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亚玉;王曈;曲青霞;张越;冷月;王一鸣;刘海霞;初银珠;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CHD)中最紧急、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主要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有关,由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是基本相同的,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通过外周动脉粥样病变来了解或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下肢动脉走行长,分段多,与CHD尤其是ACS的关系仍不明确。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AC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心外科2020年收治的CHD患者或疑似CHD患者224例,根据是否为ACS分为ACS组151例和非ACS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情况、饮酒情况、CHD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素氮、血肌酐(Scr)]、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S的影响因素。结果 ACS组患者中男性占比、身高、吸烟者所占比例及GGT水平高于非ACS组(P <0.05)。ACS组患者股浅动脉狭窄数、胫前动脉狭窄数、胫后动脉狭窄数、下肢动脉总狭窄数多于非ACS组,股浅动脉狭窄程度、胫前动脉狭窄程度、胫后动脉狭窄程度、下肢动脉斑块分级重于非ACS组,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高于非ACS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肢动脉局部粥样硬化指标并不是AC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下肢动脉总狭窄数是ACS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下肢动脉总狭窄数是AC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下肢动脉局部粥样硬化并不是ACS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1年05期 v.29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明明;康宏;姚亚丽;余飞;马正科;
背景 Lorenz-RR散点图是基于心电大数据连续的RR间期迭代追踪形成的图形,能够直观且真实地提取心脏搏动图形,可更精准地显示心率变异性(HRV)。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 EF)患者Lorenz-RR散点图特点及其与HRV、心功能的关系,以期为Lorenz-RR散点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HFr EF患者12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Ⅱ级亚组49例、Ⅲ级亚组45例、Ⅳ级亚组34例。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10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Lorenz-RR散点图特点及HRV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HFr EF患者Lorenz-RR散点图指标与HRV指标、NYHA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NT-pro BNP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长轴、短轴、长轴/短轴、面积及24 h内所有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所有相邻窦性RR间期的均方根差(r MSSD)、24 h内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个数在窦性心搏总数中的百分比(PNN50)、三角指数、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Lorenz-RR散点图中鱼雷状、梭状、短棒状、不规则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棒球拍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Fr EF患者Lorenz-RR散点图的长轴与SDNN、SDANN、PNN50、三角指数、LF、HF呈正相关(P <0.05);短轴与r MSSD、PNN50、LF、HF呈正相关(P <0.05);长轴/短轴与SDANN呈正相关,与r MSSD、PNN50呈负相关(P <0.05);面积与SDNN、SDANN、r MSSD、PNN50、三角指数、LF、HF呈正相关(P <0.05)。Ⅲ、Ⅳ级亚组Lorenz-RR散点图的长轴、面积、SDNN、SDANN、三角指数、LF、HF小于Ⅱ级亚组,Ⅳ级亚组Lorenz-RR散点图的长轴/短轴低于Ⅱ级亚组(P <0.05);Ⅳ级亚组Lorenz-RR散点图的长轴、面积、SDNN、SDANN、三角指数、LF、HF小于Ⅲ级亚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Fr EF患者NYHA分级与长轴、短轴、长轴/短轴、面积呈正相关(P <0.001)。结论 HFr EF患者的Lorenz-RR散点图的量化指标均下降,形状多呈鱼雷状、梭状、短棒状、不规则状,与HRV指标、心功能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Lorenz-RR散点图能直观且定量地分析HFrEF患者HRV,也可为患者心功能不全评估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v.29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郑惠文;张作慧;陈雪婷;季郑军;张琪;刘洁;刘永海;
背景脑微出血(CMBs)在认知功能障碍(CI)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45%,虽然CMBs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目前CMBs的危险因素尚无统一定论,且CMBs是否独立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以及不同CMBs部位和数量与总体认知功能和具体认知域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索。目的探讨CMBs、CI的危险因素,并分析CMBs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01-01至2020-05-31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小血管病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BUA)、同型半胱氨酸(Hcy)、β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磷酸化Tau-181蛋白]、影像学资料、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及其各认知域得分。根据颅脑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MBs组(84例)和非CMBs组(112例)。根据微出血解剖评分量表(MARS),将CMBs分为皮质-皮质下CMBs(包括皮质下U纤维)、深部CMBs、幕下CMBs、混合CMBs。根据Mo CA量表得分,将患者分为CI组(Mo CA量表得分≤26分,90例)和非CI组(Mo CA量表得分>26分,106例)。CMBs、CI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组CMBs数目与Mo CA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部位CMBs与Mo CA量表各认知域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857,95%CI(1.197,6.822)]、高血压病史[OR=4.098,95%CI(1.949,8.618)]、TC[OR=0.553,95%CI(0.370,0.828)]、Aβ_(1-42)[OR=1.013,95%CI(1.002,1.024)]是CMBs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1.065,95%CI(1.011,1.122)]、受教育年限[OR=1.086,95%CI(1.023,1.153)]、脑白质病变(WML)[OR=5.414,95%CI(2.411,11.213)]和CMBs[OR=7.857,95%CI(3.371,18.313)]是CI的影响因素(P<0.05)。CI组CMBs数目与Mo CA量表得分无直线相关关系(r_s=-0.147,P=0.166)。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I组皮质-皮质下CMBs与Mo CA量表延迟记忆、语言能力得分呈负相关(P<0.05);深部CMBs与Mo CA量表视空间及执行、定向力得分呈负相关(P<0.05);混合CMBs与Mo CA量表注意力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CMBs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有高血压病史、TC降低、Aβ_(1-42)升高,CI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受教育年限短、发生WML与CMBs;CMBs与CI患者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具体为皮质-皮质下CMBs与延迟记忆、语言能力呈负相关,深部CMBs与视空间及执行、定向力呈负相关,混合CMBs与注意力呈负相关。
