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仕兵;冯清林;刘明冬;李骥;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6年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aSAH患者238例,根据aSAH后DCI发生情况分为发生DCI者65例(A组)和未发生DCI者173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aSAH后DCI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外周血NLR预测aSAH后DCI的ROC曲线。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发病至入院时间、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吸烟率、饮酒率、动脉瘤面积、多发动脉瘤者所占比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unt-Hess分级4~5级者所占比例、后循环动脉瘤发生率、改良Fisher分级3~4级者所占比例、脑积水发生率、白细胞计数、外周血NLR、血糖均高于B组(P<0.05)。NLR≥10.9者DCI发生率高于NLR<10.9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4~5级[OR=2.31,95%CI(1.27,4.19)]、改良Fisher分级3~4级[OR=1.46,95%CI(1.08,1.97)]、外周血NLR[OR=2.06,95%CI(1.31,3.24)]及血糖[OR=1.17,95%CI(1.06,1.35)]是aSAH患者D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外周血NLR预测aSAH后D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5%CI(0.64,0.83),P<0.05],最佳截断值为11.2,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72%。结论外周血NLR是aSAH患者DC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其对aSAH后DCI有一定预测价值。
2017年05期 v.2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广锋;
目的探讨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继发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莘县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继发脑梗死患者270例,根据年龄分为<55岁者80例(A组)、55~70岁者130例(B组)、>70岁者60例(C组);根据同侧TIA发生情况将A组患者分为A1组(发生同侧TIA,n=22)和A2组(未发生同侧TIA,n=58),将B组患者分为B1组(发生同侧TIA,n=34)和B2组(未发生同侧TIA,n=96),将C组患者分为C1组(发生同侧TIA,n=19)和C2组(未发生同侧TIA,n=41)。比较不同年龄段及相同年龄段不同TIA发生情况患者入院时与治疗1个月后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治疗1个月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及入院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 3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差值和治疗1个月后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入院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I评分及入院后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率高于A2组(P<0.05)。B1组和B2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I评分及入院后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率高于B2组(P<0.05)。C1组和C2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差值、治疗1个月后BI评分及入院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侧TIA可有效改善继发脑梗死患者预后并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但对>70岁的继发脑梗死患者则无明显影响。
2017年05期 v.25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58 ] - 狄海莉;尤雪梅;刘蔚玲;孟军鹏;吴文婷;孟林;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自发性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分为A组(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n=33)与B组(未发生非自发性出血性转化,n=6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大面积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糖尿病病史、有无高脂血症病史、有无冠心病病史、是否合并心房颤动、是否行抗凝治疗、是否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否行脱水治疗、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脉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OR=1.64,95%CI(1.10,2.44)]、总胆固醇[OR=3.98,95%CI(1.59,9.9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70,95%CI(1.08,2.69)]是大面积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脉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大面积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
2017年05期 v.25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75 ] - 郑雄伟;张威;张晓改;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MCI)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菌群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2016年上海市电力医院收治的MCI患者117例,根据住院期间SAP发生情况分为A组(发生SAP,n=29例)和B组(未发生SAP,n=88)。SAP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前完成痰细菌培养、痰真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而MCI患者SAP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SAP发生率为24.78%;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14例(占48.28%),革兰阳性菌感染者7例(占24.14%),真菌感染者5例(占17.24%),混合感染者3例(占10.34%)。两组患者性别、有无高血压、有无高脂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有无糖尿病、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无延髓麻痹、有无意识障碍、有无鼻饲支持、有无气管插管与切开及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071,95%CI(1.480,6.855)]、糖尿病[OR=2.574,95%CI(1.388,12.037)]、COPD[OR=2.610,95%CI(1.632,19.375)]、延髓麻痹[OR=4.028,95%CI(2.061,28.361)]、意识障碍[OR=2.016,95%CI(1.351,10.064)]、气管插管与切开[OR=3.887,95%CI(3.796,51.836)]是MCI患者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CI患者S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年龄、糖尿病、延髓麻痹、意识障碍及气管插管与切开是MCI患者SAP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2017年05期 v.25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77 ] - 赵洪海;张丽;王芳;刘云平;赵琦;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唐山市协和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NPE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急性脑血管病并发NP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NP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变部位,并比较不同疾病类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NPE患者血清脑钠肽(BNP)、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心率(HR),氧合指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清BNP、TF及TFP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OR=1.523,95%CI(1.135,2.004)]、HR[OR=1.704,95%CI(1.350,2.152)]、氧合指数[OR=1.950,95%CI(1.352,2.814)]、血清BNP水平[OR=1.495,95%CI(1.143,1.955)]、血清TF水平[OR=1.540,95%CI(1.232,1.926)]是急性脑血管病并发NPE的影响因素(P<0.05)。急性脑血管病并发NPE患者GCS评分<10分;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面色灰暗、不同程度发绀,均有咳痰现象。急性脑血管病并发NPE患者中出血性脑血管病56例(70.9%),其中基底核出血19例、脑叶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脑室出血8例、小脑出血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3例(29.1%),其中基底核区梗死10例、脑干梗死7例、小脑梗死4例、脑叶梗死2例。不同疾病类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NPE患者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NPE患者血清TF、TFPI水平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NPE患者(P<0.05)。结论疾病类型、HR、氧合指数、血清BNP及TF水平是急性脑血管病并发NPE的影响因素;急性脑血管病并发NPE患者GCS评分<10分,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呼吸困难、面色灰暗、不同程度发绀,伴有咳痰;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要疾病类型且以基底核病变为主。
2017年05期 v.2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47 ] - 刘运仲;刘苏;潘松利;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6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CABG的SCAD患者268例,根据是否发生AF分为A组(并发AF,n=53)与B组(未并发AF,n=21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CABG后AF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心肌梗死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率、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远端吻合口数、术后第1天引流量、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Euro Score评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ICU入住时间、再手术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3,95%CI(1.45,2.91)]、Euro Score评分[OR=1.79,95%CI(1.32,2.17)]、再手术[OR=1.80,95%CI(1.06,3.21)]、IABP[OR=2.21,95%CI(1.20,3.31)]是SCAD患者CABG后AF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Euro Score评分、再手术、IABP是SCAD患者CABG后发生AF的影响因素。
