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述评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现状、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管理

    王妍杰;吴莹洁;王聪慧;崔暖;黄思蝶;梁昊;

    心力衰竭(HF)是一种涵盖心脏结构或功能问题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其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在HF的多种表型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尤为棘手,其特点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但患者仍表现出HF症状。近年来,衰弱作为HFpEF患者的一个关键特征,引起了广泛关注。衰弱不仅与HFpEF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而且对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分析了HFpEF患者衰弱发生情况、HFpEF合并衰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管理,以期为临床早期发现及治疗HFpEF合并衰弱患者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3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心力衰竭专题研究

  • 脂联素和瘦素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孙聪;朱通建;鲁明;李彩波;张俭;李彬;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约占全部心力衰竭的50%,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以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为主的疾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心房颤动等合并症,且传统心力衰竭治疗方式不能完全改善其临床结局。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和瘦素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HFpEF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总结了脂联素和瘦素与HFpEF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了脂联素悖论和瘦素抵抗的潜在机制,以期为HFpEF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基础理论。

    2024年12期 v.32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NT-proBNP联合ALBI评分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陈蒙蒙;李丽;陈良余;

    目的 分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301例ADHF患者,根据出院后1年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45)和存活组(n=256)。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NT-proBNP、ALBI评分与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以分析NT-proBNP、ALBI评分及二者联合对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NT-proBNP、ALBI评分、利尿剂使用率高于存活组,血钠、血尿素氮(BUN)低于存活组(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OR=1.003,95%CI(1.002~1.004)〕、血钠〔OR=0.897,95%CI(0.820~0.981)〕、BUN〔OR=1.182,95%CI(1.052~1.327)〕、ALBI评分〔OR=15.118,95%CI(1.774~128.828)〕、利尿剂使用情况〔OR=3.081,95%CI(1.101~8.618)〕是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ALBI评分与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ALBI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6〔95%CI(0.871~0.981)〕、0.640〔95%CI(0.567~0.713)〕、0.972〔95%CI(0.929~0.999)〕。结论 NT-proBNP、ALBI评分是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二者联合对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

    2024年12期 v.32 13-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ACSL4、TNF-α、CRP及三者联合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钟昊;刘占豪;袁雪;张芳芳;侯晓华;

    目的 探讨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三者联合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6例AD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无MACE组267例和MACE组5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分析ACSL4、TNF-α、CRP及三者联合对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年龄大于无MACE组,行机械通气或无创正压通气者占比及ACSL4、TNF-α、CRP高于无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0,95%CI(1.016~1.169)〕、行机械通气或无创正压通气〔OR=20.893,95%CI(3.955~110.382)〕、ACSL4〔OR=1.016,95%CI(1.006~1.025)〕、TNF-α〔OR=1.184,95%CI(1.101~1.274)〕、CRP〔OR=3.500,95%CI(2.326~5.267)〕是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CSL4、TNF-α、CRP及三者联合预测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823〔95%CI(0.764~0.882)〕、0.740〔95%CI(0.670~0.810)〕、0.856〔95%CI(0.787~0.926)〕、0.930〔95%CI(0.889~0.971)〕。结论 ACSL4、TNF-α、CRP是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AD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MACE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2024年12期 v.32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心脏康复专题研究

  • 家庭远程心脏康复发展历程、模式及干预效果

    高展;翁言;蒋松桓;吴尚泽;胡雪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攀升,而心脏康复能够降低其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家庭远程心脏康复具有便利、个性化和花费低的特点,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参与度,可作为中心心脏康复的有效替代方案。本文对家庭远程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模式、干预效果及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为推动我国家庭远程心脏康复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32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家庭远程心脏康复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刘天配;荣书玲;刘美华;

