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述评

  • 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钟剑辉;吴峰;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因其在自然病程下可出现喘息、气促症状,因此常被认为是典型哮喘的初始阶段。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单独使用或ICS联合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是CVA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结合各国临床指南及近期研究新动态,介绍了CVA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改变及其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疗程、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CVA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3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182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COPD专题研究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级全程康复管理路径研究

    徐淑光;纪明阳;王利利;黄晓菲;宋建玲;曲玲;吴要华;张见平;朱怡莹;张云凤;

    目的 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级全程康复管理路径。方法 2023-01-15,采用焦点会议小组方法,以“基层机构开展COPD规范筛查和及时转诊”“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综合医院住院治疗”两个关键服务为节点,使用Visio工具包绘制COPD患者分级全程康复管理路径。2023-03-18,邀请15名开展COPD诊疗与管理的专家对路径进行评分(使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算路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CVI)及总体平均CVI;使用非参数检验Kendall协同系数对专家咨询的整体意见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最终形成了“基层机构开展COPD规范筛查和及时转诊”“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全程康复管理”两个路径。路径1中8个条目平均CVI为0.825,路径2中16个条目平均CVI为0.879,总体平均CVI为0.861,Kendall协同系数为0.654(P<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COPD患者分级全程康复管理路径的专家认同程度较高、一致性较好。

    2024年06期 v.32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42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关系

    程朝晖;陈玉珠;罗兵;徐素仿;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9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源性心脏病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44)和未发生组(n=4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分析NLR对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病程长于未发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二氧化碳总量(TCO_2)、NLR高于未发生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未发生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大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独立影响因素〔OR=2.314,95%CI(1.426~3.75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AUC为0.877〔95%CI(0.790~0.937)〕,最佳截断值为4.2,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91%。结论 NLR是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可作为预测AECOPD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生物标志物。

    2024年06期 v.32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及其网络计算器开发

    虞玉兰;林承奎;朱成圣;王宇;

    目的 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开发其网络计算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AECOPD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ECOPD组(108例)和非AECOPD组(47例)。采用ROC曲线确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预测SCOPD患者发生AECOPD的最佳截断值并评估患者血小板指数评分(PI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COPD患者发生AECOPD的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AECOPD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通过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临床适用性;使用R 4.0.3软件的DynNom包开发AECOPD风险预测网络计算器。结果 AECOPD组年龄、MPV、PDW大于非AECOPD组,有糖尿病者占比、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分级评分、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PLT高于非AECOPD组,血红蛋白(Hb)低于非AECOPD组,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非AECOPD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非AECOPD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MPV、PDW预测SCOPD患者发生AECOPD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3.4×10~9/L、10.4 fl、12.5%。根据PLT、MPV、PDW预测SCOPD患者发生AECOPD的最佳截断值评估患者PIS。AECOPD组PIS高于非AECOP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RP、Hb、FIB、PIS是SCOPD患者发生AE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AECOPD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SCOPD患者发生AECOPD的AUC为0.975〔95%CI(0.936~0.993)〕。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0.062时,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获益>0。基于AECOPD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开发其网络计算器(https://npmcls.shinyapps.io/DynNomapp1/)。结论 年龄、CRP、Hb、FIB、PIS是SCOPD患者发生AE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AECOPD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同时开发了AECOPD风险预测网络计算器。

    2024年06期 v.32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心房颤动专题研究

  •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酉鹏华;陈海潮;韩稳琦;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A)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RFA的AF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RFA后1年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49例)和未复发组(94例)。调取患者电子档案,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血清学指标。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以评估该预测模型对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左心房直径(LAD)大于未复发组,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人含NLR家族CARD域蛋白4(NLRC4)、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1(Caspase-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及血清sST2、NLRC4、Caspase-1、Galectin-3是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其公式如下:Logit(P)=-50.343+0.222×LAD+0.184×血清sST2+2.339×血清NLRC4+0.319×血清Caspase-1+1.972×血清Galectin-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的AUC为0.974〔95%CI(0.950~0.998)〕。结论 LAD及血清sST2、NLRC4、Caspase-1、Galectin-3是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

