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建飞;彭宗清;夏豪;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2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20例作为CHF组,其中心功能Ⅱ级42例,心功能Ⅲ级47例,心功能Ⅳ级31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老年人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NT-pro 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CHF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及LVEF与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根据CHF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心血管事件组42例和非心血管事件组78例,比较心血管事件组与非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NT-pro BNP水平及LVEF。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受试者血浆T4、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患者血浆T3、FT3水平及LVEF低于对照组,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血浆T4、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浆FT3水平低于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浆T3、FT3水平及LVEF低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T-pro BNP水平与血浆T3、FT3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5、-0.221,P<0.05),与血浆T4、FT4、TSH水平无直线相关性(r值分别为0.047、0.027、0.015,P>0.05)。LVEF与血浆T3、FT3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0.229,P<0.05),与血浆T4、FT4、TSH水平无直线相关性(r值分别为0.085、0.087、0.004,P>0.05)。心血管事件组与非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浆T4、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浆T3、FT3水平低于非心血管事件组,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浆T3、FT3水平较低,血浆NT-pro BNP水平较高,T3、FT3、NT-pro BNP可作为评估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2016年01期 v.24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51 ] - 李蓉;
目的探讨和肽素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4月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MI患者206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2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82例。分别比较住院期间发生MACE和未发生MACE的STEMI及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EMI和N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 36例(29.0%),发生MACE和未发生MACE的STEMI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病史阳性率、糖尿病病史阳性率、吸烟史阳性率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STEMI患者年龄、高脂血症史阳性率及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和肽素水平高于未发生MACE的STEMI患者(P<0.05)。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 20例(24.4%),发生MACE和未发生MACE的NSTEMI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病史阳性率、糖尿病病史阳性率及吸烟史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NSTEMI患者年龄、高脂血症史阳性率及血清TG、LDL-C、HDL-C、c Tn I、CK-MB、CRP、和肽素水平高于未发生MACE的NSTEMI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623)、高脂血症(OR=5.954)、TG(OR=3.747)、LDL-C(OR=9.337)、c Tn I(OR=3.789)、和肽素(OR=3.777)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3.978)、高脂血症(OR=5.629)、LDL-C(OR=4.577)、c Tn I(OR=12.769)、和肽素(OR=5.191)是N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和肽素是A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影响因素,可能成为预测A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新型标志物。
2016年01期 v.2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43 ] - 程飞;李诗成;涂昌;兰军;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因ASTEMI住院并行急诊PCI的患者158例,根据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情况分为正常复流组128例和无复流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血压、心率、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Lp-PLA2水平、发病-再灌注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2B)、球囊扩张次数、支架数量、支架长度、血栓抽吸情况、合并其他血管病变情况及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闭塞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LDL-C、D2B、球囊扩张次数、支架数量、支架长度、血栓抽吸率、合并其他血管病变者所占比例及LAD、RCA、LCX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发病-再灌注时间长于正常血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OR=3.203,95%CI(1.734,5.919)〕、发病-再灌注时间〔OR=8.908,95%CI(3.698,21.464)〕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正发病-再灌注时间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1.160,OR=3.190,95%CI(1.955,5.204),P=0.000〕。结论血清Lp-PLA2水平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可初步评估PCI术中无复流发生风险。
2016年01期 v.24 16-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51 ] - 师志芳;李立鹏;代婧;韩建妙;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9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氟伐他汀(40 mg/d)治疗,治疗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氟伐他汀(80 mg/d)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NT-pro 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LVEDD、LVESD、LVF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及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治疗1组(P<0.05),而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F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低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LDL-C、TC、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及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DL-C、TC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TC低于治疗1组,ALT、AST高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1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大剂量氟伐他汀(80 mg/d)对患者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T-pro BNP水平及血脂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40 mg/d),但易造成肝损伤。
2016年01期 v.24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45 ] - 朝浩;尹晓新;刘煜敏;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武汉市汉阳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尤瑞克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932,P=0.003)。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NT-pro 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及NT-pro BNP水平。