    目的 基于范围综述框架,回顾和分析家庭远程心脏康复(HBCTR)在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明确研究问题后,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Scopus、ProQuest、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HBCTR在老年HF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同时补充检索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11-09。将检索获得的文献导入EndNoteX9软件进行管理,查找重复文献并剔除。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3篇,共有2 727例老年HF患者。HBCTR主要包括3种模式,分别为虚拟心脏康复(CR)模式、远程CR模式、混合CR模式;HBCTR的干预内容包括5个方面,分别为运动训练、饮食管理、心理支持、药物管理、危险因素管理;HBCTR的技术形式包括5种,分别为社交媒体、电话随访、可穿戴设备、远程康复系统、网络信息化平台。HBCTR可有效降低老年HF患者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脑钠肽(BNP)、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再住院率,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摄氧量(VO_(2peak)),延长6 min步行距离(6MWD)。结论 HBCTR主要包括3种模式(虚拟CR模式、远程CR模式和混合CR模式)、5个方面的干预内容(运动训练、饮食管理、心理支持、药物管理和危险因素管理)、5种技术形式(社交媒体、电话随访、可穿戴设备、远程康复系统和网络信息化平台),其能够有效提高老年HF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改善心功能、心理状况,降低再住院率。然而目前HBCTR在老年HF患者中的应用尚不成熟,其内容和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老年群体的疾病复杂性和特殊性。

    2024年12期 v.32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的心脏运动康复在老年冠心病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杨欣怡;翟海昕;刘晓萱;余旻虹;李薇;刘姝慧;霍晓鹏;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理论的心脏运动康复在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PCI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根据剔除标准,对照组最终纳入42例,试验组最终纳入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脏运动康复,试验组患者接受基于HAPA理论的心脏运动康复,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后1、3个月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TSK-Heart)、多维度运动自我效能量表(MSES)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功能紊乱、运动恐惧维度评分及TSK-Heart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危险感知、运动回避维度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功能紊乱、运动恐惧、危险感知、运动回避维度评分及TSK-Heart总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功能紊乱、运动恐惧、危险感知、运动回避维度评分及TSK-Heart总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出院后1、3个月功能紊乱维度评分、TSK-Heart总分及出院后3个月运动恐惧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任务效能维度评分及MSES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应对效能、时间安排效能维度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应对效能、时间安排效能、任务效能评分及MSES总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应对效能、时间安排效能、任务效能评分及MSES总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出院后3个月任务效能维度评分、MSES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SAS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SAS评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SA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结论 基于HAPA理论的心脏运动康复可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PCI后患者的运动恐惧水平,提高其运动自我效能感。

    2024年12期 v.32 33-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术前心脏运动康复配合动机访谈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影响

    贾群妹;贺春岳;王秋阳;苏丕雄;

    目的 探讨术前心脏运动康复配合动机访谈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前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心脏运动康复配合动机访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E')比值〕、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 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认知表征、情绪表征、疾病了解维度评分及BIPQ总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6MWD长于常规护理组,LVEF高于常规护理组,LAVI、E/E'比值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心理、环境、生理、社会关系维度评分及WHOQOL-BREF总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术前心脏运动康复配合动机访谈能增强心脏瓣膜病患者对疾病的感知能力,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2024年12期 v.3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脂蛋白a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关系

    黄海龙;罗潇;刘松涛;

    目的 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脂蛋白a〔Lp(a)〕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根据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将患者分为稳定组〔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达标,52例〕和不稳定组(TTR未达标,66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评估RDW、Lp(a)及其联合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稳定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低于稳定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RDW、Lp(a)高于稳定组,左心房内径(LAD)小于稳定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Lp(a)是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Lp(a)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的AUC分别为0.654〔95%CI(0.611~0.798)〕、0.704〔95%CI(0.555~0.75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65%、16.35 mg/L,灵敏度分别为0.561、0.470,特异度分别为0.712、0.942;RDW联合Lp(a)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的AUC为0.740〔95%CI(0.652~0.829)〕。结论 RDW、Lp(a)是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且RDW联合Lp(a)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年12期 v.32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张亚娟;田栙凡;张豪;汤振源;张志英;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2023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简化版老年抑郁量表15(GDS-15)、Barthel指数、中文版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调查患者一般资料、营养不良风险、抑郁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跌倒风险、认知衰弱情况,共发放问卷227份,回收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94.7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采用R 4.2软件及rms程序包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计算一致性指数,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绘制校准曲线、ROC曲线、决策曲线。结果 215例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发生认知衰弱66例(30.70%),将其纳入发生组,将其余患者纳入未发生组。两组年龄、脑力活动情况、简化版GDS-15评分、Barthel指数、中文版MF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力活动情况、简化版GDS-15评分、Barthel指数、中文版MFS评分是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影响因素(P<0.05)。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13〔95%CI(0.685~0.74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拟合程度较好(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AUC为0.924〔95%CI(0.884~0.963)〕。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阈值概率为0.02~0.95时,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净获益率>0。结论 年龄、脑力活动情况、简化版GDS-15评分、Barthel指数、中文版MFS评分是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对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及良好的临床净获益。

