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COVID-19专栏

  • 肥胖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思路探讨

    张星;姜萍;杨金龙;张永健;王文婷;韩晓伟;李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的特点。目前,COVID-19已经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且感染人数仍在不断攀升。对阳性患者进行隔离和减少人群聚集是COVID-19的主要预防办法,然而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仍在探索中。肥胖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在既往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包括肥胖者发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较高、肥胖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更差。本文综述了肥胖者病毒感染性疾病风险增加的具体原因以及感染后预后较差的可能机制,并提出在应对COVID-19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肥胖人群的保护,并适度延长肥胖感染者的治疗时间。

    2021年02期 v.2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胞外囊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杨琛;王利;张瑞;李春峰;冷同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迅速蔓延,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危重型COVID-19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胞外囊泡(MSC-EV)能够投递蛋白、mRNA、微小RNA(miRNA)等物质至靶细胞,进而发挥抗微生物、抗炎、免疫调节、组织修复等作用,理论上能够促进病毒清除,抑制COVID-19患者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并促进受损组织、器官修复。本文主要综述了MSC-EV在COVID-19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以期为COVID-19患者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策略。

    2021年02期 v.2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新进展

  • 乳杆菌在冠心病预防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高中山;马玉兰;

    冠心病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全球死亡率和疾病负担预测2030年全球将会有2 330万人死于冠心病,因此寻找能有效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及治疗方案仍非常重要。研究表明,乳杆菌在降低血脂指标、减少三甲胺N-氧化物(TMAO)、控制血压、治疗肥胖及控制血糖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其能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本文以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并发症为切入点,综述了乳杆菌在冠心病预防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乳杆菌治疗冠心病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021年02期 v.29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劳拉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秋桐;吴爽;曹婷婷;赵瑞;

    劳拉替尼是第三代强效、高靶向性的新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双重抑制剂。与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前两代ALK抑制剂相比,劳拉替尼对ALK阳性(ALK+)肿瘤细胞和多个基因突变点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多项临床研究指出,劳拉替尼二线治疗经第一代或第二代ALK抑制剂治疗后病情进展或耐药的ALK+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颅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文重点对劳拉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021年02期 v.29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53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文献速递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肺癌靶向治疗原发耐药的机制及临床对策

    梁文华;黎才琛;梁恒瑞;

    针对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基于小分子抑制剂的靶向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极大成效,但仍面临着原发耐药/不敏感的问题。初始治疗的有效比例及疗效深度决定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笔者梳理了关于原发耐药的主要机制,包括突变亚型结构、原发T790M、合并突变、免疫状态等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针对21 L858R突变疗效欠佳的对策、T790m原发耐药对策、合并共突变的对策及基于目前认知的EGFR敏感突变的精细化诊疗策略路径;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推理,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提出几个将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包括明确不同共突变的具体影响及各种原发耐药机制的最优治疗模式、"鸡尾酒"思路、运用ct-DNA动态监测指导治疗策略、联合免疫治疗、联合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同行们的临床实践及科研方向提供思路。

    2021年02期 v.29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全球自然感染SARS-CoV-2人群的抗体水平研究

    李锦成;刘民;刘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蔓延至全球二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全球大流行。通过SARS-CoV-2的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可以估计人群感染的状况,有助于回顾性评估研究人群中疫情的规模或感染程度。本文对全球自然感染SARS-CoV-2一般人群和医务工作者、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血清抗体水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COVID-19流行期间人群的血清学特征和规律,对疾病的认识和后期疫情防控提供重要借鉴。综述发现全球范围内报告的自然感染SARS-CoV-2血清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所不同,阳性率从低于0.1%到超过20%,其高低与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时所处的疫情流行阶段有关。儿童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医务工作者、孕妇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则与一般人群相似。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持续监测血清抗体阳性水平,以评估COVID-19所致的疾病负担,为COVID-19疫情控制提供科学证据。

    2021年02期 v.29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

  •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P选择素、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TIMI血流分级的关联及其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能研究