2016年01期 v.2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45 ] - 张松坡;高玉松;胡承啸;郭宏伟;罗新铭;柴超;扈俊华;雷亚平;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住院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 439例,根据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51例和非感染组1 388例。分析感染组患者脑脊液培养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入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丙种球蛋白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439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1例,占3.5%;脑脊液培养共检出病原菌6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最高,为30.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8%、22.2%。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意识状态、手术入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07,95%CI(1.024,1.842)〕、病程〔OR=1.304,95%CI(1.010,1.736)〕、意识状态〔OR=2.527,95%CI(1.327,5.242)〕、手术入路〔OR=2.773,95%CI(1.483,6.031)〕、手术时间〔OR=2.799,95%CI(1.499,6.241)〕、住院时间〔OR=2.958,95%CI(1.542,6.23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OR=2.535,95%CI(1.383,5.742)〕、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OR=1.544,95%CI(1.094,3.582)〕、并发症〔OR=3.057,95%CI(1.646,7.168)〕是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是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年龄、病程、意识状态、手术入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并发症为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01期 v.2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58 ] - 胡志卿;李明;党伟;曾振东;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62例,均进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预后。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动脉瘤情况(位置、直径、走向、术前破裂情况及破裂次数等)、发病至手术时间、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并发症情况(脑梗死、脑积水、脑水肿、动眼神经麻痹等)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17例(预后不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直径、动脉瘤走向、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动脉瘤破裂发生率、动脉瘤破裂次数、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Ⅲ级〔OR=2.008,95%CI(1.926,3.054)〕、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OR=2.648,95%CI(1.552,4.463)〕、术前动脉瘤破裂〔OR=1.784,95%CI(1.142,2.864)〕、动脉瘤破裂次数〔OR=3.665,95%CI(1.158,5.167)〕、术后脑梗死〔OR=2.368,95%CI(1.228,4.032)〕、术后脑积水〔OR=1.883,95%CI(1.012,2.654)〕及术后脑水肿〔OR=1.630,95%CI(1.039,2.357)〕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Ⅲ级、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术前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次数、术后脑梗死、术后脑水肿及术后脑积水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2016年01期 v.2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40 ] - 王铁军;石富铭;陈书阁;王金梅;
目的探究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颅内椎动脉狭窄(IVA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分析IVAS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VAS患者106例,均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年,观察IVAS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椎动脉颅内段动脉搏动指数(PI),颅外段血管管径和阻力指数(RI),颅内段及颅外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根据随访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再狭窄组38例和无再狭窄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及基础疾病,分析IVAS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IVAS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椎动脉颅内段PSV和EDV均慢于术前,PI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IVAS患者椎动脉颅内段PSV及EDV达峰值,术后3个月PI最低。IVAS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椎动脉颅外段血管管径大于术前,PSV及EDV均快于术前,RI低于术前(P<0.05)。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冠心病发生率及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结论椎动脉支架置入术能有效改善IVAS患者椎动脉颅内段及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增加颅内血流灌注,而IVAS患者术后再狭窄可能与基础疾病有关,与性别、年龄及吸烟无关。
2016年01期 v.2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54 ] - 王淑娟;
目的探讨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淄博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65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185例和非肥胖组180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者分别分为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A组)和有肢血管病变患者(B组),其中肥胖组-A组121例、肥胖组-B组64例,非肥胖组-A组138例,非肥胖组-B组42例。比较肥胖组和非肥胖组两个亚组患者年龄、病程、BMI、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尿酸(BUA)及空腹血糖(FPG),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肥胖组-A组患者年龄、BMI、收缩压(SBP)及TC、HDL-C、LDL-C低于肥胖组-B组,病程短于肥胖组-B组(P<0.05);肥胖组-A组与肥胖组-B组患者舒张压(DBP)及Hb A1c、TG、BUA、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63,95%CI(2.16,4.77)〕、BMI〔OR=3.12,95%CI(2.35,7.65)〕、SBP〔OR=2.32,95%CI(1.89,5.42)〕、HDL-C〔OR=2.79,95%CI(1.56,8.42)〕、LDL-C〔OR=2.46,95%CI(1.87,3.29)〕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非肥胖组-A组患者年龄、BMI及Hb A1c、BUA、FPG低于非肥胖组-B组,病程短于非肥胖组-B组(P<0.05);非肥胖组-A组与非肥胖组-B组患者SBP、DBP及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57,95%CI(1.75,3.70)〕、病程〔OR=1.59,95%CI(1.05,3.50)〕、BMI〔OR=2.76,95%CI(3.35,8.71)〕、BUA〔OR=2.03,95%CI(1.86,9.47)〕、FPG〔OR=3.51,95%CI(2.05,6.34)〕是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临床应根据其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2016年01期 v.2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53 ]
