肌梗死可增加代谢紊乱发生风险(P<0.01)。Cochran's Q检验结果显示,与代谢紊乱、心肌梗死高度相关的SNP间均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1)。MR-Egger回归的截距项分析结果显示,与代谢紊乱、心肌梗死高度相关的SNP不存在水平多效性(P>0.05)。留一法分析结果显示,逐一剔除与代谢紊乱、心肌梗死高度相关的SNP后,MR分析结果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代谢紊乱可增加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心肌梗死也可增加代谢紊乱发生风险,二者互为因果。

    2024年08期 v.32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4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因死亡及卒中复发的关系研究

    赵锦程;王星;李起超;彭晓辉;安明华;吴磊;王永恒;

    目的 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全因死亡及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的AIS患者36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出院后第3、12、24个月通过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收集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367例AIS患者中,随访期间死亡20例(5.4%),卒中复发45例(12.3%)。生存与死亡者年龄、有心房颤动史者占比、有冠心病史者占比、TOAST分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TRP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复发与非卒中复发者有卒中史者占比、有冠心病史者占比、TOAS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73,95%CI(1.020~1.128)〕、冠心病史〔HR=6.572,95%CI(1.700~25.406)〕、CTRP9〔HR=1.008,95%CI(1.001~1.015)〕是AIS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冠心病史〔HR=4.949,95%CI(2.047~11.964)〕是AIS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TRP9是AIS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尚未发现CTRP9是AIS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4年08期 v.32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和脑微出血与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刘云凌;曲忠慧;赵麟涵;冯晓路;薛一;张丽丽;曹宏伟;赵翠;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和脑微出血(CMBs)与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7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疗科的老年CSVD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检测患者血清sTREM2,评估患者CMBs发生情况。根据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70)和认知障碍组(n=9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sTREM2、CMBs及其联合对老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认知障碍组有冠心病史者占比、TG、血清sTREM2、CMBs发生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史、血清sTREM2、CMBs是老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2、CMBs及其联合预测老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AUC分别为0.802〔95%CI(0.735~0.869)〕、0.726〔95%CI(0.648~0.803)〕、0.860〔95%CI(0.804~0.916)〕。结论 血清sTREM2升高、CMBs是老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均对老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有一定预测价值,而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2024年08期 v.32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应激诱导蛋白2水平与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研究

    许青青;林瑶瑶;刘海林;李绿;赵冬梅;麦叶;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应激诱导蛋白2(Sestrin 2)水平与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收治的90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为ARDS组,根据氧合指数(OI)将其分为轻度亚组(OI为201~300 mmHg,n=26)、中度亚组(OI为101~200 mmHg,n=37)、重度亚组(OI≤100 mmHg,n=27),根据入院28 d内死亡情况将其分为死亡亚组(38例)和存活亚组(52例)。另选择同期在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5例为对照组。比较ARDS组与对照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HE4、Sestrin 2水平;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血清HE4、Sestrin 2水平及二者联合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ARDS组血清HE4、Sestrin 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亚组血清HE4、Sestrin 2水平高于轻度亚组,重度亚组血清HE4、Sestrin 2水平高于轻度亚组和中度亚组(P<0.05)。死亡亚组与存活亚组脓毒症分级、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血清HE4、Sestrin 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及血清HE4、Sestrin 2水平是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E4、Sestrin 2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809〔95%CI(0.713~0.884)〕、0.865〔95%CI(0.777~0.928)〕、0.980〔95%CI(0.925~0.998)〕。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AUC分别大于血清HE4、Sestrin 2水平单独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AUC(P<0.05)。结论 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血清HE4、Sestrin 2水平升高,且ARDS病情越严重血清HE4、Sestrin 2水平越高;血清HE4、Sestrin 2水平是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及预测因素,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高。

    2024年08期 v.32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社区人群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血管早衰的关系研究

    孙梦;王为强;韩正;傅方琳;潘姚佳;顾怀聪;

