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小明;李星辉;张惠娟;尹龙;
目的 分析甘南地区藏、汉族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CI)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8—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甘南地区7县1市慢病管理系统中的藏、汉族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集中培训的6名调查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均当场填写、回收。高血压患者及藏、汉族高血压患者发生CI的影响因素分析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 012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 01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1 012例高血压患者CI患病率为19.1%(193/1 012)。藏族高血压患者628例,其CI患病率为22.9%(144/628);汉族高血压患者384例,其CI患病率为12.8%(49/384)。发生CI与未发生CI的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有吸烟史者占比、服用其他降压药物者占比、居住地海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海拔是高血压患者发生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发生CI与未发生CI的藏族高血压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服用其他降压药物者占比、居住地海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CI与未发生CI的汉族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有吸烟史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海拔是藏族高血压患者发生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性别是汉族高血压患者发生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甘南地区高血压患者CI患病率为19.1%,其中藏族高血压患者CI患病率为22.9%、汉族高血压患者CI患病率为12.8%。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海拔是甘南地区高血压患者发生CI的影响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海拔是藏族高血压患者发生CI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年龄、性别是汉族高血压患者发生CI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5年03期 v.33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尤帅;王莉梅;马有忠;李娜;尹鸿涛;王丽婷;甄东户;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其累及区域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0月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数据库中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1 70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DPN发生情况及其累及区域。根据ASCVD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ASCVD组(138例)和非ASCVD组(1 56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影响因素。结果 ASCVD组患者年龄大于非ASCVD组,有高血压史者占比、有高脂血症史者占比、有高尿酸血症史者占比、C肽(120 h)、血肌酐、蛋白尿发生率、DPN发生率高于非ASCVD组,糖尿病病程长于非ASCVD组,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白蛋白低于非ASCVD组(P<0.05);ASCVD组与非ASCVD组DPN累及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2,95%CI(1.016~1.069)〕、高血压史〔OR=1.627,95%CI(1.082~2.438)〕、高脂血症史〔OR=1.839,95%CI(1.231~2.748)〕、高尿酸血症史〔OR=2.369,95%CI(1.409~3.985)〕、糖尿病病程〔OR=1.003,95%CI(1.000~1.005)〕、C肽(120 h)〔OR=1.181,95%CI(1.040~1.342)〕、DPN〔OR=2.054,95%CI(1.222~3.452)〕、DPN累及区域〔2与0比较:OR=1.849,95%CI(1.010~3.384);3与0比较:OR=2.649,95%CI(1.409~4.906);4与0比较:OR=4.568,95%CI(2.222~9.393)〕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DPN及其累及区域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5年03期 v.33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谢煌烈;周谷林;韩鹏宇;曾敏;雷鑫;张珂;姚耿圳;郑朝阳;
目的 探讨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随访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超高危ASCVD患者3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254例(未再发心血管事件)与B组64例(再发心血管事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超高危ASCVD患者随访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超高危ASCVD患者随访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对超高危ASCVD患者随访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绘制决策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 两组年龄、BMI≥28 kg/m~2者占比、有吸烟史者占比、多血管病变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慢性肾脏病(3/4期)发生率、血脂达标率、超敏肌钙蛋白T(hs-TnT)、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Hb)、eGFR、TC、LDL-C、non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6,95%CI(1.028~1.085)〕、BMI〔OR=2.455,95%CI(1.212~4.973)〕、吸烟史〔OR=3.707,95%CI(1.929~7.123)〕、LDL-C〔OR=1.394,95%CI(1.072~1.812)〕是超高危ASCVD患者随访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超高危ASCVD患者随访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超高危ASCVD患者随访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777〔95%CI(0.716~0.837)〕。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以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CI为0.746〔95%CI(0.682~0.81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χ~2=10.648,P=0.222)。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为0.10~0.53时,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超高危ASCVD患者随访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净获益率>0。结论 年龄、BMI、吸烟史、LDL-C是超高危ASCVD患者随访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超高危ASCVD患者随访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区分度及较高准确性、一致性,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显著的净收益。
