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大数据分析

  • 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老年风湿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及未来趋势预测

    杨曾桢;李治晓;姜蓓;张彬滢;楼婷;黄婧靓;上乃莹;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老年风湿性心脏病(RHD)的疾病负担,并预测2022—2031年中国老年RHD的疾病负担趋势。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取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老年RHD的疾病负担相关数据,采用Joinpoint 5.1.0软件计算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老年RHD发病数、年龄标化发病率、死亡数、年龄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年龄标化DALYs率及相应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其95%置信区间(CI),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模型预测2022—2031年中国老年RHD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年龄标化DALYs率。结果 与1990年比较,2021年全球老年总体、男性和女性的RHD发病数分别增加了66.71%、92.89%、52.21%,但1990—2021年AAPC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08%〔95%CI(-1.12%~-1.05%)〕、-0.71%〔95%CI(-0.74%~-0.69%)〕、-1.31%〔95%CI(-1.35%~-1.27%)〕(P<0.001)。与1990年比较,2021年中国老年总体、男性和女性的RHD发病数分别增加了35.09%、68.13%、17.81%,但1990—2021年AAPC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59%〔95%CI(-2.63%~-2.56%)〕、-1.97%〔95%CI(-2.00%~-1.94%)〕、-2.85%〔95%CI(-2.89%~-2.81%)〕(P<0.001)。1990年和2021年全球及中国老年女性RHD的发病数、年龄标化发病率高于男性。与1990年比较,2021年全球老年总体、男性和女性的RHD死亡数分别增加了10.28%、11.09%、9.70%,但1990—2021年AAPC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46%〔95%CI(-2.49%~-2.42%)〕、-2.54%〔95%CI(-2.60%~-2.48%)〕、-2.45%〔95%CI(-2.48%~-2.43%)〕(P<0.001)。与1990年比较,2021年中国老年总体、男性和女性的RHD死亡数分别减少了22.32%、0、29.75%,1990—2021年AAPC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52%〔95%CI(-4.59%~-4.45%)〕、-4.16%〔95%CI(-4.24%~-4.06%)〕、-4.79%〔95%CI(-4.86%~-4.73%)〕(P<0.001)。1990年和2021年全球及中国老年女性RHD的死亡数高于男性。与1990年比较,2021年全球老年总体、男性和女性的RHD DALYs分别增加了0.73%、1.40%和0.24%,但1990—2021年AAPC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61%〔95%CI(-2.65%~-2.56%)〕、-2.67%〔95%CI(-2.73%~-2.61%)〕、-2.58%〔95%CI(-2.62%~-2.54%)〕(P<0.001)。与1990年比较,2021年中国老年总体、男性和女性的RHD DALYs分别减少了31.50%、21.10%和37.76%,1990—2021年AAPC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59%〔95%CI(-4.66%~-4.53%)〕、-4.29%〔95%CI(-4.37%~-4.20%)〕、-4.86%〔95%CI(-4.92%~-4.79%)〕(P<0.001)。1990年和2021年全球及中国老年女性RHD的DALYs、年龄标化DALYs率高于男性。1990—2021年,全球RHD发病数65~69岁(占比20.6%)者最多,中国RHD发病数60~64岁(占比35.8%)者最多;全球RHD死亡数70~74岁(占比16.7%)者最多,中国RHD死亡数80~84岁(占比18.4%)者最多;全球及中国RHD DALYs均是65~69岁(占比分别为22.7%、20.5%)者最多。预测结果显示,2022—2031年中国老年RHD年龄标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标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化DALYs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与1990年比较,2021年全球老年总体、男性和女性RHD发病数、死亡数、DALYs明显增加,而中国老年总体、男性和女性RHD发病数增加,死亡数、DALYs明显减少。未来十年中国老年RHD年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标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化DALYs率呈下降趋势。

    2025年12期 v.3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作者·读者·编者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绿色通道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需求,《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开通了投稿绿色通道,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稿件编辑部将提供优化研究设计方案、优化统计学处理、优化参考文献等编辑深加工服务并由资深编辑负责论文的修改、润色,享受优先审稿、优先外审、优先出版等优惠政策,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1)最新权威指南/指南解读、述评、Meta分析/系统评价类型文章,其中确有重大指导作用者缴费后1~2个月优先出版;(2)国家级及省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文章,其中确有重大影响力者缴费后1~2个月内优先出版;

    2025年12期 v.33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招募青年编委

    本刊编辑部;

