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海龙;罗潇;刘松涛;
目的 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脂蛋白a〔Lp(a)〕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根据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将患者分为稳定组〔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达标,52例〕和不稳定组(TTR未达标,66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评估RDW、Lp(a)及其联合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稳定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低于稳定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RDW、Lp(a)高于稳定组,左心房内径(LAD)小于稳定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Lp(a)是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Lp(a)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的AUC分别为0.654〔95%CI(0.611~0.798)〕、0.704〔95%CI(0.555~0.75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65%、16.35 mg/L,灵敏度分别为0.561、0.470,特异度分别为0.712、0.942;RDW联合Lp(a)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的AUC为0.740〔95%CI(0.652~0.829)〕。结论 RDW、Lp(a)是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且RDW联合Lp(a)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不稳定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年12期 v.32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亚娟;田栙凡;张豪;汤振源;张志英;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2023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简化版老年抑郁量表15(GDS-15)、Barthel指数、中文版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调查患者一般资料、营养不良风险、抑郁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跌倒风险、认知衰弱情况,共发放问卷227份,回收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94.7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采用R 4.2软件及rms程序包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计算一致性指数,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绘制校准曲线、ROC曲线、决策曲线。结果 215例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发生认知衰弱66例(30.70%),将其纳入发生组,将其余患者纳入未发生组。两组年龄、脑力活动情况、简化版GDS-15评分、Barthel指数、中文版MF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力活动情况、简化版GDS-15评分、Barthel指数、中文版MFS评分是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影响因素(P<0.05)。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13〔95%CI(0.685~0.74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拟合程度较好(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AUC为0.924〔95%CI(0.884~0.963)〕。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阈值概率为0.02~0.95时,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净获益率>0。结论 年龄、脑力活动情况、简化版GDS-15评分、Barthel指数、中文版MFS评分是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对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衰弱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及良好的临床净获益。
2024年12期 v.32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7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秦雷明;赵敏;张杰;崔伟锋;庆慧;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分析炎症相关血浆蛋白与脑卒中及其亚型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炎症相关血浆蛋白遗传数据来自ZHAO等对14 824名参与者91种炎症相关血浆蛋白进行的全基因组蛋白质数量性状位点(pQTL)研究,脑卒中及其亚型遗传数据来自MEGASTROKE联盟发布的脑卒中及其亚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进行MR分析,将加权中值法(WM)、MR-Egger回归作为IVW的补充方法;采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MR多效性残差和离群值检验(MR-PRESSO)及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Steiger方向检验分析炎症相关血浆蛋白与脑卒中及其亚型之间是否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结果 IVW分析结果结合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5、抑瘤素M(OSM)升高是脑卒中的保护因素,而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升高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神经鞘胚素(ARTN)、CD5、FGF5、IL-5、OSM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LIFR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CD5、潜伏期相关肽转化生长因子β1(LAP-TGF-β1)、MMP-1、OSM升高是心源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P<0.05);MMP-10、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升高是大血管脑卒中的保护因素(P<0.05);趋化因子CCL28、FGF19、LAP-TGF-β1升高是小血管脑卒中的保护因素(P<0.05)。Steiger检验结果显示,上述炎症相关血浆蛋白与脑卒中及其亚型之间均无反向因果关系(P<0.01)。结论 FGF5、OSM、4E-BP1、ARTN、CD5、IL-5、LAP-TGF-β1、MMP-1、MMP-10、PD-L1、趋化因子CCL28、FGF19升高是脑卒中或其亚型的保护因素,而LIFR升高是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024年12期 v.32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广;林一民;谭娇;张兵钱;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指标和D-二聚体与脑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10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1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恶性程度将其分为低度亚组(WHO分级Ⅰ级~Ⅱ级,n=35)、中度亚组(WHO分级Ⅲ级,n=38)、高度亚组(WHO分级Ⅳ级,n=45);另选取同期重庆市中医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不同恶性程度脑胶质瘤患者、不同预后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综合指数(CI)、最大血凝块强度(MA)、MA后30 min剩余血凝块溶解百分比(CL30)、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凝血反应时间(R)〕和D-二聚体。结果 研究组CI、MA、α角和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CL30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亚组CL30低于低度亚组,α角、D-二聚体高于低度亚组(P<0.05);高度亚组CI、MA、α角、D-二聚体高于低度亚组、中度亚组,CL30低于低度亚组、中度亚组(P<0.05)。随访6个月,存活患者83例,死亡患者35例。死亡患者CI、MA、α角、D-二聚体高于存活患者,CL30、R低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CI、MA、α角、CL30及D-二聚体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CI、MA、CL30、α角、R及D-二聚体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
2024年12期 v.32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小玮;李琼;刘坤;
