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述评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康复治疗现状及展望

    邢燕;林凯洵;徐海红;林秀;郭楠;杨楠;陈亚男;闫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进展性间质性肺炎,药物治疗虽然可延缓疾病进展,但其改善患者症状的效果有限。肺康复(PR)作为国际指南推荐的慢性肺疾病患者的核心非药物疗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系统介绍了PR的发展历程、定义及内容,分析了IPF患者PR开展情况、PR治疗IPF的效果及IPF患者接受PR治疗时存在的局限性,指出PR是IPF患者合适的治疗选择,IPF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规范行PR治疗以延缓肺功能恶化,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IPF患者PR相关研究,探索规范的适宜IPF患者的PR方案。

    2025年07期 v.3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COPD专题研究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程慧;周静;封静;胡喜莲;薛慧;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就诊的老年COP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微营养评估简版(MNA-SF)、FRAIL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别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睡眠质量、营养状况、衰弱状况、患者对家庭功能的主观感受、焦虑和抑郁情况。老年COP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652份,回收有效问卷6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638/652)。638例患者中睡眠障碍307例(占48.1%)。有无睡眠障碍者婚姻状况、病程、规律身体锻炼者占比、近1年急性加重次数、营养状况、衰弱状况、患者对家庭功能的主观感受、焦虑者占比及抑郁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规律身体锻炼〔OR=3.540,95%CI(1.858~6.764)〕、有营养不良风险〔OR=2.183,95%CI(1.249~3.816)〕、营养不良〔OR=2.351,95%CI(1.296~4.266)〕、家庭功能障碍〔OR=3.724,95%CI(1.828~7.586)〕、焦虑〔OR=3.025,95%CI(1.594~5.742)〕及抑郁〔OR=1.857,95%CI(1.105~3.122)〕是老年COP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为48.1%;无规律身体锻炼、有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家庭功能障碍、焦虑及抑郁是老年COP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2025年07期 v.33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流限制性中低强度有氧训练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汪金亮;曹慧梅;韩婷;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性中低强度有氧训练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和老年医学中心就诊的122例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血流限制组,每组61例。常规组剔除5例,血流限制组剔除3例,最终纳入常规组56例,血流限制组5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中低强度有氧训练,血流限制组患者接受血流限制性中低强度有氧训练,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_1/FVC〕、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BDS)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中文版健康调查量表36(SF-36)各维度评分。结果 干预6个月后,血流限制组FEV_1、FVC大于常规组,FEV_1/FVC高于常规组,BDS评分低于常规组,6MWD长于常规组(P<0.05)。干预6个月后,血流限制组SAS、SDS评分及PSQI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6个月后,血流限制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血流限制性中低强度有氧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量,进而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2025年07期 v.33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配偶自我分化与老化期望关系的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

    王孟迪;牛习妍;张星;李倩楠;王丽艳;观云;马京华;

    目的 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其配偶自我分化与老化期望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在河北省中医院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简版自我分化量表(BDSI-R)、中文版老化期望量表(ERA-12)分别调查老年COPD患者及其配偶的一般资料、自我分化得分、老化期望得分。老年COPD患者与其配偶自我分化得分与老化期望得分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AMOS 24.0软件构建老年COPD患者自我分化与老化期望关系的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7份,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老年COPD患者自我分化、老化期望得分低于配偶(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老化期望得分与患者自我分化得分呈正相关,配偶自我分化得分与患者自我分化、老化期望得分呈正相关,配偶老化期望得分与患者自我分化、老化期望得分及配偶自我分化得分呈正相关(P<0.05)。主体效应结果显示,患者及其配偶自我分化得分正向影响其自身老化期望得分(P<0.05);客体效应结果显示,患者及其配偶自我分化得分正向影响对方老化期望得分(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及其配偶自我分化水平均可正向预测自身及对方的老化期望水平。