2021年05期 v.29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康丽媛;徐辉;姚燕雯;白宏英;
背景脑白质高信号(WMH)是老年人颅脑影像学检查中最为常见的缺血性表现,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脑卒中风险增加、抑郁、排尿排便障碍,是老年人残疾、独立生活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因而其早期发现和干预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WMH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2020年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WMH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HRV参数。根据Fazekas量表总分,将患者分为三组:无或轻度WMH组(Fazekas量表总分为0~2分,97例)、中度WMH组(Fazekas量表总分为3~4分,104例)、重度WMH组(Fazekas量表总分为5~6分,47例)。WMH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HRV参数与WMH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重度WMH组全程每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相差超过50 ms的心搏数占总窦性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低于无或轻度WMH组、中度WMH组(P<0.05);中度WMH组、重度WMH组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 MSSD)、低频功率(LF)低于无或轻度WMH组(P<0.05);重度WMH组高频功率(HF)低于无或轻度WMH组(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 MSSD是WMH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OR=0.987,95%CI(0.978,0.997),P<0.05];校正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可能影响HRV或WMH严重程度的因素后,结果仍显示,r MSSD是WMH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OR=0.987,95%CI(0.977,0.997),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DNNindex、r MSSD、PNN50、LF、HF与WMH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_s值分别为-0.232、-0.243、-0.167、-0.147、-0.151,P值均<0.05)。结论HRV参数中的SDNNindex、rMSSD、PNN50、LF、HF与WMH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参与了WMH的发生。
2021年05期 v.29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婷婷;谭江山;胡崧;吴艳;高鑫;华潞;
背景国内外目前尚缺乏未合并易栓症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分析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心2013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27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化验指标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279例,随访时间为1~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删失7例(2.5%),最终纳入患者272例。随访结束时,队列的总生存概率为91.2%(248/272)。死亡组出现症状到诊断时间长于存活组,6 min步行距离短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右心房压(RAP)、肺血管阻力(PVR)高于存活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心指数(CI)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单独靶向药物治疗率高于存活组,单独经皮肺血管成形术(PTPA)率、单独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率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 O_2≥60%[HR=0.356,95%CI(0.139,0.916)]、血运重建[HR=0.089,95%CI(0.028,0.279)]是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而出现症状到诊断时间≥25个月[HR=1.009,95%CI(1.002,1.016)]是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较高的Sa O_2和血运重建是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而出现症状到诊断时间延长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积极的血运重建有望进一步改善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的长期预后。
2021年05期 v.29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佳;赵薇;周晓燕;
背景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生理状态,可由间质性肺疾病(ILD)引起。目前国内对间质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ILD-PH)患者PH与肺功能相关性的研究很少。目的分析ILD-PH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就诊的ILD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H,将其分为ILD-PH组(71例)和非ILD-PH组(13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ASP、肺功能指标,分析ILD-PH患者PASP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LD-PH组病程长于非ILD-PH组,尿酸(UA)、D-二聚体(D-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脑钠肽(BNP)、PASP高于非ILD-PH组,血小板计数(PLT)、肺活量百分比(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低于非ILD-PH组(P<0.05)。ILD-PH患者PASP与最大通气量(MVV)、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EV_1/FVC、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RV/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ILD-PH患者PASP可能与肺功能指标(MVV、VC%、FVC%、FEV_1/FVC、RV/TLC%、DLCO)呈负相关。
2021年05期 v.2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云虹;林雅明;符薇薇;董非斐;周少珑;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发展中国家致残常见疾病。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血管病变,进而导致肾脏过滤功能下降、血肌酐(Scr)水平升高,进而致使AIS发生风险增加,因此,探讨糖尿病患者AIS发生风险的潜在因素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AIS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开展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2020年三亚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与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7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合并AIS分为糖尿病卒中组73例和糖尿病非卒中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院前用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AIS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糖尿病患者AIS发生率为41.48%(73/176)。糖尿病卒中组患者体质指数(BMI)、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空腹血糖、Scr水平高于糖尿病非卒中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糖尿病非卒中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OR=1.923,95%CI(1.258,2.940)]、空腹血糖[OR=1.878,95%CI(1.261,2.796)]、白蛋白(Alb)[OR=0.863,95%CI(0.755,0.985)]、Scr[OR=1.035,95%CI(1.007,1.063)]是糖尿病患者并发AIS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本研究糖尿病患者AIS发生率为41.48%,红细胞计数、空腹血糖、Alb、Scr是糖尿病患者并发AIS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1年05期 v.2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幸世峰;孙理华;骆小梅;
