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文艳;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2009年03期 v.17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先辉;邓健忠;游小梅;吴英宏;廖云彪;李程;
目的调查坪山街道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及其各代谢异常组分患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特点,为制定社区家庭访视对代谢综合征生活质量及各代谢异常组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深圳市坪山19个社区20~70岁常住人口1926例进行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调查,新诊断或已确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398例,进行腰围、血脂、血压、血糖等的检测和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腰围偏大、血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压升高、空腹血糖升高的患病率分别为20.14%、25.9%、29.5%、17.2%、56.9%、20.0%;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血尿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低密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坪山社区居民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血压升高发生率最高,其他代谢异常组分的患病率也较高;代谢综合征常同时伴有多种组分检查指标的异常,综合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2009年03期 v.17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臧宏科;聂玮;王建文;杨光;徐冬梅;
目的通过监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morning blood pressure,MBP),检测清晨高血压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对心脑肾靶器官的影响,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方法对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利用动态血压测定仪进行血压分析,分为血压晨峰组36例与非晨峰组34例;依据超声心动图计算心肌左室质量指数(LVMI),尿微量清蛋白及肌酐并计算2者比值(ACR),以颅脑磁共振或CT筛查脑梗死。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的BNP、LV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ACR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出现脑梗死24例,非晨峰组出现脑梗死14例,晨峰组与非晨峰组脑梗死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与心脑肾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因此应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服药时间,减少血压晨峰对靶器官的损害。
2009年03期 v.17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梁中华;张伟华;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40例冠心病患者和38例健康人进行分析。结果(1)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峰值速度/左室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患者心电图PTFV1负值大者E/A比值显著降低;(3)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PTFV1有助于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障碍。
2009年03期 v.17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林红浪;汤菊妹;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静脉留置针、一次性输液器延长管及灭菌输液瓶、中心负压吸引器)在新生儿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例气胸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代替传统的穿刺针,一次性输液器延长管、灭菌输液瓶及中心负压吸引器组成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代替胸管和传统的吸引装置进行闭式引流。结果引流24~96h,12例临床治愈,经复查胸片后被压缩的肺叶基本吸收,1例因合并其他严重症状而死亡,2例放弃治疗,12例临床治愈的患儿在引流过程中无1例发生继发感染和气漏。结论改良后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术中操作简便易行、损伤小、感染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03期 v.17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毛旻韬;王小冬;李柏胜;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肺炎衣原体及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等炎症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合成释放的关系。方法测定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患者的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M,CRP,TNF-α,IL-6水平。并和正常健康者40例(健康对照组)作对照。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gM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CRP、TNF-α、IL-6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以及肺炎衣原体介导的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合成释放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2009年03期 v.17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锡波;温洪军;祖建忠;王栋梅;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血清C肽检测对诊断成年迟发型糖尿病(LADA)的意义。方法对初诊为糖尿病的240例患者进行血清GADA、IAA、ICA以及空腹和餐后C肽检测,并对抗体阳性及阴性患者的C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抗体检测为阳性者58例,GADA阳性者21例(36.2%),ICA阳性者14例(24.1%),IAA阳性者6例(10.3%),双抗体阳性者15例(25.9%),三抗体阳性者2例,(3.4%)。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和餐后C肽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者,双抗体和三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和餐后C肽低于单抗体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抗体检测有助于在初诊糖尿病患者中筛选LADA,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03期 v.17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尤洪;谭美娟;戴建明;吴添平;吴克松;吴振宏;周淑玉;
目的探讨急性脑外伤后患者垂体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300例,动态测定患者垂体激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外伤后患者多种垂体激素水平升高,颅脑损伤程度越重,伤后即刻垂体激素水平越高。随后激素水平逐渐下降。结论急性脑外伤后患者垂体激素水平可以作为伤情评价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2009年03期 v.17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敏玲;刘世兴;李九莲;
目的探讨广州市海珠区居民冠心病的流行情况及患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冠心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该地区18岁以上研究对象2254例,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等方法收集资料,依据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结果调查显示沙园社区冠心病的患病率为3.46%,男性患病率为3.41%,女性为3.4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年龄、冠心病家庭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冠心病患病率与全国水平接近,高血压、年龄、冠心病家庭史、高脂血症、糖尿病是该地区居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009年03期 v.17 17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玲;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心肌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AABC(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美托洛尔,辛伐他汀)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步长稳心颗粒,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肌缺血心电图有效率为77.5%,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好的疗效。