    2025年07期 v.33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济毒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会;周晴;张剑虹;李垠垠;刘俊;刘涛进;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经济毒性(FT)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4年3—6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223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癌症患者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量表(COST)、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老年COPD患者COST总分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老年COPD患者中文版COST评分与SS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放问卷223份,回收有效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为96.86%。216例老年COPD患者中文版COST总分为28.0(22.0,35.0)分,≤22分120例(55.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慢性病数量、医保类型、SSRS总分是老年COPD患者中文版COST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OPD患者中文版COST总分及积极财富状况、负面心理反应维度得分与SSRS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大部分老年COPD患者存在高FT;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慢性病数量、医保类型、社会支持是老年COPD患者FT的影响因素。

    2025年07期 v.3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肺炎专题研究

  • 基于第2版国家早期预警评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构建重症肺炎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

    王群;姜君;杨爱芳;周燕;胡萌;

    目的 探讨基于第2版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构建重症肺炎(SP)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SP患儿20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28 d预后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n=43)与预后良好组(n=159)。SP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构建SP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OC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及其对SP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28 d,SP患儿预后不良43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1.3%。预后不良组休克者占比、病变累及多个肺叶者占比、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17分者占比、NEWS2≥8分者占比、SIRT3≤3.25 μg/L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变累及多个肺叶〔OR=2.366,95%CI(1.193~4.693)〕、APACHEⅡ评分≥17分〔OR=5.372,95%CI(2.613~11.046)〕、NEWS2≥8分〔OR=5.248,95%CI(2.541~10.837)〕、SIRT3≤3.25 μg/L〔OR=4.887,95%CI(2.353~10.151)〕是SP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病变累及多个肺叶、APACHEⅡ评分、NEWS2、SIRT3构建SP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CI为0.831〔95%CI(0.657~0.88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SP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AUC为0.905〔95%CI(0.821~0.965)〕。结论 病变累及多个肺叶、APACHEⅡ评分≥17分、NEWS2≥8分、SIRT3≤3.25 μg/L是重症肺炎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NEWS2、SIRT3构建的SP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准确性及预测价值。

    2025年07期 v.33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风险的可解释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构建

    唐为娟;傅俊建;徐湘;赵艾红;

    目的 构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风险的机器学习(ML)预测模型,并采用Shapley加性解释(SHAP)方法解释和可视化该模型及开发相应的网络计算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5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317例为研究对象。将MPP患儿按照3∶2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n=190)和测试集(n=127)。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预处理数据后采用Boruta算法筛选SMPP风险特征变量,并绘制箱线图。基于SMPP风险特征变量构建5种ML模型〔即梯度提升机(GBM)、线性判别分析(LDA)、朴素贝叶斯(NB)、支持向量机(SVM)、XGBoost模型〕。使用permutation函数将训练集、测试集患儿分别随机分成10份,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5种ML模型对训练集、测试集MPP患儿进展为SMPP的预测效能,筛选出预测效能最优的ML模型(AUC最大),并使用决策曲线评估筛选出的ML模型的临床适用性。采用SHAP方法解释和可视化筛选出的ML模型,并绘制SHAP条形图、摘要图。开发筛选出的ML模型的网络计算器。结果 箱线图分析结果显示,SMPP风险特征变量为持续发热时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BM、LDA、NB、SVM、XGBoost模型预测训练集、测试集MPP患儿进展为SMPP的AUC均>0.75,且XGBoost模型的AUC最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风险阈值为0.113~0.732时,XGBoost模型预测训练集MPP患儿进展为SMPP的临床净收益>0;当风险阈值为0.869~0.741时,XGBoost模型预测测试集MPP患儿进展为SMPP的临床净收益>0。SHAP条形图显示,重要性从大到小的SMPP风险特征变量依次为LDH、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CRP、持续发热时间、NLR和AST;SHAP摘要图显示,LDH、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CRP、持续发热时间、NLR和AST均对SMPP风险具有正向贡献。开发XGBoost模型的网络计算器(https://pbo-nomogram.shinyapps.io/SMPP_shiny/)。结论 持续发热时间、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RP、LDH、AST、NLR为SMPP风险特征变量,本研究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SMPP风险的可解释XGBoost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且相应开发的网络计算器有助于完善SMPP的早期预防和管理,并推动MPP患儿的个性化干预。

