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尚;马友田;
目的观察佳乐施预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0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佳乐施(G组)和林格液(R组)两组,麻醉前30min分别输入佳乐施和林格液500ml预扩容,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新生儿Apgars评分。结果R组患者麻醉后SBP、DBP较麻醉前下降,G组麻醉后SBP、DBP较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在麻醉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佳乐施500ml能稳定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的血流动力学,对患者和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9年01期 v.17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金波;刘安东;李刚;王新水;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及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拴法制做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加丹红注射液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再灌注加丹红注射液组每日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或丹红注射液(100mg/kg),观察给药7d后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变化、脑梗死体积,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DA)、单胺氧化酶(MA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加丹红注射液组术后7d时神经功能恢复优于缺血再灌注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加丹红注射液组脑含水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加丹红注射液组能降低脑组织MAO活力、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减小梗死体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2009年01期 v.17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19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闫巧焕;吕英刚;戴丽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周围型肺癌血管生成状况的可行性。方法对7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周围型肺癌的MVD。结果灌注指标BF、BV与MVD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MSCT灌注扫描可以反映周围型肺癌的微血管特点,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2009年01期 v.1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新民;陈文;赖中华;李云标;陈惠明;罗建业;曾子彬;刘勇生;陈先辉;邓健忠;李程;许燕边;
目的了解坪山街道社区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状况,为社区康复需求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区内966例残疾人进行情况调查与量表评定,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类型、残疾情况。结果辖区内残疾人群的残疾情况并不乐观,生活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结论加大居民健康教育,加大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宣传力度,扎实做好残疾人的各项工作,是落实保障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有力保证。
2009年01期 v.17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苏小霖;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TDP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腓总神经损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TDP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TDP照射局部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的方法。1次/d,10次为1个疗程。比较4个疗程后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有明显效果。
2009年01期 v.17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崔萍;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血清钠、氯浓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20例,另选同期健康人120例,对两组观察对象血清钾、钠、氯浓度进行动态监测。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血清钾正常,88例(73%)患者血清钠、氯水平明显下降,32例(27%)患者血清电解质正常。病毒性脑炎重症组与轻症组钠、氯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大部分存在低钠、低氯血症,低钠、低氯与患者病情轻重相关,动态监测血清钾钠氯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病情轻重和预后估计。
2009年01期 v.17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勇;贾菊;
目的探讨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心动图的定位下应用Seldinger穿刺法,分别从心尖部及剑突下经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间断或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结果20例心包积液均一次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未出现与导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引流时间:3~17d,平均5d。引流量305~3000ml,平均908.3ml。结论Seldinger穿刺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中-大量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由于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便于推广。
2009年01期 v.17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游小梅;林红浪;陈先辉;蔡俊明;邓健忠;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82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自我护理能力、糖尿病代谢各种自控指标、生活满意度进行健康管理前后的评估,同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结果干预前后182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及检查治疗知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末梢血血糖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足部自我检查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患者体力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功能及总分、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管理的实施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2009年01期 v.1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丽华;张占伟;刘涛杰;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5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康复组进行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包括应用保护脑细胞及活化脑代谢的药物、脑血管扩张剂、抑制血小板凝集剂等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针灸、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抑郁患者有较好疗效。
2009年01期 v.17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朱英;陈兰;赵萍;