    2024年06期 v.3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CT扫描的左心房结构参数与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年内复发的关系研究

    沈金链;宋娟;王睿;严鹏勇;罗章源;

    目的 探究基于CT扫描的左心房结构参数与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A)后1年内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急诊科接受RFA的AF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RFA后1年内有无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51)和未复发组(n=145)。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基于CT扫描的左心房结构参数、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探讨基于CT扫描的左心房结构参数与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的关系。结果 复发组持续性AF占比高于未复发组,左心房左外侧脊(LLR)长度、左心房直径(LAD)长于未复发组,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高于未复发组,左心耳体积大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LLR长度、LAVI、左心耳体积是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LLR长度、LAVI、左心耳体积预测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的AUC分别为0.901〔95%CI(0.855~0.947)〕、0.897〔95%CI(0.855~0.940)〕、0.972〔95%CI(0.945~0.999)〕。结论 左心房LLR长度、LAVI、左心耳体积是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且三者对AF患者RFA后1年内复发具有较高/中等的预测价值。

    2024年06期 v.32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Marshall韧带消融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任杰;高江峰;殷瑛;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Marshall韧带消融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行Marshall韧带消融的PAF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arshall韧带消融后3个月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0例)与未复发组(7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AF患者Marshall韧带消融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压力导管(CF)指导者占比、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脑钠肽(BNP)、胱抑素C高于未复发组,消融时间长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F指导〔OR=4.840,95%CI(1.277~18.353)〕、消融时间延长〔OR=4.879,95%CI(1.204~19.775)〕、LAVI升高〔OR=6.733,95%CI(1.165~38.908)〕、BNP升高〔OR=7.382,95%CI(1.010~53.968)〕、胱抑素C升高〔OR=7.015,95%CI(1.287~38.222)〕是PAF患者Marshall韧带消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F指导、消融时间延长、LAVI升高、BNP升高、胱抑素C升高是PAF患者Marshall韧带消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2024年06期 v.32 30-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庄燕;张海东;陈秋华;戴林峰;

    目的 分析重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202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28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症患者NOAF的影响因素;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最小原则,采用向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变量,然后构建重症患者NOAF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次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并运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次对ROC曲线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并绘制校准曲线;采用决策曲线及临床影响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入院时心率(H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重症患者NOA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向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AIC=302.24时,模型拟合最好,最终筛选出6个变量,分别为年龄及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HR、APTT、CK-MB、脑钠肽(BNP)。基于上述6个变量构建重症患者NOAF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次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κ值为0.121,准确率为0.73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重症患者NOAF的AUC为0.730〔95%CI(0.666~0.793)〕。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次对ROC曲线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重症患者NOAF的AUC为0.707,ROC标准差=0.100,敏感度标准差=0.056,特异度标准差=0.13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χ~2=0.467,P=0.792)。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为4%~60%时,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获益>0。临床影响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60%时,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际发生情况高度匹配。结论 年龄及入院时HR、APTT、CK-MB是重症患者NOAF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年龄及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HR、APTT、CK-MB、BNP构建的重症患者NOAF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校准度、临床适用性及一定区分度。

    2024年06期 v.32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

  • 冠心病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后1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琳;郝潇;马军枝;安东;李树仁;

    目的 分析冠心病(CAD)患者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后1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0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行DCB扩张术的CAD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DCB扩张术后1年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非计划性二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非MACE组(180例)和MACE组(3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资料、术后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D患者DCB扩张术后1年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MACE组脂蛋白a〔Lp(a)〕、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者占比、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者占比高于非MACE组,病变位置为左回旋支(LCX)、分支血管者占比低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OR=6.052,95%CI(2.416~15.158)〕、病变位置为LCX〔OR=0.234,95%CI(0.071~0.773)〕、病变位置为分支血管〔OR=0.264,95%CI(0.100~0.698)〕、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OR=2.975,95%CI(1.209~7.317)〕是CAD患者DCB扩张术后1年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Lp(a)升高、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是CAD患者DCB扩张术后1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病变位置为LCX、分支血管是其保护因素。