    2025年07期 v.33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重症肺炎患者1个月内、1年内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

    周文考;黄灵炎;赵方俐;潘艺梅;姚亚奔;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重症肺炎患者1个月内、1年内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134例重症肺炎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逻辑回归)分别分析重症肺炎患者1个月内、1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筛选预测效能最优的机器学习算法,然后选取前5位危险因素分别构建重症肺炎患者1个月内、1年内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最后,绘制ROC曲线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34例重症肺炎患者1个月内死亡22例,1个月内死亡率为16.4%;1年内死亡42例,1年内死亡率为31.3%。将所有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n=94)和验证集(n=40)。将训练集患者的观察指标作为自变量,分别将训练集患者1个月内死亡情况、1年内死亡情况作为因变量,选择5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训练,结果显示,神经网络预测重症肺炎患者1个月内死亡的AUC最大,随机森林预测重症肺炎患者1年内死亡的AUC最大。选取神经网络中正态化重要性系数前5位的变量〔动脉血氧分压、碳酸氢盐、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构建重症肺炎患者1个月内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选取随机森林中平均下降GINI系数前5位的变量(尿量、氧合指数、肺炎严重程度评分、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构建重症肺炎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神经网络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集、验证集患者1个月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828〔95%CI(0.705~0.950)〕、0.690〔95%CI(0.593~0.806)〕,基于随机森林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集、验证集患者1年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833〔95%CI(0.746~0.919)〕、0.833〔95%CI(0.703~0.964)〕。结论 分别基于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构建的重症肺炎患者1个月内、1年内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其中1年内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表现更稳定。

    2025年07期 v.33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

  • 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同期Cox迷宫Ⅳ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程坤;赵智伟;

    目的 探讨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同期Cox迷宫Ⅳ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外科手术同期Cox迷宫Ⅳ手术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6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年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同期Cox迷宫Ⅳ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rms程序包建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同期Cox迷宫Ⅳ手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自举法进行1 000次重复抽样,计算一致性指数(CI);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绘制ROC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 366例患者均随访3年,第1年复发率为10.9%〔95%CI(7.7%~14.1%)〕,第2年复发率为17.5%〔95%CI(13.5%~21.3%)〕,第3年复发率为24.0%〔95%CI(19.5%~28.3%)〕。未复发组与复发组合并脑梗死者占比、NYHA分级、心房颤动病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肌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TG、LDL-C,术前室间隔厚度、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主动脉瓣跨瓣压力差(AVTPG),术后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分级、心房颤动病程、cTnI、术前LAD是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同期Cox迷宫Ⅳ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NYHA分级、心房颤动病程、体外循环时间、cTnI、术前LAD构建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同期Cox迷宫Ⅳ手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CI为0.818〔95%CI(0.777~0.85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同期Cox迷宫Ⅳ手术后复发的AUC为0.854〔95%CI(0.805~0.90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拟合程度较好(P>0.05)。临床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为0.02~0.78时,临床净获益>0。结论 NYHA分级、心房颤动病程、cTnI、术前LAD是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同期Cox迷宫Ⅳ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同期Cox迷宫Ⅳ手术后复发具有良好一致性、一定预测价值及临床适用性。

    2025年07期 v.33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亲环素B、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研究

    高沛沛;唐娟;申婧;冯丽娜;魏磊国;王娟娟;张旭;胡岚卿;田苗苗;苏李涵;姚恩生;