    何志凌;万泽民;招煦杰;

    背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用、有效方法,但血流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可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因而采取有效措施预测AMI患者PCI后MACE发生风险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C)、P选择素、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与AMI患者PCI后TIMI血流分级的关联及其预测MACE的效能。方法选取2017—2019年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PCI后TIMI血流分级:0级20例(0级组),Ⅰ级25例(Ⅰ级组),Ⅱ级35例(Ⅱ级组),Ⅲ级35例(Ⅲ级组)。比较四组一般资料、肌钙蛋白I、MPV/PC、P选择素及PLyA,分析AMI患者MPV/PC、P选择素、PLy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MPV/PC、P选择素、PLyA与AMI患者PCI后TIMI血流分级的相关性,比较有无MACE患者的MPV/PC、P选择素、PLyA,分析MPV/PC、P选择素、PLyA及其联合预测AMI患者PCI后5个月发生MACE的效能。结果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MPV/PC、P选择素、PLyA低于0级组,Ⅱ级组、Ⅲ级组MPV/PC、P选择素、PLyA低于Ⅰ级组,Ⅲ级组MPV/PC、P选择素、PLyA低于Ⅱ级组(P <0.05)。AMI患者MPV/PC与P选择素(r=0.664,P <0.001)、PLyA(r=0.850,P <0.001)呈正相关,P选择素与PLyA(r=0.674,P <0.001)呈正相关。MPV/PC(r=-0.709,P <0.001)、P选择素(r=-0.831,P <0.001)、PLyA(r=-0.797,P <0.001)与AMI患者PCI后TIMI血流分级均呈负相关。115例患者随访5个月后,发生MACE 21例。有MACE患者MPV/PC、P选择素、PLyA高于无MACE患者(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V/PC、P选择素、PLyA预测AMI患者PCI后5个月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7、0.819、0.76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5%、182.4 ng/L、10.1%;各指标联合预测AMI患者PCI后5个月发生MACE的AUC为0.87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95%、85.11%。结论 MPV/PC、P选择素、PLyA与AMI患者PCI后TIMI血流分级呈负相关,且各指标联合对AMI患者PCI后MACE发生风险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辅助临床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

    2021年02期 v.29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电图QRS波群形态缺血分级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及靶血管的关系研究

    饶太萍;李春梅;李俊;叶芳媛;

    背景目前,心电图QRS波群形态缺血分级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及靶血管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群形态缺血分级与STEMI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及靶血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1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形态进行心肌缺血分级,其中Ⅱ级缺血组(n=75)、Ⅲ级缺血组(n=51)。两组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实施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时及溶栓2 h后心电图ST段情况,入院24 h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靶血管。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Ⅲ级缺血组患者入院时、溶栓2 h后∑ST大于Ⅱ级缺血组,溶栓2 h后ST段回降≥50%者所占比例低于Ⅱ级缺血组(P<0.05)。Ⅲ级缺血组患者入院24 h内NT-proBNP峰值、cTnI峰值、CK-MB峰值均高于Ⅱ级缺血组(P <0.05)。Ⅲ级缺血组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7.4%(14/51),高于Ⅱ级缺血组的12.0%(9/75)(P <0.05)。Ⅲ级缺血组患者右冠状动脉主干、回旋支病变发生率低于Ⅱ级缺血组,左主干、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Ⅱ级缺血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OR=4.092,95%CI(1.575,10.628)]、入院时∑ST[OR=5.563,95%CI(1.972,15.687)]、溶栓2 h后∑ST[OR=4.081,95%CI(1.934,9.032)]、溶栓2 h后ST段回降≥50%[OR=0.411,95%CI(0.265,0.666)]、入院24 h内NT-proBNP峰值[OR=5.293,95%CI(1.718,16.298)]、入院24 h内cTnI峰值[OR=4.890,95%CI(2.028,11.788)]、入院24 h内CK-MB峰值[OR=5.882,95%CI(2.029,17.052)]和心电图QRS波群形态缺血分级[OR=2.560,95%CI(1.307,5.014)]是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心电图QRS波群形态缺血分级为Ⅲ级的STEMI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较高,且该类患者多为左主干、左前降支病变。