背景抑制巨噬细胞脂质蓄积(泡沫化)和炎症因子释放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途径。微小RNA(miR)-146a是否通过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等膜蛋白以三磷酸腺苷(ATP)为能源将细胞内游离胆固醇转运到细胞膜表面,进而减少细胞内胆固醇蓄积尚未知。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6a是否通过靶向沉默ABCA1调控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6月。培养THP-1细胞(人单核细胞株)并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其吞噬脂质形成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将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任何其他试剂;阳性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肝X受体激动剂T0901317;阴性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ABCA1小干扰RNA(siRNA);模拟物组,培养液中加入miR-146a mimics;抑制剂组,培养液中加入miR-146a inhibits;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胆固醇流出效率。将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分别接种到6孔板并培养至生长对数期,按照要求分别加入In-NC(NC组)、miR-146a mimics(模拟物组)、miR-146a inhibits(抑制剂组)、miR-146a mimics+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模拟物+PDTC组)、miR-146 anhibits+NF-κB抑制剂(抑制剂+PDTC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κB通路p50、p65及ABCA1的m 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将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汇合度达到80%后分别转染miR-146a mimics(模拟物组)、miR-146a inhibits(抑制剂组)及In-NC(NC组),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细胞、坏死细胞及凋亡细胞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46a与ABCA1结合情况。结果阳性对照组胆固醇流出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模拟物组胆固醇流出效率低于阳性对照组,抑制剂组胆固醇流出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模拟物组(P <0.05)。模拟物组正常细胞水平低于NC组,抑制剂组正常细胞水平高于NC组和模拟物组(P <0.05);模拟物组坏死细胞、晚期凋亡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水平高于NC组,抑制剂组坏死细胞、晚期凋亡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水平低于NC组和模拟物组(P <0.05)。模拟物组NF-κB通路p50、p65的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ABCA1的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C组(P <0.05);模拟物+PDTC组NF-κB通路p50、p65的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拟物组,ABCA1的m 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拟物组(P <0.05)。抑制剂组NF-κB通路p50、p65的m RN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C组,ABCA1的m 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P <0.05);抑制剂+PDTC组NF-κB通路p50、p65的m 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抑制剂组,ABCA1的m RN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抑制剂组(P <0.05)。SDM2+miR-146a组和SDM1/SMD2+miR-146a组ABCA1 3'UTR活性与WT+Con-m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46a可通过抑制ABCA1表达而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从而导致AS发生发展,而NF-κB可以减轻miR-146a对ABCA1表达的抑制作用。
2021年05期 v.29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宜恒;郑振中;
背景甲状腺功能与心力衰竭有密切的关系。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已被证明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但对于已经确诊的心力衰竭患者来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其预后有何影响仍然未知。目的系统性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发表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OS)评价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以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效应量。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心力衰竭患者9 413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60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8 8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HR=1.44,95%CI(1.16,1.78),P <0.05]。根据研究地区、样本量、年龄、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不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均是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P <0.05),但在≤65岁和随访时间<2年的心力衰竭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更强(HR值分别为1.76和2.01)。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但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2021年05期 v.29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红叶;郭利涛;孙婧婧;张蕾;王天罡;刘红娟;
背景机械通气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抗感染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近年随着细菌耐药形势愈发严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尤为重要。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疗程对VAP患者疗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5—2020年。短疗程组为VAP患者抗菌药物疗程<10 d;长疗程组为VAP患者抗菌药物疗程≥10 d。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VAP复发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包含943例患者,其中短疗程组466例,长疗程组4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1.11,95%CI(0.87,1.43)]、机械通气时间[均数差(MD)=0.26,95%CI(-0.40,0.92)]、ICU住院时间[MD=-0.61,95%CI(-1.91,0.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疗程组患者VAP复发率低于短疗程组[RR=1.34,95%CI(1.05,1.73),P=0.02]。结论与抗菌药物疗程≥10 d相比,抗菌药物疗程<10 d同样可达到有效治疗VAP的目的,但抗菌药物疗程<10 d者VAP复发率较高。