    目的 探讨血清亲环素B、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与急性脑梗死(ACI)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6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73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脑梗死(MICI)组(NIHSS评分≤4分,n=95)、中度脑梗死(MOCI)组(NIHSS评分5~14分,n=59)、重度脑梗死(SCI)组(NIHSS评分≥15分,n=19)。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130)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43)。血清亲环素B及TyG指数与ACI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亲环素B、TyG指数及二者联合对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MOCI组血清亲环素B、TyG指数高于MICI组,SCI组血清亲环素B、TyG指数高于MICI组和MOCI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亲环素B及TyG指数与ACI患者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01)。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BMI、NIHSS评分、TG、空腹血糖、血清亲环素B、TyG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OR=1.186,95%CI(1.063~1.322)〕、血清亲环素B〔OR=1.006,95%CI(1.004~1.009)〕、TyG指数〔OR=2.433,95%CI(1.033~5.731)〕是ACI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亲环素B、TyG指数及二者联合预测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83〔95%CI(0.813~0.954)〕、0.745〔95%CI(0.661~0.828)〕、0.925〔95%CI(0.879~0.970)〕。结论 血清亲环素B、TyG指数与ACI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亲环素B、TyG指数是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2025年07期 v.33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指标分析

    周亚楠;柳欣;赵越颖;冯涛;赵性泉;

    目的 分析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指标。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2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63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为帕金森病组,选取同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职工、健康体检者及健康志愿者71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测量两组受试者步态时空指标(步速、步长、跨步长、步长时间、跨步时间、支撑相占比)、运动学指标(髋、膝、踝关节有效摆动角度)、步态变异性及对称性指标(步长变异系数、跨步时间变异系数、步态对称性)。结果 帕金森病组步速慢于健康对照组,步长、跨步长短于健康对照组,支撑相占比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帕金森病组踝关节有效摆动角度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帕金森病组步长变异系数、跨步时间变异系数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步速减慢,步长、跨步长缩短,支撑相占比更大,踝关节有效摆动角度减少,同时步长变异系数、跨步时间变异系数更大。

    2025年07期 v.3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IL-1β、SOD、GSH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

    吉健;林爱华;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114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IL-1β、SOD、GSH。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9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TBI患者IL-1β、SOD、GSH与DAO、D-乳酸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B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探讨IL-1β、SOD、GSH及三者联合对TB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严重程度、DAO、D-乳酸、IL-1β、SOD、G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BI患者IL-1β与DAO、D-乳酸呈正相关,SOD、GSH与DAO、D-乳酸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严重程度〔OR=4.311,95%CI(1.490~12.472)〕、DAO〔OR=1.281,95%CI(1.084~1.513)〕、D-乳酸〔OR=5.650,95%CI(1.637~19.499)〕、IL-1β〔OR=5.172,95%CI(2.046~13.070)〕、SOD〔OR=0.613,95%CI(0.479~0.783)〕、GSH〔OR=0.104,95%CI(0.032~0.338)〕是TB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β、SOD、GSH及三者联合预测TB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71〔95%CI(0.674~0.869)〕、0.813〔95%CI(0.728~0.899)〕、0.794〔95%CI(0.699~0.889)〕、0.902〔95%CI(0.839~0.965)〕。结论 TBI患者IL-1β、SOD、GSH与肠道屏障功能相关。IL-1β、SOD、GSH是TB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三者联合对TBI患者预后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7期 v.33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D-二聚体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急性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疾病危险分级、肺动脉压力分级的关系及其对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唐海燕;殷豆豆;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肺栓塞(APE)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疾病危险分级、肺动脉压力分级的关系及其对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202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常州医疗区接受治疗的210例APE合并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疾病危险分级将其分为低风险者(n=91)、中风险者(n=95)、高风险者(n=24),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将患者分为轻度者(n=90)、中度者(n=68)、重度者(n=52)。根据患者入院后30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178)和死亡组(n=32)。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不同疾病危险分层、肺动脉压力分级患者血清D-D、NT-proBN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PE合并PH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D-D、NT-proBNP及二者联合对APE合并PH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风险者血清D-D、NT-proBNP高于低风险者,高风险者血清D-D、NT-proBNP高于低风险、中风险者(P<0.05);中度者血清D-D、NT-proBNP高于轻度者,重度者血清D-D、NT-proBNP高于轻度、中度者(P<0.05)。死亡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生存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D-D、NT-proBNP高于生存组(P<0.05);两组疾病危险分级及肺动脉压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L-C〔OR=0.944,95%CI(0.906~0.983)〕、LDL-C〔OR=1.132,95%CI(1.051~1.220)〕、血清D-D〔OR=4.845,95%CI(2.082~11.280)〕、血清NT-proBNP〔OR=1.204,95%CI(1.038~1.398)〕、疾病危险分级〔OR=3.473,95%CI(2.558~4.716)〕及肺动脉压力分级〔OR=5.119,95%CI(4.299~6.097)〕是APE合并PH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NT-proBNP及二者联合预测APE合并PH患者短期死亡的AUC分别为0.701〔95%CI(0.596~0.806)〕、0.836〔95%CI(0.776~0.917)〕、0.866〔95%CI(0.799~0.932)〕。二者联合预测APE合并PH患者短期死亡的AUC高于血清D-D、NT-proBNP单独预测APE合并PH患者短期死亡的AUC(P<0.05)。结论 血清D-D、NT-proBNP与APE合并PH患者疾病危险分级及肺动脉压力分级相关,血清D-D、NT-proBNP是APE合并PH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二者联合对APE合并PH患者短期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5年07期 v.33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miR-132-3p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