    <正>《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为了提高杂志学术质量,扩大杂志品牌影响,更好地开展学术推广活动,我社诚挚聘请心、脑、肺、血管疾病学科领域优秀医务工作者为青年编委。青年编委人选具体要求如下(1)年龄在48周岁以下;(2)拥有医学相关博士学位;(3)2022—2024年,以第一作者在双核心或三核心(科技核心、中文核心、CSCD的任两种/三种核心)期刊发文3篇以上或SCI(3分以上)发文1篇以上;(4)近3年主持过国家级基金课题,或至少2项省部级基金课题;现有在研省部级及以上基金课题至少1项;

    2025年12期 v.33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心肌梗死专题研究

  • 长链非编码RNA在心肌梗死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戴江恺;于荣博;郭煊;李发学;杨育琳;吴强;

    目前,心肌梗死(MI)仍是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近年来尽管MI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其复发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探索MI新的诊断及治疗策略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因其不编码蛋白质却能调控基因表达的特性,在MI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综述LncRNA在MI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中作用的最新进展发现,指出LncRNA主要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凋亡、自噬、铁死亡及MI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而参与MI的发病机制;LncRNA TTTY15、LncRNA HULC、LncRNA N1LR、LncRNA SNHG1、LncRNA HIF1A-AS2、LncRNA APF可能成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新型标志物,LncRNA CDKN2B-AS1可能成为AMI并发心室颤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LncRNA通过小干扰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ASO)靶向LncRNA功能,可实现MI的精准治疗,而利用慢病毒、腺病毒及外泌体等递送系统可提高靶向LncRNA的效果。

    2025年12期 v.33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施盛锋;权薇薇;李勇;

    目的 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序列,将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到常规治疗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每组51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均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文版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心肌纤维化指标〔半凝集素3(Galectin-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IL)-6 和IL-1β〕、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及NF-κB p50、p6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中文版MLHFQ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中文版MLHFQ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Galectin-3、GDF-15、PⅠCP、TNF-α、TGF-β1、IL-6 、IL-1β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Galectin-3、GDF-15、PⅠCP、TNF-α、TGF-β1、IL-6 、IL-1β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LVESD、LVEDD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前,LVEF、TIMP-1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MMP-9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LVESD、LVEDD小于常规治疗组,LVEF、TIMP-1高于常规治疗组,MMP-9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F-κB p50、p6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F-κB p50、p6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提高AMI患者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其可能通过抑制NF-κB 信号通路激活及信号传导而抑制心肌纤维化和炎症反应,进而减轻心室重构。

    2025年12期 v.33 13-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预测价值的对比研究

    秦艳丽;王凯丽;张桂立;赵梦玉;吕文娟;

    目的 构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并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1月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1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情况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n=111)和非心力衰竭组(n=103)。比较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构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采用R语言对其进行5折交叉验证,采用R语言中randomforest包构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风险的随机森林模型。绘制ROC曲线以评估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年龄、有高血压史者占比、收缩压、舒张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多支血管病变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多支血管病变均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5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正确率为78.35%。构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风险的随机森林模型,其中重要性排序从高到低的变量依次为舒张压、收缩压、年龄、多支血管病变、高血压史、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AUC为0.835〔95%CI(0.783~0.888)〕,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0.800〔95%CI(0.741~0.858)〕(P<0.05)。结论 基于年龄、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多支血管病变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高于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2025年12期 v.33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衰弱状态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

    任子娟;赵海波;高元丰;

    目的 探讨衰弱状态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行PCI的NSTEMI患者48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RAIL衰弱量表评估患者的衰弱状态。根据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174例)和非心力衰竭组(30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STEMI患者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非心力衰竭组与心力衰竭组近1年跌倒史、病变血管数量,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脑钠肽,衰弱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衰弱状态是NSTEMI患者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衰弱状态是NSTEMI患者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5年12期 v.33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小板/白蛋白比值联合C2HEST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李锐;杨慧慧;