    2024年12期 v.32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7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炎症相关血浆蛋白与脑卒中及其亚型的潜在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秦雷明;赵敏;张杰;崔伟锋;庆慧;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分析炎症相关血浆蛋白与脑卒中及其亚型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炎症相关血浆蛋白遗传数据来自ZHAO等对14 824名参与者91种炎症相关血浆蛋白进行的全基因组蛋白质数量性状位点(pQTL)研究,脑卒中及其亚型遗传数据来自MEGASTROKE联盟发布的脑卒中及其亚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进行MR分析,将加权中值法(WM)、MR-Egger回归作为IVW的补充方法;采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MR多效性残差和离群值检验(MR-PRESSO)及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Steiger方向检验分析炎症相关血浆蛋白与脑卒中及其亚型之间是否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结果 IVW分析结果结合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5、抑瘤素M(OSM)升高是脑卒中的保护因素,而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升高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神经鞘胚素(ARTN)、CD5、FGF5、IL-5、OSM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LIFR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CD5、潜伏期相关肽转化生长因子β1(LAP-TGF-β1)、MMP-1、OSM升高是心源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P<0.05);MMP-10、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升高是大血管脑卒中的保护因素(P<0.05);趋化因子CCL28、FGF19、LAP-TGF-β1升高是小血管脑卒中的保护因素(P<0.05)。Steiger检验结果显示,上述炎症相关血浆蛋白与脑卒中及其亚型之间均无反向因果关系(P<0.01)。结论 FGF5、OSM、4E-BP1、ARTN、CD5、IL-5、LAP-TGF-β1、MMP-1、MMP-10、PD-L1、趋化因子CCL28、FGF19升高是脑卒中或其亚型的保护因素,而LIFR升高是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024年12期 v.32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栓弹力图指标和D-二聚体与脑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王广;林一民;谭娇;张兵钱;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指标和D-二聚体与脑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10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1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恶性程度将其分为低度亚组(WHO分级Ⅰ级~Ⅱ级,n=35)、中度亚组(WHO分级Ⅲ级,n=38)、高度亚组(WHO分级Ⅳ级,n=45);另选取同期重庆市中医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不同恶性程度脑胶质瘤患者、不同预后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综合指数(CI)、最大血凝块强度(MA)、MA后30 min剩余血凝块溶解百分比(CL30)、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凝血反应时间(R)〕和D-二聚体。结果 研究组CI、MA、α角和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CL30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亚组CL30低于低度亚组,α角、D-二聚体高于低度亚组(P<0.05);高度亚组CI、MA、α角、D-二聚体高于低度亚组、中度亚组,CL30低于低度亚组、中度亚组(P<0.05)。随访6个月,存活患者83例,死亡患者35例。死亡患者CI、MA、α角、D-二聚体高于存活患者,CL30、R低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CI、MA、α角、CL30及D-二聚体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CI、MA、CL30、α角、R及D-二聚体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

    2024年12期 v.32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青年偏头痛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陈小玮;李琼;刘坤;