    2021年02期 v.29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研究

    刘莉莉;冯雷;王立君;杜超;秦利强;卢炜;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急性病因,而NOAF又可导致AMI病情恶化。因此,明确AMI患者NOAF的危险因素并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目的探讨AMI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危险因素,以期能早期识别伴有高危心房颤动的AMI患者。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06-01至2019-06-01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48例AMI患者,其中住院期间出现NOAF 91例(房颤组);按照1∶2的比例从未出现NOAF的557例AMI患者中随机选取182例作为非房颤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住院期间严重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房颤组患者年龄和左心房内径(LAD)大于非房颤组,脑血管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中重度左房室瓣反流、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收缩压<100 mm Hg、心率≥100次/min、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者所占比例高于非房颤组,Killip分级劣于非房颤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3.636,95%CI(1.928,6.858)]、LAD> 40 mm[OR=3.013,95%CI(1.475,6.158)]、收缩压<100 mm Hg[OR=5.056,95%CI(1.438,17.771)]、Killip分级≥2级[OR=4.130,95%CI(1.751,9.738)]是AMI患者NOAF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年龄≥70岁、LAD> 40 mm、收缩压<100 mm Hg、Killip分级≥2级的AMI患者NOAF风险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2021年02期 v.29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入院时虚弱程度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肾功能恶化的关系研究

    张艳艳;熊瑛霞;王真;

    背景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肾功能恶化(WRF)发生风险较高,而虚弱是AH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故明确虚弱与AHF患者WRF的关系对防治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WRF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目的分析入院时虚弱程度与AHF患者住院期间WR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HF患者83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WRF分为WRF组(n=22)和无WRF组(n=6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入院时Edmonton虚弱量表评分。AHF患者住院期间WRF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入院时Edmonton虚弱量表评分对AHF患者住院期间WRF的预测价值。结果 WRF组患者使用呼吸机者所占比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及入院时Edmonton虚弱量表评分高于无WRF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Edomonton虚弱量表评分是AHF患者住院期间WRF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12,95%CI(1.004,1.464),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Edomonton虚弱量表评分预测AHF患者住院期间WRF的曲线下面积为0.68[95%CI(0.55,0.81)]。结论入院时虚弱程度可能是AHF患者住院期间WRF的影响因素,但其对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WRF的预测价值不高。

    2021年02期 v.29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治疗前后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水平变化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研究

    薛莉;王鑫;李转会;

    背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5年内脑梗死发生率可达20%左右,因而探讨预测TIA患者继发急性脑梗死(ACI)的方法十分必要。另一方面,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 VAP-1)均可评价颅内缺血情况,推测其可用于预测TIA继发ACI。目的探讨治疗前后血清IMA、sVAP-1水平变化率对TIA患者继发AC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收治的TIA患者11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10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清IMA、sVAP-1水平;统计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继发ACI情况;比较观察组继发ACI患者与未继发ACI患者一般资料和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清IMA、sVAP-1水平及其变化率;分析TIA患者继发ACI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IMA、sVAP-1水平变化率及其联合对TIA患者继发ACI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MA、sVA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清IMA、sVA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中共有24例患者继发ACI,发生率为20.2%(24/119)。观察组继发ACI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所占比例和纤维蛋白原水平、TIA发作频率高于未继发ACI患者,TIA发作持续时间、TIA首次发作至入院时间长于未继发ACI患者,TIA治疗前发作总次数多于未继发ACI患者(P <0.05)。观察组未继发ACI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清IMA、sVAP-1水平低于继发ACI患者,血清IMA、sVAP-1水平变化率高于继发ACI患者(P <0.05);继发ACI患者、未继发ACI患者治疗1周后血清IMA、sVAP-1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TIA发作频率、TIA发作持续时间、TIA首次发作至入院时间、TIA治疗前发作总次数、血清IMA水平变化率、血清sVAP-1水平变化率是TIA患者继发ACI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sVAP-1水平变化率预测TIA患者继发A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CI(0.685,0.843)]、0.864[95%CI(0.790,0.92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23%、14.85%,灵敏度分别为79.17%、83.33%,特异度分别为89.47%、86.32%;血清IMA水平变化率联合血清sVAP-1水平变化率预测TIA患者继发ACI的AUC为0.914[95%CI(0.825,0.94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17%、94.74%。血清IMA水平变化率联合血清sVAP-1水平变化率预测TIA患者继发ACI的AUC大于血清IMA、sVAP-1水平变化率单独预测TIA患者继发ACI的AUC(P <0.05)。结论 TIA患者血清IMA、sVAP-1水平偏高,且继发ACI的TIA患者血清IMA、sVAP-1水平高于未继发者;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TIA发作频率、TIA发作持续时间、TIA首次发作至入院治疗时间、TIA治疗前发作总次数、血清IMA水平变化率、血清s VAP-1水平变化率均是TIA患者继发ACI的影响因素,且治疗前后血清IMA、sVAP-1水平变化率可联合应用于临床预测TIA患者继发ACI的风险。

