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指南·共识·标准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适应证及指南推荐意见

    张广求;张美祥;王树平;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希美加群、达比加群酯)和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贝曲沙班)。与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相比,NOACs具有抗凝效果稳定、起效迅速、治疗窗宽、剂量固定、服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受药物和食物影响小、药代动力学确切、不需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个体差异小、颅内出血并发症发生风险低等优势,因此近年来其在最新抗凝指南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NOACs的适应证及指南推荐意见,旨在为NOACs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

    2018年09期 v.2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2109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44 ]

医学循证

  •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曹斌;蒋柏枫;邓振兴;邹桂和;陈玉红;管铮;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5年1月—2018年4月,筛选有关CCC对行急诊PCI的AMI患者预后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无CCC(Rentrop分级0级)和有CCC(Rentrop分级1~3级)患者,CCC良好(Rentrop分级2~3级)和CCC差(Rentrop分级0~1级)患者,分别比较有/无CCC患者、CCC良好/差患者术后6个月内病死率、术后≥1年病死率、心肌梗死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包括10 525例患者,其中有CCC患者2 517例,无CCC患者4 092例;CCC良好患者1 010例,CCC差患者2 906例;14篇文献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CCC患者术后6个月内病死率[RR=0.40,95%CI(0.25,0.63)]、术后≥1年病死率[RR=0.59,95%CI(0.49,0.72)]低于无CCC患者(P<0.05);CCC良好患者术后6个月内病死率[RR=0.42,95%CI(0.22,0.82)]、术后≥1年病死率[RR=0.64,95%CI(0.49,0.82)]低于CCC差患者(P<0.05)。有/无CCC患者术后心肌梗死再发率[RR=1.15,95%CI(0.56,2.33)]、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RR=0.88,95%CI(0.43,1.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良好/差患者术后心肌梗死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77,1.34),P>0.05];1篇文献报道了CCC良好/差患者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显示,CCC良好/差患者术后30 d及6个月内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与无CCC、CCC差相比,有CCC、CCC良好能更有效地降低行急诊PCI的AMI患者术后6个月内及≥1年病死率,但对术后再发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无明显影响。

    2018年09期 v.26 6-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51 ]
  • 结节病并血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

    马文会;张勤;黎威;马海峰;周晓明;侯刚;

    目的系统评价结节病并血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结节病并血性胸腔积液的认识。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Scopus、SciELO和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检索时间1960—2017年,筛选有关结节病并血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特征的文献报道,分析结节病并血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临床转归。结果 (1)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16例结节病并血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0岁者6例,≥50岁者10例;单侧血性胸腔积液13例(左侧血性胸腔积液7例,右侧血性胸腔积液6例);双侧血性胸腔积液3例。(2)临床表现:呼吸困难14例,胸痛7例;肺门突出14例。(3)诊断:12例患者行病理活检发现非干酪样肉芽肿,6例患者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水平均升高。(4)1例患者未报告治疗及临床转归,2例未经任何治疗胸腔积液自行消退,1例行左侧胸廓切开术,余12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6例治疗效果良好、5例治疗效果不满意、1例仍处于随访期。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结节病并血性胸腔积液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以单侧血性胸腔积液多见;结节病并血性胸腔积液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理活检发现非干酪样肉芽肿可明确诊断,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转归较好。

    2018年09期 v.26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42 ]

论著

  • 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刘珊珊;李敬;饶芳;周怡;李治纲;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NRP)、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PCI;尼可地尔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经导管向罪犯血管缓慢推注尼可地尔6 mg,术毕以2 mg/h速度静脉泵注12 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6、12、24 h心肌再灌注损伤指标[包括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数量、病变血管支数及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术后NR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6、12、24 h血清c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术前两组患者LVEF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尼可地尔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12个月内,尼可地尔组患者MACE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HR=0.370,95%CI(0.143,0.958),P<0.05]。结论尼可地尔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后血流灌注和心功能,降低NRP发生率,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减少短期MACE发生风险。

    2018年09期 v.26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52 ]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