    目的 分析中青年偏头痛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就诊的108例中青年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颅多普勒(TCD)屏气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CVR受损组(57例)和CVR正常组(5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青年偏头痛患者CVR的影响因素。结果 CVR受损组有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卵圆孔未闭(PFO)者占比高于CVR正常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长于CVR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眠症〔OR=5.421,95%CI(1.088~26.995)〕、抑郁症〔OR=4.369,95%CI(1.022~18.679)〕、焦虑症〔OR=8.529,95%CI(1.480~49.143)〕、Pd〔OR=1.168,95%CI(1.067~1.279)〕、PFO〔OR=5.137,95%CI(1.189~22.190)〕是中青年偏头痛患者CVR受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Pd、PFO是中青年偏头痛患者CVR受损的影响因素。

    2024年12期 v.32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老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时志超;周文科;张敏;李文超;蒲亚陆;

    目的 探讨中老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IA)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2021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中老年ICAS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老年ICAS患者发生IA的影响因素。结果 161例中老年ICAS患者中发生IA 91例(56.5%),其中9例为多发IA,共观察到101个IA;IA位置:颈内动脉颅内段(55个,54.4%)、大脑中动脉(20个,19.8%)、大脑前动脉(15个,14.9%)、椎基底动脉(9个,8.9%)、大脑后动脉(2个,2.0%);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IA的位置关系:斑块位于IA近心端55例(60.4%),斑块位于IA瘤壁上3例(3.2%),斑块位于IA远心端14例(15.3%),斑块在IA近、远心端均有分布19例(20.9%)。根据是否发生IA将患者分为IA组(n=91)和非IA组(n=70)。两组女性占比、有吸烟史者占比、有高血压史者占比、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者占比、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922,95%CI(1.022~3.612)〕、有吸烟史〔OR=2.261,95%CI(1.055~4.844)〕、有高血压史〔OR=1.980,95%CI(1.023~3.832)〕、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OR=2.098,95%CI(1.048~4.198)〕、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OR=2.851,95%CI(1.493~5.444)〕为中老年ICAS患者发生I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老年ICAS患者IA发生率较高,以颈内动脉颅内段IA及斑块位于IA近心端为主。女性、有吸烟史、有高血压史、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为中老年ICAS患者发生IA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年12期 v.32 70-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强度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能力和空间工作记忆力的影响

    曹燕;赵吉平;汪露;杨静雯;刘存志;

    目的 不同强度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模型小鼠学习能力和空间工作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2021年3月—2022年3月,从36只体质量为20~25 g的6~8周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中随机选取30只,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狭窄(BCAS)法构建VCI模型,最终24只小鼠造模成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模型+电针1 mA组、模型+电针2 mA组和模型+电针3 mA组,每组6只,其中模型+电针1 mA组、模型+电针2 mA组和模型+电针3 mA组进行电针干预,共干预4周。模型组不进行电针干预,但进行相同时间和相同程度的捉抓。将剩余6只未造模的小鼠作为假手术组,不进行电针干预,但进行相同时间和相同程度的捉抓。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第1~5天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Y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自发交替正确率。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逃避潜伏期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方法在游泳速度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模型组第2~5天逃避潜伏期长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1 mA电针组第5天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P<0.05);模型+2 mA电针组第4、5天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P<0.05);模型+3 mA电针组第5天逃避潜伏期长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小鼠自发交替正确率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2 mA电针组小鼠自发交替正确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VCI模型小鼠的学习能力和空间工作记忆力均明显下降,而1 mA和2 mA电流强度的电针均可有效改善其学习能力,且2 mA电流强度的电针起效更早,此外,2 mA电流强度的电针还能够明显改善其空间工作记忆力。

    2024年12期 v.32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肺腺癌组织中乙醛脱氢酶2降低的机制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孟令云;范婧;王育梅;徐非非;胥燕;赵明宏;袁琳;

