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论著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高国旺;马长生;徐荣;张海滨;张立新;郭金成;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38例UAP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3~7d后日常活动仍有心绞痛发作或运动试验阳性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病变血管狭窄>70%且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应证的病变处行PCI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共治疗病变血管202支,植入支架243个。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中和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1例于术后3h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38例患者随访6~24个月,1例死于出血性脑卒中,2例猝死,8例进行了靶血管血运重建。7~18个月共复查冠状动脉造影37例,支架内在狭窄5例。135例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三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UAP疗效满意。

    2009年06期 v.17 447-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年龄段护士职业压力程度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陈宁;宋春霞;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护士职业压力程度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调查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工作疲溃感量表,将测得数据进行处理后与全国常模数据进行比较,应用SAS6.1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30~40岁的护士对抗工作压力的能力较强,且心理稳定程度较好。20~30岁的年轻护士感觉工作压力很大,但其心理防御与缓冲能力较强。而40岁以上的护士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中感觉到压力较大,心理健康问题也较突出结论针对长时间、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的环境下工作的护士,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2009年06期 v.17 449-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单支动脉闭塞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王田姣;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统计有心绞痛病史组(48例,A组)与无心绞痛病史组(38例,B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发病12h内及12~24h行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的心律失常、泵功能、心源性休克、临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衰、心肌梗死后心绞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PK、急性期及发病后4周LVE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效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为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2009年06期 v.17 45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NAHA方案治疗高血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疗效分析

    毛志勇;付立荣;靳平;付凌莉;

    目的观察NAHA方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3例。对照组采用NAH方案,治疗组在NAH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每天一次,疗程均为18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12个月抽血查血液黏度,并检查血脂、肾功能、心电图,同时记录降压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从而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9年06期 v.17 453-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在少数民族和汉族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适用性研究

    翁敏;杨荆;李青;

    目的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er rate,GFR)评估方程在少数民族和汉族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 isease,CKD)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选择17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包括少数民族和汉族患者),将Cock-croft-Gault方程、MDRD 7方程、简化MDRD方程计算的GFR值用体表面积(BSA)标准化,与BSA标准化的99mTc-DTPA测得的GFR在不同CKD分期进行比较。结果方程计算的GFR(cGFR、7GFR、aGFR)与99mTc-GFR(sGFR)分别在少数民族及汉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性较好的依次为MDRD 7、简化MDRD、Cockcroft-Gault方程;Roc曲线下的面积也表明MDRD 7方程诊断的敏感性最好,简化MDRD次之。但是7GFR、aGFRc、cGFR与99mTc-GFR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上述方程用于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CKD患者时,应对三个方程进行修正。

    2009年06期 v.17 45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崔中光;王峰;赵洪国;汪洪毅;刘竹珍;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D54)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1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对照。结果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为(287±82)μg/L,MM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水平为(374±101)μ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VAD方案化疗后缓解26例,其血清sICAM-1水平为(298±51)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的12例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为(334±89)μg/L,与缓解MM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内有15例患者复发,其血清中sICAM-1水平为(352±113)μg/L,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期患者与Ⅰ期、Ⅱ期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Ⅱ期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ICAM-1水平的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有一定帮助。

    2009年06期 v.17 457-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段晓锋;闫峰;夏文强;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5例,手术方法为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外侧植骨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36个月(6~72个月),47例优或良,6例可,2例差。优良率85.5%。结论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肯定。

    2009年06期 v.17 459-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370例住院诱因分析

    刘暐;林英;张福春;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失代偿发作住院的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70例因慢性心力衰竭首次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并排列心力衰竭发作的诱发因素。结果370例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发作住院的患者中,共因心力衰竭急性发作住院584次。359例(97.03%)均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导致心力衰竭加重。其中液体潴留239例(64.69%),位居第一;感染161例(43.67%);同时存在感染和水钠潴留96例(25.95%);心肌缺血加重40例(10.81%),其中恶化的心绞痛32例(8.65%),再次心肌梗死8例(2.16%);严重心律失常41例(11.08%);未控制的高血压40例(10.81%);恶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24例(6.49%);严重的电解质紊乱13例(3.51%);劳累激动20例(5.41%);其他诱因13例(3.51%)。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失代偿发作住院的诱发因素中液体潴留位居第一,控制液体潴留等诱发因素可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失代偿发作。