目的 分析中青年偏头痛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就诊的108例中青年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颅多普勒(TCD)屏气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CVR受损组(57例)和CVR正常组(5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青年偏头痛患者CVR的影响因素。结果 CVR受损组有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卵圆孔未闭(PFO)者占比高于CVR正常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长于CVR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眠症〔OR=5.421,95%CI(1.088~26.995)〕、抑郁症〔OR=4.369,95%CI(1.022~18.679)〕、焦虑症〔OR=8.529,95%CI(1.480~49.143)〕、Pd〔OR=1.168,95%CI(1.067~1.279)〕、PFO〔OR=5.137,95%CI(1.189~22.190)〕是中青年偏头痛患者CVR受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Pd、PFO是中青年偏头痛患者CVR受损的影响因素。
2024年12期 v.32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时志超;周文科;张敏;李文超;蒲亚陆;
目的 探讨中老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IA)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2021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中老年ICAS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老年ICAS患者发生IA的影响因素。结果 161例中老年ICAS患者中发生IA 91例(56.5%),其中9例为多发IA,共观察到101个IA;IA位置:颈内动脉颅内段(55个,54.4%)、大脑中动脉(20个,19.8%)、大脑前动脉(15个,14.9%)、椎基底动脉(9个,8.9%)、大脑后动脉(2个,2.0%);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IA的位置关系:斑块位于IA近心端55例(60.4%),斑块位于IA瘤壁上3例(3.2%),斑块位于IA远心端14例(15.3%),斑块在IA近、远心端均有分布19例(20.9%)。根据是否发生IA将患者分为IA组(n=91)和非IA组(n=70)。两组女性占比、有吸烟史者占比、有高血压史者占比、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者占比、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922,95%CI(1.022~3.612)〕、有吸烟史〔OR=2.261,95%CI(1.055~4.844)〕、有高血压史〔OR=1.980,95%CI(1.023~3.832)〕、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OR=2.098,95%CI(1.048~4.198)〕、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OR=2.851,95%CI(1.493~5.444)〕为中老年ICAS患者发生I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老年ICAS患者IA发生率较高,以颈内动脉颅内段IA及斑块位于IA近心端为主。女性、有吸烟史、有高血压史、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为中老年ICAS患者发生IA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年12期 v.32 70-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曹燕;赵吉平;汪露;杨静雯;刘存志;
目的 不同强度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模型小鼠学习能力和空间工作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2021年3月—2022年3月,从36只体质量为20~25 g的6~8周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中随机选取30只,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狭窄(BCAS)法构建VCI模型,最终24只小鼠造模成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模型+电针1 mA组、模型+电针2 mA组和模型+电针3 mA组,每组6只,其中模型+电针1 mA组、模型+电针2 mA组和模型+电针3 mA组进行电针干预,共干预4周。模型组不进行电针干预,但进行相同时间和相同程度的捉抓。将剩余6只未造模的小鼠作为假手术组,不进行电针干预,但进行相同时间和相同程度的捉抓。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第1~5天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Y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自发交替正确率。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逃避潜伏期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方法在游泳速度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模型组第2~5天逃避潜伏期长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1 mA电针组第5天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P<0.05);模型+2 mA电针组第4、5天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P<0.05);模型+3 mA电针组第5天逃避潜伏期长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小鼠自发交替正确率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2 mA电针组小鼠自发交替正确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VCI模型小鼠的学习能力和空间工作记忆力均明显下降,而1 mA和2 mA电流强度的电针均可有效改善其学习能力,且2 mA电流强度的电针起效更早,此外,2 mA电流强度的电针还能够明显改善其空间工作记忆力。
2024年12期 v.32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孟令云;范婧;王育梅;徐非非;胥燕;赵明宏;袁琳;
目的 探讨肺腺癌组织中乙醛脱氢酶2(ALDH2)降低的机制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1)数据库分析。采用UALCAN数据库分析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每百万转录本和蛋白表达Z分数;采用甲基化数据可视化工具(SMART)分析泛癌模块、4种探针肺腺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ALDH2 DNA甲基化水平;采用基因表达谱互动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TIMER 2.0数据库中数据分析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水平与6种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的相关性。(2)临床试验。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手术类型、病理类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主要结局事件为死亡。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数据库分析结果。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每百万转录本和蛋白表达Z分数低于癌旁组织(P<0.05)。SMART分析结果显示,泛癌模块肺腺癌组织中ALDH2 DNA甲基化水平较癌旁组织升高(P<0.05);4种探针(cg07106761、cg20884605、cg05212570、cg19848940)肺腺癌组织中ALDH2 DNA甲基化水平较癌旁组织升高(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水平与CDCA2、DEPDC1、ESPL1、EXO1、FAM83D、FANCI、FOXM1、HJUR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肺腺癌组织中ALDH2 mRNA表达水平与B淋巴细胞、CD_8~+ T淋巴细胞、CD_4~+ T淋巴细胞、树突细胞浸润丰度呈正相关,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丰度呈负相关(P<0.05)。(2)临床试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55例肺腺癌患者生存30例,死亡25例。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可能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中位数(6.76)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28例、高表达组27例。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表达组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 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ALDH2 DNA甲基化水平升高、细胞周期信号的调控和肿瘤微环境的重塑有关。肺腺癌组织中ALDH2表达水平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ALDH2低表达者生存率更低。
2024年12期 v.32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