    2024年06期 v.32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服药依从性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崔海艳;景涛;邹新亮;杨晓;陈怡;江敏;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后服药依从性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其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的AMI患者为调查对象。AMI患者PCI后3个月时需入院复查,此时由调查人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2个子问卷组成,其中子问卷1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子问卷2由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MAS)、支持性照顾需求量表(SCNS)、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组成。AMI患者PCI后服药依从性较差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估两个模型对AMI患者PCI后服药依从性较差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97.9%(235/240)。235例患者MMAS评分为(6.13±1.04)分,其中服药依从性较差者98例、服药依从性良好者137例。服药依从性较差者与服药依从性良好者年龄、居住状况、家庭平均月收入、基础疾病情况、服药种类、SCNS评分、BIPQ评分、SS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状况、家庭平均月收入、基础疾病、服药种类、SCNS评分、BIPQ评分、SSRS评分是AMI患者PCI后服药依从性较差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并根据BP神经网络模型对输出自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BIPQ评分、居住状况及基础疾病是影响AMI患者PCI后服药依从性较差重要性排序前三位的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AMI患者PCI后服药依从性较差的AUC分别为0.694〔95%CI(0.630~0.752)〕、0.735〔95%CI(0.674~0.790)〕。结论 AMI患者PCI后服药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其中BIPQ评分、居住状况及基础疾病是AMI患者PCI后服药依从性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AMI患者PCI后服药依从性较差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年06期 v.32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纤维蛋白原联合miR-499-5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王彦富;张岩;王冲;杨利;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联合miR-499-5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miR-499-5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随访1年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未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和预后不良(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纤维蛋白原、miR-499-5p与老年AMI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LVEF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纤维蛋白原、miR-499-5p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MI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9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71例(75.5%),预后不良23例(24.5%)。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者Killip分级、AMI类型、纤维蛋白原、cTnI、miR-499-5p、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与老年AMI患者cTn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miR-499-5p与老年AMI患者cTn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分级〔OR=5.627,95%CI(2.148~14.740)〕、AMI类型〔OR=9.841,95%CI(2.071~46.754)〕、纤维蛋白原〔OR=5.152,95%CI(2.308~11.501)〕、cTnI〔OR=1.354,95%CI(1.150~1.596)〕、miR-499-5p〔OR=1.208,95%CI(1.096~1.333)〕、LVEF〔OR=0.932,95%CI(0.876~0.992)〕是老年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miR-499-5p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M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97〔95%CI(0.815~0.979)〕、0.915〔95%CI(0.859~0.972)〕、0.942〔95%CI(0.889~0.994)〕。结论 纤维蛋白原、miR-499-5p是老年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老年AMI患者预后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4年06期 v.32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良肢位摆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清;金学勤;马晓敏;唐云霞;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良肢位摆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2022年4—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昆山市2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昆山市中医院)、3家二级综合性医院(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昆山市康复医院、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责任护士,采用抽签法从每位责任护士负责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1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良肢位摆放现状调查表》《护士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根据患者良肢位摆放评分将调查对象分为高水平组(≥60分)和低水平组(<60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良肢位摆放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32份,收回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为90.5%。患者良肢位摆放评分15~92分,其中低水平组139例(66.2%)、高水平组71例(33.8%)。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患者月收入、良肢位摆放体位及专科护士者占比、床护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OR=10.539,95%CI(1.472~75.454)〕、偏瘫肢体侧别〔OR=0.469,95%CI(0.252~0.876)〕、良肢位摆放体位〔OR=1.717,95%CI(1.334~2.208)〕、床护比〔OR=5.617,95%CI(2.572~12.265)〕、科室有良肢位摆放制度〔OR=0.028,95%CI(0.007~0.115)〕、监控策略〔OR=1.737,95%CI(1.138~2.651)〕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良肢位摆放现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良肢位摆放现状处于低水平,婚姻状况、偏瘫肢体侧别、良肢位摆放体位、床护比、科室有良肢位摆放制度、监控策略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良肢位摆放现状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4年06期 v.32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149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术前营养状态对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郭昱琪;郑慧;黄娜;