    朱涛;张为民;阿不都乃比·麦麦提艾力;刘正;艾克热木·吐尔逊;霍强;

    目的 探讨miR-132-3p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3年10月—2024年6月。将人心肌细胞AC16分为对照组、H/R组、miR-NC组、miR-132-3p mimics组、miR-132-3p mimics+pcDNA-NC组、miR-132-3p mimics+pcDNA-TLR4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H/R组采用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miR-NC组采用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并转染miR-NC质粒,miR-132-3p mimics组采用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并转染miR-132-3p mimics质粒,miR-132-3p mimics+pcDNA-NC组采用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并转染miR-132-3p mimics质粒和pcDNA-NC质粒,miR-132-3p mimics+pcDNA-TLR4组采用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并转染miR-132-3p mimics质粒和pcDNA-TLR4质粒。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miR-132-3p、TLR4 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R组、miR-NC组miR-132-3p mRNA表达水平降低,TLR4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R组、miR-NC组比较,miR-132-3p mimics组、miR-132-3p mimics+pcDNA-NC组miR-132-3p mRNA表达水平升高,TLR4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iR-132-3p mimics组、miR-132-3p mimics+pcDNA-NC组比较,miR-132-3p mimics+pcDNA-TLR4组TLR4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H/R组、miR-NC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H/R组、miR-NC组比较,miR-132-3p mimics组、miR-132-3p mimics+pcDNA-NC组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miR-132-3p mimics组、miR-132-3p mimics+pcDNA-NC组比较,miR-132-3p mimics+pcDNA-TLR4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H/R组、miR-NC组SOD表达水平降低,MDA、IL-1β、IL-6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R组、miR-NC组比较,miR-132-3p mimics组、miR-132-3p mimics+pcDNA-NC组SOD表达水平升高,MDA、IL-1β、IL-6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iR-132-3p mimics组、miR-132-3p mimics+pcDNA-NC组比较,miR-132-3p mimics+pcDNA-TLR4组SOD表达水平降低,MDA、IL-1β、IL-6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H/R组、miR-NC组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R组、miR-NC组比较,miR-132-3p mimics组、miR-132-3p mimics+pcDNA-NC组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iR-132-3p mimics组、miR-132-3p mimics+pcDNA-NC组比较,miR-132-3p mimics+pcDNA-TLR4组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miR-132-3p通过靶向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提高心肌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进而减轻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2025年07期 v.33 76-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剂量枇杷叶提取物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谷明明;朱雪;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枇杷叶提取物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PF)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PF组、阳性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其中PF组、阳性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均构建PF模型,建模期间PF组2只大鼠死亡,中剂量组1只大鼠死亡。此外,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建模后分别灌胃1 ml 1.27、2.54、3.81 ml/kg的枇杷叶混悬液;阳性对照组大鼠灌胃1 ml 0.45 mg/kg的醋酸泼尼松溶液;正常组、PF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1次/d,均灌胃28 d。比较各组大鼠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肺组织Szapiel评分、Ashcroft评分及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Ⅰ)、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F组大鼠SOD、GSH-Px水平低于正常组,MDA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阳性对照组及中、高剂量组大鼠SOD、GSH-Px水平高于PF组,MDA水平低于PF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SOD、GSH-Px水平高于阳性对照组、中剂量组,MDA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中剂量组(P<0.05)。PF组大鼠肺组织Szapiel评分、Ashcroft评分高于正常组(P<0.05);阳性对照组及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Szapiel评分、Ashcroft评分低于PF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Szapiel评分、Ashcroft评分低于阳性对照组、中剂量组(P<0.05)。PF组大鼠肺组织α-SMA、CollaⅠ、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阳性对照组及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α-SMA、CollaⅠ、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PF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α-SMA、CollaⅠ、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中剂量组(P<0.05)。结论 中、高剂量枇杷叶提取物均可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PF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且高剂量枇杷叶提取物的减轻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α-SMA、CollaⅠ、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有关;而低剂量枇杷叶提取物并不能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PF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