2025年03期 v.33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柏晓燕;陈丹;李艳;徐博;
目的 构建、对比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康复锻炼低依从性风险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及决策树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223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锻炼依从性分为中高依从性组182例和低依从性组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康复锻炼低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及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决策树模型。采用Omnibus检验及5折交叉验证法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稳定性。绘制ROC曲线以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及决策树模型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康复锻炼低依从性的预测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及决策树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文化程度、脑卒中类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偏瘫发生率、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脑卒中类型、NIHSS评分、偏瘫、焦虑/抑郁是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康复锻炼低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结果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及决策树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预测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康复锻炼低依从性的AUC分别为0.839〔95%CI(0.785~0.885)〕、0.827〔95%CI(0.771~0.875)〕,两种预测模型相应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的拟合程度均较好(χ~2值分别为9.498、9.142,P值分别为0.417、0.356)。结论 本研究基于年龄、文化程度、脑卒中类型、NIHSS评分、偏瘫、焦虑/抑郁构建的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康复锻炼低依从性风险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均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及较高校准度,但决策树模型可为临床决策者提供清晰的决策路径。
2025年03期 v.33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顾燕兰;浦明之;周运海;
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指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OSAHS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OSAHS病情特征、外周血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根据是否发生脑卒中将患者分为脑卒中组(n=31)和无脑卒中组(n=111)。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NLR、SII及二者联合对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卒中组体质指数、有糖尿病者占比、有高脂血症者占比、有吸烟史者占比、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占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OSAHS严重程度为重度者占比、NLR、SII高于无脑卒中组,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无脑卒中组,OSAHS病程长于无脑卒中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OSAHS严重程度、OSAHS病程、NLR、SII可能是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OR=0.859,95%CI(0.747~0.988)〕、NLR〔OR=66.480,95%CI(6.810~648.947)〕、SII〔OR=1.029,95%CI(1.012~1.047)〕是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SII预测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AUC分别为0.719〔95%CI(0.593~0.844)〕、0.761〔95%CI(0.657~0.866)〕,二者联合预测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AUC为0.869〔95%CI(0.783~0.955)〕。二者联合预测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AUC大于NLR、SII单独预测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AUC(P<0.05)。结论 NLR、SII是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33 63-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丽君;王亚坤;侯伟;贾美轩;张曼;闫智慧;田利远;