    2009年06期 v.17 46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董守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C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远期效果。方法3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治疗组,延迟PCI治疗组,静脉溶栓组。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超声心动图。结果平均住院时间延迟PCI组较非PCI组短(P<0.05),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延迟PCI组较非PCI组少(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延迟PCI组与直接PCI组无差异性(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显示延迟PCI组较静脉溶栓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但较直接PCI组差。结论延迟PCI可取得与直接PCI治疗组相仿的效果,可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改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改善预后,安全有效。

    2009年06期 v.17 46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方道顺;苏勇;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8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包括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1.35%。与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与性别、合并基础病、再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高,应对PSD的相关因素予以高度重视,以降低PSD对脑卒中康复及预后的影响。

    2009年06期 v.17 46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质量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黄金稳;曹峰;邓北珍;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质量比值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左室质量比值分为左室质量不足组16例,左室质量适宜组42例,左室质量过高组2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血压正常为对照组,采用双/单克隆抗体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脑钠肽含量,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实际质量,左室质量预计值等。结果高血压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各组间脑钠肽水平间也有显著性差异,以左室质量过高组最高,左室质量不足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脑钠肽水平与左室质量比值呈正相关,与E/A比值呈负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与左室质量比值呈正相关,血浆脑钠肽与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高血压病预后的一项无创生化指标。

    2009年06期 v.17 468-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病例报告

药物与临床

  • 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张建忠;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9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3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治疗疗效及超声心动功能指标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FS、SV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LVEF、FS、SV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09年06期 v.17 470-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30例疗效观察

    刘红伟;柳立民;刘希安;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吸氧、利尿、强心等基本治疗措施外,同时使用乌拉地尔静脉注射和(或)静脉滴注,并观察血压及心衰控制情况。结果30例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急性左心衰症状改善,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09年06期 v.17 472-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

    白建民;余彦明;

    2009年06期 v.17 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丹红注射液对新鲜骨折愈合的影响

    葛立彦;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新鲜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40m l,2次/d。对照组60例,不用同类药物。手术30d后每两周行X摄片一次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观察局部疼痛及肿胀改善情况,在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测量ALP。结果两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9.0±7.1)d;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52.0±6.9)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疗效:显效4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3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骨折后的局部疼痛和肿胀时间短,效果好。

    2009年06期 v.17 474-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王延红;温建成;卢雨霖;李若英;韦爱纯;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收治72例晚期NSCLC患者,均给予多西紫杉醇75mg/m2,第一天持续静脉滴注1h,并在治疗前一天开始口服地塞米松8mg,2次/d,持续3d,顺铂25mg/m2,1~3 d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治疗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无CR,PR 31例,SD 24例,PD 17例,总有效率(CR+PR)为43.05%。初治组有效率为45.45%,复治组有效率为41.0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占29.16%,Ⅲ度血小板下降占5.56%,无Ⅲ~Ⅳ度血红蛋白下降,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或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2009年06期 v.17 476-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8例疗效观察

    余彦明;冉志军;

    目的探讨倍通丹红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倍通丹红注射液20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1次/d,共15d。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变化并检测血脂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Fib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倍通丹红注射液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2009年06期 v.17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和血脂的影响

    陈智龙;毕朝芳;汪燕舞;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脑脉泰胶囊口服,2粒/次,3次/d。对照组服用脑复康0.8g,3次/d,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BBS积分、MMSE积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BS积分、MMSE积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BS积分、MMSE积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脂各指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高脂血症,能提高MMSE和BBS评分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经功能。

    2009年06期 v.17 479-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硝苯地平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