    目的 探讨血小板/白蛋白比值(PAR)联合C2HEST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PCI后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高淳医院接受PCI的ASTEMI患者41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NOAF将患者分为NOAF组(n=52)和非NOAF组(n=36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STEMI患者PCI后NOAF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AR、C2HEST评分及二者联合对ASTEMI患者PCI后NOAF的预测价值。结果 NOAF组与非NOAF组年龄、Killip分级、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PAR、C2HES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5.667,95%CI(2.193~14.642)〕、Killip分级〔OR=2.930,95%CI(1.426~6.023)〕、NLR〔OR=1.780,95%CI(1.524~2.079)〕、SII〔OR=2.842,95%CI(1.845~4.377)〕、PAR〔OR=1.861,95%CI(1.554~2.227)〕、C2HEST评分〔OR=2.074,95%CI(1.633~2.634)〕是ASTEMI患者PCI后NOA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AR、C2HEST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ASTEMI患者PCI后NOAF的AUC分别为0.728〔95%CI(0.683~0.771)〕、0.758〔95%CI(0.714~0.798)〕、0.810〔95%CI(0.769~0.847)〕。二者联合预测ASTEMI患者PCI后NOAF的AUC大于PAR、C2HEST评分单独预测ASTEMI患者PCI后NOAF的AUC(P值均<0.05)。结论 PAR、C2HEST评分是ASTEMI患者PCI后NOAF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预测ASTEMI患者PCI后NOAF的价值大于单独预测。

    2025年12期 v.3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心房颤动伴高血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魏芳;赵华林;唐骞;周莹;陈姝杨;何英;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伴高血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伴高血压患者3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射频消融术后是否发生假性动脉瘤将其分为假性动脉瘤组(n=61)和无假性动脉瘤组(n=243)。采用LASSO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房颤动伴高血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影响因素。采用R 4.2.3软件构建心房颤动伴高血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然后分别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OC曲线、决策曲线评价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区分度及临床适用性。结果 假性动脉瘤组和无假性动脉瘤组肥胖发生率、有吸烟史者占比、高血压分级、鞘管型号、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延长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结果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肥胖、有吸烟史、高血压分级3级、鞘管型号≥8 F及入院时INR延长是心房颤动伴高血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肥胖、有吸烟史、高血压分级3级、鞘管型号≥8 F及入院时INR延长构建心房颤动伴高血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χ~2=8.170,P=0.22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心房颤动伴高血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AUC为0.776〔95%CI(0.712~0.840)〕;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为7%~61%时,该模型的净获益率>0。结论 肥胖、有吸烟史、高血压分级3级、鞘管型号≥8 F及入院时INR延长是心房颤动伴高血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而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心房颤动伴高血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具有一定区分度及临床适用性。

    2025年12期 v.33 33-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HA2DS2-VASc评分联合血清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对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研究

    季恩飞;葛秋影;魏玉俭;张晶淼;郝新斌;

    目的 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血清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NINJ1)对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度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21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根据急性脑梗死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n=34)和非急性脑梗死组(n=18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CHA_2DS_2-VASc评分、血清NINJ1及二者联合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者占比、CHA_2DS_2-VASc评分、血清NINJ1高于非急性脑梗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2.006,95%CI(1.095~3.675)〕、CHA_2DS_2-VASc评分〔OR=2.782,95%CI(1.038~7.455)〕、血清NINJ1〔OR=2.416,95%CI(1.071~5.449)〕是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血清NINJ1及二者联合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760〔95%CI(0.669~0.852)〕、0.763〔95%CI(0.671~0.854)〕、0.904〔95%CI(0.848~0.961)〕,二者联合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AUC大于CHA_2DS_2-VASc评分、血清NINJ1单独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AUC(Z值分别为2.669、2.447,P值分别为0.008、0.014)。结论 CHA_2DS_2-VASc评分、血清NINJ1是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二者联合对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较高。

    2025年12期 v.33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联合CD64指数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

    周华忠;李娜;修菲菲;陈林;金柯;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联合CD64指数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4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常州医疗区接受治疗的20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周内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颅内感染组和非颅内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HMGB1、CD64指数及二者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价值。结果 20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31例(15.42%)。颅内感染组创伤类型为开放性者占比、意识障碍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IL)-6、HMGB1、CD64指数高于非颅内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1.555,95%CI(1.125~2.149)〕、切口脑脊液漏〔OR=1.399,95%CI(1.171~1.673)〕、IL-6〔OR=2.343,95%CI(1.513~3.629)〕、HMGB1〔OR=1.030,95%CI(1.006~1.054)〕、CD64指数〔OR=7.914,95%CI(1.316~47.580)〕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MGB1、CD64指数及二者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AUC分别为0.817〔95%CI(0.727~0.908)〕、0.797〔95%CI(0.694~0.900)〕、0.906〔95%CI(0.832~0.979)〕。结论 HMGB1、CD64指数升高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效能良好。

    2025年12期 v.33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沟通功能与社会技能间关系的典型相关分析

