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最佳证据

  • 改善成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措施的最佳证据总结

    李燕玲;杨连招;李睿琳;

    目的 检索和总结改善成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措施的最佳证据。方法 依据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循证问题PIPOST体系确立工具构建循证问题,按照“6S”证据模型从上到下的原则,计算机检索在BMJ Best Practic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RNAO)、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SIGN)、国际高血压学会、日本高血压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法国高血压学会(FSAH)、Cochrane Library、UpToDate、PubMed、Web of Science、卫生保健及护理学数据库(CINAHL)、Embase、医脉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上公开发表的关于改善成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01-10。由3名经过循证护理学课程培训的硕士研究生组成研究小组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文献筛选及内容提取,并进行最佳证据总结,同时评价证据质量及划分推荐级别。结果 本研究最终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9篇系统评价、6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6篇指南中,2篇为A级推荐、4篇为B级推荐。9篇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总分均≥9分。3篇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总分均>5分。1篇临床决策提取的证据来自2篇系统评价(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重合)、1篇类实验研究(质量评价总分为8.5分)、2篇队列研究(质量评价总分均为9.0分)。1篇证据总结的证据来自1篇系统评价(质量评价总分为10.5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最终形成了改善成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措施的最佳证据总结,其包括卫生系统层面(5条证据)、健康教育和随访(4条证据)、治疗方案选择(3条证据)、自我管理(5条证据)4个维度共17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改善成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措施的最佳证据包括卫生系统层面、健康教育和随访、治疗方案选择、自我管理4个维度共17条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改善成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借鉴及参考。

    2022年10期 v.3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126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高血压专题研究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方案的构建

    李顶峰;邵振莉;张文杰;尹海宁;刘君;

    目的 构建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方案。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21年1—7月。通过文献回顾法,结合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实际情况,根据TTM及小组讨论结果,形成基于TTM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基于TTM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方案,并评价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意见百分比、专家协调程度、专家权威度,统计基于TTM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方案的重要性评分。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意见百分比分别为53.3%(8/15)、20.0%(3/15)。第一轮专家函询的变异系数(CV)为0.064~0.218,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04(P<0.05);第二轮专家函询的CV为0.051~0.179,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36(P<0.05)。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50和0.835。第一轮专家函询后,修改了5个一级条目、2个二级条目,增加了5个二级条目;第二轮专家函询后删除了5个二级条目,修改了5个二级条目。专家函询结束后,意见趋向统一,最终确定了基于TTM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方案,共包含无意图阶段(5个二级条目)、意图阶段(5个二级条目)、准备阶段(5个二级条目)、行动阶段(5个二级条目)、维持阶段(5个二级条目)5个一级条目、25个二级条目,各条目的重要性评分均>3.5分、CV均<0.2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TTM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方案的科学性较好,其可评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的阶段,进而实施精准干预,也可采用动态评估策略,促进连续管理,为后续社区开展有效规范的健康管理提供了参考。

    2022年10期 v.30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46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北京市房山区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孟毅;张玲;李嘉佳;张雨;

    目的 分析北京市房山区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北京市房山区45所中学中抽取11所初中、3所高中、3所完全中学(初高中一贯制)共17所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8 379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最终调查问卷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北京市房山区青少年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8 379份,回收有效问卷8 119份,有效回收率为96.90%。高血压检出率为3.20%(260/8 1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OR=1.802,95%CI(1.348,2.410)〕、年龄〔15~16岁:OR=2.761,95%CI(1.507,5.059);17~18岁:OR=2.637,95%CI(1.297,5.364)〕、父亲患有高血压〔OR=1.475,95%CI(1.059,2.055)〕、独生子女〔OR=1.493,95%CI(1.104,2.020)〕、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中专及高中:OR=0.533,95%CI(0.322,0.885);大专及以上:OR=0.483,95%CI(0.279,0.838)〕、体质量情况〔超重:OR=1.886,95%CI(1.055,3.373);肥胖:OR=6.755,95%CI(3.630,12.569)〕是青少年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房山区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为3.20%;男性、15~18岁、父亲患有高血压、独生子女、超重、肥胖是青少年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是青少年发生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2022年10期 v.30 17-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肾血管性高血压少见病因的诊疗进展

    衣少伟;武宗寅;赵惠贞;