    张吉贤;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纤颤(AF)复律及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2008年9月将丹凤医院内科76例高血压伴阵发AF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硝苯地平+胺碘酮治疗组,观察AF的转复的情况。在AF复律后,继续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一年,评价两组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结果治疗组AF的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AF,可在有效持续降压的同时迅速复律,并且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2009年06期 v.17 480-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张永健;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每次20 mg,3次/d,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心电图ST-T改变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8.5%,优于对照组的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ST-T改变总有效率为92.3%也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LVEDd、LVEF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力衰竭是安全及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06期 v.17 482-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王昌文;曾涛;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ASA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RF组)及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F组)。静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5mg/kg、维库溴铵0.1 mg/kg,RF组给予瑞芬太尼单次剂量2μg/kg,意识丧失后行气管插管,随即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75μg.kg-1.min-1和瑞芬太尼0.16~0.21μg.kg-1.min-1。F组给予芬太尼3μg/kg,意识丧失后行气管插管,随即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75μg.kg-1.min-1以及芬太尼0.04~0.06μg.kg-1.min-1。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与RF组相比,F组在术中SBP、DBP显著升高、HR明显增快(P<0.05);RF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P<0.05);离开手术室时的意识状态OAAS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具有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等优点。

    2009年06期 v.17 483-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分析

    徐国勇;廖永福;吴春宾;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艾司洛尔控制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9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平均分为3组,乌拉地尔组、艾司洛尔组和乌拉地尔艾司洛尔复合组。麻醉全部采用颈丛阻滞,观察、比较并记录患者用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3组所用药物对控制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都有效,但复合组较另两组的效果更好(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期间心血管不良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为有利。

    2009年06期 v.17 485-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朱述定;鲍小英;王金亮;王慧芳;韩慧玲;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中、重度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稳心颗粒治疗组(观察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每次1袋,每袋9g,3次/d,4周为1个疗程。4周后观察心功能分级:6m 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7.8%和40.0%。总有效率分别为86.9%和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西药能明显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安全性好。

    2009年06期 v.17 487-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王廷涛;张俊;张效明;熊守庆;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15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40例,口服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75例[其中美托洛尔组(B组)37例,口服美托洛尔治疗,胺碘酮组(C组)38例,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动态心电图疗效上优于单用美托洛尔组(P<0.05),与胺碘酮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上效果优于单用美托洛尔组和胺碘酮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09年06期 v.17 489-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信息速递

热点关注

临床实践

  • 青年人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温建成;王延红;刘俊斌;郑淑妍;黄小萍;苏少雪;

    目的探讨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对24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青年人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24例中男17例,女7例,占同期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9.76%(24/246);年龄25~40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或血痰、胸痛、胸闷、发热及消瘦,6例患者无任何症状。肿瘤位于左肺11例,右肺13例;中心型肺癌10例,周围型肺癌14例。11例术前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45.83%。全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理类型为腺癌14例(58.33%),鳞癌6例(25.00%),小细胞癌3例(12.50%),大细胞癌1例(4.17%)。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5.71%、4/6、2/3、1/1。结论青年人肺癌误诊率高,病理类型主要以腺癌为主,分化程度较低,外侵严重,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

    2009年06期 v.17 49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妊娠梅毒规范驱梅治疗后血清TRUST转归的研究

    黄妍;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后对妊娠梅毒血清TRUST转归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妊娠女性进行梅毒筛查,发现妊娠梅毒并进行分期,记录其病史,规范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至少2年的TRUST血清学随访,分析治疗结束后6个月、1年和2年时TRUST状况和滴度。结果配偶TRUST阳性妊娠梅毒患者的TRUST远期(2年)阴转率明显高于配偶TRUST阴性患者(P<0.01);而TRUST血清学滴度大于1:8的妊娠梅毒患者相对更容易出现血清学阴转(P<0.01)。结论经规范的驱梅治疗后,TRUST滴度高、配偶梅毒血清学阳性、早期梅毒的妊娠梅毒患者血清TRUST转阴率较高。