    张健欣;张玉佳;史惟;郭金颖;

    目的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沟通功能与社会技能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3年10月在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东阳市中医院儿童康复科、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董李凤美康健学校接受康复训练或就读的脑瘫患儿97例(痉挛型偏瘫35例、痉挛型双瘫23例、痉挛型四肢瘫20例、徐动型10例、共济失调型5例、肌张力障碍型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采用复旦中文版脑瘫幼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ini-MACS)评估2~<4岁患儿手功能,采用中文版脑瘫患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评估4~18岁患儿手功能,采用复旦中文版沟通功能分级系统(CFCS)评估患儿沟通功能,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功能部分的社会技能项目评估患儿社会技能,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沟通功能与社会技能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纳入研究对象中占比前3位的痉挛型偏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四肢瘫患儿运动功能、沟通功能与社会技能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提取出4对典型变量,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59、0.50和0.37,其中前3对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的P值均<0.05;第1对典型变量的贡献率高达84.32%。典型载荷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对于U1,复旦中文版CFCS分级(X3)的载荷系数绝对值最高,为0.96,其次为复旦中文版Mini-MACS分级或中文版MACS分级(X2)(0.71)和中文版GMFCS分级(X1)(0.70);对于V1,载荷系数绝对值排名前5位的变量分别为表达复杂的交流得分(Y4)(0.84)、问题解决得分(Y5)(0.84)、交流功能的使用得分(Y3)(0.82)、用物品游玩得分(Y8)(0.82)、关于自己的情报得分(Y9)(0.82)。交叉载荷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对于V1,X3的载荷系数绝对值最高,为0.89,其次为X2(0.65)和X1(0.64);对于U1,载荷系数绝对值排名前5位的变量分别为Y4(0.92)、Y5(0.91)、Y3(0.89)、Y8(0.89)、Y9(0.89)。典型冗余分析结果显示:U1可以解释51.7%的X变量集合变异和59.1%的Y变量集合变异,V1可以解释43.8%的X变量集合变异和69.8%的Y变量集合变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痉挛型偏瘫患儿中文版GMFCS分级、复旦中文版CFCS分级与PEDI功能部分的社会技能项目总分呈负相关(P<0.05);痉挛型双瘫患儿复旦中文版Mini-MACS分级或中文版MACS分级、复旦中文版CFCS分级与PEDI功能部分的社会技能项目总分呈负相关(P<0.05);痉挛型四肢瘫患儿中文版GMFCS分级、复旦中文版Mini-MACS分级或中文版MACS分级、复旦中文版CFCS分级与PEDI功能部分的社会技能项目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沟通功能与社会技能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且与运动功能相比,沟通功能与社会技能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交互作用也更为显著;此外,不同脑瘫类型患儿运动功能、沟通功能与社会技能间的关系存在差异,而沟通功能可能是所有类型脑瘫患儿社会技能的首要影响因子。

    2025年12期 v.33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

    任园园;程功;赵沱;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CAC)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12月就诊于西安市长安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钙化指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非CAC组(钙化指数≤0,n=73)与CAC组(钙化指数>0,n=12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CAC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TyG指数与CAC患者钙化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CAC组年龄大于非CAC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TG、碱性磷酸酶(ALP)、血磷、HbA_(1c)、TyG指数高于非CA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G、ALP、血磷、HbA_(1c)、TyG指数是冠心病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CAC患者钙化指数呈正相关(r_s=0.513,P<0.001)。结论 TyG指数是冠心病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与CA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025年12期 v.3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数字化6分钟步行试验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特点

    王艳玲;姜红;

    目的 基于数字化6分钟步行试验(6MWT)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特点。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心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T2DM患者103例为T2DM组。同期在中日友好医院招募健康志愿者59例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心肺功能步行试验系统(DCW)对受试者进行数字化6MWT。记录受试者的实时心率及6分钟步行距离(6WMD)、最大代谢当量(MET)、心应变能力系列指标(CCI)〔静息心率(RHR)、心应变极限(CL)、心应变率(CR)、1分钟心率恢复(HRR1min)〕。结果 T2DM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心率整体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前2 min升高最快,第2~6分钟上升缓慢,且第6分钟达最大值,第6~7分钟心率快速降低;T2DM组心率整体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前2 min升高最快,第2~5分钟上升缓慢,且第5分钟达最大值,第5~6分钟处于平台期,第6~7分钟心率缓慢降低。T2DM组6WMD短于对照组,CL、CR、HRR1min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2DM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控能力下降,即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减低,迷走神经再激活能力不足。