    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指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引起肾脏血流减少,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并诱发血管收缩、水钠潴留等反应,最终引起血压升高。据报道,95%以上的RVH是因肾动脉粥样硬化或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等诊疗手段的快速发展,RVH的其他病因被陆续报道,虽然这些病因少见或罕见,但其对患者疾病管理和预后非常重要。笔者通过检索、分析相关文献,旨在总结RVH少见病因的诊疗进展,以期为RVH的管理提供参考。

    2022年10期 v.30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肺癌专题研究

  • 术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森;谢颂平;龙杏林;张文涵;黄杰;

    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并探讨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ICI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患者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手术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以主要病理缓解(MPR)为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近期预后评定指标,并根据其将患者分为MPR组与非MPR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5例患者完成ICI联合化疗1~4个周期。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3例,病情稳定(SD)14例,疾病进展(PD)4例,客观缓解率(ORR)为60.0%,疾病控制率(DCR)为91.1%。ICI联合化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出现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皮疹最多,达31例(68.9%)。完成手术治疗40例,手术切除率为88.9%。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达到MPR 22例(55.0%);MPR组与非MPR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乳酸脱氢酶(LDH)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OR=8.146,95%CI(2.842,23.344)〕、NLR〔OR=8.146,95%CI(2.842,23.344)〕是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I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疗效确切,具有一定安全性,ECOG评分、NLR是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2年10期 v.30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黄维佳;曹健斌;李逢昌;李竞长;张东伟;何凌云;李富骊;伍义文;

    目的 构建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2020年柳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收治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332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32)和验证组(n=10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EGFR-TKIs治疗前2周血常规检查结果。从患者接受EGFR-TKIs一线治疗开始对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后续治疗效果、是否复发或死亡以及死亡时间。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血常规指标预测试验组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试验组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R 4.0.3软件包)构建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校准曲线和ROC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脱氢酶(LDH)、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纤维蛋白原(FIB)是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试验组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1、2、3年生存率的CI分别为0.86、0.80、0.78,预测验证组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1、2、3年生存率的CI分别为0.89、0.84、0.80。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试验组、验证组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1、2、3年生存率与患者实际1、2、3年生存率基本一致。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试验组、验证组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生存情况的AUC分别为0.896〔95%CI(0.848,0.945)〕、0.833〔95%CI(0.826,0.940)〕。结论 NLR、LDH、PLR、FIB是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生存率。

    2022年10期 v.30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远端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

    王秋桐;吴爽;杨艳梅;王明;陈玲;安跃震;姜俊杰;王瀚森;赵瑞;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NSCLC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远端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NSCLC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VTE情况,将患者分为VTE组(25例)和非VTE组(120例);根据合并远端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远端转移组(12例)和非远端转移组(13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NSCLC患者合并VTE、远端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凝血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及其联合对NSCLC患者合并VTE、远端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NSCLC患者FIB与CA125、CYFRA21-1呈正相关,D-D与NSE、CA125、CYFRA21-1呈正相关(P<0.05)。VTE组FIB、D-D、CEA、CA125、CYFRA21-1高于非VT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D-D、CEA、CA125、CYFAR21-1是NSCLC患者合并VT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FIB、FIB+D-D、FIB+CEA、FIB+CA125、FIB+CYFAR21-1、FIB+D-D+CEA、FIB+D-D+CA125、FIB+D-D+CYFAR21-1、FIB+CEA+CA125、FIB+CEA+CYFAR21-1、FIB+CA125+CYFAR21-1、FIB+D-D+CEA+CA125、FIB+D-D+CEA+CYFAR21-1、FIB+D-D+CA125+CYFAR21-1、FIB+CEA+CA125+CYFAR21-1、FIB+D-D+CEA+CA125+CYFAR21-1诊断NSCLC患者合并VTE的AUC均>0.9,且FIB+D-D+CEA+CA125诊断NSCLC患者合并VTE的AUC为0.991。远端转移组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VTE发生率、FIB、D-D、CA125、CYFRA21-1高于非远端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OG体能状态评分、D-D是NSCLC患者合并远端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COG体能状态评分+D-D诊断NSCLC患者合并远端转移的AUC为0.921。结论 NSCLC患者FIB与CA125、CYFRA21-1呈正相关,D-D与NSE、CA125、CYFRA21-1呈正相关;FIB、D-D、CEA、CA125、CYFAR21-1升高是NSCLC患者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FIB+D-D+CEA+CA125对NSCLC患者合并VTE的诊断价值较高;ECOG体能状态评分、D-D升高是NSCLC患者合并远端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对NSCLC患者合并远端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2年10期 v.30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鸟苷酸结合蛋白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宋炜;王佳;王飞娟;马军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I4)、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9例。取所有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进行研究,比较PADI4与GBP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DI4、GB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PADI4与GB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DI4、GBP1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鳞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DI4阳性率高于腺癌患者,有吸烟史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DI4阳性率高于无吸烟史患者,高分化及中分化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DI4阳性率分别高于低分化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DI4阳性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Ⅱ期及Ⅲ期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DI4阳性率分别高于Ⅰ期患者及Ⅳ期患者(P<0.05)。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GBP1阳性率高于鳞癌患者,有吸烟史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GBP1阳性率高于无吸烟史患者,中分化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GBP1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及低分化患者(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DI4与GBP1的表达有相关性(χ~2=5.227,P=0.022)。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DI4、GBP1表达与患者病理类型、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有关,此外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DI4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有关,提示PADI4与GBP1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诊断、预后以及治疗指导方面均有一定意义。