    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血管早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1—12月在宿州市南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体检人员一般资料,采集体检人员体格检查信息(体质量、BMI)、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左上肢baPWV、右上肢baPWV)、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实验室检查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尿白蛋白(UA)、尿肌酐(Ucr)、尿微量白蛋白(mAlb)、UACR及UACR异常情况〕。使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根据Framingham研究开发的血管年龄计算器计算血管年龄。社区人群血管早衰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792例体检人员中血管早衰433例(血管早衰组),血管逆龄359例(血管逆龄组)。血管早衰组男性占比、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吸烟者占比、体质量、BMI、SBP、DBP、MAP、FPG、HbA_(1c)、TC、TG、LDL-C、Scr、UA、mAlb、UACR、UACR异常者占比高于血管逆龄组,年龄小于血管逆龄组,左上肢baPWV、右上肢baPWV快于血管逆龄组,HDL-C低于血管逆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高血压、TC、TG、UACR异常是社区人群血管早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区人群UACR异常与血管年龄呈正相关(r_s=0.131,P=0.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吸烟和无糖尿病的社区人群中,UACR异常与血管早衰有关(P<0.05)。结论 UACR异常是社区人群血管早衰的影响因素,UACR异常与女性、吸烟和无糖尿病的社区人群血管早衰相关,UACR可能成为血管早衰的重要预测指标。

    2024年08期 v.32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研究

    周岳;陈娟;王兴洲;

    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与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KD患者58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yG指数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Q1组(TyG指数≤7.21)、Q2组(7.21<TyG指数≤7.73)、Q3组(7.73<TyG指数≤8.32)、Q4组(TyG指数>8.32),每组14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KD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Q2组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TG高于Q1组(P<0.05);Q3组年龄小于Q1组,糖尿病病程短于Q1组,BMI、HbA_(1c)高于Q1组,DBP、FPG、TC、TG、LDL-C、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于Q1组和Q2组,HDL-C低于Q1组(P<0.05);Q4组年龄小于Q1组、Q2组和Q3组,糖尿病病程短于Q1组和Q2组,BMI高于Q1组,DBP、HbA_(1c)、血尿酸、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于Q1组和Q2组,FPG、TC、TG高于Q1组、Q2组和Q3组,HDL-C低于Q1组、Q2组和Q3组,LDL-C低于Q3组(P<0.05)。588例DKD患者中发生高尿酸血症113例。发生高尿酸血症者与未发生高尿酸血症者TC、TG、血肌酐、血尿酸、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TyG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OR=1.017,95%CI(1.011~1.024)〕、血尿酸〔OR=1.104,95%CI(1.070~1.140)〕、UAER〔OR=1.013,95%CI(1.005~1.023)〕、TyG指数〔Q3比Q1:OR=2.579,95%CI(1.100~6.048);Q4比Q1:OR=2.792,95%CI(1.368~8.052)〕是DKD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yG指数>7.73的DKD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概率增加,TyG指数是DKD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4年08期 v.32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Lin28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室重构细胞模型的影响

    酉鹏华;尤红俊;

    目的 探讨Lin28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室重构细胞模型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2年10月—2023年8月。从出生1~3 d的C57BL/6小鼠的心室分离并培养乳鼠原代心室肌细胞(NMVCMs),将其分为阴性对照组、AngⅡ对照组、AngⅡ+Lin28过表达组、AngⅡ+Lin28下调组。阴性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AngⅡ对照组加入AngⅡ(10 μmol/L)并孵育24 h以构建心室重构模型;AngⅡ+Lin28过表达组转染Lin28-cDNA腺病毒36 h,之后加入AngⅡ(10 μmol/L)并孵育24 h;AngⅡ+Lin28下调组传染Lin28-siRNA腺病毒36 h,之后加入AngⅡ(10 μmol/L)并孵育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GFP-LC3荧光点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62、Beclin 1表达水平。结果 AngⅡ对照组、AngⅡ+Lin28过表达组、AngⅡ+Lin28下调组TNF-α、IL-6高于阴性对照组,AngⅡ+Lin28过表达组TNF-α、IL-6低于AngⅡ对照组,AngⅡ+Lin28下调组TNF-α、IL-6高于AngⅡ对照组、AngⅡ+Lin28过表达组(P<0.05)。AngⅡ对照组、AngⅡ+Lin28过表达组、AngⅡ+Lin28下调组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AngⅡ+Lin28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低于AngⅡ对照组,AngⅡ+Lin28下调组细胞凋亡率高于AngⅡ对照组、AngⅡ+Lin28过表达组(P<0.05)。AngⅡ对照组、AngⅡ+Lin28过表达组GFP-LC3荧光点数、Beclin 1表达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P62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AngⅡ+Lin28过表达组GFP-LC3荧光点数、Beclin 1表达水平高于AngⅡ对照组,P62表达水平低于AngⅡ对照组(P<0.05);AngⅡ+Lin28下调组GFP-LC3荧光点数、Beclin 1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AngⅡ对照组、AngⅡ+Lin28过表达组,P62表达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AngⅡ对照组、AngⅡ+Lin28过表达组(P<0.05)。结论 Lin28可减轻AngⅡ诱导的心室重构细胞模型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增强心肌细胞自噬。