    目的 探讨肺腺癌组织中乙醛脱氢酶2(ALDH2)降低的机制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1)数据库分析。采用UALCAN数据库分析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每百万转录本和蛋白表达Z分数;采用甲基化数据可视化工具(SMART)分析泛癌模块、4种探针肺腺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ALDH2 DNA甲基化水平;采用基因表达谱互动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TIMER 2.0数据库中数据分析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水平与6种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的相关性。(2)临床试验。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手术类型、病理类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主要结局事件为死亡。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数据库分析结果。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每百万转录本和蛋白表达Z分数低于癌旁组织(P<0.05)。SMART分析结果显示,泛癌模块肺腺癌组织中ALDH2 DNA甲基化水平较癌旁组织升高(P<0.05);4种探针(cg07106761、cg20884605、cg05212570、cg19848940)肺腺癌组织中ALDH2 DNA甲基化水平较癌旁组织升高(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水平与CDCA2、DEPDC1、ESPL1、EXO1、FAM83D、FANCI、FOXM1、HJUR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水平与B淋巴细胞、CD_8~+ T淋巴细胞、CD_4~+ T淋巴细胞、树突细胞浸润丰度呈正相关,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丰度呈负相关(P<0.05)。(2)临床试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55例肺腺癌患者生存30例,死亡25例。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可能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中位数(6.76)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28例、高表达组27例。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表达组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 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ALDH2 DNA甲基化水平升高、细胞周期信号的调控和肿瘤微环境的重塑有关。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ALDH2低表达者生存率更低。

    2024年12期 v.32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西医结合研究

  • 中医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刘昱君;单留峰;车文生;冯志海;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包括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性冠心病和糖尿病性腹主动脉瘤等。氧化应激指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无法通过自身抗氧化能力来维持供氧平衡状态而发生的生物学反应。当氧化应激损伤的程度超过机体防御能力时,机体会发生细胞和组织损伤,从而促进血管病变的发生。此时,细胞会采取一系列防御措施,如产生自由基清除酶,但当机体抗氧化防御机制失去平衡时,就会导致炎症反应和血管收缩、扩张功能受到抑制。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总结了中药单药、中药复方通过调控氧化应激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

    2024年12期 v.32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清肺理痰方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谢栩硕;朱汉平;张志敏;温焕连;卓超;张浩;

    目的 探讨清肺理痰方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47例和清肺理痰组46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采用体位引流、拍背等方法进行排痰,应用化痰药;清肺理痰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清肺理痰方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支气管扩张严重度指数(BSI)评分,病情进展情况(急性加重次数、入院至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间),治疗前后24 h痰量、铜绿假单胞菌(PA)分离率、肠道菌群数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期间,清肺理痰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清肺理痰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咯痰且色白、痞满、食少纳呆积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清肺理痰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SI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清肺理痰组低于参照组(P<0.05)。清肺理痰组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参照组,入院至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间长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痰量分别少于本组治疗前,PA分离率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清肺理痰组24 h痰量少于参照组,PA分离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分别多于本组治疗前,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分别少于本组治疗前,且清肺理痰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多于参照组,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少于参照组(P<0.05)。清肺理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肺理痰方可提高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支气管扩张程度,延缓病情进展,强效祛痰,减少痰液中的致病菌,同时能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且用药安全性高。

    2024年12期 v.32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加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病热郁少阳证的临床疗效

    徐丹;过伟峰;赵洋;刘安澜;石冬燕;王一如;张兰坤;

    目的 探讨加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病热郁少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情志病热郁少阳证患者2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20例与治疗组125例。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核心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核心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核心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4、6周后核心症状总积分及治疗2、4、6周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躯体性焦虑维度评分,焦虑/躯体化、绝望感维度评分及HAMD-24总分,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病热郁少阳证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核心症状、病情程度及躯体症状,减轻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依赖程度,且临床安全性较高。