    刘杰;黄鹏;张慧敏;孙静;孙瑜;刘爱平;王灵娜;薛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2017年民航总医院收治的老年(年龄≥60岁)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n=110)和非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n=50),根据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情况分为A组(发生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n=141)和B组(未发生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n=19)。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血浆Hcy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Hcy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FPG)及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C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及血浆BUN水平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2)A组与B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FPG及血浆UA、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有高脂血症病史者所占比例及血浆BUN、CRP、Hcy水平高于B组,高血压病程长于B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cy水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29,95%CI(1.052,1.435),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cy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BUN(r=0.252)、Cr(r=0.232)、CRP(r=0.169)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与老年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风险较高;血浆Hcy水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血浆BUN、Cr、CRP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应注意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及早发现并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降低其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2018年09期 v.26 20-2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68 ]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津津;陈春峰;尹志君;杨杰;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sTBI患者120例,其中术后72 h内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观察组),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85例(对照组)。记录本组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情况及其预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为29.2%(35/120)。随访6个月,35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恢复良好18例(占51.4%),中度残疾8例(占22.9%),重度残疾5例(占14.3%),长期昏迷3例(占8.6%),死亡1例(占2.9%)。(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5 000元者所占比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颅骨骨折发生率、Babinski征阳性者所占比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舒张压、收缩压、手术时间、血小板计数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1.261,1.808)]、颅骨骨折[,95%CI(1.172,1.622)]、Babinski征阳性[,95%CI(1.263,1.721)]、,95%CI(1.005,1.654)]是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而发病至手术时间、颅骨骨折、Babinski征阳性、TT是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2018年09期 v.26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54 ]
  • 内正五聚蛋白3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近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孟新颜;杨承志;

    目的探讨内正五聚蛋白3(PTX3)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ACI患者136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分为斑块不稳定组(n=82)和斑块稳定组(n=54),根据治疗后2个月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80)和预后不良组(n=56)。比较斑块不稳定组和斑块稳定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PTX3和PLR与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PTX3和PLR。结果 (1)斑块不稳定组和斑块稳定组患者性别、年龄、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吸烟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稳定组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者所占比例、PTX3、PLR低于斑块不稳定组(P<0.05)。(2)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X3[OR=1.524,95%CI(1.301,1.784)]、PLR[OR=1.033,95%CI(1.020,1.045)]是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预后良好组患者PTX3和PLR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 PTX3和PLR是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且PTX3和PLR升高者近期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2018年09期 v.2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67 ]
  • 脑动脉夹层所致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研究

    张晓;杨伊姝;刘占东;

    目的探讨脑动脉夹层所致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动脉夹层所致急性脑梗死/TIA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夹层类型、夹层部位、夹层动脉瘤发生情况、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梗死部位、梗死机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 (1)18例患者中男14例,女4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60.7±14.2)岁;夹层类型:自发性脑动脉夹层17例,创伤性脑动脉夹层1例;夹层部位:颈动脉夹层1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8例;发生夹层动脉瘤3例;16例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2)临床表现:2例TIA患者以头痛起病,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前无任何先兆症状;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出现肢体无力9例,头晕8例,肢体麻木6例,构音障碍6例,吞咽障碍2例,头痛2例,意识障碍2例,视力障碍1例。(3)梗死部位: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前循环梗死9例,后循环梗死7例;梗死机制:栓塞性梗死9例,穿支闭塞性梗死4例,血流动力性梗死3例。(4)影像学表现:18例患者中14例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1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共发现狭窄6例,闭塞5例,"新月征"5例,"动脉瘤"样改变3例,典型"鼠尾征"2例,"双腔征"1例,"串珠"样改变1例。(5)治疗方法:18例患者中15例采用抗血小板治疗,1例采用抗凝治疗,1例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1例采用动脉溶栓治疗;预后:2例患者死亡,余16例患者随访3~6个月,其中1例椎动脉夹层患者出现复发性脑梗死。结论脑动脉夹层所致急性脑梗死/TIA以青中年多见,以自发性脑动脉夹层为主并常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但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起病初期可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单纯头颈部疼痛,影像学表现以闭塞及狭窄最常见,一般采用积极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预后较好。