    2009年06期 v.17 493-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76例相关因素分析

    黄文;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首次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1997—2007年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初次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再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探讨首次手术失败原因。结果76例首次手术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60个月。首次手术出现术后症状复发、腰椎不稳等问题,需再次手术治疗,初次手术失败中行开窗、扩大开窗法腰椎间盘摘除术占52.8%。结论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未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多间隙突出遗漏定位错误及髓核摘除不彻底、并发后腰椎不稳等。

    2009年06期 v.17 494-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喉癌手术15例疗效分析

    欧阳绍基;姚榕威;周光华;胡全福;曾崇明;

    目的观察喉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收治喉癌15例,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按1997年UICC的TNM分期,T1N0M0 2例,T2N0M0 8例,T2N1M0 2例,T3N1M0 1例,T3N2M0 2例。全部常规气管切开,其中喉裂开声带切除术2例,喉垂直部分切除8例,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3例,喉全切除2例。同时行同侧颈廓清术4例,双侧颈廓清术1例。对保留喉功能的13例,术后7~14d开始堵管1d后,上下3楼无气促者,拔除气管套管。Ⅲ期以上者术后补充放疗(60~70Gy)。结果术后随访3年以上,死亡3例,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死于肺转移及肝转移,无瘤存活12例。3年生存率86.66%(12/15),5年生存率80%(2/10)。除2例全喉切除的13例,术后全部拔管,拔管率86.6%;所有保留喉功能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结论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只要合理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喉部分切除术与喉全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不会降低生存率,而且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2009年06期 v.17 496-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上消化道穿孔29例临床分析

    龚洋;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60岁以上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中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修补术24例,胃大部切除术3例,手术共死亡3例。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症状隐匿,在早期应明确诊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尽快手术治疗。

    2009年06期 v.17 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血压脑出血动态CT扫描下微创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衡佩祥;巨雅平;吴宏;肖文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在动态CT扫描引导下微创穿刺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近3年51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病例,在CT片或CT扫描下定位穿刺,动态CT扫描调整留置针深浅及引流方向,配合应用血肿液化技术。结果存活44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CT扫描下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方便安全,明显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存活率,费用低廉,适用基层有CT的医院积极应用。

    2009年06期 v.17 498-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剖宫产后切口部位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聂茹;叶丽河;成艳玲;韦启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剖宫产后切口部位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剖宫产手术切口部位肿块患者应用5~12MHz高频线阵探头,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图像特点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3例腹壁切口瘢痕处肿块,11例为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符合7例,6例缝线肉芽肿,符合4例,3例脓肿,符合3例,2例切口疝,符合2例,1例神经纤维瘤,误诊。结论切口部位不同肿块的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综合运用各超声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对剖宫产后切口部位肿块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2009年06期 v.17 500-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大量腹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

    刘文锋;

    2009年06期 v.17 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诊治体会

    徐曼;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患者,无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及子宫复旧不良,4例因特殊情况未切除,3例自然分娩。结论在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没有增加手术风险。

    2009年06期 v.17 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脑梗死后焦虑症干预治疗30例临床分析

    程立山;高朋杰;历国艳;陈晶;宋亚彬;宋宏杉;冯俊强;张立志;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按CCMD-3标准诊断为广泛性焦虑30例,服用丁螺环酮、帕罗西汀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客观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时HAMA积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或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有较好的疗效。

    2009年06期 v.17 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校教师易患颈椎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汪锋;

    2009年06期 v.17 504-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变异型心绞痛32例临床分析

    许巧玲;

    目的分析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变异型心绞痛患者32例,床旁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胸痛缓解后ST段恢复至基线,给予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个别患者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结果32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静息状态下特别是夜间及清晨时发生胸痛的患者,胸痛时应及时行心电图检查以诊断或排除变异型心绞痛,需及时诊断治疗,钙通道阻滞剂与硝酸酯类药物可有效防止复发,支架植入有效。

    2009年06期 v.17 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临床体会

    王晓兵;