    2024年12期 v.32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选穴规律

    吴春媛;时晶;李婷;倪敬年;魏明清;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便秘的选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中针刺治疗PD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14-01-01至2024-04-01。统计腧穴使用频次、归经、分布部位及特定穴,对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3篇,提取针刺处方23条,涉及腧穴63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209次。针刺治疗PD便秘的高频腧穴为天枢穴、上巨虚穴、足三里穴,总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经脉分别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上肢、腹部。在针刺治疗PD便秘的63个腧穴中,有33个特定穴,其总使用频次为199次,占腧穴总使用频次的95.2%(199/209),其中总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特定穴依次是五输穴、下合穴、原穴。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冰柱图群集数标度为10、树状图标度为15时,得到3个有效聚类群,分别为“尺泽穴-委中穴-阳池穴-中脘穴-内关穴-曲池穴-阳陵泉穴-合谷穴-太溪穴-四神聪穴-大肠俞穴”“支沟穴-归来穴-足三里穴-气海穴”“天枢穴-上巨虚穴”。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当最低条件支持度为2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80%时,得到30个组合,其中足三里穴-气海穴+上巨虚穴组合关联性最强。结论 针刺治疗PD便秘选穴以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集中在四肢和腹部,重视特定穴的使用,遵循“远近配穴”原则,重视从脾、胃论治。

    2024年12期 v.32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大数据研究

  •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及趋势分析

    温雅璐;赵琦瑶;李皎月;刘岩;杨晓晖;

    目的 分析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研究领域的热点及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有关CMM的期刊论文及国外数据库(Web of Science)有关CMM的Article和Review,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06-30。分析CMM研究领域年发文量及文献来源、国家分布、机构分布、共被引情况、关键词。结果 最终纳入42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89篇、英文文献336篇。2001—2024年,CMM领域发文量逐年增长,其中2021—2022年发文量增长最快;中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全科医学》,英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英文文献中中国学者发文量最多;机构合作网络图谱显示,欧洲形成以牛津大学、卡罗林斯卡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为中心的3个团队,美洲形成以哈佛大学医学院为中心的1个团队,亚洲形成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为中心的3个团队。共引关系图谱分析结果显示,CMM研究领域英文文献可分为四大聚类,分别为基于公共数据库的综述,CMM的患病率、死亡率及其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研究,共病及慢性病领域研究,共病的研究方法及管理。CMM研究领域的中文文献共形成8个聚类3个组别,分别为常见慢性病、危险因素、预后。CMM研究领域的英文文献共形成10个聚类4个组别,分别为CMM相关预后、常见慢性病、研究来源和方法、生物标志物。中文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对当前研究领域影响较大的关键词是冠心病(突现强度2.00)、共病(突现强度1.76)、高血压(突现强度1.46),持续时间最长的是肥胖(持续时间2014—2020年)。英文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对当前研究领域影响较大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是coronary heart disease(冠心病)和coronary artery disease(冠状动脉疾病);且近5年,关键词prevalence(患病率)、management(管理)的影响力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近年来CMM研究领域发文量明显增多,CMM流行病学特征、预后、常见慢性病、生物标志物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CMM患病率、管理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2024年12期 v.32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7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康复与护理

  • 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唐秋兰;毛鸿丽;闫勇慧;陈小叶;蒋维连;贺捷;

    目的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探究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中文版心力衰竭特异性健康素养量表(HFS-HL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基于潜在剖面分析探讨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程度,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268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为89.6%。240例患者中文版FoP-Q-SF评分为26~45分,平均(32.7±3.5)分。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程度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根据该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恐惧-疾病适应组60例(25.0%)、中恐惧-疾病困扰组87例(36.3%)、高恐惧-担忧复发组93例(38.7%)。三组年龄、合并慢性病数量、新发心力衰竭者占比、中文版HFS-HLS评分及SS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慢性病数量、新发心力衰竭者占比、中文版HFS-HLS评分、SSRS评分是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中恐惧-疾病困扰、高恐惧-担忧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程度可分为低恐惧-疾病适应、中恐惧-疾病困扰、高恐惧-担忧复发。年龄、合并慢性病、新发心力衰竭、健康素养水平、社会支持水平是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中恐惧-疾病困扰、高恐惧-担忧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4年12期 v.32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57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以创新扩散理论为指导的精细化管理在联合瓣膜病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刘峥;程晶;许红凤;