- 叶武成;高彩丽;叶鹏;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榆林市第四(星元)医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78例(年龄≥80岁),采用信封法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每组39例。股动脉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桡动脉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成功率、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成功率、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股动脉组(P<0.05)。股动脉组患者近期和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71.8%,桡动脉组分别为7.7%、43.6%。两组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低于股动脉组的30.7%(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较经股动脉入路PCI能有效缩短高龄冠心病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2016年01期 v.2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64 ] - 温江;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与手术夹闭法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绵竹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a SAH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夹闭法治疗。比较两组短期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第1、3天免疫功能指标(IgG、IgM及IgA),手术前后血清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IGF-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短期预后优于对照组(u=-1.754,P=0.040)。术前两组患者IgG、IgM及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观察组患者IgG、IgM及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GF-1、s ICAM-1及s 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F-1、sICAM-1及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与手术夹闭法相比,介入栓塞术治疗a SAH的临床效果更佳,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2016年01期 v.24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43 ] - 张卫宁;李康;线胤生;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癌患者1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每组90例。开胸手术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组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复发及转移情况、5年生存率、FACF-L中文4.0版调查表评分、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小于开胸手术组,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复发时间长于开胸手术组,远处转移率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4.4%,开胸手术组为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FACF-L中文4.0版调查表生理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附加肺癌相关因素评分及总分高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社会状况评分、情感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血清Ig G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均高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g A、Ig 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2%,低于开胸手术组的35.6%(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对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在保证淋巴结清扫效果和生存期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远处转移率及延长复发时间。
2016年01期 v.24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53 ] - 李桂媚;李欣其;
目的比较匹多莫德与甘露聚糖肽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甘露聚糖肽治疗,研究组患儿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效果,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呼吸道感染持续时间,比较入院后1 d和出院当日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补体C3、免疫球蛋白A(Ig A)、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分数。结果研究组患儿哮喘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u=5.321,P=0.000)。研究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1 d两组患儿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补体C3、Ig A、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K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研究组患儿CD+4细胞分数、补体C3、Ig A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当日两组患儿CD+8细胞分数和NK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两组患儿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补体C3、Ig A、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K细胞分数均高于入院后1 d(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优于甘露聚糖肽,能有效减少患儿哮喘发作、呼吸道感染并改善其免疫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2016年01期 v.2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40 ]
- 杨召伍;陈泽江;钟江华;陈山;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LDL-C、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LDL-C、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16年01期 v.24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41 ] - 潘妙君;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Rev Man 5.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氟西汀。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进行评价〕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评分、心绞痛稳定状态(AS)评分、心绞痛发作情况(AF)评分、治疗满意程度(TS)评分、疾病认知程度(DP)评分及SA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评分、AS评分、AF评分、TS评分、DP评分及SA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有效抑制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2016年01期 v.2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43 ] - 艾莲;张莉;刘紫燕;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及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黄石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7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体检并与观察组患者年龄相近的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观察组患者PCI前、PCI后6 d及PCI后90 d,对照组受检者体检当天血浆MMP-9、IL-6、P选择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PCI前血浆MMP-9、P选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6 d、术后90 d血浆MMP-9、IL-6、P选择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6 d血浆MMP-9、P选择素水平低于PCI前,血浆IL-6水平高于PCI前(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90 d血浆MMP-9、P选择素水平低于PCI前(P<0.05),而血浆IL-6水平与PCI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90 d血浆MMP-9、IL-6、P选择素水平与PCI后6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有效调节AMI患者血浆MMP-9、IL-6、P选择素水平,促进其恢复正常。
2016年01期 v.24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55 ] - 于金珍;张玉岭;王翠;刘文仲;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周围静脉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黄骅市神农居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比较其治疗前和治疗后3 d周围静脉压、神经体液指标〔包括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肾素(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及超声检查结果〔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室壁增厚率(ΔT)及室间隔运动幅度〕,并分析周围静脉压与神经体液指标、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周围静脉压及血清NT-pro BNP、R、AngⅡ、ALD、NE水平低于治疗前,LVEF、SV、LVFS及ΔT高于治疗前,室间隔运动幅度大于治疗前(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围静脉压与血清NT-pro BNP(b=1.384)、R(b=1.093)、AngⅡ(b=0.896)、ALD(b=1.178)、NE(b=1.445)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b=-0.884)、SV(b=-1.102)、FS(b=-1.383)、ΔT(b=-0.918)、室间隔运动幅度(b=-1.196)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后周围静脉压明显降低,周围静脉压与神经体液调节、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密切相关。