    2024年08期 v.32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循证

  • 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最佳证据总结

    刘婷;李洁琼;张蜜;汤逸蘋;高雅;游宁;

    目的 基于循证方法总结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PED)康复护理最佳证据。方法 遵照“6S”证据检索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网站、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IGN)、美国国立指南网(NGC)、医脉通网站、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网站、PubMed、Embase、卫生保健及护理学数据库(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有关ICU气管插管患者PED康复护理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9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2篇,包括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4篇、指南2篇、临床决策1篇。最终形成了ICU气管插管患者PED康复护理最佳证据,其包括人员筹备、筛查与评估、基础训练、代偿训练、并发症管理、口腔护理、教育与培训7个类别共32条证据,各证据的等级为1a~5b级,推荐级别为A~B级。结论 本研究基于循证方法总结了ICU气管插管患者PED康复护理最佳证据,包括人员筹备、筛查与评估、基础训练、代偿训练、并发症管理、口腔护理、教育与培训7个类别共32条证据。

    2024年08期 v.32 74-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145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吸气肌训练最佳运动方案的Meta分析

    高蕙;陈祥和;秦静雯;徐慧文;袁媛;夏光伟;焦剑慧;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吸气肌训练的最佳运动方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Scopus、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公开发表的吸气肌训练对CHF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采用吸气肌训练或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无阻力吸气肌训练或常规康复疗法或常规护理)。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12-01。通过溯源法追溯参考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使用RevMan 5.3和State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总计544例CHF患者,其中对照组269例、试验组2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峰值耗氧量(pVO_2)高于对照组〔均数差(MD)=2.42,95%CI(1.43~3.40),P<0.000 01〕,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MD=65.96,95%CI(39.89~92.04),P<0.000 01〕,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标准均数差(SMD)=-1.38,95%CI(-2.45~-0.30),P=0.01〕。以pVO_2为结局指标,根据吸气肌训练的运动强度、每日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周期、周运动时间、总运动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中等强度、高强度、30~40 min/d、3次/周、5~6次/周、7次/周、≤10周、≥12周、140~150 min/周、210~280 min/周、≤1 800 min、2 520 min患者中,试验组患者pVO_2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频率为7次/周的患者MD值大于5~6次/周的患者,周运动时间为210~280 min/周的患者MD值大于140~150 min/周的患者,总运动时间为2 520 min的患者MD值大于≤1 800 min的患者(P<0.05)。结论 吸气肌训练可提高CHF患者pVO_2,延长6分钟步行距离,降低呼吸困难评分。CHF患者吸气肌训练的最佳方案为运动强度从中等强度开始,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耐受程度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至高强度,30~40 min/d,7次/周,共12周。

    2024年08期 v.32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4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西医结合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耳穴疗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的选穴规律

    戚圆圆;薛雯丹;楚喆悠;张惟尧;敖逸轩;苗迎春;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技术耳穴疗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的选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耳穴疗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统计耳穴使用频次,分析耳穴关联规则及耳穴复杂网络。结果 最终纳入60篇文献,其中耳穴压丸54篇、耳针6篇;涉及23个耳穴,耳穴总使用频次为373次,其中使用频次排列前10位的耳穴依次为神门、心、肝、交感、肾、皮质下、脾、内分泌、耳背沟、胃。耳穴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5对耳穴组合,分别为心—神门、交感—神门、肝—神门、心—交感、心—肝。网络节点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度中心性排列前15位的网络节点分别为耳穴皮质下、心、神门、脾、交感、肝、肾、内分泌、耳背沟、胃、枕、肺、垂前、角窝上、三焦;耳穴核心处方为皮质下、心、神门、交感、脾、肝、肾、内分泌、耳背沟、胃、枕、肺、角窝上、脑干、额。结论 高血压伴失眠的主要耳穴疗法为耳穴压丸,常用穴位组合为心—神门、交感—神门、肝—神门、心—交感、心—肝;耳穴疗法的核心处方为皮质下、心、神门、交感、脾、肝、肾、内分泌、耳背沟、胃、枕、肺、角窝上、脑干、额。