    目的 探究以创新扩散理论为指导的精细化管理在联合瓣膜病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治疗的联合瓣膜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以创新扩散理论为指导的精细化管理,包括术前明确健康教育扩散内容、体位及药品管理,术中精细护理、意外管理,术后明确健康教育扩散内容及时间切点、早期活动管理、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手术情况(苏醒时间、术后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通便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出院时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mini改良功能独立测量量表(mmFIM)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CS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气管导管插管时间、术后首次通便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6MWD长于对照组,转移维度、行走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腹胀、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创新扩散理论为指导的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提升联合瓣膜病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腹胀及压疮的发生。

    2024年12期 v.32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新进展

  • 深髓静脉与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王晓洁;张强;张虹;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可引起患者步态异常、吞咽困难、膀胱功能紊乱,甚至抑郁、痴呆等症状,当病变逐渐进展,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压、遗传缺陷等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是其目前比较明确的病因。虽然CSVD通常主要涉及脑小动脉的病理变化,但近年来人们也逐渐重视脑实质中的小静脉,特别是负责引流深层脑白质血液的深髓静脉在CSVD中的作用。深髓静脉的改变可能参与CSVD的病理过程,同时可能在CSVD认知障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主要综述了深髓静脉与CSV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预防CSVD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12期 v.32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泰它西普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左绍敏;徐佳佳;董泽钦;李玮;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复发率和致残率极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有效预防该病复发至关重要。B淋巴细胞在NMOS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抑制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并减少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产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复发率。泰它西普中的跨膜激活物、钙调节物、亲环蛋白配体相互作用因子的细胞外可溶性部分可以中和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有效阻断BAFF和APRIL及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减少AQP4抗体的产生,进而治疗NMOSD。本文介绍了B淋巴细胞在NMOSD发病中的作用,BAFF、APRIL与B淋巴细胞的关系,泰它西普的作用机制及特点,泰它西普治疗NMOSD的临床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治疗NMOSD提供一种新型治疗方案。

    2024年12期 v.32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运动训练的研究进展

    杨娜娜;程传丽;曾慧;张霞;冉宏敏;陈悦;侯宗敏;缪丹;胡星星;

    急性加重不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住院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COPD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预防其病情急性加重。研究表明,除药物治疗、呼吸支持等对症处理外,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核心和基石,已被证实能改善患者呼吸道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提高患者运动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运动训练方案尚未统一。本文通过检索、分析文献发现,在介入时机方面,建议AECOPD患者入院后24~48 h结合其肺部感染控制情况适当接受早期运动训练;在运动处方方面,应明确AECOPD患者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运动总量以及运动进阶6个核心要素,以提高运动训练效果,同时重视患者运动习惯及自身运动条件;在运动训练方式方面,阻力训练、有氧训练、间歇训练均对AECOPD患者有效;在运动训练安全性方面,应监测患者训练前后客观症状,并重视患者训练期间主观感受,尽量预防训练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2024年12期 v.32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卷末语

    <正>岁末卷终,满载而归!衷心感谢编委团队、同行评议专家、作者及读者对《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的支持与陪伴。回首这一年,《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深耕心血管领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述评与专题研究,涵盖“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等多个重要议题;围绕脑血管领域,推出两期(第4期、第11期)脑卒中专刊报道,从中青年脑卒中及脑卒中发病机制、预测模型、中西医治疗、并发症管理、康复策略、护理模式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在肺疾病领域,针对《2024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管理及预防全球策略》的核心要点进行了深度解读,以助力该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知识更新。

    2024年12期 v.32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绿色通道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需求,《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开通了投稿绿色通道,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稿件编辑部将提供优化研究设计方案、优化统计学处理、优化参考文献等编辑深加工服务并由资深编辑负责论文的修改、润色,享受优先审稿、优先外审、优先出版等优惠政策,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

    2024年12期 v.3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