    目的 分析术前营养状态对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老年GBM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前营养状态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高风险组(51例)和营养不良低风险组(39例)。于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电话随访,1次/月,共随访13个月,记录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GBM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营养不良高风险组术后并发肺炎、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发热者占比及预后不良者占比高于营养不良低风险组,住院时间长于营养不良低风险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营养状态、术后并发肺炎、术后并发低蛋白血症、术后并发低钠血症、术后并发发热可能是老年GBM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营养状态是老年GB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290,95%CI(4.725~22.409),P<0.05〕。结论 老年GBM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较高,且术前营养不良高风险是老年GB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年06期 v.3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降钙素原、脑钠肽、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研究

    孙静茹;汪平;罗兵;徐素仿;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心力衰竭(HF)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HF情况,将患者分为AECOPD组(43例)和AECOPD合并HF组(6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肺功能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CT、BNP、NT-proBNP水平及其联合对AECOPD患者合并HF的诊断价值。结果 AECOPD合并HF组血清PCT、BNP、NT-proBNP水平高于AECOPD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BNP、NT-proBNP水平诊断AECOPD患者合并HF的AUC分别为0.706〔95%CI(0.623~0.845)〕、0.823〔95%CI(0.726~0.924)〕、0.837〔95%CI(0.715~0.987)〕,三者联合诊断AECOPD患者合并HF的AUC为0.913〔95%CI(0.851~0.958)〕。结论 血清PCT、BNP、NT-proBNP水平均对AECOPD患者合并HF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而三者联合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4年06期 v.32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赵桐敏;刘荣;

    目的 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淮安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43例老年OSA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踝肱指数(ABI)、睡眠时间、STOP-Bang量表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根据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将患者分为AS组(PWV≥1 400 cm/s)和非AS组(PWV<1 400 cm/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OSAS患者合并AS的影响因素。结果 143例老年OSAS患者中,合并AS 61例,将其纳入AS组,将未合并AS的患者纳入非AS组。AS组有高血压史者占比、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有冠心病史者占比、BMI、收缩压、舒张压、TC、T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_(1c))、STOP-Bang量表评分、AHI高于非AS组,ABI低于非A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OR=7.068,95%CI(3.109~16.066)〕、糖尿病史〔OR=30.472,95%CI(11.909~77.974)〕、冠心病史〔OR=3.953,95%CI(1.953~8.001)〕、BMI〔OR=1.638,95%CI(1.395~1.923)〕、收缩压〔OR=1.021,95%CI(1.001~1.042)〕、舒张压〔OR=1.127,95%CI(1.085~1.170)〕、TC〔OR=2.388,95%CI(1.650~3.456)〕、TG〔OR=13.488,95%CI(5.887~30.905)〕、空腹血糖〔OR=1.369,95%CI(1.052~1.781)〕、空腹胰岛素〔OR=1.172,95%CI(1.045~1.315)〕、HbA_(1c)〔OR=2.827,95%CI(1.936~4.129)〕、ABI〔OR=0.117,95%CI(0.037~0.367)〕、STOP-Bang量表评分〔OR=1.659,95%CI(1.155~2.383)〕、AHI〔OR=1.162,95%CI(1.063~1.270)〕是老年OSAS患者合并A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BMI、收缩压、舒张压、TC、T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_(1c)、ABI、STOP-Bang量表评分、AHI是老年OSAS患者合并AS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4年06期 v.32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irc_LAS1L通过调控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影响心肌细胞存活的机制