    2024年08期 v.32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4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通窍活血汤对瘀血内阻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

    鹿俊磊;安红伟;潘波洋;卢昌均;顿玲露;

    目的 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瘀血内阻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柳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瘀血内阻型VCIN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配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通窍活血汤辨证施治,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指标〔颈部血管斑块数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直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清对氧磷酶1(PON-1)、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观察组纳入44例、对照组纳入42例。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MMSE量表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oCA、MMSE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颈内动脉PSV快于治疗前,颈总动脉PI、RI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部血管斑块数量少于治疗前,CIMT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PI、RI小于治疗前,颈总动脉、颈内动脉PSV、EDV、TAmax快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部血管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CIMT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PI、RI小于对照组,颈内动脉直径大于对照组,颈内动脉PSV、TAmax及颈总动脉PSV、EDV、TAmax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ON-1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ox-LDL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PON-1高于对照组,ox-LD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窍活血汤能够提高瘀血内阻型V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升高PON-1、降低ox-LDL而减轻颈部血管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2024年08期 v.32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血水同源”理论探讨清通化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水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曲文雨;胡嘉婧;左龙;何宏盾;祝美珍;

    目的 基于“血水同源”理论探讨清通化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水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1年5月。选取18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CIRI组、清通化瘀汤组、通心络组,每组36只。空白组大鼠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造模前7 d,假手术组、CIRI组大鼠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预灌胃,清通化瘀汤组大鼠给予清通化瘀汤2.01 g/kg预灌胃,通心络组大鼠给予通心络0.12 g/kg预灌胃;之后,假手术组、CIRI组、清通化瘀汤组、通心络组大鼠制备高脂血症模型;高脂血症模型制备成功后,CIRI组、清通化瘀汤组、通心络组大鼠制备CIRI模型。造模后次日至取材当天,各组大鼠灌胃方法同前。检测五组大鼠造模后7 d血脂指标(血清TC、TG、LDL-C、HDL-C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Zea-longa评分),造模后3 h、1 d、3 d、7 d脑含水量,造模后1、3、7 d脑梗死面积,造模后3 h、1 d、3 d、7 d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型通道(TRPV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7 d,假手术组、CIRI组、清通化瘀汤组、通心络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高于空白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空白组(P<0.05)。造模后7 d,清通化瘀汤组、通心络组血清TC、TG、LDL-C水平及Zea-longa评分低于CIRI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CIRI组(P<0.05)。造模后3 h、1 d,CIRI组大鼠脑含水量高于空白组(P<0.05);造模后1 d,清通化瘀汤组大鼠脑含水量低于CIRI组(P<0.05)。造模后1、3、7 d,清通化瘀汤组和通心络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小于CIRI组(P<0.05)。造模后3 h、1 d、3 d、7 d,CIRI组、清通化瘀汤组、通心络组大鼠脑组织GFAP、AQP4、TRPV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清通化瘀汤组、通心络组大鼠脑组织GFAP、AQP4、TRPV4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IRI组,清通化瘀汤组大鼠脑组织GFAP、AQP4、TRPV4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通心络组(P<0.05)。结论 清通化瘀汤能有效改善CIRI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及急性期脑水肿程度,缩小脑梗死面积;其减轻脑水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AQP4、TRPV4蛋白表达有关。

    2024年08期 v.32 104-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临床实践研究

  • eStroke软件指导下动脉取栓治疗超时间窗入院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徐东成;成玉;徐长江;杨柳;牟磊;李姗姗;张孟;薛叶潇;牟媛;

    目的 探讨eStroke软件指导下动脉取栓治疗超时间窗入院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2022年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超时间窗入院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常规组(n=20)和动脉取栓组(n=20)。常规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动脉取栓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接受eStroke软件指导下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90 d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90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动脉取栓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90 d后,两组NIHSS、mR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动脉取栓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90 d后,两组TT、PT分别长于本组治疗前,FIB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90 d后,动脉取栓组TT、PT长于常规组,FIB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roke软件指导下动脉取栓能有效提高超时间窗入院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其预后及凝血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2024年08期 v.32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经额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经颞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张清超;查正江;李志宏;周和平;唐剑;