    2025年12期 v.3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_基础研究

  • β3-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曾芳;葛皓洋;李彪;

    目的 探究β_3-肾上腺素受体(β_3-AR)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4年4月—2025年3月。选取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MIRI模型组(n=6)、β_3-AR激动剂组(n=6)。MIRI模型组和β_3-AR激动剂组大鼠制备MIR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开胸。再灌注5 min后,β_3-AR激动剂组大鼠腹腔注射BRL-37344溶液1 mg/kg,MIRI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再灌注24 h后,比较三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收缩压(LVSP)〕,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β_3-AR、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心肌肌球蛋白抗体(α-myosin)、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激活素受体ⅡB(ACTR-ⅡB)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β_3-AR、α-actin、α-myosin、myostatin、ACTR-Ⅱ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I模型组和β_3-AR激动剂组大鼠LVEDP和-dp/dtmax低于假手术组,LVSP高于假手术组(P<0.05);β_3-AR激动剂组大鼠LVEDP和-dp/dtmax高于MIRI模型组,LVSP低于MIRI模型组(P<0.05)。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MIRI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呈不规则缩小,心肌纤维结构不完整,间质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与MIRI模型组比较,β_3-AR激动剂组大鼠心肌纤维结构较完整,细胞排列较整齐,出现部分中性粒细胞浸润。MIRI模型组和β_3-AR激动剂组大鼠心肌组织β_3-AR、myostatin、ACTR-ⅡB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心肌组织α-actin、α-myosin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β_3-AR激动剂组大鼠心肌组织β_3-AR、α-actin、α-myosin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高于MIRI模型组,心肌组织myostatin、ACTR-ⅡB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低于MIRI模型组(P<0.05)。结论 β_3-AR可能通过上调α-actin、α-myosin表达及下调myostatin、ACTR-ⅡB表达而对MIRI模型大鼠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2025年12期 v.33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差异表达基因

    丁姝颖;李小雷;木那瓦尔·克热木;刘芬;李晓梅;迪拉热·阿迪;马依彤;

    目的 探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采用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22年12月—2024年6月。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2644和GSE83453),共纳入42例样本,其中22例钙化主动脉瓣膜组织为CAVD组,20例正常主动脉瓣膜组织为对照组。使用seurat包筛选DEGs,使用ClusterProfiler、enrichplot包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Hubba插件筛选出连接度排名前10的关键基因,采用glmnet包进行LASSO回归分析以确定核心DEGs;采用Cibersort包利用反卷积算法评估22种免疫细胞在主动脉瓣膜组织中的相对浸润比例,使用ggplot2包可视化展现免疫细胞在CAVD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培养人原代主动脉瓣间质细胞(VICs),分为对照组与CAVD组,采用qRT-PCR法检测核心DEGs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共筛选出78个与CAVD相关的DEGs,其中43个表达上调、35个表达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物过程方面,DEGs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组织、胶原纤维组装和骨化相关通路等;在细胞组成方面,DEGs主要集中在ECM结构、胶原纤维束及钙化结节微环境等;在分子功能方面,DEGs主要涉及ECM结构成分、整合素结合、Wnt蛋白结合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涉及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骨架在肌肉中的作用、病灶黏附、蛋白质吸收和消化等。PPI网络包含56个节点和326条边。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HY1、FOS、MMP9、THBS2、COL5A1、MXRA5是可以预测或解释CAVD的重要因素。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CAVD组与对照组M0型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T细胞卵泡辅助细胞、NK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CAVD组THY1、FOS、MMP9、THBS2、COL5A1、MXRA5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HY1、FOS、MMP9、THBS2、COL5A1、MXRA5在CAVD中表达升高。

    2025年12期 v.33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李春梅;李婷婷;卢艳辉;李文斌;宋艳红;张艳文;刘振奎;马俊帅;郭卫平;