    2021年02期 v.29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研究

    王静;刘仲仲;逯青丽;刘佩;刘燕;常乔乔;张娜;蔺雪梅;王芳;刘国正;吴松笛;

    背景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症状轻微,但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引发不良预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与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相关,但既往研究多侧重于探讨脑卒中后72 h神经功能恶化,血清ALP水平与MIS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血清ALP水平与急性MIS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以期为降低急性MIS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登记研究平台选取2015年西安地区4所三级甲等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九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住院的急性MIS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将其分为恶化组和未恶化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MIS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急性MIS患者1 205例,其中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47例,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未恶化1 158例。恶化组患者脑卒中病史占比、肺炎发生率及血清ALP、同型半胱氨酸、肌酐水平高于未恶化组(P <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质指数、吸烟情况、饮酒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尿酸、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水平≥93.0 U/L是急性MIS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通过曲线拟合分析显示,随着急性MIS患者血清ALP水平升高,其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风险呈上升趋势。结论血清ALP水平≥93.0 U/L是急性MIS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急性MIS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风险随血清ALP水平升高而增加。

    2021年02期 v.29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性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腔隙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汤群英;徐红;于建刚;

    背景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起病隐匿,一旦病变部位进展为腔隙则会导致患者认知障碍甚至死亡,故早期识别、预防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腔隙形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探讨急性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腔隙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10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门诊随访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分为腔隙形成组(n=14)和非腔隙形成组(n=9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腔隙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腔隙形成组患者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腔隙形成组,病变直径变化值大于非腔隙形成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OR=2.016,95%CI(1.397,2.908)]、高血压病史[OR=2.479,95%CI(1.669,3.684)]及血管病变直径变化值≥3.0 mm[OR=2.457,95%CI(1.462,4.131)]是急性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腔隙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与血管病变直径变化值≥3.0 mm可能是急性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腔隙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需监督患者控制血压、血糖,定期复查,以降低腔隙形成发生风险。

    2021年02期 v.29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指南构建肺康复运动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衰弱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胡相悦;范耀菊;

    背景肺康复是以运动为核心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可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增加运动耐力,但目前肺康复运动尚缺乏统一标准和方案。目的探讨基于指南构建肺康复运动方案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衰弱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2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46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指南组,每组123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肺康复运动方案,指南组患者基于指南构建肺康复运动方案,两组患者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及MVV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6 min步行距离、Borg劳累度评估量表评分、衰弱状况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EV1、MVV分别大于本组干预前,FEV1/FVC、FEV1%pred、MVV%pred分别高于本组干预前(P <0.05);干预后指南组患者FEV1、MVV大于常规组,FEV1/FVC、FEV1%pred、MVV%pred高于常规组(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分别长于本组干预前,Borg劳累度评估量表评分分别低于本组干预前(P <0.05);干预后指南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长于常规组,Borg劳累度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干预后指南组患者衰弱状况优于常规组(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分别低于本组干预前(P <0.05);干预后指南组患者CAT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基于指南构建肺康复运动方案可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阻止衰弱进展,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常规肺康复运动方案。