2009年03期 v.17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国忠;张立新;张学坤;刘长虹;张海滨;郭金成;姚立云;高国旺;张正海;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联合应用凯时(前列腺素E1)对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将5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且符合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血流TIMI0级或1级),PCI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达到血流TIMI3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凯时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心肌呈色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umSTR)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及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凯时组心肌呈色分级2/3级获得率明显增高(71.4%vs43.3%,P<0.05),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umSTR)≥50%的比例更高(82.1%vs53.3%,P<0.05)。心肌梗死1周后射血分数亦高于对照组(57.3%±5.4%vs47.2%±7.2%,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基础上,联合凯时治疗可改善心肌灌注,改善患者心功能,近期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2009年03期 v.17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郑晓山;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共7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口服1次,共7d,出院后继续治疗1~3个月。观察两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疗效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3.21%,对照组72.68%,;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6.0%及53.6%。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间隔延长,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亦明显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舒血宁联合辛伐他汀较单用舒血宁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更能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及降血脂,安全可靠。
2009年03期 v.17 18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席孟杰;董学敏;刘志宏;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1例,对照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15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表3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比较(x±s)组别例数治血疗浆前黏度(mP治a.疗s后)治全疗血前黏度(mP治a.疗s后)全治血疗还前原黏度(治mP疗a.后s)治血疗细前胞比容治(%疗)后治疗组1311.95±0.231.73±0.105.3±2.14.6±1.211.4±5.29.5±2.40.45±0.210.41±0.13对照组1131.89±0.201.82±0.215.4±1.35.0±1.212.7±3.711.2±4.30.45±0.140.44±0.06组别治血疗小前板聚集率治(疗%后)治纤疗维前蛋白原(治g疗/L后)治疗血前沉(mm/治h疗)后治疗血前沉方程K治值疗后治疗组61±2155±154.6±1.03.5±1.238±1124±12143±48107±42对照组58±2256±154.4±1.03.9±0.738±834±11144±46136±46表4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比较(x±s,mmol/L)组别例数治疗前TC治疗后治疗前TG治疗后治疗前HDL-C治疗后治疗前LDL-C治疗后治疗组1318.1±1.85.1±1.33.5±1.22.0±1.00.9±0.61.0±0.54.1±0.83.0±0.6对照组1137.8±1.57.1±1.93.1±1.02.7±0.80.9±0.50.9±0.54.0±0.53.5±0.5
2009年03期 v.17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巨华;李艳;2009年03期 v.17 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世忠;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小剂量胺磺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方法80例患者口服维持剂量胺磺酮0.2g/d,平均随访36个月。结果共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其中心脏毒性3例,肺毒性1例,甲状腺毒性5例,肝功能异常2例,皮疹1例。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可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服药期间监测各项指标,预防严重的并发症。
2009年03期 v.17 18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董学敏;
目的观察头痛宁治疗各类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6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6例,对照组140例。治疗组采用头痛宁胶囊,对照组采用脑益宁片正天丸,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中痊愈10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30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头痛宁治疗各类型头痛有确切的疗效。
2009年03期 v.17 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阎志欣;张伯鹏;赵艳;
目的观察痰热清雾化吸入联合甲强龙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2例,两组除常规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外,治疗组给予痰热清雾化吸入,并联合甲强龙静脉滴注。对照组只给予痰热清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儿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啰音、胸片好转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气促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吸收时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雾化吸入联合甲强龙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疗效显著。
2009年03期 v.17 18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孟沛;张晓玲;何清;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8例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共14d;于第1、3、5d同时给予巴曲酶,剂量分别为10BU,5BU,5BU,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用巴曲酶,剂量和用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一例继发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血生化及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依达拉奉与巴曲酶合用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2009年03期 v.17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宗娟;刘德先;郭宏;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脉络宁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改善脑血液循环,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2009年03期 v.17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段慧;艾民;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血流、保护脑细胞治疗。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者给予相应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14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8%,两组治疗后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1,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失有较好疗效。