    2022年10期 v.30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夏旺旭;张明;何永芳;陈肖波;黄传芬;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接诊的1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5级,n=124)和预后不良组(1~3级,n=41)。比较两组CT灌注成像指标和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协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 4.1.3语言“rms”包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采用H-L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决策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两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峰值时间(rTTP)、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闭塞位置、吸烟史、侧支循环情况及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5个潜在的影响因素,分别为rMTT、rTTP、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侧支循环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MTT、rTTP、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侧支循环情况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5个影响因素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46〔95%CI(0.904,0.988)〕;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结果显示,CI为0.913;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与患者实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7,P=0.140);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校准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概率阈值为0.15~0.95时,患者的净获益率大于0。结论 rMTT、rTTP、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侧支循环情况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及校准度,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2022年10期 v.3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999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涂光;王能;童随阳;黄小密;钱进;

    目的 构建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心肌桥患者20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脑梗死情况、合并高脂血症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质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硬化将其分为硬化组102例与非硬化组10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采用R 4.0.2软件和rms程序包构建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计算一致性指数(CI),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其准确性,绘制决策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硬化组年龄、合并高血压者占比、合并糖尿病者占比、合并高脂血症者占比、吸烟者占比、三酰甘油高于非硬化组,HDL-C低于非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HDL-C是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结果显示,CI为0.76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0.716,0.842)〕;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基本吻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383);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风险的概率阈值为0.10~0.73时,患者的净获益率大于0。结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HDL-C是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早期发现伴有冠状动脉硬化高风险的心肌桥患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及较好的准确性。

    2022年10期 v.30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李漪;蒋和俊;周胜华;陈鹏飞;苏文;金权;刘朝硕;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240例。根据患者术后72 h内牙龈出血(包括进食硬食物时出血、刷牙出血、自行出血)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观察患者术后72 h内牙龈出血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中37例发生牙龈出血,发生率为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OR=9.255,95%CI(1.487,57.613)〕与手术时长〔OR=1.010,95%CI(1.001,1.020)〕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手术时长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

    2022年10期 v.3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钛网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一鸣;张挺;王飞;张保中;袁磊;

    目的 分析钛网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行钛网颅骨成形术的患者74例,通过医院病历系统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因并发症导致的钛网摘除情况。钛网颅骨成形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及钛网摘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钛网颅骨成形术后随访6~22个月,发生感染5例、帽状腱膜下积液3例、钛网暴露3例、排异反应1例、钛网移位1例、运动性失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9%(14/74)。本组患者因感染导致钛网摘除3例、因排异反应导致钛网摘除1例,钛网摘除发生率为5.4%(4/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钛网颅骨成形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OR=1.916,95%CI(1.047,3.507)〕和钛网摘除〔OR=1.141,95%CI(1.108,1.28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组患者钛网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钛网摘除发生率为5.4%。而年龄是钛网颅骨成形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和钛网摘除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2年10期 v.30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大隐静脉主干射频消融术联合小腿段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老年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研究

