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晶;韩琳;高喜军;
目的探究心率变异性(HRV)及QT间期变异性(QT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86例作为AMI组,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45例和非前壁心肌梗死组41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和存活组47例;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分级量表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2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4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7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AMI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同亚组AMI患者HRV指标〔时域分析指标: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频域分析指标:总频谱成分(TF)、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LF/HF比值〕和QTV。结果 AMI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F/HF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LF/HF比值大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P<0.05)。死亡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存活组,LF/HF比值大于存活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LF/HF比值大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 HRV及QTV与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其对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15年12期 v.2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纪明;陈宏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泗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78例,根据入院时左心室造影(LVG)结果分为LVA组41例和非LVA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h、3 d、7 d及6个月血浆BNP水平,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结果 LVA组患者治疗后6 h、3d、7 d及6个月血浆BNP水平高于非LVA组(P<0.05)。除治疗后即刻LVEDVI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LVEF、LVESVI、LVEDVI及LVED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LVEF高于治疗后即刻,LVESVI、LVEDVI及LVEDP小于治疗后即刻(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VA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SVI、LVEDVI、LVED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1、0.592、0.763,P<0.05),而非LVA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SVI、LVEDVI、LVEDP均无直线相关性(r值分别为0.019、0.101、0.152,P>0.05)。结论AMI并发LVA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BN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LVA形成,且与LVA病情变化、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LVA形成、左心室重构的参考指标之一。
2015年12期 v.2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钟丹;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对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188例,根据临床治疗结果分为治疗有效组136例和治疗无效组52例,并根据治疗后心功能好转情况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0%者111例、LVEF≤10%者77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改善者103例、NYHA分级未改善者8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血压动态监测,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以及不同心功能好转情况患者血压变异性〔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 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及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血压昼夜节律(超杓型、杓型、非杓型、反杓型)。结果治疗有效组患者24 hSSD、24 hDSD、dSSD、dDSD、nSSD及nDSD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优于治疗无效组(P<0.01)。LVEF>10%、NYHA分级改善者24 hSSD、24 hDSD、dSSD、dDSD、nSSD及nDSD低于LVEF≤10%、NYHA分级未改善者,血压昼夜节律优于LVEF≤10%、NYHA分级未改善者(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越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对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较大,其治疗效果相对不佳,提示控制血压变异性、恢复血压昼夜节律与控制患者的平均血压同等重要。
2015年12期 v.23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东莞台心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未合并心房颤动)和观察组(合并心房颤动),每组7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转化情况,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无症状性颅内出血(a SICH)。根据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21例和非出血转化组54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10例(13.3%),其中SICH 3例(4.0%)、a SICH 7例(9.3%);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21例(28.0%),其中SICH 9例(12.0%)、a SICH 12例(16.0%)。观察组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SICH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率、糖尿病病史阳性率、高血压病史阳性率、高脂血症史阳性率、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阳性率、抗血小板治疗率、溶栓治疗前1d舒张压、溶栓治疗前1 d血小板计数、溶栓治疗前1 d纤维蛋白、溶栓治疗后1 d收缩压、溶栓治疗后1 d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1 d收缩压、溶栓治疗前1 d血糖、溶栓治疗前1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早期颅内缺血改变发生率、溶栓期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溶栓期间舒张压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前1 d收缩压〔OR=11.324,95%CI(1.567,68.235)〕、溶栓治疗前1 d NIHSS评分〔OR=2.613,95%CI(1.082,4.423)〕、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OR=92.075,95%CI(7.411,177.896)〕、早期颅内缺血改变〔OR=1.574,95%CI(1.159,3.324)〕、溶栓期间收缩压变异系数〔OR=18.710,95%CI(1.426,65.758)〕、溶栓期间舒张压变异系数〔OR=22.021,95%CI(1.519,56.36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率较高,溶栓治疗前1 d收缩压、溶栓治疗前1 d血糖、溶栓治疗前1 d 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早期颅内缺血改变、溶栓期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溶栓期间舒张压变异系数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2015年12期 v.2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润华;范赟芝;张龙海;纪放;吴金珠;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2014年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00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分为未出血组69例和出血组31例。采用统一的资料收集表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吸烟)、既往服用阿司匹林情况、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溶栓前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血小板计数、血钠、血糖、CT低密度病灶情况、心源性脑栓塞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3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冠心病、高血压、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吸烟)阳性率、既往阿司匹林服用率、舒张压、收缩压、血小板计数、心源性脑栓塞发生率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糖尿病病史阳性率、溶栓前NIHSS评分、血钠、血糖及CT低密度病灶检出率高于未出血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长于未出血组,溶栓前SSS评分低于未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OR=2.425,95%CI(1.313,4.479)〕、溶栓前SSS评分〔OR=2.670,95%CI(1.358,5.250)〕及溶栓前NIHSS评分〔OR=2.257,95%CI(1.317,3.869)〕是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溶栓前SSS评分低、NIHSS评分高及延迟静脉溶栓治疗是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12期 v.2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侠;庞占红;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对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西安市五环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别嘌呤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血糖(FBP)、血脂指标、肝肾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FBG、TC、TG、LDL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酸(UA)、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BUN、Cr、UA、hs-CRP低于对照组,GF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侧和右侧ABI、baPWV及治疗后左侧和右侧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baPWV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别嘌呤醇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及血糖,改善患者血脂代谢、肝肾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动脉弹性。