2016年01期 v.2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38 ] - 彭晓辉;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联用贝那普利对硝苯地平缓释片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药代动力学指标〔达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血药浓度(Cmax)〕,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P<0.5)。两组患者tmax、t1/2、AUC、C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血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保护肾功能,且联用贝那普利对硝苯地平缓释片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2016年01期 v.24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28 ] - 马燕;何锡强;王庚;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自麻醉诱导前10 min开始持续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至手术完成前30 min,对照组患者自麻醉诱导前10 min开始持续静脉泵入0.9%氯化钠溶液至手术完成前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前、插管前1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拔管前1 min和拔管后2 min血压、心率;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1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拔管前1 min和拔管后2 min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室前和插管前1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拔管前1 min和拔管后2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前1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拔管前1 min和拔管后2 min 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寒战、苏醒延迟、口干、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波动,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镇静效果良好,且麻醉安全性较高。
2016年01期 v.2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31 ] - 农媛;肖海;陈奎;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2013年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0例,根据脑卒中后癫痫发生情况分为癫痫组46例和非癫痫组45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卒中类型、有无发热和意识障碍、病灶是否累及皮质及有无低钙血症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结果癫痫组患者糖尿病、出血性卒中、发热、意识障碍、病灶累及皮质、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于非癫痫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类型〔OR=0.354,95%CI(0.178,0.703)〕、发热〔OR=2.213,95%CI(1.072,4.572)〕、意识障碍〔OR=2.952,95%CI(1.328,6.558)〕、病灶累及皮质〔OR=4.844,95%CI(2.105,11.147)〕是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出血性卒中患者或合并发热、意识障碍、病灶累及皮质的脑卒中患者易发生癫痫。
2016年01期 v.2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42 ] - 黄祥亚;李雄英;何添标;张丽;郭超文;
目的探讨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诊治的OSAHS患者172例,根据肥胖情况分为肥胖组94例和非肥胖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总呼吸事件(TRE)、呼吸暂停持续时间(AD)、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 O2)及嗜睡评分〕、肥胖相关指标〔颈围、腰围、腰臀比、体质指数(BMI)〕及OSAHS严重程度,并分析肥胖与AHI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患者AHI、TRE、AD、嗜睡评分高于非肥胖组,LSa O2、MSa O2低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患者颈围、腰围、腰臀比、BMI高于非肥胖组,OSAHS严重程度重于非肥胖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SAHS患者颈围、腰围、腰臀比、BMI均与AH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8、0.545、0.553、0.764,P<0.05)。结论肥胖与OSAHS有关,肥胖可加重OSAH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2016年01期 v.2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51 ] - 高丽;孙德俊;马国强;
目的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8例,根据血清CRP水平分为A组26例(CRP≥10 mg/L)和B组32例(CRP<10 mg/L)。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疾病危险程度分层(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右心室功能不全、低血压、动脉血氧分压(Pa O2)<60 mm Hg、心肌损伤和心源性休克〕和预后(包括入住ICU和住院期间死亡)。结果A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B组,心率和呼吸频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疾病危险程度分层劣于B组(u=3.024,P=0.003)。A组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低血压、心肌损伤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Pa O2<60mm Hg发生率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入住ICU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能有效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血清CRP≥10 mg/L常提示急性肺栓塞患者心功能损伤严重、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且会增加入住ICU的概率。
2016年01期 v.2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39 ]
- 李倩;古丽那扎尔;米娜瓦尔·胡加艾合买提;符秀虹;王林;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冠心病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及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2016年01期 v.24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36 ] - 尤杰;
目的探讨六君祛痰解毒汤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49例、化疗组49例及联合组50例。中药组患者单纯采用六君祛痰解毒汤进行治疗,化疗组患者采用单纯G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六君祛痰解毒汤联合G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21 d为1个疗程,3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化疗组和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中药组(u值分别为2.740、4.537,P值分别为0.006、0.000);化疗组与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6,P=0.108)。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化疗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和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联合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计数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P<0.05);化疗组和联合组患者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祛痰解毒汤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血清VEGF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发生风险。