    李志刚;孙默;何楠;兰勇;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主干射频消融术(RFA)+小腿段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老年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收治的260例老年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大隐静脉主干RFA+小腿段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 h心率、术前及术后12 h平均动脉压(MAP)、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炎性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7〕,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124/130),高于对照组的84.62%(110/130)(χ~2=8.376,P=0.004)。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7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MMP-13、TNF-α、IL-6、IL-17分别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MMP-13、TNF-α、IL-6、IL-17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46%(11/130),低于对照组的22.31%(29/130)(χ~2=9.573,P=0.002)。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31%(3/130),与对照组的4.62%(6/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0,P=0.497)。结论 大隐静脉主干RFA+小腿段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可提高老年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程度,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性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2年10期 v.3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吸入用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干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幼鼠模型血清白介素13水平及CD2+T淋巴细胞占比的影响

    董伟然;张燕;安会波;张建伟;周亮;

    目的 分析吸入用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干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幼鼠模型血清白介素13(IL-13)水平及CD2~+ T淋巴细胞占比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0-07-23至2020-08-0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PF级Wistar幼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布地奈德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滴鼻法建立RSV感染幼鼠模型;从实验第4天开始,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幼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干预,布地奈德组幼鼠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干预,联合用药组幼鼠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干预,各组均连续雾化干预5 d。雾化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幼鼠的一般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幼鼠血清IL-1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幼鼠血清CD2~+ T淋巴细胞占比。结果 本实验过程中各组幼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其中空白对照组幼鼠毛发光滑、有光泽,呼吸频率正常,活动自如,精神状态良好,进食正常,体温正常;阳性对照组幼鼠毛发无光泽、竖立,呼吸急促、喘息,伴有发热、寒战,行动迟缓,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厌食;布地奈德组和联合用药组幼鼠毛发光滑、有光泽,呼吸频率稍快,行动、饮食基本正常,精神状态一般。阳性对照组幼鼠血清IL-13水平、CD2~+ T淋巴细胞占比高于空白对照组,布地奈德组、联合用药组幼鼠血清IL-13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布地奈德组、联合用药组幼鼠血清IL-13水平、CD2~+ T淋巴细胞占比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幼鼠血清IL-13水平低于布地奈德组(P<0.05)。结论 吸入用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干预可降低RSV感染幼鼠模型血清IL-13水平、CD2~+ T淋巴细胞占比,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而提高治疗效果。

    2022年10期 v.30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及机制研究

    傅永旺;张玉;武艳芳;

    目的 探究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及机制。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1年3月,选取6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4)。模型组大鼠采用自然吸入一氧化碳中毒方法制备DEACMP模型,对照组大鼠仅进行空气暴露。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判断大鼠是否发生DEACMP,模型组16只存活的大鼠中发生DEACMP 7只(DEACMP组),未发生DEACMP 9只(无DEACMP组)。从对照组、无DEACMP组、DEACMP组中各选取6只大鼠,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活性氧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细胞色素C(CytC)、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l-2)〕表达水平。结果 DEACMP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指数高于无DEACMP组和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染色法结果显示,对照组、无DEACMP组、DEACMP组大鼠海马组织均未检测到活性氧。DEACMP组和无DEACMP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CytC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DEACMP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CytC表达水平高于无DEACMP组(P<0.05);DEACMP组和无DEACMP组大鼠海马组织Bcl-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EACMP大鼠存在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CytC表达水平升高及Bcl-2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2022年10期 v.30 81-8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颅底脊索瘤中长链非编码RNA FAM230B的促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田凯兵;王亮;马骏鹏;王科;张俊廷;吴震;