2015年12期 v.2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国平;王莉莉;
目的探究血清尿酸(UA)水平与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初次发病且未用药的PD患者8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程、血清UA水平及左旋多巴每日使用量,记录所有患者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Hoehn和Yahr分级量表(H&Y)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总分及其组分(心血管功能、睡眠/疲劳、情绪、嗅觉、注意力/记忆力、胃肠功能、泌尿功能、性功能及其他项)评分,并分析血清UA水平与年龄、BMI、病程、左旋多巴每日使用量、UPDRS评分、UPDRS-Ⅰ评分、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H&Y评分、MMSE评分、NMSS总分及其组分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男性患者血清UA水平为(326.57±104.10)μmol/L,高于女性患者的(256.38±109.45)μmol/L(t=2.952,P=0.004)。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UA水平与PD患者年龄(r=-0.230)、左旋多巴每日使用量(r=-0.230)、UPDRS-Ⅲ评分(r=-0.227)、H&Y评分(r=-0.213)、NMSS总分(r=-0.317)及睡眠/疲劳评分(r=-0.404)、情绪评分(r=-0.358)呈负相关,与BMI(r=0.244)和MMSE评分(r=0.236)呈正相关(P<0.05)。男性患者血清UA水平与年龄(r=0.372)、MMSE评分(r=0.403)呈正相关,与多巴胺每日用药量(r=-0.410)、H&Y评分(r=-0.313)、NMSS总分(r=-0.308)及睡眠/疲劳评分(r=-0.338)、情绪评分(r=-0.350)呈负相关(P<0.05);女性患者血清UA水平与BMI(r=0.417)呈正相关,与NMSS总分(r=-0.348)及睡眠/疲劳评分(r=-0.398)、情绪评分(r=-0.410)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UA水平与PD患者非运动症状有关,可能成为诊断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新指标。
2015年12期 v.2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莉;郑肖瑾;张耀;
目的探究晚期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晚期早产NRDS患儿158例,按照VAP发生情况分为VAP组67例和非VAP组91例。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自身因素(是否多胎、产次、胎次及有无孕期并发症、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和医疗环境因素(呼吸机类型、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是否重复插管上机、吸痰次数、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分析VAP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是否多胎、产次、胎次及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儿出生窒息史和出生抢救史所占比例高于非VAP组(P<0.05)。两组患儿呼吸机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儿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为平卧所占比例、重复插管上机率高于非VAP组,吸痰次数多于非VAP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率低于非VAP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VAP组(P<0.05)。67例VAP患儿送检呼吸道分泌物样本共检出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75.3%)、革兰阳性菌12例(占14.1%)、真菌9株(占10.6%)。结论晚期早产NRDS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发生VAP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重复插管上机、吸痰次数、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应给予针对性干预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抗菌药物。
2015年12期 v.2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磊;韩颖明;王思;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VP方案(长春地辛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取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51例,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V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近期疗效、毒副作用、疾病无进展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10月。结果本组51例患者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5例(29.41%),疾病稳定(SD)22例(43.14%),疾病进展(PD)14例(27.45%),临床有效率(RR)为29.41%,临床获益率(CBR)为72.55%。不同性别、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患者RR、CB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率为100%,中位PFS为6.9个月〔95%CI(5.4,7.8)〕,中位OS为11.3个月〔95%CI(10.2,12.7)〕;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0.7%、22.4%、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病理类型患者中位PFS及不同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患者中位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评分0~1分、临床分期ⅢA期、近期疗效CR+PR患者中位PFS长于PS评分2分、临床分期Ⅲ~Ⅳ期、近期疗效SD或PD患者,PS评分0~1分、近期疗效CR+PR患者中位OS长于PS评分2分、近期疗效SD或PD患者(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S评分、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近期疗效对PFS、OS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耐受良好,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V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有利于延长患者PFS和OS,且不受性别、PS评分、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近期疗效等影响。
2015年12期 v.23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白延涛;石全宝;李燕;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比索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房室瓣舒张早期血流频谱E峰/舒张晚期血流频谱A峰(E/A比值)〕,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AD、LVEDD、LVEF、CO、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AD、LVEDD小于对照组,E/A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卡托普利能有效降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小。
2015年12期 v.2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尤华彦;曹华明;王强;陈茂华;张煜;羊镇宇;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浆BNP、NT-pro B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LVEF、LVEDD和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和DB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2015年12期 v.2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圣庭;高静;孙玲;贾如意;虞华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40 mg/次,1次/d)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大剂量(80 mg/次,1次/d)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8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80 mg/d)氟伐他汀钠缓释片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2015年12期 v.23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袁莺;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按照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未合并脑梗死者86例(对照组)和合并脑梗死者94例(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左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右侧颈动脉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s CD36、salusin-α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51.2%(χ2=29.812,P<0.01);研究组患者左侧颈动脉和右侧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hs-CRP、Hcy、LDL及salusin-α水平高于对照组,HDL和s CD3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尽早干预,尽可能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斑块形成。