    2018年09期 v.26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70 ]
  • 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陆沈栋;盛泽波;

    目的分析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4例作为试验组,以性别、年龄为匹配条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收治的良性胸腔积液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针对原发病给予对症治疗及胸腔积液引流,试验组患者给予化疗及胸腔积液引流。观察试验组患者化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和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试验组患者化疗前后及不同化疗效果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治疗前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试验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6例;化疗有效23例,化疗失败11例。(2)试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和胸腔积液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绘制ROC曲线发现,治疗前胸腔积液CYFRA21-1、CEA、NSE、SCC-Ag水平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95%CI(0.716,0.928)]、0.963[95%CI(0.683,0.964)]、0.910[95%CI(0.688,0.975)]、0.926[95%CI(0.724,0.972)]。(4)试验组患者化疗后血清CYFRA21-1、CEA、NSE、SCC-Ag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有效患者血清CYFRA21-1、CEA、NSE、SCC-Ag水平低于化疗失败患者(P<0.05)。结论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CYFRA21-1、CEA、NSE、SCC-Ag水平升高,治疗前胸腔积液CEA、NSE、SCC-Ag水平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且血清CYFRA21-1、CEA、NSE、SCC-Ag水平可用于评估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近期化疗效果。

    2018年09期 v.26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51 ]
  • 以磨玻璃密度影成分为主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特点及其良恶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全勇辉;王伟;

    目的分析以磨玻璃密度影(GGOs)成分为主的孤立性肺结节(SPNs)的临床特点及其良恶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以GGOs成分为主的SPNs患者100例,均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并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CT检查结果、病理结果;以GGOs成分为主的SPNs良恶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中男39例(占39%),女61例(占61%);平均年龄(55.6±9.3)岁;吸烟46例(占46%);癌胚抗原水平升高3例(占3%),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升高24例(占24%)。(2)结节大小:<6 mm者6例(占6%),6~8 mm者21例(占21%),>8 mm者73例(占73%);GGOs成分比例:50%~89%者60例(占60%),≥90%者40例(占40%);主要影像学表现:毛刺征77例(占77%),分叶征69例(占69%)。(3)病理结果:良性病变25例(占25%),恶性肿瘤75例(占7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Os成分比例[OR=3.013,95%CI(1.482,6.126)]、毛刺征[OR=4.112,95%CI(2.418,6.995)]、分叶征[OR=3.785,95%CI(1.662,8.621)]、血管收敛[OR=4.549,95%CI(2.733,7.573)]是以GGOs成分为主的SPNs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以GGOs成分为主的SPNs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结节较大,恶性肿瘤发生风险较高,主要影像学表现为毛刺征、分叶征;GGOs成分比例、毛刺征、分叶征、血管收敛是以GGOs成分为主的SPNs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8年09期 v.26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34 ]
  • 有氧运动对血压、心率不达标及伴睡眠障碍、抑郁情绪的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研究

    郝彦开;郭皓;孙国栋;任洁;李涛;王相斌;燕锋;魏淑梅;杨玉巧;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血压、心率不达标及伴睡眠障碍、抑郁情绪的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男女1.5:1比例随机选取2011—2015年在邯郸市中心血站街头献血车上献血但血压(130~159/85~99 mm Hg)、心率(91~100次/min)不达标的无偿献血者200例,根据干预方法分为A1组和B1组,每组100例;另按照男女1.5:1比例随机选取伴睡眠障碍、抑郁情绪的无偿献血者200例,根据干预方法分为A2组和B2组,每组100例。A1组和A2组无偿献血者给予常规干预,B1组和B2组无偿献血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3个月。比较A1组与B1组无偿献血者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及干预后血压达标情况、心率达标情况、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A2组与B2组无偿献血者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干预后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干预前A1组与B1组无偿献血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1组无偿献血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及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A1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达标率高于A1组(P<0.05)。(2)干预前A2组与B2组无偿献血者PSQI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2组无偿献血者PSQI评分、SDS评分及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A2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通过降低血压、心率不达标无偿献血者的血压、心率而减少其献血反应的发生,通过改善伴睡眠障碍、抑郁情绪无偿献血者睡眠质量、抑郁情绪而减少其献血反应的发生。