    目的 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对支气管哮喘(BA)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3年6月。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卵清白蛋白(OVA)组、OVA-5型腺病毒(AD5)组、OVA-AD5-CDC42组,每组10只。OVA组、OVA-AD5组、OVA-AD5-CDC42组小鼠均构建BA模型。空白对照组、OVA组小鼠均予以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OVA-AD5组小鼠予以复制缺陷型AD5空载体静脉注射;OVA-AD5-CDC42组小鼠予以复制缺陷型AD5空载体+重组人CDC42基因AD5过表达载体静脉注射。各组小鼠均连续干预8 d。观察四组肺组织病理形态,比较四组IL-1β、IL-6、IL-8、TNF-α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OVA组小鼠肺泡壁出现增厚、水肿、出血及免疫细胞渗入到肺泡腔;OVA-AD5组小鼠肺组织中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OVA-AD5-CDC42组小鼠肺组织肺泡间隔增厚、充血、水肿明显减轻,肺泡无明显扩张或塌陷。OVA组、OVA+AD5组、OVA+AD5+CDC42组IL-1β、IL-6、IL-8、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OVA+AD5+CDC42组IL-6、IL-8、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OVA组、OVA+AD5组(P<0.05)。OVA组、OVA+AD5组、OVA+AD5+CDC42组IL-1β、IL-6、IL-8蛋白相对表达量及OVA组、OVA+AD5组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OVA+AD5+CDC42组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OVA+AD5组,IL-6、IL-8、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OVA组、OVA+AD5组(P<0.05)。OVA组、OVA+AD5组、OVA+AD5+CDC42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OVA组、OVA+AD5组血清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OVA+AD5组血清IL-8、TNF-α水平高于OVA组(P<0.05);OVA+AD5+CDC42组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低于OVA组、OVA+AD5组(P<0.05)。OVA组、OVA+AD5组、OVA+AD5+CDC42组MDA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SOD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OVA+AD5组MDA水平高于OVA组,SOD水平低于OVA组(P<0.05);OVA+AD5+CDC42组MDA水平低于OVA组、OVA+AD5组,SOD水平高于OVA组、OVA+AD5组(P<0.05)。结论 CDC42可有效减轻BA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进而发挥治疗效应。

    2025年12期 v.33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循证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张彬滢;柏晓玲;杨曾桢;姜会;陈雨潞;王漫;

    目的 总结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PIPOST模式构建循证问题,按照“6S”循证资源金字塔证据模型,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PubMed、Embase数据库及医脉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院际指南网中关于CHF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1月。由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及内容提取、质量评价、证据提取与证据等级评价。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指南4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8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证据总结1篇、临床决策1篇。4篇指南中,3篇指南评价为A级,1篇指南评价为B级。3篇专家共识所有条目的评价结果为“是”。8篇系统评价中,4篇文献条目9被评为“否”,其余条目被评为“是”。2篇随机对照试验中,1篇文献条目4、5、6被评为“否”,1篇文献条目6被评为“否”,其余条目被评为“是”。1篇证据总结所有条目被评为“是”。最终形成了CHF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总体方针、运动康复计划、行为干预、社会支持、健康教育及随访管理6个方面共25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形成了CHF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总体方针、运动康复计划、行为干预、社会支持、健康教育及随访管理6个方面共25条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CHF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干预方案提供了依据。

    2025年12期 v.33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曾倩;葛晓莹;顾艳婷;张蔚青;顾秋莹;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一氧化氮吸入(iNO)治疗管理最佳证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英国胸科协会网站、美国胸科学会网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胸科学会网站、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文库、中华医学期刊网、医脉通、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中有关成人ARDS患者iNO治疗管理的文献。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09-15。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证据提取与整合、证据等级评价。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5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通过证据提取与整合最终形成了成人ARDS患者iNO治疗管理最佳证据,包括适用情况、禁忌证、知情同意、治疗浓度、疗效评估、临床监测、转运、撤离停药、职业暴露、设备管理、人员培训11个方面共28个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形成了成人ARDS患者iNO治疗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适用情况、禁忌证、知情同意、治疗浓度、疗效评估、临床监测、转运、撤离停药、职业暴露、设备管理、人员培训11个方面共28个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务人员管理iNO治疗提供循证决策依据。

    2025年12期 v.33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西医结合研究

  • 基于“气血交互于脉”理论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机及其益气活血药防治机制

    王欢;孙林娟;扈潇华;李雨桐;陈芷妍;詹敏;李文龙;刘雅笛;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在中医学中属“中风”范畴,其核心病机为气血运行失常、脑络痹阻,疾病发生与气、血、脉关系密切。本文基于“气血交互于脉”理论探讨CIRI的病机及其益气活血药防治机制,指出CIRI的病机包括气虚失运、脉络瘀滞,血瘀脉阻、瘀毒互结,气虚血瘀、毒损脑络,且典型益气类药如党参、人参、黄芪,典型活血类药如川芎、当归、丹参、红花、三七、益母草以及典型益气活血复方如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当归补血汤、小续命汤、桃红四物汤均对CIRI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这为“气血交互于脉”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5年12期 v.33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王行宽教授分证论治高血压及用药规律