    2009年06期 v.17 506-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血压急症49例临床分析

    王凤格;

    2009年06期 v.17 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继发性癫痫48例临床分析

    王春玲;

    2009年06期 v.17 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体会

    杜常志;郝金凤;

    2009年06期 v.17 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误诊误治

护理工作站

  • 护理干预在关节镜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后的应用研究

    吴丽妮;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观察应用关节镜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总结从2005年9月—2008年10月共62例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根据手术特点,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于预计划措施。结果近37%的针眼有渗出(82/248枚),平均在3~4周左右经局部换药痊愈。62例患者中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2个月,平均去除外固定架时间为4.2个月。无感染、无骨折不愈合。术后随访时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中,总分达92分以上者,46例;总分为87~92分者,10例;总分为65~86分者,6例。无总分低于65分者。结论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能有效保证有效功能训练,防止关节肌腱韧带粘连、挛缩,减少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产生,提高术后的功能恢复,P ilon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2009年06期 v.17 515-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针刺结合辨证施护对中风后抑郁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

    郑娟霞;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医辨证施护中风抑郁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治疗,并根据辨证分型给予相应护理。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改良Ba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中医辨证施护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9年06期 v.17 517-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护理临床路径对白内障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研究

    彭素清;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临床路径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院宣教。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由培训过的责任护士有计划地从入院到出院,对患者及家属给予全程、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前焦虑、健康知识掌握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达到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体现人文关怀的目的,值得推广。

    2009年06期 v.17 519-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谢颖;

    2009年06期 v.17 520-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翟丽芳;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38例,A组早期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B组采用内科一般疗法。结果两组生存质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07,P<0.05)。结论早期采用康复疗法优于一般内科治疗,说明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9年06期 v.17 522-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规范化程序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梁肖艳;唐鸿祺;

    目的制定高效、合理的静脉溶栓治疗护理程序,提高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我科收治符合1997年ACC/AHA溶栓指南I类适应证[1]的心肌梗死患者75例,按所制定的护理程序给予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护理。结果积极快速的程序化护理为治疗争取了时间,治疗及护理后血管再通率达72%。结论规范程序化护理能够进一步增加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09年06期 v.17 523-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支原体肺炎78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刘会青;张爱国;尹小娟;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12月确诊的7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的发病年龄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特征及治疗效果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支原体肺炎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高发年龄段在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年龄最小4个月,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小婴儿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年长患儿中,起病缓者,症状体征均较轻;起病急者,多有高热和剧烈咳嗽。胸部X线右肺受累多见(51.28%),69.23%为单侧病变,49例呈不整齐云雾状浸润影。有肺外合并症15例(19.23%)。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测定均为阳性。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好。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依年龄而异。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易发生在年长患儿,且较少见,阿奇霉素疗效较好,但疗程少于2周者,复发率10%~15%。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及胸片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2009年06期 v.17 525-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胃炎的疗效及护理分析

    岑少兰;朱凤贤;刘英华;

    目的探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慢性胃炎中脾胃虚寒证、气滞血瘀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进行照射治疗慢性胃炎患者50例,同时做好患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治愈15例,好转32例,无效3例,有效率94%。结论超激光治疗仪照射治疗慢性胃炎无痛苦,疗效明显。做好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2009年06期 v.17 527-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病毒性脑炎35例护理体会

    曹凌;

    2009年06期 v.17 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李霞;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规范性护理,以配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顺利开展。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1例围介入治疗期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1例均获根治,未见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有效的护理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2009年06期 v.17 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健康教育

  •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产科中的作用

    苏海燕;张彩媚;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产科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我院收治435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185例,分别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出院4周后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母婴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9年06期 v.17 530-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张丽华;张凤霞;

    高血压健康教育指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高血压情况,熟悉危害高血压的各种因素,促使患者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因素。目前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其不良行为,使其熟悉自己的病情并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控制体质量,坚持适量运动控制好血压。自觉地配合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009年06期 v.17 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