    2018年09期 v.26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45 ]

疗效比较研究

  • 肝素钠与比伐卢定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

    刘丹亮;穆金兴;

    目的比较肝素钠与比伐卢定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北京燕化医院行PCI的ACS患者82例,根据所用抗凝药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比伐卢定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前、PCI后7 d血脂指标及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炎性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患者PCI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抗凝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PCI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7 d两组患者血清TG、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PCI前两组患者血清Cr、BUN、AST、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7 d两组患者血清AST、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血清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PCI前两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PCI后30 d内MACE发生率、抗凝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钠相比,比伐卢定可更有效地降低行PCI的ACS患者血清TC、LDL、Cr、BUN、IL-6、hs-CRP水平,有利于改善血脂代谢、保护肾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未增加MACE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9期 v.2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50 ]
  •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高龄(≥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陈丽;宫玉霞;张秀林;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高龄(≥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80岁)非瓣膜性AF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抗凝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PT、D-二聚体、NT-proBNP、MMSE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不适、头痛、眩晕、失眠、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高龄(≥80岁)非瓣膜性AF患者凝血功能、NT-proBNP、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对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作用、用药安全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利伐沙班可更有效地减少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2018年09期 v.26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51 ]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韩燕如;任飞;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降脂效果,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肝肾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降脂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HDL-C、LDL-C、TG、TC、hs-CRP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LDL-C、TG、TC、hs-CR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Scr及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钙10 mg/d相比,阿托伐他汀钙20 mg/d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hs-CRP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2018年09期 v.26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49 ]
  • 早期使用阿司匹林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杨骏;王鑫;

    目的比较早期使用阿司匹林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6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包括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出血性转化(H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DA、SOD、MMP-9、c-F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发生率、H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早期使用阿司匹林相比,早期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未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HT、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2018年09期 v.2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55 ]
  • 奥氮平与喹硫平对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张淑芬;陆艳;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喹硫平对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张家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A组34例和B组31例。A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而B组患者给予喹硫平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数字广度测验(DS)、数字符号替换测验(DSS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连线测验(TMT)、斯特鲁色词测验结果。结果 A组患者中3例中途退出研究,B组患者中2例中途退出研究。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MSE、DS顺背、DS倒背、DSST、VFT评分及TMT-A耗时、TMT-B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卡片1耗时及正确数、卡片2耗时及正确数、卡片3耗时及正确数、卡片4耗时及正确数、反应干扰量(SIE)正确数及治疗前SIE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SIE耗时长于B组,且两组患者卡片4正确数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奥氮平与喹硫平对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相似,但服用喹硫平者抗干扰能力较服用奥氮平者强。

    2018年09期 v.2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51 ]

作者·读者·编者

  • 《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绿色通道投稿须知

    <正>为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提高办刊质量,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晋升需求,《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开通了投稿绿色通道,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稿件享受减/免版面费、优先安排、优化研究设计方案、指导论文写作、编辑深度加工润色等优惠政策,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1)省级及省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文章可优惠版面费20%~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文章可优惠版面费40%~60%,对其中确有学术影响力或代表性者,经本刊主编审核同意,可享受版面费全免优惠。编辑部还可提供材料申报指导、追踪、学术支持等服务。

    2018年09期 v.26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医学循证”栏目征稿启事

    <正>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都应遵循客观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从而制订出科学的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实用性、针对性、可行性强,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青睐的一个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医学循证"是本刊的特色栏目,栏目主要刊登心、脑、肺血管疾病领域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型文章及心、脑、肺血管病领域的循证诊疗经验、

    2018年09期 v.26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中医·中西医结合”栏目征稿启事

    <正>中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理论体系,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与疾病做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知识,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提倡的整体观念和特有的辨证论治体系在维持人群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刊"中医·中西医结合"栏目主要刊登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临床、科研、教学经验和成果等,重点报道中医特色诊疗思路、古法新用、