2021年05期 v.29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肖立平;田洋;曾盼;崔金医;冯春晖;李天予;孙艳辉;
背景目前关于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溶栓和抗凝治疗策略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重组人尿激酶原(rh Pro-UK)因安全性高、出血风险低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但其用于急性PTE患者溶栓治疗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探讨rh Pro-UK联合肝素治疗急性中高危PTE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2020年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治疗的急性中高危PTE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肝素治疗,其中对照组持续泵注肝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血气分析[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肺动脉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及治疗1周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血流动力学失代偿、死亡、出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 O_2、Pa CO_2及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 Pa O_2、Pa CO_2、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呼吸困难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血清NT-pro BNP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Pa O_2、Pa CO_2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血清NT-pro BNP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APSE、肺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 TAPSE大于对照组,肺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TAPSE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肺动脉压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1周后,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及重度出血,其中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失代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明显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 Pro-UK联合肝素可有效地缓解急性中高危PTE患者的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右心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肺动脉压,短期疗效确切。
2021年05期 v.29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付平;刘冠彬;陈敬;
背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童常见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临床治疗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为主,但西药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易反复。喜炎平注射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均属于中成药,且安全性较好,研究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对临床用药指导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洪湖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喜炎平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恢复情况(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消失时间)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发热、咳嗽、鼻塞积分)、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免疫功能指标(CD_3~+T淋巴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咳嗽、鼻塞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咳嗽、鼻塞积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CT、CRP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CT、CRP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_3~+T淋巴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CD_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儿CD_3~+T淋巴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CD_8~+T淋巴细胞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通过减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炎性反应、提高患儿免疫力而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缓解病情严重程度,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年05期 v.29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石家冲;郑欣;兰江;周波;
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多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但手术并发症较多,且患者易发生脱机困难,因此开展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药物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左西孟旦联合多巴胺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潜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左西孟旦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5 d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内脂素、MMP-9、MMP-2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5 d后心率、MAP、CVP、EVLWI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5 d后心率、MAP、CVP、EVLWI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5 d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SD和LVEDD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5 d后LVEF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LVESD和LVEDD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5 d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5 d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5 d后血浆内脂素、MMP-9、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5 d后血浆内脂素、MMP-9、MMP-2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多巴胺可有效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浆内脂素、MMP-9、MMP-2水平,且未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2021年05期 v.29 92-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洁;玉王宁;刘鑫;刘岩;苗玲;王敏;王莹;张辉;
