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旺旭;张明;何永芳;陈肖波;黄传芬;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接诊的1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5级,n=124)和预后不良组(1~3级,n=41)。比较两组CT灌注成像指标和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协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 4.1.3语言“rms”包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采用H-L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决策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两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峰值时间(rTTP)、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闭塞位置、吸烟史、侧支循环情况及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5个潜在的影响因素,分别为rMTT、rTTP、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侧支循环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MTT、rTTP、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侧支循环情况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5个影响因素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46〔95%CI(0.904,0.988)〕;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结果显示,CI为0.913;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与患者实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7,P=0.140);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校准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概率阈值为0.15~0.95时,患者的净获益率大于0。结论 rMTT、rTTP、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侧支循环情况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及校准度,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2022年10期 v.3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999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涂光;王能;童随阳;黄小密;钱进;
目的 构建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心肌桥患者20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脑梗死情况、合并高脂血症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质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硬化将其分为硬化组102例与非硬化组10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采用R 4.0.2软件和rms程序包构建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计算一致性指数(CI),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其准确性,绘制决策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硬化组年龄、合并高血压者占比、合并糖尿病者占比、合并高脂血症者占比、吸烟者占比、三酰甘油高于非硬化组,HDL-C低于非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HDL-C是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结果显示,CI为0.76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0.716,0.842)〕;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基本吻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383);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风险的概率阈值为0.10~0.73时,患者的净获益率大于0。结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HDL-C是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早期发现伴有冠状动脉硬化高风险的心肌桥患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及较好的准确性。
2022年10期 v.30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漪;蒋和俊;周胜华;陈鹏飞;苏文;金权;刘朝硕;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240例。根据患者术后72 h内牙龈出血(包括进食硬食物时出血、刷牙出血、自行出血)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观察患者术后72 h内牙龈出血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中37例发生牙龈出血,发生率为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OR=9.255,95%CI(1.487,57.613)〕与手术时长〔OR=1.010,95%CI(1.001,1.020)〕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手术时长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
2022年10期 v.3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一鸣;张挺;王飞;张保中;袁磊;
目的 分析钛网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行钛网颅骨成形术的患者74例,通过医院病历系统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因并发症导致的钛网摘除情况。钛网颅骨成形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及钛网摘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钛网颅骨成形术后随访6~22个月,发生感染5例、帽状腱膜下积液3例、钛网暴露3例、排异反应1例、钛网移位1例、运动性失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9%(14/74)。本组患者因感染导致钛网摘除3例、因排异反应导致钛网摘除1例,钛网摘除发生率为5.4%(4/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钛网颅骨成形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OR=1.916,95%CI(1.047,3.507)〕和钛网摘除〔OR=1.141,95%CI(1.108,1.28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组患者钛网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钛网摘除发生率为5.4%。而年龄是钛网颅骨成形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和钛网摘除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2年10期 v.30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志刚;孙默;何楠;兰勇;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主干射频消融术(RFA)+小腿段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老年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收治的260例老年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大隐静脉主干RFA+小腿段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 h心率、术前及术后12 h平均动脉压(MAP)、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炎性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7〕,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124/130),高于对照组的84.62%(110/130)(χ~2=8.376,P=0.004)。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7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MMP-13、TNF-α、IL-6、IL-17分别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MMP-13、TNF-α、IL-6、IL-17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46%(11/130),低于对照组的22.31%(29/130)(χ~2=9.573,P=0.002)。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31%(3/130),与对照组的4.62%(6/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0,P=0.497)。结论 大隐静脉主干RFA+小腿段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可提高老年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程度,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性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2年10期 v.3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董伟然;张燕;安会波;张建伟;周亮;