    2018年09期 v.26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诊治分析

  • 不同责任动脉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卢迪;毕国荣;

    目的分析不同责任动脉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299例,根据Amarenco's解剖图解分为小脑后下动脉(PICA)梗死组179例,小脑前下动脉(AICA)梗死组41例,小脑上动脉(SCA)梗死组28例,多条小脑动脉(MCA)梗死组51例。比较4组患者TOAST分型、临床表现、脑干累及情况、死亡情况。结果 4组患者TOAS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眩晕、构音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A梗死组患者共济失调发生率低于SCA梗死组、MCA梗死组(P<0.05),MCA梗死组患者听力障碍发生率高于PICA梗死组、SCA梗死组(P<0.05)。MCA梗死组患者中累及脑干者所占比例高于PICA梗死组(P<0.05);SCA梗死组患者累及脑干者所占比例低于PICA梗死组、AICA梗死组、MCA梗死组(P<0.05)。4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小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梗死多见,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眩晕、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听力障碍等;不同责任动脉急性小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临床表现、脑干累及情况均存在一定差异,应注意完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明确责任动脉。

    2018年09期 v.2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66 ]
  • 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标准评分与日本卫生福利部标准评分对危重症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比较

    曹江涛;郑雅茹;赵世峰;

    目的比较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标准(ISTH)评分与日本卫生福利部标准(JMHW)评分对危重症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有DIC倾向的危重症患者4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每隔5 h监测1次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计算ISTH评分和JMHW评分。比较ISTH评分和JMHW评分对DIC的诊断时间,DIC患者和非DIC患者30 d内病死率,ISTH评分和JMHW评分对危重症患者DIC的诊断价值;绘制ROC曲线以评价ISTH评分和JMHW评分对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42例患者发生DIC,JMHW评分诊断危重症患者DIC的时间短于ISTH评分(P<0.05)。ISTH评分诊断危重症患者DIC的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100.0%,约登指数为0.905;JMHW评分诊断危重症患者DIC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9.1%,约登指数为0.991。DIC患者和非DIC患者入院30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ISTH评分预测危重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JMHW评分预测危重症患者死亡的AUC为0.980。结论与ISTH评分相比,JMHW评分能更及时、有效地诊断危重症患者DIC,且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2018年09期 v.26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33 ]
  • 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诊断价值

    余海莹;莫莉;郑春华;包敏;任军;曹爱梅;刘波;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8年5月广西北海人民医院、贵州安顺妇幼保健医院及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PAIVS患儿25例,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PAIVS检出率及其表现。结果 (1)超声心动图检出PAIVS患儿23例,检出率为92.0%;漏诊2例,漏诊率为8.0%。25例患儿室间隔均完整,其中经心外科手术确诊19例,经心血管造影确诊4例,经心脏CT确诊3例。(2)肺动脉瓣膜性闭锁20例,肺动脉瓣消失及主肺动脉近端闭锁5例,其中"右心室依赖型"冠状动脉循环3例。(3)右心室发育不良者12例,占48.0%。(4)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25例(占100.0%),右房室瓣反流23例(占92.0%),动脉导管未闭18例(占72.0%),右房室瓣发育不良10例(占40.0%),体肺侧支7例(占28.0%),右房室瓣闭锁2例(占8.0%)。结论超声心动图对PAIV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AIVS主要类型为肺动脉瓣膜性闭锁,患儿常伴有右心室发育不良、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右房室瓣返流、动脉导管未闭等。

    2018年09期 v.2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58 ]
  • 八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杨揆;郑龙;王明明;吴运福;宋立强;