背景目前,非增强CT扫描(NECT)定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NECT定位多发性a 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性及其对a 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9年邯郸市第二医院诊治的243例a SAH患者。记录NECT定位多发性a 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性,比较正确定位和错误定位的多发性a SAH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发生情况、Hijdra评分、破裂动脉瘤大小及破裂动脉瘤位置。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a SAH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发生情况、吸烟史、饮酒史、Fisher评分、破裂动脉瘤位置、脑积水发生情况、脑室内出血发生情况、动脉瘤类型及初始、随访视神经鞘管直径(ONSD)指数。NECT定位多发性a SAH患者破裂动脉瘤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a 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Fisher评分、初始ONSD指数及二者联合对a 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NECT正确定位多发性a 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符合率为79.7%(55/69),其中正确定位破裂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符合率为90.9%(30/33),其他部位为69.4%(25/36)。243例a SAH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196例,预后不良4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及破裂动脉瘤大小是NECT定位多发性a SAH患者破裂动脉瘤准确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年龄、糖尿病、Fisher评分、初始ONSD指数和随访ONSD指数是a 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sher评分、初始ONSD指数及二者联合预测a SAH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612[95%CI(0.495,0.724)]、0.623[95%CI(0.512,0.736)]、0.747[95%CI(0.649,0.858)]。结论NECT正确定位多发性a 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符合率为79.7%,尤其是破裂大脑前循环动脉瘤,并发症及破裂动脉瘤大小是影响NECT定位多发性a SAH患者破裂动脉瘤准确性的影响因素;NECT测量的ONSD指数联合Fisher评分对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NECT测量的ONSD指数、Fisher评分单一指标。
2021年05期 v.29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牟干;官莉;马潇枭;刘玲;高宝安;
背景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若能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将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肺癌的早期诊断正是呼吸肿瘤界的难点与热点。目的分析薄层CT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SPN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SPN 92例、良性SPN 6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薄层CT扫描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薄层CT扫描、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其联合诊断恶性SPN的价值。结果恶性SPN患者年龄大于良性SPN患者,有吸烟史者所占比例高于良性SPN患者(P <0.05)。薄层CT扫描诊断恶性SP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7[95%CI(0.647,0.807)],灵敏度为76.1%,特异度为80.6%;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恶性SPN的AUC为0.634[95%CI(0.544,0.725)],灵敏度为56.5%,特异度为72.6%;薄层CT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恶性SPN的AUC为0.850[95%CI(0.788,0.912)],灵敏度为85.9%,特异度为69.4%。结论薄层CT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恶性SPN的灵敏度较高,有利于恶性SPN的早期发现,其在SPN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情况,应注意鉴别,必要时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2021年05期 v.29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晓东;郑晓霆;张万林;胡小莲;
背景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临床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但术后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故明确其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干预对提高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天长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经CT、X射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未明确诊断的80例肺部疾病患者,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统计本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病理检查诊断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无并发症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情况、病灶直径、病灶距胸壁距离、穿刺角度、穿刺深度、穿刺针停留时间、进针点位置及穿刺术后体位。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8%(79/80),病理检查诊断率为96.2%(76/7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7/80)。有无并发症患者合并COPD情况、病灶直径、病灶距胸壁距离及穿刺针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OR=3.927,95%CI(1.724,8.945)]、病灶直径<2.5 cm[OR=5.387,95%CI(1.773,16.367)]、病灶距胸壁距离> 3 cm [OR=6.456,95%CI(1.709,24.382)]、穿刺针停留时间> 10 min[OR=7.614,95%CI(2.748,21.098)]是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较高,病理检查诊断率较高;本组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其中合并COPD、病灶直径<2.5 cm、病灶距胸壁距离> 3 cm、穿刺针停留时间> 10 min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2021年05期 v.29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山;武一平;祁红辉;申向竹;董雨;李忆蒙;韩亚非;徐伟;杨德真;唐会昌;马可;
背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基底核区出血的常用手术方式,而3D-Slicer软件可利用患者术前颅脑CT或MRI扫描图像原始数据,在短时间内对头皮、颅骨、血肿进行三维重建,便于术者更清楚地了解术区的解剖关系。目的比较3D-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4科2018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0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3D-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前血肿量、术后残留血肿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ADL评分、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3D-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可更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长,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高。
2021年05期 v.29 113-11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利;张于;王彦;石文建;张欢;董伟;