    许福丽;王子焱;范金茹;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王行宽教授(以下简称王老)分证论治高血压及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老于2020—2024年诊治高血压的处方作为数据来源,共纳入806张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统计处方中疾病分型、治则治法、中药分布及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对高频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15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绘制复杂网络图以筛选核心中药。运用K-Means算法联合回归模型对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1)806张处方中共5种疾病分型,分别为肝阳偏亢证343张(42.56%),肝阳上亢证205张(25.43%),肝风上扰证106张(13.15%),肝阳暗亢证100张(12.41%),肝阳平潜证52张(6.45%)。(2)806张处方中共使用治则治法3 271次,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3的治则治法分别为平肝潜阳603次(18.43%),滋肾养肝523次(15.99%),疏通督脉339次(10.36%)。(3)806张处方中共包含166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3的中药分别为天麻(788次)、钩藤(745次)、白蒺藜(742次)。药性为寒、平、温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占35.24%、28.10%、23.13%;药味为甘、苦、辛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占47.84%、26.44%、12.31%;归肝、肾、肺经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占23.54%、15.84%、14.65%。功效为补虚、平肝息风、清热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占27.98%、18.64%、10.02%。(4)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个数为484,置信度>0.95时,得到常用药物组合26个。(5)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处方的核心中药共有6味,分别为天麻、钩藤、白蒺藜、石决明、山药、山茱萸。(6)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标度为22时,可得到5个聚类组合,分别为“天麻、白蒺藜、钩藤、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天麻、白蒺藜、钩藤、柴胡、甘草、黄芩”“天麻、钩藤、白蒺藜、柴胡、麦冬、甘草”“天麻、钩藤、白蒺藜、山药、山茱萸、石决明”“天麻、白蒺藜、钩藤、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结论 王老论治高血压之核心治法为平肝潜阳、滋肾养肝,用方以天麻、钩藤、白蒺藜、石决明、山药、山茱萸为核心中药,并根据病机分证论治,同调兼症。

    2025年12期 v.33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理论辨治高血压急症

    韩越;宁博;陈思寒;刘佳宁;周育平;赵明君;范新发;宋红莉;

    高血压急症(HE)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特定诱因下血压骤然升高,且超过180/120 mmHg,并伴有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进行性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西医治疗HE存在诸多不足。在中医学中,HE属“头痛”“眩晕”“脱证”范畴,其核心病机为气血逆乱、上冲头目。本文基于“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理论指出,HE病始于肝阳化风、气血逆乱于上,治以重镇潜降、平肝熄风;病渐于痰瘀互结、气血壅滞于上,治以涤痰化瘀、通络开窍;病重于阴阳离决、气血暴脱于上,治以滋阴敛阳、益气摄血,这充分体现了急则治标、标本兼治、固脱防变的中医急诊思维,可为HE中医诊疗提供思路借鉴。

    2025年12期 v.33 110-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疗效比较研究

  • 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

    曲忠慧;赵晓彬;辛秋平;李子寅;李军;

    目的 比较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呼吸机(NIV)辅助通气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NIV组41例与HFNC组48例。NIV组患者采用NIV辅助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治疗,HFNC组患者采用HFNC联合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气分析指标〔PaCO_2、PaO_2、氧合指数(OI)〕、呼吸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炎症因子〔IL-6、降钙素原(PCT)、hs-CRP水平〕,治疗后3个月健康调查量表36(SF-36)各维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HFNC组临床疗效优于NIV组(P<0.05)。治疗后,HFNC组PaCO_2低于NIV组,PaO_2、OI高于NIV组(P<0.05)。治疗后,HFNC组FEV_1、FVC、FEV_1/FVC高于NIV组(P<0.05)。治疗后,HFNC组IL-6、PCT、hs-CRP水平低于NIV组(P<0.05)。治疗后3个月,HFNC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心理功能维度评分高于NIV组,APACHEⅡ评分低于NIV组(P<0.05)。HFNC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NIV组(P<0.05)。结论 与NIV辅助通气联合噻托溴铵相比,HFNC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氧合效率,减轻炎症反应、疾病严重程度,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12期 v.33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硫酸氢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比较研究

    张政;吕新龙;王加山;