    目的分析8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救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胸部CT检查结果、治疗及临床转归。结果 (1)临床症状及体征:8例患者均有发热、咳嗽,全身疲乏、气促7例,咳痰、寒战5例,双肺下部闻及细湿啰音4例,咽痛2例,肺部闻及哮鸣音2例,胸痛1例;呼吸频率18~26次/min(中位数21次/min)。(2)实验室检查指标:8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分数、降钙素原均升高,CD_4~+淋巴细胞计数均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7例,乳酸脱氢酶升高6例,CD_8~+淋巴细胞计数降低5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Th/Tr细胞比例升高4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红蛋白升高3例,血小板计数轻度升高2例,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升高2例,肌酐升高1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例,烟曲霉菌1例。(3)胸部CT检查结果:7例患者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样或线状、网状等间质性阴影,1例患者发现右肺中、下叶实变影并伴有磨玻璃影,1例患者发现双侧胸腔积液。(4)8例患者院内外主要治疗方案包括防治感染、抗病毒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真菌治疗等。(5)临床转归:6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患者自动出院,1例患者转回当地治疗。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免疫功能低下、预后较差等特点,早期正确诊断、准确评估肺部病灶并及时合理地采用药物干预有利于阻止甲型H1N1流感进展为病毒性肺炎、控制病毒性肺炎进展、减少继发感染。

    2018年09期 v.2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33 ]
  • 六例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陈亚玲;胡志亮;陈伟;池云;成骢;魏洪霞;

    目的分析6例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为提高临床对先天性神经梅毒的认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6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6例,均行腰椎穿刺并发现脑脊液异常,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临床转归。结果 (1)临床表现:4例患儿出现皮疹,多为圆形皮疹,伴或不伴脱皮;无一例患儿出现发热、抽搐、黄疸、肺炎、败血症、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2)实验室检查:6例患儿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异常1例,脑脊液蛋白含量(+)2例,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2例;轻中度肝功能异常5例,胆红素指标临界异常3例,贫血3例。(3)影像学表现:3例经骨X线检查发现四肢长骨异常,1例经颅脑CT检查发现脑白质密度减低。(4)治疗及临床转归:4例患儿给予水剂青霉素G治疗,后症状改善,预后良好;1例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结果血RPR滴度不降反升;1例患儿给予头孢曲松治疗,症状改善。结论先天性神经梅毒在临床上较少见,多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常无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TPPA阳性对先天性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较高,其治疗首选水剂青霉素G或头孢曲松,不建议使用红霉素。

    2018年09期 v.26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66 ]

药物与临床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段立萍;卢英霞;杜晓燕;焦凤辉;杨瑞波;胡海莹;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AAMI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BNP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输出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输出量、LVEF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NP、NT-proBNP、hs-CRP、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能有效改善AAMI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并减少MACE的发生。

    2018年09期 v.26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43 ]
  • 左心室电极位置对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安亚平;邱男;郑志伟;俞杉;吴强;

    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极位置对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CRT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根据左心室电极位置分为侧壁组(n=26)和后侧壁组(n=34)。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病死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6MWD及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侧壁组患者LVEF高于后侧壁组,LVESD、LVEDD短于后侧壁组,6MWD长于后侧壁组,血清BNP水平低于后侧壁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病死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室电极位置对行CRT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但将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者心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将电极植入后侧壁者。

    2018年09期 v.26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39 ]
  • 胸腺五肽联合含利福喷丁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

    黄彩转;吴丽群;黄远江;周云;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联合含利福喷丁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8例,根据随机分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含利福喷丁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病灶吸收情况,治疗1、3、6个月痰菌转阴率,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病灶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1、3、6个月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含利福喷丁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病灶吸收及痰菌转阴,改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09期 v.26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48 ]
  • 舒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沙芬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郭小琳;黄卫;刘慕君;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沙芬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进行PCIA,联合组患儿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沙芬进行PCIA。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静脉镇痛即刻(T_0)及术后1 h(T_1)、6 h(T_2)、12 h(T_3)、24 h(T_4)、48 h(T_5)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_2)、CRIE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药物需求率;并观察两组患儿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时间与方法在收缩压、心率及SpO_2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收缩压、心率及SpO_2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方法在收缩压、心率及SpO_2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2)时间与方法在CRIES镇痛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CRIES镇痛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CRIES镇痛评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3)时间与方法在Ramsay镇静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Ramsay镇静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Ramsay镇静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联合组患儿T_1~T_3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儿镇痛药物需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儿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进行PCIA相比,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沙芬进行PCIA可有效增强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镇静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及镇痛药物需求无明显影响,不增加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2018年09期 v.26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55 ]
  • 山莨菪碱在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