2015年12期 v.2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艳艳;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18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4~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M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MC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脑部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5年12期 v.23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洁;张艳锋;黄连铭;
目的探究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DPN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1.78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腓肠神经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腓肠神经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老年DPN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
2015年12期 v.23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焕珍;戢秋明;李兰;曹霞;
目的探究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12月武汉市武东医院收治的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1例,根据入院序列号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祛痰、平喘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包括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活动评分和总分)。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EF、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EF、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活动评分及SGR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活动评分及SGRQ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平均随访(1.63±0.12)年,研究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为(0.49±0.13)次,少于对照组的(1.49±0.37)次(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
2015年12期 v.23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强;赵建龙;杨丽;卜彦斌;王强;任迎春;
目的探讨双套管切割活检针联合康派特医用胶在肺中央型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肺中央型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双套管切割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采用康派特医用胶封闭穿刺针道;对照组患者采用18G-Gallini切割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气胸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均为100%;试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4%,对照组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气胸量<10%发生率、气胸发生率、单纯针道出血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气胸量≥10%发生率、渗血并咯血发生率、痰中带血发生率及少量血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双套管切割活检针联合康派特医用胶应用于肺中央型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行,诊断准确率较高。
2015年12期 v.2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侯鸿雁;黄付甲;陆春云;
目的分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百色市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90例,采用掷硬币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在综合性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辅以面罩式给氧治疗,观察组患儿辅以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Sa O2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儿PaO2和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气促、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异常、胸骨凹陷、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除9例患儿出现轻微充血或偶尔轻微瘙痒外,未出现其他明显不适;对照组中24例患儿面罩脱落,3例患儿造成鼻周脸部受到轻微擦伤,所有患儿因进食等原因被迫取下面罩而中断氧疗,从而影响氧疗效果。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2015年12期 v.2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邱淑佳;
目的比较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有创组和有创-无创组,每组66例。两组患者均先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达到无创通气指征后,有创组患者继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无创组患者改为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及收缩压(SBP)、心率(HR),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病死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PaO2、PaCO2、pH值、S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PaO2、pH值、SBP均高于治疗前,PaCO2、HR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FVC、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FVC、FEV1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无创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有创组,机械通气总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有创组(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其能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总时间及住院时间。
2015年12期 v.23 77-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林称意;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对早中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第7天免疫功能指标(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及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第30天心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组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FEV1、FVC、PEF及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第30天两组患者FEV1、FVC及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观察组患者6MWD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早中期肺癌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运动耐力。