    2025年07期 v.33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7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循证

  • 中国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的Meta分析

    李旭霞;王晓云;李丽霞;寇婷媛;张苗苗;郑彭燕;吕婷;刘三娇;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糖尿病高危足的患病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中国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07-26。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26篇文献,共纳入23 07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高危足9 648例,中国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为7.1%~89.5%。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为47.7%〔95%CI(39.5%~56.0%)〕。0级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为42.7%〔95%CI(30.8%~54.7%)〕,1级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为23.9%〔95%CI(17.6%~30.2%)〕,2级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为28.1%〔95%CI(21.7%~34.6%)〕,3级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为4.1%〔95%CI(3.0%~5.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北方地区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P<0.05),采用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风险分级系统筛查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高于Gavin's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值积分量表、Inlow's 60 s糖尿病高危足筛查量表及自制量表(P<0.05)。结论 中国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为47.7%,北方地区及采用IWGDF风险分级系统筛查糖尿病高危足患病率较高。

    2025年07期 v.33 90-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5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运动干预的范围综述

    许文锦;王清;苗桂玲;史慧玲;吉康菱;

    目的 采用范围综述方法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运动干预的内容、场所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IPF患者运动干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06-17。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分析及汇总。结果 共纳入26篇文献,其中13篇随机对照试验、8篇队列研究、5篇类实验研究。IPF患者几乎均进行运动前准备,运动类型以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为主,运动频率以2~3次/周为主,运动过程中主要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SpO_2)和主观呼吸困难程度,运动场所以医院为主。运动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IPF患者活动能力、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7项研究报告了患者运动干预的安全性指标,结果均显示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IPF患者运动能力、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但IPF患者运动干预的具体内容尚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应制定个性化运动干预方案及构建家庭运动干预方案。

    2025年07期 v.33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西医结合研究

  • 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个体化有氧运动对气虚痰瘀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

    何俊;李佳;丁渝权;钱华;章金蓉;陈兰;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个体化有氧运动对气虚痰瘀型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9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气虚痰瘀型PSCI患者1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有氧运动组56例和联合组55例。有氧运动组根据病情接受规范的二级预防治疗,在此基础上接受个体化有氧运动,联合组在有氧运动组基础上接受益气活血化痰方,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认知功能指标〔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血脂指标、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头晕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气促乏力、行为改变、口唇爪甲紫暗积分低于有氧运动组(P<0.05);两组治疗后头晕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气促乏力、情感改变、行为改变、口唇爪甲紫暗积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mBI、MMSE评分、MoCA评分高于有氧运动组(P<0.05);两组治疗后mBI、MMSE评分、MoCA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TG、LDL-C、hs-CRP、IL-6低于有氧运动组(P<0.05);两组治疗后TG、TC、LDL-C、hs-CRP、IL-6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HDL-C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个体化有氧运动能协同改善气虚痰瘀型PSCI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二者协同调节脂质代谢、抗炎有关,且安全性较好。