    2021年02期 v.29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1174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某院2007—2016年静脉血栓栓塞症状况及其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应用效果研究

    郭健;龚益;夏敬文;李芸;谭晋韵;陈小东;

    背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重要的非预期死亡原因之一,其症状隐匿、死亡率高。据调查,国内对VTE的认识仍处于中低水平,医院亟须建立VTE防控体系。但如何建设VTE防控体系及建立的VTE防控体系是否能快速有效地服务于临床是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目的分析某院2007—2016年VTE状况及其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应用效果。方法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电子病案系统检索2007—2016年VTE患者资料及VTE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建立前后3年,即2013-10-01至2016-09-30与2016-10-01至2019-09-30 VTE患者资料。分析2007—2016年肺栓塞(PE)、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患者例数占出院总例数的百分比,2007—2016年PE患者死亡例数占总死亡例数的百分比,2007—2016年不同年龄段男性、女性患者PE、DVT发生率,2007—2016年PE患者主要诱因。比较VTE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建立前后PE发生率、致死性PE发生率、PE患者住院天数、DVT发生率、DVT患者住院天数。结果 2007—2016年PE患者例数占出院总例数的百分比呈线性上升趋势(R2=0.877);2016年PE患者例数占出院总例数的百分比较2007年增加6.56倍。2007—2016年DVT患者例数占出院总例数的百分比呈线性上升趋势(R2=0.788);2016年DVT患者例数占出院总例数的百分比较2007年增加2.27倍。2007—2016年PE患者死亡例数占死亡总例数的百分比波动较大,2010年最低,2015年最高,2016年明显下降。2007—2016年≤60岁男性患者PE、DVT发生率分别低于> 60岁男性患者(P <0.05)。2007—2016年≤60岁女性患者PE、DVT发生率分别低于> 60岁女性患者(P <0.05)。2007—2016年PE患者主要诱因中排名前3的分别是肿瘤(23.707%)、感染(20.259%)、手术(15.086%)。VTE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建立前后PE发生率、致死性PE发生率、PE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E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建立后DVT发生率低于VTE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建立前,DVT患者住院天数少于VTE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建立前(P <0.05)。结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7—2016年PE、DVT患者例数占出院总例数的百分比均呈线性上升趋势,VTE防控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目前已建立的VTE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有助于降低DVT发生率,缩短DVT患者住院时间。

    2021年02期 v.29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循证

  • 焦虑和/或抑郁情绪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影响的Meta分析

    陈雯;丁雯;李冰雪;张雪芳;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升高,近年关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负性情绪与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结论并不一致,临床尚缺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血压的关系。目的系统评价焦虑和/或抑郁情绪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BSC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0月。观察组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伴焦虑和/或抑郁情绪患者,对照组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无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BPV)指标、动态血压指标、非杓型血压节律发生率,并采用Begg秩相关分析、漏斗图评价结局指标的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9篇,共包含2 2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 150例,观察组1 0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BPSD)[平均差(MD)=1.07,95%CI(0.49,1.65)]、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MD=2.20,95%CI(1.09,3.31)]、夜间收缩压标准差(MD=nSBPSD)[MD=0.85,95%CI(0.53,1.16)]、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3.23,95%CI(M0.67,5.79)]、24 h收缩压(24 h SBP)[MD=9.47,95%CI(6.03,12.90)]、24 h舒张压(24 h DBP)[D=4.71,95%CI(2.63,6.78)]、昼间收缩压(dSBP)[MD=7.65,95%CI(4.86,10.43)]、昼间舒张压(dDBP)[MD=2.76,95%CI(1.48,4.05)]、夜间收缩压(nSBP)[MD=8.45,95%CI(5.42,11.48)]和夜间舒张压(nDBP)[MD=4.49,95%CI(2.23,6.76)]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3,95%CI(0.89,3.00),P=0.12]。采用逐一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MD值未见明显变化,表明本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较好。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表明,焦虑和/或抑郁情绪可增加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幅度和BPV,尤其是收缩压变异性,与非杓型血压节律可能无关系。