    王静;朱庆华;陈杰;王芳;

    目的分析山莨菪碱在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行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胃管鼻留置,观察组患者则在给予山莨菪碱静脉注射5 min后常规胃管鼻留置。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后心率、血压,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期间恶心、呕吐、流泪、呛咳、胃痉挛、抽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后心率、血压,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2018年09期 v.26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69 ]

护理工作研究

  • 量化食物黏稠度对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

    翟蕴凤;

    目的探讨量化食物黏稠度对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由专科护士根据吞咽功能评估结果制定食物黏稠度,观察组患者由专科护士根据吞咽功能评估结果并采用粘度计量化食物黏稠度。比较两组患者食物误吸次数和食物剩余体积,入院时及入院后4周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水平及吞咽功能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食物误吸次数少于对照组,食物剩余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TP、Hb、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TP、H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周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食物黏稠度有助于减少颅脑创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食物误吸次数,增加患者食物摄入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

    2018年09期 v.26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37 ]
  • 抚触联合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谭晓辉;邓民强;

    目的观察抚触联合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HIE患儿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抚触,出院后指导患儿家属继续给予患儿抚触;观察组患儿给予抚触联合康复护理,出院后指导患儿家属继续给予抚触联合康复护理,两组患儿均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运动发育指数(PDI)、智能发育指数(MDI)及生长发育指标,干预12个月Gesell发育量表各能区发育商;并观察两组患儿干预期间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儿无脱落病例。两组患儿干预前PDI、M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12个月PDI、MDI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儿干预12个月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能力发育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儿干预前体质量、身高、每日摄入奶量、每日睡眠时间及干预12个月每日摄入奶量、每日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12个月体质量大于对照组,身高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儿干预期间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联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新生儿HIE患儿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并可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

    2018年09期 v.26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41 ]
  • 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效果、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王彬;蔡思龙;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效果、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学龄期哮喘患儿68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两组患儿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肺功能指标,干预6个月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患儿干预期间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R%)、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患儿FVC大于对照组,PEFR%、FEV1%高于对照组(P<0.05)。(3)干预6个月,观察组患儿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中情感、活动、症状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且患儿护理满意度较高。

    2018年09期 v.26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37 ]
  • 临终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王楠;冯维华;邱亚平;雷显碧;熊庆;韩睿;

    目的探讨临终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呼吸内科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33例及其直系家属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16例,直系家属57例)和试验组(患者17例,直系家属67例)。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临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物理疗法、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及死亡教育;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连续干预20 d。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家属应激量表(RSS)评分、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功能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心理痛苦、生活被打扰、负性情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家属干预后心理痛苦、生活被打扰、负性情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躯体功能、情绪状态、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家属干预后躯体功能、情绪状态、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晚期肺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改善患者家属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2018年09期 v.26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43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40 ]

  • 本期荐读

    <正>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在抗凝指南中的地位逐渐上升。2018年3月,欧洲心律协会(EHRA)发布的《2018 EHRA NOACs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实用指南》指出,NOACs应作为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首选,特别是新启动抗凝治疗的患者。本期"指南·共识·标准"栏目中张广求等系统归纳了NOACs的适应证及指南推荐意见,临床指导价值较高;"疗效比较研究"栏目中陈丽等比较了NOACs代表药物利伐沙班与

    2018年09期 v.2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投稿途径

    <正>随着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拓宽。为了加快论文处理速度,提高论文审核流程的透明化、公开化,《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自2015起开始启用在线投稿。下面列举4种常见的在线投稿途径,以帮助作者精准投稿。

    2018年09期 v.26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医声医事——谈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

    刘大夫;

    <正>今年是现代安宁疗护运动的创始人——西西里·桑德斯女士诞辰100周年,她于1967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家现代安宁院——圣克里斯托弗安宁院,开创了现代临终关怀体系,使全世界开始关注并善待生命垂危者,而她所倡导的"我们必须关心生命的质量,一如我们关心生命的长度"观点

    2018年09期 v.26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