2016年01期 v.24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64 ] - 韩自力;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怀来县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MCI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治疗,连续服用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痴呆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记忆商(MQ)得分、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MMSE)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血清丙二醛(MDA)、乙酰胆碱酯酶(Ach E)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3.597,P<0.05)。治疗组患者痴呆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Q得分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MQ得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MDA及Ach 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2个月血清MDA及Ach 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伤。结论银杏叶片治疗MCI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降低痴呆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2016年01期 v.2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42 ] - 董艳;李静;胡文娟;王俊霞;潘鸿;付玉林;辛德莉;
目的分析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小儿感冒风热犯肺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风热犯肺证感冒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530,P=0.011)。治疗前两组患儿发热、头痛、咽干痛、鼻塞流涕、咳嗽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发热、头痛、咽干痛、鼻塞流涕、咳嗽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仅有1例患儿在服药后出现轻微腹泻,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小儿感冒风热犯肺证的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儿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2016年01期 v.24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41 ]
- 侯军龙;魏亚静;
目的比较冷冻球囊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药物治疗失败或效果较差的心房颤动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A组和RFCA组,每组20例。CBA组患者采用CBA进行治疗,RFCA组患者采用RFC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及左下肺静脉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冷冻最低温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及左下肺静脉PVI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A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左下肺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右上肺静脉消融时间均短于RFCA组,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冷冻最低温度均低于RFCA组(P<0.05);两组患者右上肺静脉手术时间、右侧膈下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左下肺静脉冷冻最低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CBA组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终点,CBA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0.0%,RFCA组为30.0%,两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的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5.214,P=0.020)。结论 CBA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PVI效果与RFCA无异,但其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远期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2016年01期 v.24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47 ] - 龚璐璐;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四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肺心病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心脏Tei指数、肺动脉压、血清脑钠肽(BNP)及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pH值、PaO2、PaCO2、心脏Tei指数、肺动脉压、血清BNP及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aCO2、Tei指数、肺动脉压、血清BNP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H值、PaO2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脏Tei指数(rs=-0.497,P=0.046)、肺动脉压(rs=-0.328,P=0.033)、血清BNP水平(rs=-0.671,P=0.025)、血清ET-1水平(rs=-0.620,P=0.031)均与Pa O2呈负相关。结论无创呼吸机可有效降低老年肺心病患者心脏Tei指数、肺动脉压、血清BNP及ET-1水平,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氧合状态。
2016年01期 v.2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43 ] - 刘宝鹏;代素敏;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脑灌注压(CPP)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67例,根据通气策略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氧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p O2)、氧合指数、颈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jVC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机械通气参数〔潮气量(VT)、呼气末正压(PEEP)及吸入氧浓度(Fi O2)〕及CPP、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观察组患者Pa CO2、PjVCO2、PEEP、ICP高于对照组,VT、Fi 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 O2、Sp O2、氧合指数、SjVO2、CPP及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EEP与ICP呈正相关(r=0.447,P=0.006);当PEEP>10 cm H2O时,PEEP与CPP呈负相关(r=-0.396,P=0.018);当PEEP≤10 cm H2O时,PEEP与CPP无直线相关性(r=-0.322,P=0.069)。Pa CO2与ICP无直线相关性(r=0.302,P=0.081),与CPP呈正相关(r=0.417,P=0.022);SjVO2与ICP(r=-0.512,P=0.367)、CPP(r=0.281,P=0.098)、MAP(r=-0.194,P=0.296)无直线相关性,与PjVCO2呈负相关(r=-0.512,P=0.002)。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CPP及脑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2016年01期 v.24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57 ]
- 孔卫国;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94例,根据CT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血肿型组48例和非血肿型组46例。患者均行脑梗死常规治疗;有出血转化后,微量出血的非血肿型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出血量较大的血肿型患者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病情严重、血肿较大患者行外科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血肿型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非血肿型组(F组别=12.23,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24,P<0.05),二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14.16,P<0.05)。非血肿型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血肿型组(Z=12.54,P<0.05)。结论非血肿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较血肿型患者病情轻、短期预后好。