    王竟靖;马玉茹;郭磊;别自东;

    目的 探讨circ_LAS1L通过调控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影响心肌细胞存活的机制。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3年1—5月。(1)将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转染)、NC组(转染空载体)、circ_LAS1L组(转染circ_LAS1L过表达载体),然后检测各组circ_LAS1L表达水平及m~6A修饰酶〔甲基转移酶3(METTL3)、甲基转移酶14(METTL14)、Wilms肿瘤1相关蛋白(WTAP)、脂肪和肥胖相关蛋白(FTO)、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alkB同系物5(ALKBH5)〕、SFRP5 mRNA、蛋白表达水平。(2)将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对照组、si-NC组(转染siRNA)、si-circ_LAS1L组(转染circ_LAS1L siRNA),各组检测指标同上。(3)将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si-circ_LAS1L组、si-METTL3组(转染METTL3 siRNA)、si-circ_LAS1L+METTL3组(共转染circ_LAS1L siRNA和METTL3过表达载体),检测各组circ_LAS1L表达水平和METTL3、SFRP5 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N~6-甲基腺苷(m~6A)~+ SFRP5 mRNA表达水平、心肌细胞存活指标〔细胞存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细胞凋亡率〕。结果 circ_LAS1L组circ_LASIL表达水平及METTL3、METTL14、WTAP、SFRP5 mRN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TO、ALKBH5 mRN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i-circ_LAS1L组circ_LASIL表达水平及METTL3、METTL14、WTAP、SFRP5 mRN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FTO、ALKBH5 mRN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i-circ_LAS1L组、si-circ_LAS1L+METTL3组circ_LAS1L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si-circ_LAS1L组、si-METTL3组METTL3、SFRP5 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m~6A~+ SFRP5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si-circ_LAS1L+METTL3组(P<0.05)。si-circ_LAS1L组、si-METTL3组细胞存活力低于对照组、si-circ_LAS1L+METTL3组,LDH释放率、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si-circ_LAS1L+METTL3组(P<0.05)。结论 circ_LAS1L通过METTL3提高SFRP5的m~6A修饰水平,从而促进SFRP5表达,进而维持心肌细胞存活,且circ_LAS1L/METTL3/SFRP5轴是与心肌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

    2024年06期 v.32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循证

  • 针刺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相关功能脑区的影响: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的系统评价

    马佳骏;杜猷;吕天丽;刘璐;李彬;赵洛鹏;田伟;孙敬青;

    目的 探讨针刺对卒中后失语症(PSA)患者语言相关功能脑区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关于针刺治疗PSA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07-01。统计纳入文献针刺穴位使用频次及针刺联合语言康复与语言康复训练后、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前后PSA患者差异语言相关功能脑区。结果 初检获得文献982篇,最终纳入文献20篇,使用频次排名前6位的穴位分别为通理穴(11次)、廉泉穴(11次)、金津穴(10次)、玉液穴(10次)、悬钟穴(9次)、百会穴(9次)。6篇文献报道针刺对PSA患者语言相关功能脑区的影响,其中5篇文献报道针刺前后差异语言相关功能脑区为左侧颞叶,4篇文献报道为双侧额叶,4篇文献报道为右侧颞叶,3篇文献报道为中央前回,2篇文献报道为右侧舌回,2篇文献报道为右侧梭状回。14篇文献报道针刺联合语言康复对PSA患者语言相关功能脑区的影响,其中6篇文献报道针刺联合语言康复前后差异语言相关功能脑区为左侧颞叶,5篇文献报道为双侧额叶,4篇文献报道为右侧颞叶,3篇文献报道为中央前回,2篇文献报道为右侧舌回,2篇文献报道为右侧梭状回,2篇文献报道为基底核区。结论 针刺及针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PSA的机制可能与调节优势半球额颞叶功能活动相关。