2015年12期 v.23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米力亚·吾布力;帕提古力·苏力坦;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观察对照组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观察组患者术侧桡动脉搏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局部血肿发生率、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动静脉瘘发生率、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足背动脉异常搏动,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术侧桡动脉异常搏动。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较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有效减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2015年12期 v.23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雷;李自如;李敏;朱润秀;赵世刚;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常规剂量组患者加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大剂量组患者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大剂量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组(u=3.062,P=0.002)。两组患者治疗前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低于常规剂量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C、TG、HDL-C、LDL-C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剂量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丁苯酞,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更优,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5年12期 v.2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年冬;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非表面活性物质-拔管联合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201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接受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治疗的早产NRDS患儿65例,其中2011年之前收治的26例患儿(nCPAP组)均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治疗后接受nCPAP治疗,2011年之后收治的39例患儿(nBiPAP组)均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治疗后接受nBiPAP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无创呼吸支持7d内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情况及机械通气情况,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24 h、48 h及72 h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次要观察指标: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气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7 d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PAP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7 d内机械通气率低于nCPAP组(P<0.05)。nBiPAP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24 h、48h及72 h氧合指数均高于nCPAP组,无创呼吸支持后1 h和12 hPaO2高于nCPAP组,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及24h PaCO2低于nCPAP组(P<0.05);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后24 h、48 h、72 h PaO2及无创呼吸支持后48 h、72 h 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联合nBiPAP治疗早产NRDS较联合nCPAP能更有效地降低患儿机械通气率、改善患儿氧合状态。
2015年12期 v.23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建云;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氧氟沙星组30例和莫西沙星组30例。左氧氟沙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莫西沙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住院时间、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氧分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24)。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及体温比较及治疗后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氧氟沙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高于莫西沙星组,体温低于莫西沙星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及体温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氧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低于治疗前,氧分压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相当,均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且安全性均较高。
2015年12期 v.23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朱红艳;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疗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湘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4例,按照治疗疗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短疗程左氧氟沙星(疗程为1周)联合四联抗结核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长疗程左氧氟沙星(疗程为2周~3个月)联合四联抗结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胸腔积液引流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461,P=0.645);治疗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量为(957.3±287.6)ml,对照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量为(971.6±275.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9.0%,高于对照组的4.8%(P<0.05)。结论不同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疗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短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疗法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2015年12期 v.23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解飞;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FPV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并FPVC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76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并FPVC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且安全性较高。
2015年12期 v.23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范崇超;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于扬州友好医院接受治疗的UAP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129,P=0.033)。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UAP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2015年12期 v.2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建;
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液辅助G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GP方案治疗,包括顺铂和吉西他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GP方案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28 d为1个化疗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以及CD+4/CD+8细胞比值)、血清VEGF水平、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402,P=0.016)。治疗前两组患者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PLT、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T、WBC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辅助GP方案能有效调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血清VEGF水平,减轻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2015年12期 v.23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俊逾;肖春霞;阿依奴尔·吾买尔;
目的观察健脾燥湿法治疗痰湿阻络型脏躁(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睡眠门诊就诊的痰湿阻络型脏躁(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n=30)、帕罗西汀组(n=28)和舒肝解郁胶囊组(n=30)。中药组患者给予健脾燥湿法治疗,帕罗西汀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舒肝解郁胶囊组患者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3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周末及2周末记录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48,P=0.461)。治疗前3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末及2周末中药组和舒肝解郁胶囊组患者HAMA评分低于帕罗西汀组,治疗后1周末及2周末中药组患者HAMD评分和PSQI评分低于帕罗西汀组,治疗后2周末舒肝解郁胶囊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中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帕罗西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舒肝解郁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6,P=0.290)。结论健脾燥湿法治疗痰湿阻络型脏躁(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帕罗西汀和舒肝解郁胶囊相当,但健脾燥湿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2015年12期 v.23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卢军;曾其昌;王琴;彭琼;黄亚辉;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及认识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1月湖南省脑科医院癫痫诊疗中心收治的癫痫患者9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ADMA水平及认识功能、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hs-CRP、AD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hs-CRP、ADM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6个月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对发作的担心、情绪、精力/疲乏、认知功能、药物影响、社会功能、综合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精力/疲乏、认知功能、药物影响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对血清Hcy、hs-CRP、ADMA的影响类似,而奥卡西平对改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优于丙戊酸钠。