目的 分析吸入用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干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幼鼠模型血清白介素13(IL-13)水平及CD2~+ T淋巴细胞占比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0-07-23至2020-08-0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PF级Wistar幼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布地奈德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滴鼻法建立RSV感染幼鼠模型;从实验第4天开始,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幼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干预,布地奈德组幼鼠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干预,联合用药组幼鼠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干预,各组均连续雾化干预5 d。雾化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幼鼠的一般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幼鼠血清IL-1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幼鼠血清CD2~+ T淋巴细胞占比。结果 本实验过程中各组幼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其中空白对照组幼鼠毛发光滑、有光泽,呼吸频率正常,活动自如,精神状态良好,进食正常,体温正常;阳性对照组幼鼠毛发无光泽、竖立,呼吸急促、喘息,伴有发热、寒战,行动迟缓,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厌食;布地奈德组和联合用药组幼鼠毛发光滑、有光泽,呼吸频率稍快,行动、饮食基本正常,精神状态一般。阳性对照组幼鼠血清IL-13水平、CD2~+ T淋巴细胞占比高于空白对照组,布地奈德组、联合用药组幼鼠血清IL-13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布地奈德组、联合用药组幼鼠血清IL-13水平、CD2~+ T淋巴细胞占比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幼鼠血清IL-13水平低于布地奈德组(P<0.05)。结论 吸入用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干预可降低RSV感染幼鼠模型血清IL-13水平、CD2~+ T淋巴细胞占比,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而提高治疗效果。
2022年10期 v.30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傅永旺;张玉;武艳芳;
目的 探究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及机制。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1年3月,选取6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4)。模型组大鼠采用自然吸入一氧化碳中毒方法制备DEACMP模型,对照组大鼠仅进行空气暴露。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判断大鼠是否发生DEACMP,模型组16只存活的大鼠中发生DEACMP 7只(DEACMP组),未发生DEACMP 9只(无DEACMP组)。从对照组、无DEACMP组、DEACMP组中各选取6只大鼠,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活性氧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细胞色素C(CytC)、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l-2)〕表达水平。结果 DEACMP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指数高于无DEACMP组和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染色法结果显示,对照组、无DEACMP组、DEACMP组大鼠海马组织均未检测到活性氧。DEACMP组和无DEACMP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CytC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DEACMP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CytC表达水平高于无DEACMP组(P<0.05);DEACMP组和无DEACMP组大鼠海马组织Bcl-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EACMP大鼠存在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CytC表达水平升高及Bcl-2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2022年10期 v.30 81-8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田凯兵;王亮;马骏鹏;王科;张俊廷;吴震;
目的 筛选颅底脊索瘤中的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探讨其促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存放的3份脊索瘤组织样本和3份脊索组织样本,进行lncRNA测序,筛选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lncRNA。采用笔者所在课题组自行培育的颅底脊索瘤细胞系HBC-2进行细胞培养及转染,其中FAM230B敲降组采用si-FAM230B进行细胞转染,对照1组采用si-FNC进行细胞转染,AC079630.2敲降组采用si-AC079630.2进行细胞转染,对照2组采用si-ANC进行细胞转染。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选择2005—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颅底脊索瘤患者8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颅底脊索瘤患者术后肿瘤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应用AnnoLnc数据库筛选与FAM230B相互作用的蛋白,采用RNA pull-down实验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lncRNA测序结果显示,筛选后获取2 153个lncRNA集,包括差异表达lncRNA 169个,其中显著高表达lncRNA 11个、显著低表达lncRNA 4个。功能测序结果显示,共两个lncRNA(FAM230B和ACO79630.2)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AM230B敲降组培养24、48、72 h细胞活性低于对照1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1组(P<0.05);AC079630.2敲降组和对照2组培养24、48、72 h细胞活性及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AM230B水平是原发颅底脊索瘤患者术后肿瘤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HR=0.749,95%CI(0.616,0.912),P<0.05〕。与FAM230B相关的PTEN蛋白得分较高(96.025 1分,P=1.14e~(-3))。RNA pull-down实验结果显示,FAM230B可与PTEN蛋白直接结合。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干扰前后实验组PTEN蛋白条带无明显变化;与干扰前相比,干扰后实验组PTEN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条带明显减弱,提示采用FAM230B干扰后细胞中p-AKT表达降低。结论 lncRNA FAM230B在颅底脊索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可与PTEN蛋白结合,导致AKT磷酸化水平升高,进而发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2022年10期 v.30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魏冕;张亚恒;韩亚;齐俊丽;
目的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阿尔茨海默病(AD)的血液关键基因。方法 2021年5—7月,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收集AD相关数据,以AD患者为实验组,以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WGCNA构建差异基因的共表达网络,以进一步筛选与临床特征相关性较高的基因模块。利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的数据库(DAVID)对基因模块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基因显著性(GS)>0.9和模块身份(MM)>0.9为临界标准筛选模块中的核心基因,再使用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筛选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的关键基因。结果 本研究数据集为GSE97760队列的19个血液样本,其中实验组10个血液样本、对照组9个血液样本。最终拆分出4个基因共表达模块,结果显示,黑色模块与AD呈正相关(r=0.89),绿色模块与AD呈负相关(r=-0.90)。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黑色模块和绿色模块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富集于转录、参与泛素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的蛋白质泛素化,细胞组成主要富集于核、核质,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蛋白质结合、DNA结合、泛素蛋白转移酶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黑色模块和绿色模块基因主要调节途径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在黑色模块中共得到4个关键基因(CUL5、RBM25、SRSF10、SRSF2),其中CUL5的最大团中心性(MCC)、最大相邻成分(MNC)、节点连接度(degree)、边缘渗滤分量(EPC)均最大。结论 CUL5是AD的血液关键基因,其可调控PI3K-Akt、MAPK信号通路,并有望成为AD潜在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2022年10期 v.30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