目的比较医院感染主要耐药病原菌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感染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苯唑西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产ESBLs大肠埃希杆菌对哌拉西林等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高。MRSA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均>90%)。MRSCN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均有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等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高。结论通过对院内感染主要革兰阳性、阴性菌的耐药性对比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院内感染的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01期 v.17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薛旗山;禹冬梅;索朝霞;原永平;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嗜碱性粒细胞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34例在我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细胞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胸片异常的占8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与病情轻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发病频率有正相关。结论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是判断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2009年01期 v.17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贾晓刚;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ZEEKTM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3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8例。其中36例患者(A组)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给予ZEEKTM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另外32例(B组)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在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高于B组,而且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ZEEKTM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9年01期 v.1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司素华;
目的研究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10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术前血清tPSA和TSGF水平,结合术后病理诊断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之间tPSA和TSGF水平差异对病变性质的鉴别价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和TSGF水平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和TSGF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故联合检测血清tPSA和TSGF水平是筛查前列腺癌的理想指标,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症的鉴别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
2009年01期 v.17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青敏;2009年01期 v.17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陆大山;2009年01期 v.17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禄平;曾春梅;周妮娜;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109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1组57例,2组52例,1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疗法;2组采用肩关节功能锻炼,并辅用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组治愈49例(86.0%),好转8例(14.0%);2组治愈24例(46.2%),好转15例(28.8%),无效13例(25%)。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方法。
2009年01期 v.1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骆志鹏;
目的探讨老年人甲亢的临床特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7年的25例老年型甲亢性心脏病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老年甲亢患者,误诊时间20d~5年,一经确诊,通过个体化治疗,合理指导,病情均得到缓解和治愈,并发症也得到控制。结论老年甲亢误诊率高,症状不典型,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2009年01期 v.1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伟华;
目的总结钝性外伤后结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结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评估62例钝性腹部外伤后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方法、相关损伤以及手术方法等临床资料。结果62例中41例急诊剖腹探查明确诊断,Ⅰ期肠修补或切除吻合术47例,Ⅱ期肠造瘘术或肠外置术15例,发生肠瘘2例,死亡6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是结肠损伤治疗的关键。结肠损伤Ⅰ期手术安全可靠,但须掌握其适应证。
2009年01期 v.1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朝华;黄研;彭洪涛;戎红旗;马建峰;王彪;高茹;李刚;2009年01期 v.17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罗秀玲;曾科思;龚小英;丁金荣;邓忠慧;
目的探索新金属器械的清洗方法,提高清洗质量。方法选取840件新金属器械,按类别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0件,观察组:先用石蜡油湿润2h后用手工刷洗后,再用碱性清洗液以超声清洗机清洗;对照组:碱性清洗液清洗(手工刷洗配合超声清洗机清洗),两组器械分别经过漂洗-润滑-烘干后进行清洗效果对比。结果两组弯盆、止血钳、剪刀、镊子筒、持针器、开口器清洁合格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蜡油预处理新金属器械效果显著。
2009年01期 v.1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方玉玲;
目的探讨老年人出血性脑瘤卒中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探讨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2008年10月经手术确诊的28例老年人出血性脑瘤卒中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CT表现为出血征象与肿瘤征象并存,出血灶在CT平扫时呈高密度,MRIT1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和形态的强化。结论出血性脑瘤卒中病情进展快,易误诊为脑出血,手术治疗有利于抢救生命,明确诊断,提高疗效。
2009年01期 v.1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于龙刚;于梅菊;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糖尿病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发热仅18例,咳嗽、咳黄脓痰仅12例,胸片有显著X线改变者仅21例。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药物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夫西地酸,万古霉素无耐药。结论糖尿病并金葡菌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出现率高,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糖尿病肾病首选夫西地酸治疗。
2009年01期 v.1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叶巧亮;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对院前急救组213例和非院前急救组14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及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从受创伤至送达急诊室的时间(T1)、病死率、患者到达急诊室至死亡时间(T2)。结果两组患者的T1、病死率、T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降低严重多发伤病死率。加强创伤"黄金时间"的抢救,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2009年01期 v.1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曹文军;田力学;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在颅内病变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JF-N型脑立体定向仪,以CT影像技术为引导方法,对颅内占位性病变为主的6类疾病16例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立体定向手术。结果顺利进行了16例立体定向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术后出血和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可操作性强,靶点选择精确,定位准确,手术过程微创省时,是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9年01期 v.1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晓鑫;崔小莹;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5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结果恢复期脑卒中患者SAS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度以上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9.3%和57.3%。结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故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应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