    目的 筛选颅底脊索瘤中的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探讨其促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存放的3份脊索瘤组织样本和3份脊索组织样本,进行lncRNA测序,筛选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lncRNA。采用笔者所在课题组自行培育的颅底脊索瘤细胞系HBC-2进行细胞培养及转染,其中FAM230B敲降组采用si-FAM230B进行细胞转染,对照1组采用si-FNC进行细胞转染,AC079630.2敲降组采用si-AC079630.2进行细胞转染,对照2组采用si-ANC进行细胞转染。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选择2005—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颅底脊索瘤患者8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颅底脊索瘤患者术后肿瘤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应用AnnoLnc数据库筛选与FAM230B相互作用的蛋白,采用RNA pull-down实验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lncRNA测序结果显示,筛选后获取2 153个lncRNA集,包括差异表达lncRNA 169个,其中显著高表达lncRNA 11个、显著低表达lncRNA 4个。功能测序结果显示,共两个lncRNA(FAM230B和ACO79630.2)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AM230B敲降组培养24、48、72 h细胞活性低于对照1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1组(P<0.05);AC079630.2敲降组和对照2组培养24、48、72 h细胞活性及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AM230B水平是原发颅底脊索瘤患者术后肿瘤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HR=0.749,95%CI(0.616,0.912),P<0.05〕。与FAM230B相关的PTEN蛋白得分较高(96.025 1分,P=1.14e~(-3))。RNA pull-down实验结果显示,FAM230B可与PTEN蛋白直接结合。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干扰前后实验组PTEN蛋白条带无明显变化;与干扰前相比,干扰后实验组PTEN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条带明显减弱,提示采用FAM230B干扰后细胞中p-AKT表达降低。结论 lncRNA FAM230B在颅底脊索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可与PTEN蛋白结合,导致AKT磷酸化水平升高,进而发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2022年10期 v.30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阿尔茨海默病的血液关键基因

    魏冕;张亚恒;韩亚;齐俊丽;

    目的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阿尔茨海默病(AD)的血液关键基因。方法 2021年5—7月,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收集AD相关数据,以AD患者为实验组,以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WGCNA构建差异基因的共表达网络,以进一步筛选与临床特征相关性较高的基因模块。利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的数据库(DAVID)对基因模块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基因显著性(GS)>0.9和模块身份(MM)>0.9为临界标准筛选模块中的核心基因,再使用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筛选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的关键基因。结果 本研究数据集为GSE97760队列的19个血液样本,其中实验组10个血液样本、对照组9个血液样本。最终拆分出4个基因共表达模块,结果显示,黑色模块与AD呈正相关(r=0.89),绿色模块与AD呈负相关(r=-0.90)。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黑色模块和绿色模块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富集于转录、参与泛素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的蛋白质泛素化,细胞组成主要富集于核、核质,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蛋白质结合、DNA结合、泛素蛋白转移酶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黑色模块和绿色模块基因主要调节途径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在黑色模块中共得到4个关键基因(CUL5、RBM25、SRSF10、SRSF2),其中CUL5的最大团中心性(MCC)、最大相邻成分(MNC)、节点连接度(degree)、边缘渗滤分量(EPC)均最大。结论 CUL5是AD的血液关键基因,其可调控PI3K-Akt、MAPK信号通路,并有望成为AD潜在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2022年10期 v.30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循证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祁祥;卢健棋;温志浩;朱智德;毛志华;

    目的 系统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上公开发表的EECP对行PCI的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RCT(试验组采用EECP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4月。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2篇文献,共包含1 8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心绞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OR=4.22,95%CI(2.68,6.65),P<0.000 01〕,中医证候改善率高于对照组〔OR=2.33,95%CI(1.46,3.71),P=0.000 4〕,一氧化氮(NO)高于对照组〔均数差(MD)=19.49,95%CI(6.89,32.08),P=0.002〕,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MD=-27.17,95%CI(-39.49,-14.84),P<0.000 1〕,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低于对照组〔MD=-401.36,95%CI(-639.68,-163.05),P=0.00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低于对照组〔MD=-164.19,95%CI(-274.85,-53.52),P=0.004〕,6 min步行距离(6MWD)长于对照组〔MD=17.83,95%CI(12.18,23.47),P<0.000 01〕。结论 EECP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心脏康复手段,能有效改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其血管内炎症程度。

    2022年10期 v.30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40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阳珊;董粜霞;朱南希;邓仁丽;

    目的 系统评价缺血性卒中(IS)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发表的IS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参考CHARMS清单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采用PROBAST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和适用性。结果 共纳入20项研究。12项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模,7项研究采用Cox回归模型建模,1项研究采用其他模型建模;7项研究仅进行内部验证,6项研究仅进行外部验证,2项研究进行内部研究和外部验证,5项研究未进行模型验证;IS复发率为2%~48%。20项研究纳入的预测因子为4~20个,最常见的预测因子是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16项研究报道了模型的AUC,为0.55~0.933,其中10项研究模型的AUC≥0.7;3项研究报道了一致性指数(CI),为0.630~0.68;1项研究未报告模型的区分度。仅6项研究进行了模型校准。结论 基于现有文献,IS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预测IS复发的AUC为0.55~0.933,纳入研究存在较高偏倚风险,大多数模型对IS复发的区分能力不高且未进行外部验证,导致其推广和应用受限。