2015年12期 v.23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立建;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无肺部感染亚组50例和合并肺部感染亚组47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临床指标,并分析血清瘦素、CRP、IL-6及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组受试者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肺部感染组和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血清瘦素、CRP、IL-6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血清瘦素、CRP、IL-6及TNF-α水平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血清CRP(r=0.54,P<0.05)、IL-6(r=0.48,P<0.05)、TNF-α(r=0.50,P<0.05)水平呈正相关;血清CRP水平与血清IL-6(r=0.57,P<0.05)、TNF-α(r=0.42,P<0.05)水平呈正相关;血清IL-6水平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瘦素、CRP、IL-6及TNF-α水平较高,且两两间呈正相关。
2015年12期 v.23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卉;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吴冀川;袁蓉;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白介素18(IL-18)水平对2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96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正常尿蛋白组(UAER<20μg/min)、微量尿蛋白尿组(20μg/min<UAER<200μg/min)、大量尿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各32例;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临床指标,并分析血清脂联素、内脂素、IL-18与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大量尿蛋白组患者病程长于微量尿蛋白组,微量尿蛋白组患者病程长于正常尿蛋白组(P<0.05);大量尿蛋白组患者收缩压高于对照组、正常尿蛋白组及微量尿蛋白组(P<0.05)。病例组亚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P<0.05);大量尿蛋白组患者的BUN和血肌酐(SCr)高于其他3组(P<0.05);大量尿蛋白组的UAER、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内脂素及IL-18水平高于微量尿蛋白组,微量尿蛋白组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尿蛋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病程、SBP、Hb A1c、FPG、TC、TG、LDL、BUN、SCr、UAER、CRP、内脂素及IL-18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血清内脂素水平与病程、SBP、Hb A1c、FPG、TC、TG、LDL、BUN、SCr、UAER、CRP、脂联素及IL-18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血清IL-18水平与病程、SBP、Hb A1c、FPG、TC、TG、LDL、BUN、SCr、UAER、CRP、脂联素及内脂素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内脂素、IL-18水平与2型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12期 v.23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石小燕;
目的观察系统化呼吸功能锻炼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126例。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开始系统化呼吸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3部分。比较所有患者锻炼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所有锻炼后最大肺活量(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一秒钟通气量(FEVL)及呼吸峰值流速(PEF)高于锻炼前(P<0.05);呼吸频率及心率低于锻炼前(P<0.05);p H值、氧分压(PO2)高于锻炼前,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O2/Fi O2)低于锻炼前(P<0.05)。结论系统化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进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5年12期 v.23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田韵;何河;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4年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更好地缓解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轻。
2015年12期 v.23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海霞;张维;郝锋丽;
目的探究奥扎格雷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831,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2015年12期 v.23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维红;
目的分析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对糖尿病(DM)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异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检查的DM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检查检测左心室舒张早、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值、A值);采用改良Simpson法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采用DTI检查检测瓣环左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Sa)、局部等容收缩时间(ICT)、局部射血时间(ET)及左心室舒张早、晚期运动峰值(Em、Am)。结果两组患者LESV、LEDV、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E值低于对照组、A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前壁、后壁、侧壁、后室间隔Sa及各部位I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下壁和前室间隔Sa均低于对照组,各部位ET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Em低于对照组,Am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TI能够较敏感、可靠地检测出DM患者早期心肌运动异常,可作为评价DM患者早期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异常的检查手段。
2015年12期 v.23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改宁;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0例,采用完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在基础治疗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吗啡联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心肌耗氧量、氧合指数、尿量、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心肌耗氧量、氧合指数、血清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心肌耗氧量、BNP及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和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联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临床疗效确切。
2015年12期 v.23 137-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朱长琪;孟令毅;杨静;
目的观察急诊强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n=56)和强化组(n=49)。常规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强化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血脂指标、肝功能及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高于常规组,B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酶(AST)、C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强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C、LDL-C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对肝功能及CK并无明显影响。
2015年12期 v.23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郑智婷;黄载文;宁世金;彭富;陈强棠;