2009年01期 v.17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舒逸;
目的探讨双黄连针剂在治疗尘肺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尘肺引起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联合双黄连针剂治疗尘肺引起的COPD急性加重期时疗效明显,治愈率高,改善症状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2009年01期 v.1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艾民;王旋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尿激酶静脉溶栓后ST段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发病12h内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患者52例进行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分为ST段回落组29例及ST段无回落组2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应门诊随访6个月观察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再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中ST段回落组为7例(24.14%),低于ST段无回落组10例(4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ST段回落的临床预后良好。
2009年01期 v.17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朱传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IPF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液lmg,3次/d,4周后改为布地奈德1mg,2次/d,用8周。对照组给予泼尼松0.50mg/kg口服,1次/d,4周后改为泼尼松0.25mg/kg,口服,用8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患者的氧疗、化痰等基础治疗相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以及空腹血糖、骨质疏松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骨质疏松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有益探索,可以用其代替口服糖皮质激素。
2009年01期 v.1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原丽;覃筱芸;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引起儿童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共查阅阿奇霉素致儿童不良反应91例及我院2例,对93例阿奇霉素引起儿童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分析。结果93例病例中,男58例,女35例;静脉滴注88例,口服用药5例;消化道反应42例(45.16%),过敏反应23例(24.73%),呼吸困难、胸闷不适7例(7.52%);肝肾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各5例(5.38%);心动过速3例(3.23%);其他8例(8.60%)。结论儿童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其他还有造血系统损害、肝肾损害等,而合理用药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2009年01期 v.17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立群;宁桂兰;
目的观察心脑心欣胶囊与丹参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脑欣胶囊,2粒/次,2次/d。对照组用丹参片,3片/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患者的胸闷、心悸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心率、血压、心功能级别、心电图ST-T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欣胶囊与丹参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相当。
2009年01期 v.1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姚为华;
目的比较静脉用铁剂蔗糖铁(森铁能)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速力菲)与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根据公式计算总补铁量,治疗组将蔗糖铁10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00ml于血液透析后静脉滴注,30~60滴/min,2次/周,直至完成补铁总量。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100mg,3次/d。两组均联合EPO,3000U/次,2次/周皮下注射,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b、HCT、RBC、SF、TSAT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HCT、RBC、SF、TSAT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补铁,不良反应少。
2009年01期 v.1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娅娟;时平;刘月芬;郭素;冷雪梅;
回顾性分析国内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状况,并从分子结构、药物敏感率、药代动力学以及安全性等药物药理药代学特性各方面比较现有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从而分析针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用药选择依据,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物。
2009年01期 v.1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和惠云;王胜华;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42例确诊为TIA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2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阿司匹林片及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两组用药2周内TIA发作情况、病情进展情况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头痛1例,经适当减量后好转,对照组胃黏膜损伤出血3例,经给予保护胃黏膜治疗后好转,两组治疗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TIA患者疗效明显,与阿司匹林治疗结果相当,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09年01期 v.1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安玲;董军梅;孙红霞;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稳心颗粒,9g/次,3次/d;对照组给予心律平片,150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肝、肾功能、血脂、血、尿常规检查均未见明显改变。服药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对照组有1例出现轻度头晕及食欲不振,均未做处理,症状自行缓解。余病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对治疗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2009年01期 v.1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余治平;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8例,用随机双盲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8例给予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100例予灯盏花素注射液,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常规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药物。
2009年01期 v.1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爽;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住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平喘、化痰、应用抗生素及强心、利尿等治疗,减轻心脏负荷,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卡托普利6.25mg,3次/d口服,有高血压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25mg,3次/d口服,两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改善明显,无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疗效。
2009年01期 v.1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贾建朋;2009年01期 v.1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许莹;杨莉莉;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高渗性脱水、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淤、改善循环、调控血压、血糖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次,加入适量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连用10~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d和28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疗效。
2009年01期 v.1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万英;张涛;2009年01期 v.17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