背景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主要手段,但术后致残率较高是手术治疗的难点。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多模态3D-Slicer血肿重建及神经内镜等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外科微创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而患者术后辅以早期康复可能会更有效地降低致残率。因此,外科微创技术治疗脑出血的适应证、关键技术、康复技术和卫生经济学评价亟需临床试验进行明确。目的探讨多模态3D-Slicer颅内血肿重建技术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ICH伴偏瘫患者13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采用多模态3D-Slicer软件技术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者分为A组(45例),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者为B组(45例),穿刺引流术治疗者为C组(45例),患者均于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术后电话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偏瘫缓解率及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康复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结果 A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B、C组,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偏瘫缓解率高于B、C组,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B、C组(P <0.05);B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C组,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偏瘫缓解率高于C组,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C组(P <0.05)。三组患者康复前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康复后NIHSS评分低于B、C组,ADL评分高于B、C组(P <0.05);B组患者康复后NIHSS评分低于C组,ADL评分高于C组(P <0.05)。三组患者康复后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康复前,ADL评分分别高于本组康复前(P <0.05)。术后6个月,A组患者预后优于B、C组(P <0.001),B组患者预后优于C组(P <0.05)。结论多模态3D-Slicer颅内血肿重建技术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HICH伴偏瘫患者可更有效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及偏瘫缓解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术后采用早期康复可更有效地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2021年05期 v.29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颖;解杨婧;
背景近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高功率短时程导管射频消融心房颤动(AF)逐渐应用于临床,但目前有关高功率短时程导管射频消融的实际消融功率值尚未确定。目的比较高功率短时程与常规功率导管射频消融治疗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高功率短时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前壁消融功率为50 W,其他部位消融功率为40 W)的42例AF患者作为高功率组,行常规功率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前壁消融功率为35 W,其他部位消融功率为30 W)的42例AF患者作为常规功率组。比较两组患者消融效果,主要包括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成功率、CPVI中补点消融发生率及消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内AF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CPVI成功率和CPVI中补点消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功率组患者消融时间短于常规功率组(P <0.05)。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35.7±98.9)d,均未发现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AF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功率导管射频消融相比,高功率短时程导管射频消融能更有效地缩短AF患者消融时间,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及AF复发风险,故高功率短时程导管射频消融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消融术式。
2021年05期 v.29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丽;王乐;马妮;王喜;山媛;
一氧化二氮(N_2O)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因吸食后可使人丧失痛觉、产生欣快感而在娱乐场所被滥用,长期大量吸食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本文回顾了2020年3—7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的4例N_2O中毒致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了其临床特点:N_2O中毒致神经系统损伤临床上可表现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也可表现为肢体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认知功能减退及情绪障碍等;肌电图多表现为长度依赖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髓鞘脱失及轴索损伤等;脊髓MRI常表现为脊髓后索倒"V"字形异常信号改变;伴或不伴维生素B_(12)缺乏。早期停止接触N_2O并及时给予维生素B_(12)治疗,大部分神经损伤可逐渐恢复。长期滥用N_2O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程度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各异,临床上如年轻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需仔细询问病史,如有N_2O吸入史,应结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考虑N_2O中毒,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021年05期 v.29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迁;范维;王小玲;姚文;蔡伟文;彭娟;
研究表明,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引起机体呼吸道感染,但临床症状差异较大,可从轻度到重度不等,严重者甚至出现重症肺炎,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例较罕见,国内文献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合并MODS患者,并总结其护理经验,包括病情观察、呼吸衰竭的护理、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护理、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及延续性护理,经过18 d的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患者最终康复出院。
2021年05期 v.29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66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珂珂;蒋玙姝;贾亚珍;金珂;秦灵芝;马伟锋;张涛;张梦歌;李玮;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属于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因病因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极易被误诊,患者可表现为头痛、颅内压升高和神经功能障碍等,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其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同时继发脑出血临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因病毒性脑膜脑炎继发CVST,随后出现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以期为神经科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分析表明,病毒性脑膜脑炎继发CVST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较重,预后较差,应积极进行治疗。
2021年05期 v.29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