2017年05期 v.2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59 ] - 谢霜;周苔花;朱萍;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51例,患者入院后1 d内在调查员协助下填写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身体领域和其他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情绪领域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收入、症状种类、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及近1年内因心力衰竭入院次数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种类、NYHA分级及近1年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与CHF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独立相关(P<0.05);月收入、症状种类、NYHA分级及近1年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与CHF患者其他领域评分独立相关(P<0.05)。结论月收入、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种类、NYHA分级及近1年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是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2017年05期 v.2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46 ] - 刘彩成;蓝剑;张瑜;
目的分析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2016年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生化检查指标,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体脂率及体力活动不足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腰围、腰臀比大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吸烟率和饮酒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高密度脂蛋白(HDL)、TC/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血清HDL和羟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BMI(r=-0.303)、体脂率(r=-0.307)呈负相关,与舒张压(r=0.448)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BMI、体脂率及舒张压有关。
2017年05期 v.2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48 ] - 宋书贤;
目的分析血浆硫化氢(H_2S)水平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终末期肾病(ESRD)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传统型蛋白激酶CβⅡ(cPKCβⅡ)激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4年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MHD的ESRD患者120例,根据AS发生情况分为A组(未并发AS,n=60)和B组(并发AS,n=60);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硫化物敏感电极法检测血浆H_2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cPKCβⅡ膜转位率。比较A组和B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3组受试者血浆H_2S水平和cPKCβⅡ膜转位率,并分析cPKCβⅡ膜转位率与行MHD的ESRD并AS患者其他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透析时间、吸烟率、嗜酒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清蛋白、肌酐、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血浆H_2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PKCβⅡ膜转位率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血浆H_2S水平低于A组,cPKCβⅡ膜转位率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PKCβⅡ膜转位率与行MHD的ESRD并AS患者血浆H_2S水平呈负相关(r=-0.88,P<0.05)。结论血浆H_2S水平与行MHD的ESRD并AS患者cPKCβⅡ激活有关。
2017年05期 v.25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35 ] - 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迪丽努尔·买买提伊明;师帅;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73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AECOPD未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73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真菌115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63株,占54.78%;其他假丝酵母菌31株,占26.96%;曲霉菌21株,占18.26%。两组患者性别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发生率及行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及入住ICU时间长于对照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6,95%CI(1.021,1.050)]、肺源性心脏病[OR=1.096,95%CI(1.079,1.114)]、糖尿病[OR=3.177,95%CI(2.340,6.437)]、呼吸衰竭[OR=1.070,95%CI(1.040,1.102)]、抗生素使用时间[OR=4.059,95%CI(2.273,7.250)]、激素使用时间[OR=3.725,95%CI(2.061,6.733)]、入住ICU时间[OR=1.040,95%CI(1.020,1.059)]及机械通气[OR=3.380,95%CI(1.878,6.086)]是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清蛋白水平[OR=0.903,95%CI(0.868,0.939)]是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假丝酵母菌,且年龄、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及清蛋白水平是AE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2017年05期 v.25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70 ] - 林文燕;
目的探讨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海南省中医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血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情况,并分析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Ca~(2+)水平、单纯酸碱失衡发生率、二重酸碱失衡发生率、三重酸碱失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血清K~+、Cl~-、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存活39例(存活组),死亡23例(死亡组);治疗前后存活组患者血清Ca~(2+)水平、单纯酸碱失衡发生率、二重酸碱失衡发生率、三重酸碱失衡发生率低于死亡组,血清K~+、Cl~-、Na~+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2+)水平和酸碱失衡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_s值分别为-0.818、-0.876,P<0.05);血清K~+、Cl~-、Na~+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_s值分别为0.824、0.831、0.852,P<0.05)。血清Ca~(2+)水平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95%CI(0.765,0.926)],当其为3.76 mmol/L时灵敏度为84.62%,特异度为82.61%,准确度为83.87%;血清K~+水平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815[95%CI(0.721,0.938)],当其为2.71 mmol/L时灵敏度为82.05%,特异度为73.91%,准确度为79.03%;血清Cl~-水平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805[95%CI(0.703,0.911)],当其为73.62mmol/L时灵敏度为79.49%,特异度为69.57%,准确度为75.81%;血清Na~+水平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872[95%CI(0.772,0.968)],当其为120.55 mmol/L时灵敏度为87.18%,特异度为78.26%,准确度为83.87%。酸碱失衡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灵敏度为73.91%,特异度为79.49%,符合率为77.42%。结论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有关,对患者预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17年05期 v.25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49 ] - 邱宇晴;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5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MPP患儿100例,根据心血管系统损伤发生情况分为A组(伴心血管系统损伤,n=23)与B组(无心血管系统损伤,n=77)。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小儿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病程、胸腔积液发生率、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阳性率、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清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CD_4~+/CD_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年龄、发热时间、发热程度、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451,95%CI(0.279,0.729)]、发热时间[OR=1.919,95%CI(1.262,2.920)]、发热程度[OR=2.401,95%CI(1.138,5.067)]、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OR=0.461,95%CI(0.258,0.825)]、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OR=0.575,95%CI(0.404,0.816)]、CRP[OR=1.900,95%CI(1.011,3.572)]是小儿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发热时间、发热程度、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CRP是小儿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