    2021年02期 v.29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725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希氏束起搏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重构改善作用的Meta分析

    李明珠;任斐;田静;徐良成;苏炳新;尹德录;

    背景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双心室起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获益明显,但因其致心脏收缩不同步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因此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方式逐渐被广泛关注。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希氏束起搏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重构的改善作用。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获得文献全文,检索时限为2010—2019年。搜索关键词或主题词为"希氏束起搏""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His bundle pacing""Heart failure""Cardiac dysfunction"。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文献,并完成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94篇文献,最终共纳入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包括5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QRS间期(QRSd)短于术前[标准化均数差(SMD)=-2.15,95%CI(-2.78,-1.53),Z=6.75, P <0.001];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术前[SMD=1.26,95%CI(0.93,1.59),Z=7.55,P <0.001];术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低于术前[SMD=-2.11,95%CI(-2.77,-1.46),Z=6.29,P <0.001];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SMD=-0.96,95%CI(-1.49,-0.44),Z=3.60,P <0.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SMD=-1.12,95%CI(-1.76,-0.48),Z=3.43,P=0.001]小于术前;术后6 min步行距离(6MWD)长于术前[SMD=2.69,95%CI(1.91,3.47),Z=6.77,P <0.001];术后左房室瓣反流(MR)小于术前[SMD=-0.71,95%CI(-1.07,-0.36),Z=3.93,P <0.001];术后脑钠肽(BNP)低于术前[SMD=-1.00,95%CI(-1.40,-0.59),Z=4.78,P <0.001];术后与术前左心房内径(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9,95%CI(-0.96,0.17),Z=1.37,P=0.171]。对纳入ORSd、LVEF、NYHA分级、LVEDD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均未见明显发表偏倚(P>0.05)。结论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希氏束起搏通过逆转心室重构来明显提高其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脏传导功能。

    2021年02期 v.29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疗效比较研究

  • 梗塞通2号方与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疗效比较研究

    窦维华;陈燕;吴鹏;杨飘;卢惠卿;董少龙;

    背景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均较高,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在中医学理论中,脑梗死属"中风"范畴,以气虚血瘀证多见,因此其治疗原则以补气活血、疏经通络为主。目的比较梗塞通2号方与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梗塞通2号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两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优(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ADL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塞通2号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其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2021年02期 v.29 93-97+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常规氧疗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乔力;钱露露;曹阳洋;徐鹏;刘恒均;刘瑶;

    背景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是一种新型无创氧疗方式,能提供恒温、恒湿和高流量的气流,对Ⅰ型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比较HFNC与常规氧疗辅助治疗AIS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病房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AIS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氧疗组(n=48)和HFNC组(n=50)。常规氧疗组患者经普通氧气湿化装置行经鼻/面罩吸氧,HFNC组采用费雪派克呼吸湿化治疗仪行HFNC。比较两组患者氧疗前及氧疗后2、12、24 h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及氧合指数],氧疗前及氧疗24 h痰液黏稠分度,EICU住院时间、3 d内气管插管率及90 d内病死率。结果时间与方法在RR、pH值、Lac、氧合指数上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与方法在HR、PaO2、PaCO2上存在交互作用(P <0.05)。时间在RR、HR、pH值、PaO2、PaCO2、Lac、氧合指数上主效应显著(P <0.05)。方法在RR、HR、PaO2、PaCO2上主效应显著(P <0.05);方法在pH值、Lac、氧合指数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氧疗2、12、24 h,HFNC组患者RR和HR低于常规氧疗组,PaO2和氧合指数高于常规氧疗组(P <0.05)。氧疗24 h HFNC组患者痰液黏稠分度优于常规氧疗组(P <0.05)。HFNC组患者E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氧疗组,3 d内气管插管率低于常规氧疗组(P<0.05)。结论与常规氧疗相比,采用HFNC纠正AIS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缺氧效果更优,可减轻患者气道干燥程度,缩短EICU住院时间,并降低3 d内气管插管率。