    2025年07期 v.33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宣肺解痉止咳方治疗感染后咳嗽效果研究

    何彤;马纪长;王海强;王彬;刘惠梅;高峰;

    目的 分析宣肺解痉止咳方治疗感染后咳嗽(PI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4年1—6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PIC患者4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155例)和西药组(277例)。中药组患者口服宣肺解痉止咳方中药汤剂,西药组患者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两组疗程均为7 d。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匹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咳嗽程度评分表(CET)、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莱彻斯特咳嗽问卷(LCQ)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匹配前,中药组男性占比、有吸烟史者占比低于西药组(P<0.05);匹配后,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有吸烟史者占比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CET、VAS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CET、VA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中药组LCQ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LCQ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宣肺解痉止咳方可以有效提高PIC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咳嗽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2025年07期 v.33 108-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络脉理论的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分析

    胡彦鹏;刘清国;解子乐;郝晓敏;龚玉;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基于络脉理论的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CHD)的用药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关于基于络脉理论的中药复方治疗CHD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12-31。由两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统计中药复方中各中药的使用频次。利用Excel 2019分析中药复方中各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分布。应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15位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以筛选核心中药。此外,运用SPSS 23.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使用组间连接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树状图。结果 初步检索共获得文献461篇,最终纳入文献192篇,包含192首中药复方共245味中药。245味中药的总使用频次为2 089次,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中药分别为丹参(187次)、川芎(178次)、红花(164次)。245味中药中,药性为温、凉、平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40.59%、29.49%、22.07%;药味为辛、苦、甘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35.03%、29.17%、20.99%;归心、肝、心包经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23.58%、17.09%、16.44%;功效为活血化瘀、理气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49.57%、31.41%。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当最大前项为1时,得到7个中药组合;当最大前项为2时,得到9个中药组合。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络脉理论治疗CHD的核心中药共12味,分别为川芎、丹参、三七粉、薤白、葛根、红花、牛膝、炙甘草、法半夏、桃仁、桂枝、延胡索。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标度为22时,可得到4个聚类,分别为“丹参、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延胡索”“三七粉、炙甘草、瓜蒌、薤白、法半夏、桂枝、当归”“牛膝”“葛根”。结论 基于络脉理论治疗CHD的中药的药性多为温、凉、平,药味多为辛、苦、甘,功效多为活血化瘀、理气;核心中药共12味,分别为川芎、丹参、三七粉、薤白、葛根、红花、牛膝、炙甘草、法半夏、桃仁、桂枝、延胡索。

    2025年07期 v.33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药物与临床

  • 盐酸胺碘酮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朱捷;李迪;汪伶俐;

    目的 探讨盐酸胺碘酮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3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胺碘酮组接受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序贯盐酸胺碘酮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胺碘酮组基础上接受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窦性心律转复情况及时间,治疗前、治疗14 d后炎症指标(血清IL-6、IL-1β、CRP水平),治疗前、治疗7 d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治疗前、治疗14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峰值排空率(LVPE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成功转复窦性心律。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01)。治疗14 d后,联合治疗组血清IL-6、IL-1β、CRP水平低于胺碘酮组(P<0.05)。治疗7 d后,联合治疗组血清cTnI、CK-MB、NT-proBNP水平低于胺碘酮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胺碘酮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治疗组LVPER、LVEF高于胺碘酮组,LVEDD小于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组与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胺碘酮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可缩短窦性心律转复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2025年07期 v.33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华法林与艾多沙班治疗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

    刘慧丽;万蓉;张丽君;