    2022年10期 v.30 104-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70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西医结合研究

  • 百令胶囊治疗肺肾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张威;王珺;

    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对肺肾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医证候、病情、气道炎症、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肺肾气虚型稳定期CO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嗜酸粒细胞计数(EOS)、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淋巴细胞亚群〔CD_4~+ T淋巴细胞分数、CD_8~+ T淋巴细胞分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 治疗后,两组咳嗽、咳痰、气促、喘息气急积分及总积分、CAT评分分别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组咳嗽、咳痰积分及总积分、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IL-6、IL-8分别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D_4~+ T淋巴细胞分数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CD_8~+ T淋巴细胞分数分别低于同组治疗前,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分别高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组CD_8~+ T淋巴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CD_4~+ T淋巴细胞分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FEV_1%、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令胶囊能有效减轻肺肾气虚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中医证候、病情、气道炎症,增强免疫功能,但不能改善肺功能。

    2022年10期 v.30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38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新型口服抗凝剂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李星星;逯金金;崔晓云;李冬;范宗静;崔杰;胡继强;吴旸;林谦;李岩;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且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为主,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血栓栓塞性疾病。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是目前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但其存在抗凝获益与出血风险的矛盾。目前,采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NOACs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非常普遍,但其安全性的研究报道少见。本文通过分析文献发现,益气活血中药联合NOACs能增强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效果,降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且可以减少出血风险。

    2022年10期 v.30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新进展

  • 糖尿病致肺损伤的相关机制及降糖药对肺疾病的影响

    戚萌;刘璐;杨淑梅;兀威;梁楠;史鑫;

    肺脏具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微血管循环,故易受到高血糖的影响。目前,肺功能降低与糖尿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笔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糖尿病致肺损伤的可能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低级别炎症、微血管病变、累及呼吸肌的神经病变及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此外,除胰岛素之外的大多数降糖药被证实可以通过减轻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促进癌细胞凋亡等机制而对肺疾病产生积极影响,而胰岛素可能对肺疾病产生消极影响,这对糖尿病合并肺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2年10期 v.30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抗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余文;王悦;李冰清;万少枝;李册兴;李文倩;孙培媛;吕建峰;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种新型降糖药。在《2021 ESC心力衰竭指南》中,SGLT2i被列为心力衰竭的一线推荐药物,其能降低血糖、促进尿钠排泄、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凋亡等。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处于高氧化应激状态,而SGLT2i能减轻氧化应激并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发现,SGLT2i抗氧化应激的机制可能为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降血糖。

    2022年10期 v.30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HRNA5-A3-B4基因簇与吸烟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红艳;高笑宇;李媛;孙德俊;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是一种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可与乙酰胆碱、尼古丁等物质结合而释放多种神经递质,进而参与物质的合成与分泌。CHRNA5-A3-B4基因簇位于nAChRs 15q25.1染色体上,可编码α5、α3、β4亚基,其可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基因位点,增强基因表达,影响生物性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均可对吸烟行为产生影响,其中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已明确CHRNA5-A3-B4基因簇与尼古丁依赖性和吸烟量具有强关联性。本文就CHRNA5-A3-B4基因簇与吸烟行为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戒烟药物新靶点的开发和烟草相关疾病的基因干预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2年10期 v.30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病例研究

  • 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确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两例报道

    陈平;苟惠;吴文兵;黄露雯;任思冲;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临床少见,病死率高,传统检测方法不易获得其病原学证据,且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因而其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仍是临床面临的挑战。二代测序技术使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病原菌检出率不断提高,本文报道2例通过脑脊液二代测序成功确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病例,并及时给予合理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预后良好,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2年10期 v.30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以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为主要表现的抗Amphiphysin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魏爱芹;郭晓敏;

    自身免疫性脑炎类型较多,但抗Amphiphysin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在临床上少见。抗Amphiphysin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认知功能下降、精神异常等,但以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较少。本文报道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以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为主要表现的抗Amphiphysin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诊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2022年10期 v.30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