2009年03期 v.17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谢志灵;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联合达美康缓释片与单用达美康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控制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达美康缓释片3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500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16周。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比对照组亦有较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美康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单用达美康缓释片。
2009年03期 v.17 193-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潘社红;李国华;刘更新;郝学民;2009年03期 v.17 19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付鑫;戴显松;曲巍;
目的利用平滑指数评价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平稳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4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mg,1次/d,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平滑指数。结果治疗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11±0.32),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01±0.12)。结论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平稳、有效并具有良好的平滑指数。
2009年03期 v.17 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大军;
回顾性分析30例社区老年人Holter监测心脏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人间歇性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憋气等临床表现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结果发现,Holter监测对社区老年人心脏性疾病的观察改变了以往诊治的局限或失误。
2009年03期 v.17 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方全明;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和继发性癫痫的关系。方法对31例脑血管意外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意外后继发性癫痫早期发作21例,占68.25%;迟发性发作10例,占31.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位于皮质占66.67%,位于皮质下占3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发作者中,以脑出血、脑栓塞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迟发性发作者中,以脑血栓形成为主。结论脑血管意外后继发性癫痫与中风部位有关,早期发作与迟发性发作的治疗和转归不同。
2009年03期 v.17 20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鹏;2009年03期 v.17 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书景;王增粉;彭英然;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缝扎术对于治疗由于子宫下段收缩不良造成的产后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6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子宫下段缝扎术,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15例止血成功,保留子宫;1例效果不佳改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对于子宫下段收缩不良患者施行子宫下段缝扎术,止血效果好,方法简便,增加保留子宫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2009年03期 v.17 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子贺;张胜林;张英新;黄正云;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6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高压氧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同时随机抽取50例脑梗死患者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高压氧组有效率95.5%,对照组7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加药物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2009年03期 v.17 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桂秋;2009年03期 v.17 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伊风;2009年03期 v.17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廖媛晖;宋庆铭;2009年03期 v.17 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孟凡山;赵玉兰;戴冬梅;
目的评价泰安地区3家三甲医院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实际效果。方法应用心肺复苏培训设备对每个人员进行模拟心肺复苏操作,检测复苏时按压幅度、按压频率、按压间释放压力,同时记录5组30:2CPR操作按压及通气的时间,根据培训前检测中发现的不足采取针对性培训,再行培训效果检测。结果培训前心肺复苏操作总体合格率较低,尤其以按压过快为显,培训后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受试人员培训前操作整体水平不高,经培训后明显改善。
2009年03期 v.17 21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尹梅娟;
目的探讨外伤患者术前存在的心理反应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减少患者不良心理的方法。方法对316例外伤患者术前存在的心理反应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外伤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结论对骨科外伤术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2009年03期 v.17 217-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玉媛;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当天即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r指数评分疗效、Fugl-Meyer评定疗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降低患者伤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2009年03期 v.17 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罗小燕;陈文英;詹秀莲;何海玲;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分娩的影响,寻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利于产后护理的方法。方法选择400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方法,观察其产程的时间,产后出血情况,产妇产时的心理变化,产后分娩时疼痛分级的比较。观察其结果。结果干预后的产妇在分娩中情绪良好,疼痛明显减轻,产后出血率降低。两组孕妇分娩时疼痛分级的比较显示:观察组孕妇在0级、Ⅰ级、Ⅲ级疼痛比对照组孕妇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级疼痛分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护理干预,对稳定产妇情绪,减轻产时疼痛,减少产后出血有明显效果。
2009年03期 v.17 22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月华;
目的建立完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路经。方法选取我科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象,临床路径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用临床路径的标准方案与传统临床护理方案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控制成本和保证护理质量。
2009年03期 v.17 22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海青;2009年03期 v.17 225-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淑莲;2009年03期 v.17 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