    目的 比较华法林与艾多沙班治疗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多沙班组(n=53)和华法林组(n=53)。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华法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片治疗,艾多沙班组患者采用甲苯磺酸艾多沙班片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CHA_2DS_2-VASc评分,治疗6个月后HAS-BLED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PT、APTT、TT分别长于本组治疗前,且艾多沙班组PT、APTT、TT短于华法林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NIHSS、CHA_2DS_2-VASc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BI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艾多沙班组NIHSS、CHA_2DS_2-VASc评分低于华法林组,BI高于华法林组(P<0.05)。治疗6个月后,艾多沙班组HAS-BLED评分低于华法林组(P<0.05)。艾多沙班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 与华法林相比,采用艾多沙班治疗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具有平稳的抗凝效果,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脑卒中复发及出血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7期 v.33 124-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剂量人纤维蛋白原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比较

    王超;牛洪梅;王永生;朱文哲;常忠路;孙强;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人纤维蛋白原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4年1—3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88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人纤维蛋白原用药剂量将其分为大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各44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或心脏瓣膜手术治疗,术中常规剂量组给予人纤维蛋白原3 g,大剂量组给予人纤维蛋白原5 g。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情况〔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血流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前及术后24 h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术前及术后7 d Barthel指数(BI)评分,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大剂量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血流阻断时间长于常规剂量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常规剂量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少于常规剂量组(P<0.05)。术后24 h,两组血浆FIB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术前,大剂量组术后24 h血浆FIB水平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术后7 d,两组BI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术前(P<0.05)。两组术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剂量人纤维蛋白原相比,大剂量人纤维蛋白原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红细胞输注量,但会延长血流阻断时间。

    2025年07期 v.33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实用工具

  •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进展

    刘佳欣;黄桂玲;朱聪聪;邱添;李臣;卢俊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衰退,基础疾病逐渐增多,活动能力也随之下降,这些生理变化使得老年人成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危人群。在临床实践中,有效运用VTE风险评估工具可以早期且准确地识别出VTE中高危人群,为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从而降低VTE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国内外为预防老年人群发生VTE开展了多项研究,并制定了多项指南来指导临床工作,然而其在VTE评估工具方面推荐意见不一致,推荐种类复杂多样,此外,多数相关研究并未严格限定VTE评估工具的适用年龄范围,这导致VTE评估工具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首先分析了老年人群VTE风险评估现状,然后介绍了用于老年人群的VTE风险评估工具及针对老年人群的特异性VTE风险评估工具,并对比分析了各VTE风险评估工具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临床评估老年人群VTE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5年07期 v.33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6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作者·读者·编者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绿色通道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需求,《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开通了投稿绿色通道,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稿件编辑部将提供优化研究设计方案、优化统计学处理、优化参考文献等编辑深加工服务并由资深编辑负责论文的修改、润色,享受优先审稿、优先外审、优先出版等优惠政策,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1)最新权威指南/指南解读、述评、Meta分析/系统评价类型文章,其中确有重大指导作用者缴费后1~2个月优先出版;(2)国家级及省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文章,其中确有重大影响力者缴费后1~2个月内优先出版;(3)省级基金项目支持文章及前瞻性研究、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大样本量调查研究缴费后2~3个月内优先出版;(4)系统阐释、深入研究某一种/一组疾病规律的专题研究(由4~6篇文章组成)缴费后2~3个月内优先出版;(5)介绍自主研发/研制或具有专利号的医疗技术、仪器、设备等相关文章,缴费后2~3个月内优先出版;(6)优秀或获奖博士生毕业论文(须附导师推荐意见)缴费后2~3个月内优先出版。

    2025年07期 v.33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据“说”高血压

    <正>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首部《全球高血压报告》,主题为“与无声杀手的比赛”。这份报告首次汇编了有关高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失控造成深远后果的数据,现整理精要,以飨读者。放眼全球,全球成年高血压患者人数从1990年的6.5亿增至2019年的13亿,翻了一番。2019年,全球30~7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3%(年龄标准化估计值)。

    2025年07期 v.33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