    目的 比较硫酸氢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67例与替格瑞洛组68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干预及治疗,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组患者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组患者服用替格瑞洛片,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最大振幅(MA)、MA后30 min振幅减少百分率(LY30)、血凝块成形时间、α角、凝血指数(CI)〕。结果 替格瑞洛组总有效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治疗后,替格瑞洛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治疗后,替格瑞洛组LVEDD、LVESD小于氯吡格雷组,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治疗后,替格瑞洛组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成形时间长于氯吡格雷组,血凝块MA、α角、CI小于氯吡格雷组,LY30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治疗ACS患者的疗效优于硫酸氢氯吡格雷,其可更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及全血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2025年12期 v.33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单腔起搏器与双腔起搏器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影响的长期随访研究

    王昊;赵云波;王曙光;黄静;张爱元;

    目的 对比单腔起搏器与双腔起搏器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 从医院病历系统中选取2009—2017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24例,根据植入心脏起搏器类型分为单腔起搏器组66例、双腔起搏器组58例。采用两组样本量1∶1平行设计,从单腔起搏器组中随机抽取58例纳入研究。收集患者治疗前及随访5年时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左心室前后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记录随访期间因心力衰竭住院率、永久性心房颤动发生率、起搏器故障率。结果 随访5年时,双腔起搏器组左心室前后径小于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前后径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随访5年时,双腔起搏器组左心室前后径、左心房前后径小于单腔起搏器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单腔起搏器组(P<0.05)。双腔起搏器组因心力衰竭住院率低于单腔起搏器组(P<0.05)。结论 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起搏器或双腔起搏器后其长期心脏结构均有所改变、心功能均有所下降,其中双腔起搏器对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较单腔起搏器小,患者预后更好。

    2025年12期 v.33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方法学研究

  • 基于Orem自护模式构建冠心病患者“互联网+”Ⅲ期心脏康复实施方案

    赵凯丽;王娟;陈小芳;洪小英;魏杏宇;

    目的 基于Orem自护模式构建冠心病患者“互联网+”Ⅲ期心脏康复实施方案。方法 以Orem自护模式为指导,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检索及研究小组讨论构建冠心病患者“互联网+”Ⅲ期心脏康复实施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冠心病患者“互联网+”Ⅲ期心脏康复实施方案。采用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评估专家积极程度,采用专家权威系数(Cr)评估专家权威程度,采用Kendall协调系数和变异系数评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均发放和回收13份专家函询问卷,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0%。两轮专家函询的Cr分别为0.877和0.890。第1轮专家函询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457(χ~2=297.226,P<0.001),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01~0.208;第2轮专家函询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207(χ~2=80.712,P<0.001),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01~0.198。最终形成冠心病患者“互联网+”Ⅲ期心脏康复实施方案,包含7个一级条目、18个二级条目、5个三级条目。结论 基于Orem自护模式构建的冠心病患者“互联网+”Ⅲ期心脏康复实施方案包含7个一级条目、18个二级条目、5个三级条目,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实际意义。

    2025年12期 v.33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IKAP理论构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居家数智支持平台适老化评价指标框架

    丁丽;张燕;王丽茹;尹春宇;李雪梅;王海鑫;

    目的 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理论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居家数智支持平台适老化评价指标框架。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检索初步构建AD患者居家数智支持平台适老化评价指标表;2024年3—4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构建AD患者居家数智支持平台适老化评价指标框架。采用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评估专家积极程度,采用专家权威系数(Cr)评估专家权威程度,采用Kendall协调系数和变异系数(CV)评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结果 共纳入16名专家。两轮专家函询均发放和回收16份专家函询问卷,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0%。两轮专家函询的Cr均为0.861。第1轮专家函询一、二、三级指标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589、0.479、0.444(P<0.001);第2轮专家函询一、二、三级指标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589、0.518、0.453(P<0.001)。第1轮专家函询共提出21条修改及增删意见,第2轮专家函询专家未提出修改意见。基于两轮专家函询结果,最终形成AD患者居家数智支持平台适老化评价指标框架,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70项。其中,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均值为4.41分,CV均值为0.119,满分率均值为59.38%;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均值为4.40分,CV均值为0.121,满分率均值为58.33%;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均值为4.40分,CV均值为0.131,满分率均值为59.11%。结论 本研究基于IKAP理论构建的AD患者居家数智支持平台适老化评价指标框架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70项,可为AD患者居家数智支持平台的研发、优化和迭代提供重要依据。

    2025年12期 v.33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