    2024年06期 v.32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梁新慧;张珊;张腊婷;胡梦依;贾瑶;刘芳;姜雪;

    目的 系统评价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关于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1篇文献,共60 673例颅脑手术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8.4%〔95%CI(6.8%~10.1%)〕。术前住院时间>3 d〔OR=2.96,95%CI(1.68~5.22),P<0.01〕、合并糖尿病〔OR=3.26,95%CI(2.62~4.05),P<0.01〕、备皮时间>2 h〔OR=3.40,95%CI(2.07~5.58),P<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OR=3.75,95%CI(1.40~10.04),P<0.01〕、二次手术〔OR=3.67,95%CI(2.64~5.11),P<0.01〕、急诊手术〔OR=2.49,95%CI(1.75~3.52),P<0.01〕、手术持续时间延长〔OR=1.22,95%CI(0.15~2.28),P=0.03〕、手术持续时间>3 h〔OR=2.60,95%CI(1.61~4.21),P<0.01〕、手术持续时间>4 h〔OR=2.26,95%CI(1.41~3.62),P<0.01〕、污染切口〔OR=3.36,95%CI(1.19~9.48),P=0.02〕、手术切口数量>2个〔OR=3.82,95%CI(1.60~9.14),P<0.01〕、硬脑膜切开〔OR=4.02,95%CI(2.90~5.59),P<0.01〕、术中输血〔OR=4.27,95%CI(1.32~13.82),P=0.02〕、术中植入物〔OR=3.28,95%CI(2.42~4.45),P<0.01〕、脑脊液漏〔OR=20.38,95%CI(13.60~30.55),P<0.01〕、脑室外引流〔OR=6.60,95%CI(3.48~12.49),P<0.01〕、留置引流管〔OR=5.75,95%CI(1.04~31.70),P=0.04〕、留置引流管时间>3 d〔OR=2.43,95%CI(1.44~4.09),P<0.01〕、留置引流管时间>4 d〔OR=1.97,95%CI(1.34~2.89),P<0.01〕是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术前住院时间>3 d、合并糖尿病、备皮时间>2 h、ASA分级>Ⅱ级、二次手术、急诊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延长、手术持续时间>3 h、手术持续时间>4 h、污染切口、手术切口数量>2个、硬脑膜切开、术中输血、术中植入物、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留置引流管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3 d、留置引流管>4 d是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2024年06期 v.32 90-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73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药物与临床

  • 非诺贝特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脂代谢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郑丽华;巴·巴音斯勒玛;王思瑶;张颖;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HTG)患者脂代谢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HTG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非诺贝特组(n=63)和常规组(n=63)。常规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及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非诺贝特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将瑞舒伐他汀钙改为非诺贝特,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TG、TC、LDL-C、HDL-C)、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TG、TC、LDL-C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HDL-C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非诺贝特组TG、TC、LDL-C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分别长于本组治疗前,FIB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非诺贝特组APTT、PT长于常规组(P<0.05)。非诺贝特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非诺贝特联合替格瑞洛能够纠正冠心病合并HTG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及凝血功能异常,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4年06期 v.32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剂量与标准剂量抗凝药预防性治疗肺癌效果的对比研究

    罗均平;刘先洪;吕逢源;郑刚;

    目的 比较中剂量与标准剂量抗凝药预防性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收治的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中剂量组(n=29)和标准剂量组(n=31)。所有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并于术后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中剂量组抗凝药剂量为1 mg·kg~(-1)·d~(-1),标准剂量组抗凝药剂量为40 mg/d,持续治疗至患者出院或死亡。比较两组出院后30 d内主要结局(静脉血栓栓塞症、动脉血栓形成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结果)、次要结局(患者因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常规机械通气无法满足氧合需求而进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发生率及探索性结局指标(包括偶发心房颤动、采用肾脏替代疗法、转出PCCM情况、入住PCCM时间)、安全性指标(包括大出血、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结果 两组主要、次要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偶发心房颤动者占比、接受肾脏替代疗法者占比、转出PCCM者占比、入住PCCM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出血、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剂量与标准剂量抗凝药预防性治疗肺癌的效果相似。