2016年01期 v.24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二祥;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胺碘酮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组(n=3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u=2.34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压,安全性高。
2016年01期 v.24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魏俊;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于24 h内检测血清SF水平,观察组患者分别于发病12 h内及住院3~4 d进行颅脑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F水平,并分析血清SF水平与脑出血后脑水肿体积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不同住院时间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住院3~4 d水肿总体积、相对水肿体积均高于住院当天(P<0.05)。血清SF水平与住院当天相对水肿体积无明显相关性(rs=0.328,P=0.119),而与住院3~4 d相对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s=0.794,P<0.001)。结论脑出血后24 h内的血清SF水平可能提示脑水肿高峰期水肿体积的大小,为脑出血后脑水肿的评估和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2016年01期 v.24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符春苗;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对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84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心功能分级:Ⅰ级18例,Ⅱ级15例,Ⅲ级24例,Ⅳ级27例;随访1年,记录心源性死亡情况。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Ⅰ级患者,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不同预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存活患者。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NT-pro BNP可作为评估超高龄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2016年01期 v.24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朱星宇;刘俊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58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25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分期为Ⅳ期NSCLC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高于Ⅲ期患者,Ⅲ期患者高于Ⅱ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升高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对NSCLC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2016年01期 v.24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吕聪;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8月在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撤机情况分为撤机失败组(n=52)和撤机成功组(n=148)。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血红蛋白(HGB)、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以及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数(NEU)、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48例患者成功撤机拔管,52例患者撤机失败,失败率为26.0%。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年龄>60岁、入院时HGB<120 g/L、通气时间>10 d、MODS及治疗后WBC>10×109/L、NEU>80%、CRP>40 mg/L、ALB<35 g/L的比例均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年龄、入院时HGB、通气时间以及治疗后NEU、ALB是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导致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过大、入院时HGB水平过低、通气时间过长以及治疗后NEU过高、ALB水平过低。
2016年01期 v.24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锐;
目的观察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襄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颅组和钻孔组,各75例。开颅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钻孔组患者采用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颅内压、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结果钻孔组患者颅内压高于开颅组,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术后72 h达高峰,此后逐渐降低(P<0.05);钻孔组患者CSS评分低于开颅组,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钻孔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开颅组(P<0.05);钻孔组患者术后GOS分级优于开颅组(u=2.412,P=0.015);钻孔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开颅组,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HICH患者颅内控制效果不及开颅手术,但是近期和远期康复效果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2016年01期 v.24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何盈盈;徐双明;魏雅茹;
目的探讨和肽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一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42例,根据COPD综合评估按病情由轻至重分为4组:A组(n=4)、B组(n=12)、C组(n=7)、D组(n=19)。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并记录其急性加重期到缓解期所需住院天数。结果 D组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A、B组,B、C组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A组(P<0.05);B、C、D组患者缓解期血清和肽素水平均低于急性加重期(P<0.05)。D组患者住院天数长于A、B、C组(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617,P<0.01)。结论和肽素可评价COPD的严重程度,急性加重期血清和肽素水平升高,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提示预后不佳。
2016年01期 v.24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井润婷;吴伟;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的经颅多普勒检查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子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硬化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其他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及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白球比)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峰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S/D)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Vd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大脑中动脉(RMCA)Vs、Vm、Vd、PI、RI及S/D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血脂及白球比是脑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典型特征,表现为涡流及湍流、单支或多支血流指数升高;血压、血脂及白球比异常是其危险因素。
2016年01期 v.24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科远;李聪;吴晗;张晓明;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氧化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氨溴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氧化物质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34,P=0.737)。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活性氧类物质(R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SH-PX、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DA、R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可明显优化AECOPD患者血清氧化物质水平,减轻肺部氧化损伤,改善病情。
2016年01期 v.24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汤波;姚声涛;