    目的 比较经额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经颞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9例基底核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导航内镜组(n=34)和开颅显微镜组(n=35)。导航内镜组患者接受经额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开颅显微镜组患者接受经颞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中气管切开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癫痫发生率、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14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死亡率。结果 导航内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显微镜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显微镜组,术中气管切开率低于开颅显微镜组(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GC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时间在GC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第1、4天导航内镜组GCS评分高于开颅显微镜组(P<0.05)。导航内镜组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显微镜组(P<0.05)。结论 与经颞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经额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可缩短基底核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改善预后。

    2024年08期 v.32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BiPAP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研究

    白志勇;黄亚国;周与华;

    目的 探究BiPAP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无锡分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肺功能指标〔肺顺应性(CL)、气道阻力(Raw)、呼气流量峰值(PEF)〕、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内分泌激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肾素活性)水平及治疗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SaO_2、PaO_2、OI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SaO_2、PaO_2、O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L、PEF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Raw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CL、PEF高于对照组,Raw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cTnI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LVEF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NT-proBNP、cTnI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肾素活性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肾素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iPAP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贝那普利能有效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心肺功能和内分泌激素水平,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2024年08期 v.32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诊治分析

  • 淀粉样蛋白A对成年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卡力比努尔·赛买提;马衣日木·赛买提;王倩;古力尼沙汗·阿不力米提;阿布都沙拉穆·孜亚吾丁;哈斯也提·依不来音;

    目的 探讨淀粉样蛋白A对成年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成年病毒性脑炎患者61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住院的非炎症性中枢系统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成年人病毒性脑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诊断成年人病毒性脑炎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淀粉样蛋白A是成年人病毒性脑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05,95%CI(1.225~1.61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淀粉样蛋白A诊断成年人病毒性脑炎的AUC为0.959〔95%CI(0.920~0.997)〕,最佳截断值为4.10 mg/L,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88.0%,约登指数为84.7%。结论 血清淀粉样蛋白A是成年人病毒性脑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对成年人病毒性脑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4年08期 v.32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冯艳莉;尹一;吴金银;姚春红;黄园琴;王晓君;吴文娜;杨杨;

    目的 探究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住院或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DN将其分为DN组(n=40)和非DN组(n=5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液检查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TC、TG、LDL-C、HDL-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尿液检查指标〔尿蛋白质、尿葡萄糖、尿白细胞、尿酮体及尿NGAL(采用His-tag胶体金快速检测卡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DN组FBG、HbA_(1c)、Cys-C、BUN、TG高于非DN组(P<0.05)。两组尿蛋白质、尿葡萄糖、尿白细胞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NGAL诊断DN的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96.0%,正确率为82.2%。结论 尿NGAL对DN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能为DN的早期筛查提供一定帮助。

    2024年08期 v.32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新进展

  • 小胶质细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黄娟;孙新刚;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中枢神经急重症,早期脑损伤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是脑实质中的免疫细胞,其可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介绍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表型及极化,总结了小胶质细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最后提出靶向小胶质细胞可能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策略。

    2024年08期 v.32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微小RNA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坤鹏;卢志刚;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指脑缺血一段时间后血流恢复,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自噬等机制导致脑组织损伤更加严重的病理现象。相关研究表明,微小RNA(miRNA)作为调控炎症因子的重要递质,在CIRI病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揭示了miRNA调控CIRI炎症反应的机制,并指出促进或抑制miRNA的表达可减轻CIRI。

    2024年08期 v.32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据“说”肺癌

    <正>目前,肿瘤仍是中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肺癌是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与2020年相比,2022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死亡病例数量及肺癌新发病例、死亡病例数量均有所增加,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的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现基于《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及《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将中国肺癌数据展示如下。

    2024年08期 v.32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GINA 2024哮喘防治指南》治疗药物更新要点

    <正>作为全球哮喘诊疗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GINA 2024哮喘防治指南》于2024年5月重磅发布,现将该指南中哮喘不同阶段治疗药物和剂量的更新要点汇总如下。★指南建议,相同的福莫特罗单日最大总剂量(72 μg定量剂量)也适用于应用倍氯米松-福莫特罗的哮喘治疗与管理评估工具(MART)处方的成年人和青少年,即单日最多吸入12次。

    2024年08期 v.3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12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绿色通道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需求,《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开通了投稿绿色通道,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稿件编辑部将提供优化研究设计方案、优化统计学处理、优化参考文献等编辑深加工服务并由资深编辑负责论文的修改、润色,享受优先审稿、优先外审、优先出版等优惠政策,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

    2024年08期 v.32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