    2021年02期 v.29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传统经鼻导管吸氧治疗成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Ⅰ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

    鲍洁;申改玲;乔庆哲;贺向红;

    背景支气管哮喘(BA)是呼吸科常见病,BA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而良好的呼吸支持在患者救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传统经鼻导管吸氧治疗成年BA急性发作并Ⅰ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BA急性发作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传统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HFNC。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 h后心电监护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插管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RR、HR低于对照组,SpO_2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RR、HR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SpO_2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pH值、PaO_2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pH值、PaO_2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传统经鼻导管吸氧相比,HFNC可以更好地改善成年BA急性发作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插管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年02期 v.2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声门下单次冲洗时间对气管切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效果及28 d病死率影响的对比研究

    王妮娜;陈洋;高宏彪;陈圆媛;吴天姿;余娟;刘晓红;

    背景声门下吸引技术是临床防治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常用方法,目前国内主要针对声门下吸引技术的负压水平、冲洗液种类、间隔时间等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对声门下单次冲洗时间的相关研究较罕见。目的比较不同声门下单次冲洗时间对气管切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效果及28 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40例。患者均给予声门下吸引技术治疗,其中A、B、C组患者声门下单次冲洗时间分别为5 s、10 s、15 s。比较三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三组患者心率、SpO_2、VAP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MAP、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呛咳、肉眼可见血性液体、吸引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B组患者MAP、肉眼可见血性液体发生率低于A、C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A、C组,ICU住院时间短于C组,呛咳、吸引管堵塞发生率低于A组(P <0.05)。结论声门下单次冲洗时间为10 s时可更有效地降低气管切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MAP,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且不会增加28 d病死率。

    2021年02期 v.29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诊治分析

  • 阿托伐他汀致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衰竭的诊治分析:附一例报道

    赵丹莉;王宪沛;高传玉;晏娟娟;

    横纹肌溶解症(RM)是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SAMS)的罕见类型,但其可进展为急性肾衰竭(ARF),致死率极高。本文报道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期间出现RM并ARF,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了RM的诊断、他汀类药物致RM的相关机制和易感因素及治疗、RM并ARF的相关机制等,旨在提醒临床医师注意他汀类药物的罕见不良反应,尤其对危险因素较多的老年患者应慎重联合用药,不能忽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021年02期 v.29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3K]
    [下载次数:33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诊治分析:附一例伴眼睑痉挛的病例报道

    王晶晶;崔丽丽;王焕;苗江永;张祥建;

    背景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是一种慢性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但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涉及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症状、小脑共济失调、痴呆、周围神经损伤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目的探讨NIID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NIID伴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核内包涵体病、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神经元核内透明包涵体病、intranuclear inclusion body disease、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euronal intranuclear hyaline inclusion disease"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1968年1月—2020年7月公开发表的NIID病例。结果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报道43篇,结合本例,共纳入34例成人散发型NIID患者及来自11个家庭的29例成人家族型NIID患者。成人散发型NIID主要表现为亚临床的周围神经损伤、慢性进展的认知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成人家族型NIID则以慢性进展的肌无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或假性肠梗阻表现等)为主要表现。认知障碍、膀胱功能障碍在两型NIID中均主要表现为慢性进展,而消化道症状、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则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发作。两型NIID患者中合并眼部症状者多以视力下降或瞳孔缩小为主要表现,本例患者则以眼睑痉挛为特点。结论 NIID伴眼睑痉挛者较少,多表现为痴呆、锥体外系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全面认识NIID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2021年02期 v.29 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壁斑块变化情况