    2024年06期 v.32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孟鲁司特对间歇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嗜酸粒细胞计数、白介素6的影响及其与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曹静;陈刚;耿玉荣;刘倩;刘晓丽;宋俊花;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间歇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白介素6(IL-6)的影响,并分析其与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2022年黄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间歇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5例。入院后,所有患儿接受解痉、抗感染、平喘、吸氧、镇静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接受布地奈德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患儿接受孟鲁司特治疗。两组患儿治疗疗程为7 d,观察期为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气道炎症反应指标(EOS计数、IL-6)、肺功能指标〔最大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FVC)〕和气道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MEF_(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速(MEF_(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MEF_(75))〕。对照组、研究组患儿EOS计数、IL-6与临床疗效、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83.3%(50/60)(P<0.05)。治疗7 d后,两组EOS计数、IL-6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EOS计数、IL-6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PEF分别快于本组治疗前,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VC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PEF快于对照组,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MMEF、MEF_(25)、MEF_(50)、MEF_(75)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MMEF、MEF_(25)、MEF_(50)、MEF_(75)大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中,IL-6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EOS计数、IL-6与MMEF、MEF_(25)、MEF_(50)、MEF_(75)呈负相关(P<0.05)。结论 孟鲁司特可有效降低间歇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EOS计数、IL-6,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和气道功能,且EOS计数、IL-6与患儿气道功能指标相关。

    2024年06期 v.32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康复与护理

  •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居家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

    李飞;张小敏;陈娟;

    目的 了解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后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居家照护需求。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02-28至2022-12-27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接受LVAD植入术的门诊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法进行质性研究:首先,制定访谈提纲;然后,告知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LVAD植入术后3个月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复诊,并于心胸血管外科病区会议室接受面对面半结构访谈,样本量以资料饱和为标准,本研究最终纳入10例受访者;之后收集资料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主题由所有研究人员讨论得出,若存在不一致意见,则由2名研究人员对初次受访者进行二次访谈,访谈时间为LVAD植入术后4个月,访谈地点及资料收集、分析方法同第一次访谈。结果 通过两次访谈,共提炼出3个核心主题13个亚主题,分别为自我管理需求(伤口换药、电源管理、报警识别及处理、用药指导、并发症识别、急救技能)、运动康复需求(居家运动康复时机、居家运动康复方法)及社会支持需求(个人生活需求、复诊需求、经济帮助需求、心理支持需求及回归社会需求)。结论 LVAD植入术后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在伤口换药、电源管理、报警识别及处理、用药指导、并发症识别、急救技能方面存在需求,其不了解居家运动康复时机、方法,且其社会支持需求广泛。

    2024年06期 v.32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理弹性和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朱丽莎;夏梅;任凭;姜秀荣;刘梦如;孙佳玲;韩梦;冯悦;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和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4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TSK-SV Heart)、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及运动依从性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分析心理弹性和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和运动依从性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22份,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为96.3%。310例冠心病患者的CD-RISC总分为(60.4±11.8)分,TSK-SV Heart总分为(45.4±8.5)分,APGAR总分为(6.8±2.8)分,运动依从性量表总分为(26.6±7.5)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RISC总分与APGAR、运动依从性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673,P<0.01;r=0.623,P<0.01),与TSK-SVHeart总分呈负相关(r=-0.590,P<0.01);TSK-SV Heart总分与APGAR、运动依从性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626,P<0.01;r=-0.744,P<0.01);APGAR总分与运动依从性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564,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占总中介效应的32.4%;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占总中介效应的49.3%;心理弹性与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占总中介效应的18.3%。结论 心理弹性与运动恐惧在冠心病患者PCI后家庭功能与运动依从性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家庭功能虽然与运动依从性相关,但不能直接作用于运动依从性,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心理弹性、降低运动恐惧水平促进患者运动依从性。