目的观察胞磷胆碱治疗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治疗,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 CA)、帕金森神经心理痴呆评定量表(PAND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增高(P<0.05)。结论胞磷胆碱治疗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2015年12期 v.23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海锋;张学鹏;杜幼芹;
目的探讨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动态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6例,根据通气干预后是否好转分为好转组71例和加重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氧分压(PO2)、呼吸指数、氧合指数。结果两组患者通气前A-a D(O2)、PO2、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患者通气后2、24、48 h A-a D(O2)、呼吸指数均高于好转组,PO2、氧合指数均低于好转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指数及氧合指数有助于及时了解其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015年12期 v.23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爱国;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8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创伤行单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患者6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类型硬膜下积液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腰穿或腰大池引流治疗加头部弹力帽加压包扎、钻孔外引流术、积液-腹腔分流术及颅骨缺损修补术等。结果 18例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2例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及3例减压窗硬膜下积液患者给予腰穿治疗同时行头部弹力帽加压包扎,治疗2周后积液均明显较少或消失;1例减压窗硬膜下积液患者经治疗无明显改善后行钻孔外引流,之后症状改善,积液逐渐减少;7例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及17例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行腰穿或腰大池置管引流1周;2例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行积液-腹腔分流术治疗2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改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后1个月内硬膜下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腰穿或腰大池引流可作为早期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但顽固性进展性硬膜下积液则应选择颅骨修补术。
2015年12期 v.23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文武;李志宏;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楚雄州医院神经内一科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根据血清Hcy水平分为观察组(>16μmol/L)和对照组(≤16μmol/L),各4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析血清Hcy水平与HAMD、MMSE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u=2.721,P=0.006);HAMD得分亦高于对照组(u=2.321,P=0.002)。血清Hcy水平与MMSE、HAMD得分均呈正相关(r=0.514、0.523,P<0.05)。结论高血清Hcy水平会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并且血清Hcy水平越高,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2015年12期 v.23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帆;李宪章;许培枝;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心脉通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2015年12期 v.23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若兰;陈铭泰;王玲;徐慕娟;常晓;韩钺;张忠;
目的分析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2013年深圳市中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1例,根据SAE发生情况分为SAE组23和非SAE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乳酸、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希醇化酶(NSE)、ALT、AST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分析SAE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乳酸、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E组患者血清S100蛋白、NSE、AS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SA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SE、AST水平是SA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SE、AST水平升高是SAE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12期 v.23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志礼;曾强震;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ChE)联合血小板参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其分为B组(未并发呼吸衰竭,n=60)和C组(并发呼吸衰竭,n=60);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成年人60例为A组(对照组)。比较3组及C组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hE水平和血小板参数。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ChE水平、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体积(MPV)高于B、C组,而B组患者的血清ChE水平、PLT及MPV高于C组(P<0.05)。治疗后,C组预后良好患者的血清ChE水平、PLT及MPV高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结论血清ChE水平、PLT及MPV对AECOPD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ChE水平、PLT及MPV较低的AECOPD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
2015年12期 v.23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静;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治疗,B组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组患者同时给予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清Janus激酶1(JAK1)和Janus激酶2(JAK2)水平。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与FVC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患者FEV1、FVC及FEV1/FVC均低于C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10水平均高于C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JAK1和JAK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患者血清JAK1和JAK2水平均高于C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抑制JAK信号通路有关。
2015年12期 v.23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武卫东;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泵入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长庆油田职工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6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BiPAP治疗,观察组患者行BiPAP联合泵入呼吸兴奋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基本生理指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HR、RR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氧气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SaO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SaO2、pH均高于治疗前,PaCO2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联合泵入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015年12期 v.23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卫华;马倩;徐晓妮;徐丁;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分析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0月于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高频振荡通气基础上加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24 h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及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 H值〕,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789,P=0.037)。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24 h观察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24 h观察组患儿PaO2、p H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2例患儿、观察组3例患儿出现轻度二氧化碳潴留。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
2015年12期 v.23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