目的探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SBW)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HCH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SBW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4.23,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采用SBW治疗HCH,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确切。
2016年01期 v.24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凝旭;沈莹;刘晓霞;涂艳;周小红;
目的了解老年病科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探讨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患者943例,根据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分为骨质疏松症组(OP组,n=387)和非骨质疏松症组(NOP组,n=556)。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43患者中骨质疏松症387例,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41.04%。两组患者年龄及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患者女性所占比例、吸烟率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NOP组,体质指数(BMI)低于NO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病科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且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采取系统全身性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2016年01期 v.24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付祥玲;任金林;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入院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 H值、Pa O2及Sp O2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 H值、Pa O2及Sp O2均高于治疗前,Pa CO2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快速恢复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确切。
2016年01期 v.24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莉;康睿;张宇祥;王玉娟;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7在不同类型哮喘中的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6例作为病例组,分为过敏性哮喘组50例和非过敏性哮喘组56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单个核细胞中Th17、Th2及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血浆及诱导痰中白介素(IL)-17A、IL-10、IL-4、IL-5及IL-18水平,以及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 (1)过敏性哮喘组患者Th2比例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和对照组(P<0.05);非过敏性哮喘组患者Th17比例高于过敏性哮喘组,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2)非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血浆IL-17A水平高于过敏性哮喘组,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血浆IL-4水平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3)非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17A、IL-18水平高于过敏性哮喘组,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4水平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4)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非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过敏性哮喘组,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类型哮喘患者的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存在差异,且非过敏性哮喘患者以上指标水平较高,Th17水平可能决定了哮喘类型。
2016年01期 v.24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曹雄彬;戴军;宫丽;匡良洪;刘雅芳;孙元平;石云琼;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9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52)和高剂量组(n=57)。低剂量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d,高剂量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低剂量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MCP-1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MCP-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剂量越大改善越明显。
2016年01期 v.24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林锦超;康德;王翠玉;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B6、甲钴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B6、甲钴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叶酸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6.824,P<0.05)。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6、甲钴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血浆Hcy水平。
2016年01期 v.24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由美;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VBIV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长春西汀,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辅助治疗VBIV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
2016年01期 v.24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秋艳;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不同中医证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82例。经中医辨证,分为心气虚证58例,心阳虚证24例。比较并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术前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患者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气虚证患者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低于心阳虚证患者(P<0.05);不同证型患者的术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高于术前(P<0.05)。术后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患者的LVEF、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气虚证患者CO、CI高于心阳虚证患者(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不同中医证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心气虚患者优于心阳虚患者,其机制可能是提高CO和CI水平。
2016年01期 v.24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蔡峰;张舒;付佑辉;范艳红;王海涛;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联合金水宝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轻中度OSAHS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和金水宝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SaO_2<90%时间、睡眠呼吸障碍最长时间;评价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HI、LSaO_2、MSaO_2、SaO_2<90%时间、睡眠呼吸障碍最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HI低于对照组,SaO2<90%时间、睡眠呼吸障碍最长时间短于对照组,LSaO_2、MSaO_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天嗜睡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天嗜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轻中度OSAHS患者睡前口服多索茶碱联合金水宝安全有效,可缩短睡眠呼吸障碍最长时间、SaO2<90%时间,改善夜间LSaO_2、MSaO_2。
2016年01期 v.24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