    2024年06期 v.32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79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新进展

  • Klotho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伟;唐荣杰;廉秋芳;

    Klotho是一种抗衰老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衰老相关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低水平Klotho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尤其与高血压的关系备受关注。相关证据表明,Klotho缺乏与高血压存在联系,Klotho基因多态性与人类高血压相关。Klotho缺乏可通过增加机体盐敏感性、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加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增加高血压危险因素等途径而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因而Klotho可作为一种新的高血压治疗靶点或干预措施,这可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2024年06期 v.32 124-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微量元素硒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薛思梦;金睿琴;陈金梅;张灿灿;刘彤溆;张佳萍;赵晶;

    硒作为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其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硒和硒蛋白因强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而参与克山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然而,现有研究并不能完全解释硒对CVD的影响。本文回顾了硒和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硒在CVD中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补充硒在CVD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可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硒在CVD中的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方向。

    2024年06期 v.32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7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调控自噬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

    冉黔松;周厚荣;

    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基质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潜力,主要通过其分泌产物——外泌体(EXO)发挥抗凋亡、抗炎、调控自噬及促进内皮细胞和血管生成等作用。研究表明,自噬是一种细胞分解代谢过程,其可维持细胞稳态和存活,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本文主要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s-EXO)通过调控自噬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4年06期 v.32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癫痫患者心率变异性、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

    李双双;高学军;马磊;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心率变异性是目前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分析癫痫患者的癫痫网络并辅助致痫灶定位。本文总结了癫痫患者心率变异性、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癫痫定位、定侧及预测提供新颖且有意义的研究角度。

    2024年06期 v.32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据“说”哮喘

    <正>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据估计,不同国家普通人群的终生哮喘患病率为1%~18%,且我国哮喘患病局势不容乐观。本文基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21(GBD 2021),分析了2012—2021年全球及我国哮喘发病及患病情况,以期为哮喘防控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全球数据2021年,全球哮喘患者约2.6亿例,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3 340.12/10万;新发哮喘患者约2 502万例,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516.70/10万。

    2024年06期 v.32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GINA 2024哮喘防治指南》药物更新要点

    <正>2024-05-07,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官网(https://ginasthma.org/)正式发布了《GINA 2024哮喘防治指南》。本文整理了新版指南中药物更新要点,以供读者快速浏览。1关于倍氯米松-福莫特罗用于MART方案的剂量(1)新版指南认为,对于成年人和青少年患者,当倍氯米松-福莫特罗(100/6 mcg)用于MART方案时,可以使用与吸入性糖皮质激(ICS)-福莫特罗(72 mcg计量剂量,54 mcg递送剂量)相同的最大单日总剂次数,即1 d内最多吸入12次。(2)对于6~11岁儿童,建议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进行MART方案,推荐最大单日总剂量为48 mcg(36 mcg递送剂量)。(3)大多数患者在任何1 d需要的药物剂量均较上述建议中的最大剂量少得多。

    2024年06期 v.32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6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绿色通道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需求,《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开通了投稿绿色通道,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稿件编辑部将提供优化研究设计方案、优化统计学处理、优化参考文献等编辑深加工服务并由资深编辑负责论文的修改、润色,享受优先审稿、优先外审、优先出版等优惠政策,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1)最新权威指南/指南解读、述评、Meta分析/系统评价类型文章,其中确有重大指导作用者缴费后1~2个月优先出版;(2)国家级及省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文章,其中确有重大影响力者缴费后1~2个月内优先出版;

    2024年06期 v.32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