目的 探讨儿童院内继发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4年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期间发生院内继发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是否存在喘息症状、入院时病原体,检测腺病毒。根据院内继发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是否发展为肺炎将患儿分为肺炎组和非肺炎组。记录患儿预后情况。结果 84例院内继发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男47例(56.0%),女37例(44.0%);年龄1个月23天~13岁;21例(25.0%)存在基础疾病;43例(51.2%)存在喘息症状;入院时检出病原体112株。84例院内继发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肺炎61例(72.6%)。肺炎组年龄低于非肺炎组,合并基础疾病者占比、存在喘息症状者占比高于非肺炎组(P<0.05)。84例院内继发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放弃治疗3例,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7例。结论 院内继发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患儿易并发肺炎,尤其对于年龄较小、合并基础疾病、存在喘息症状者。
2025年03期 v.3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心涛;张碧雪;董禹辰;酉鹏华;程征;
目的 分别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微泵泵入法、主动脉弓缩窄(TAC)法、阿霉素诱导法构建心脏重塑小鼠模型并评估其效果。方法 选取12周龄一级清洁雄性C57BL/6小鼠36只,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的方法将36只小鼠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A组(采用AngⅡ微泵泵入法构建心脏重塑小鼠模型)、B组(采用TAC法构建心脏重塑小鼠模型)、C组(采用阿霉素诱导法构建心脏重塑小鼠模型),每组9只。建模周期均为3周。建模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基本情况,采用M型超声检测小鼠心脏功能及结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侵入性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测量心脏重量/体质量比,采用苏木精-伊红(HE)、天狼星红、麦胚凝集素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学情况,采用RT-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心房利钠因子(ANF)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α-SMA、A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A组、B组小鼠存活率为100.0%,C组小鼠存活率为88.9%。建模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A组小鼠活动度和进食情况均无明显变化;B组小鼠活动度明显减少,并伴有呼吸频率增快、精神萎靡、进食减少、饮水增多;C组小鼠活动度略有减少,毛发晦暗且脱落。B、C组小鼠LVEF和LVFS低于对照组,LVESD大于对照组(P<0.05)。A、B、C组小鼠心率快于对照组,LVSP高于对照组(P<0.05);B、C组小鼠LVEDP高于对照组,-dp/dtmax低于对照组(P<0.05)。B组小鼠心脏重量/体质量比高于对照组(P<0.05)。A组小鼠心肌组织出现部分横纹破坏、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且伴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小鼠心肌受损较严重,部分心肌细胞可见空泡样变性、心肌纤维断裂;C组小鼠心肌组织可见少部分横纹肌破裂,伴有少部分心肌细胞变性。A、B、C组小鼠心肌组织纤维化面积占比高于对照组,B、C组小鼠心肌组织纤维化面积占比低于A组(P<0.05)。B、C组小鼠心肌细胞胞质/胞核面积比值、心肌细胞相对横截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小鼠未见明显心肌肥厚,B组小鼠心肌肥厚更明显,C组小鼠有一定程度的心肌肥厚。A、B、C组小鼠心肌组织α-SMA、ANF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B、C组小鼠心肌组织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低于A组,心肌组织ANF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 采用AngⅡ微泵泵入法构建的心脏重塑模型小鼠心肌肥厚不明显,主要以心肌纤维化为主;采用TAC法构建的心脏重塑模型小鼠心肌肥厚明显,建模成功率高;采用阿霉素诱导法构建的心脏重塑模型小鼠存在轻度心脏重塑。
2025年03期 v.33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董梦雅;尤红俊;苟琪玲;常凤军;韩稳琦;樊星莹;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心房颤动(AF)免疫相关关键基因。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14975、GSE31821、GSE41177、GSE79768、GSE115574数据集,其均为来源于人的心房组织转录谱数据,保留左心房来源的样本。对GSE14975、GSE31821、GSE41177、GSE79768数据集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利用R语言的“sva”包去除批次效应,将其合并后作为训练集〔包括AF患者30例,窦性心律(SR)者16例〕;将GSE115574数据集作为验证集(包括AF患者14例,SR者15例)。依次进行AF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IRDEGs)的筛选、AF IRDEGs富集分析、AF免疫相关关键基因筛选。结果 在训练集中共筛选出68个DEGs,其中上调DEGs 66个,下调DEGs 2个。将DEGs与免疫相关基因取交集后得到10个AF IRDEGs,分别为:CXCR4、CYBA、C1QC、TSC22D3、RCAN1、S100A8、CXCL12、CYBB、CCL5、S100A12。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物过程(BP)方面,AF IRDEGs主要涉及白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髓系白细胞迁移、白细胞趋化、单核细胞趋化、白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趋化、白细胞凋亡过程;在细胞组分(CC)方面,AF IRDEGs主要涉NADPH氧化酶复合物、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在分子功能(MF)方面,AF IRDEGs主要涉及超氧阴离子生成NADPH氧化酶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AF IRDEGs主要涉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的形成、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训练集中AF患者CXCR4、CYBA、C1QC、TSC22D3、RCAN1、S100A8、CXCL12、CYBB、CCL5、S100A12表达水平高于SR者(P<0.05)。验证集中AF患者C1QC、RCAN1、CXCL12表达水平高于SR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训练集中,CXCR4、CYBA、C1QC、TSC22D3、RCAN1、S100A8、CXCL12、CYBB、CCL5、S100A12诊断AF的AUC分别为0.856、0.771、0.796、0.818、0.860、0.706、0.710、0.879、0.727、0.738;在验证集中,CXCR4、CYBA、C1QC、TSC22D3、RCAN1、S100A8、CXCL12、CYBB、CCL5、S100A12诊断AF的AUC分别为0.614、0.590、0.748、0.667、0.843、0.595、0.781、0.690、0.567、0.486。综上,C1QC、RCAN1、CXCL12为AF免疫相关关键基因。结论 C1QC、RCAN1、CXCL12为AF免疫相关关键基因。
2025年03期 v.33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