    黄艺峰;张乾营;阿浣;黄莹;丁碧娇;陈烟辉;许文辉;何桂凤;徐新申;何文钦;杨毅;梁礼平;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颅内动脉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而常规影像学检查仅能显示管腔形态,无法显示管壁结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可用于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发展,辅助判断斑块稳定性,进而评估相关疾病发生风险。目的基于3.0T HR-MRI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壁斑块变化情况,以为脑卒中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2016年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50%)患者40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20例。随访2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HR-MRI。患者在随访期间均严格按照神经内科医嘱积极治疗。分别比较缺血性脑卒中、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6、12、18、24个月管壁标准化指数(NWI)及责任斑块高度,并观察其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12、18、24个月NWI、责任斑块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12、18、24个月NWI、责任斑块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脑血管事件。结论通过HR-MRI发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在常规治疗下血管壁斑块稳定,且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较低。

    2021年02期 v.29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脏超声联合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张方芳;雷向仰;章可霞;庄文洪;

    背景因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需结合生物学标志物提高疾病诊断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多用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联合血清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汕头市中医医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超声检测指标及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根据心脏超声诊断64例,诊断符合率为88.9%(64/72);根据血清NT-proBNP水平诊断67例,诊断符合率为93.1%(67/72);根据心脏超声联合血清NT-proBNP水平诊断71例,诊断符合率为98.6%(71/72)。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且心脏超声联合血清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2021年02期 v.29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病例报告

  • 特鲁索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李苗;党晓凤;薛艺东;刘峰;

    特鲁索综合征是一种恶性肿瘤相关的血栓栓塞并发症,病因不明,患者易反复发生脑区多血管梗死,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且多数患者在脑血管事件发病1年内发现肿瘤,因此部分患者发现肿瘤时已出现远处转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特此报道1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特鲁索综合征的诊疗水平,尽早发现并治疗原发病,以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2021年02期 v.29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6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环咽肌失弛缓症致吞咽障碍一例报道

    艾海波;姜恩黎;靳棋卒;赵虹;虞记华;熊林波;杨琪;巩文艳;张洪;

    环咽肌失弛缓症(CPA)指主要因吞咽时环咽肌不能松弛而使食团滞留在咽部,进而引发误吸、反流和窒息,常继发于脑卒中、脑创伤等。本文报道了1例5岁小脑病变切除术后患儿经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诊断为CPA,在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吞咽肌群电刺激治疗等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以18次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患儿最终拔出胃管,经口进食,无呛咳,以期为临床治疗儿童CPA提供参考。

    2021年02期 v.29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作者·读者·编者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招募青年编委

    本刊编辑部;

    <正>《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为了提高杂志学术质量,扩大杂志品牌影响,更好地开展学术推广活动,我社诚挚聘请心、脑、肺、血管疾病学科领域优秀医务工作者为青年编委。青年编委人选具体要求如下(1)年龄在48周岁以下;(2)拥有医学相关博士学位;(3)2017—2019年,以第一作者在双核心或三核心(科技核心、中文核心、CSCD的任两种/三种核心)期刊发文3篇以上或SCI(3分以上)发文1篇以上;

    2021年02期 v.29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绿色通道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需求,《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开通了投稿绿色通道,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稿件编辑部将提供优化研究设计方案、优化统计学处理、优化参考文献等编辑深加工服务并由资深编辑负责论文的修改、润色,享受优先审稿、优先外审、优先出版及减免版面费等优惠政策,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

    2021年02期 v.29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权威发布——数据“说”全球心血管疾病

    <正>近期《J Am Coll Cardiol》发表的《全球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负担1990—2019》显示,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从1990年的2.71亿[95%uncertainty interval(UI)(2.57亿~2.85亿)]增加到2019年的5.23亿[95%UI(4.97亿~5.5亿)],心血管疾病总病例数几乎翻了一番,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不断上升。

    2021年02期 v.29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47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