2017年05期 v.25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64 ]
- 李红云;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他滨与顺铂化疗方案,连续治疗4个化疗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莱特注射液,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外周血CD_4~+细胞分数及CD_(25)~+细胞分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精神状况、心理状况、治疗状况、社会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况、心理状况、治疗状况、社会关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_4~+细胞分数、CD_(25)~+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_4~+细胞分数、CD_(25)~+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
2017年05期 v.25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蓝少勇;吴传喜;林东;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严重程度、预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IL-6、IL-10、hs-CRP、TNF-α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度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IL-6、IL-10、hs-CRP、TNF-α水平高于轻度急性脑出血患者(P<0.05)。死亡患者血清IL-1、IL-6、IL-10、hs-CRP、TNF-α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且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2017年05期 v.25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潘莉;
目的比较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心医院收治的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药物组39例和手术组35例。药物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手术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12个月后治疗成功率、颈内动脉狭窄率、大脑中动脉狭窄率、基底动脉狭窄率,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后12个月内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6、12个月后,手术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于药物组,颈内动脉狭窄率、大脑中动脉狭窄率、基底动脉狭窄率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手术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药物组,ADL评分高于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2017年05期 v.25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朱新明;
目的观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69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观察组患者行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效果(包括术前血肿量、术后残留血肿量及血肿清除率),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残留血肿量小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NIHS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血肿清除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2017年05期 v.25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永华;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月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异常、餐后2 h血糖异常,血脂指标,自我管理效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异常、餐后2h血糖异常、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异常、餐后2 h血糖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正确服药率、合理膳食率、定期复查率、自我监测率、适度锻炼率、禁烟禁酒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好转,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017年05期 v.25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郑颖炜;李美英;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85例,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BI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及复发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2017年05期 v.25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雷琳;王艳;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纤维蛋白原(FIB)、丙二醛(MDA)水平,加拿大神经功能量表(CN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bA_(1c)、hs-CRP、SOD、FIB、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bA_(1c)、hs-CRP、FIB、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N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N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bA_(1c)、hs-CRP、FIB、MDA水平及复发率,提高血清SOD水平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2017年05期 v.25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平;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主要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速峰值(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P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闷气促、咳嗽、哮鸣音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17年05期 v.25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国庆;赵彬;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对舒张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菏泽市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舒张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包括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左心室功能和结构指标[包括左心室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左心室舒张期晚期血流峰速(E/A比值)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BP及DBP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VST、LVPWT、E/A比值及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MI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IVST、LVPWT及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VST、LVPWT、LVMI低于治疗前,而E/A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LVPWT、LVMI低于治疗前,E/A高于治疗前(P<0.05),而IVS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可有效延缓舒张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重构,有利于缓解舒张功能障碍。
2017年05期 v.25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荣;李之红;梁秀娟;
目的观察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周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入院时及治疗72 h后呼吸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峰流速(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及铁蛋白(SF)水平。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FEV_1、PEF、FEV_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_1、PEF、FEV_1%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TNF-α、IL-10、S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SF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并减轻炎性,降低血清TNF-α、SF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2017年05期 v.25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姚涛;宋轶婷;熊良志;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再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患者分别给予尿激酶50万U、150万U及300万U静脉滴注。比较3组患者TIMI分级及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TIMI分级优于低剂量组,血管再通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治疗后LVESV、LVEDV、LVEF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5)。结论与低剂量尿激酶(50万U)相比,高剂量(300万U)、中剂量(150万U)尿激酶可更有效地促进AMI患者血管再通并改善患者心功能,但高剂量尿激酶所致不良反应率较高,150万U是尿激酶治疗AMI的安全、有效剂量。
2017年05期 v.25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志农;翁洁;龚鼎栓;李钢;
目的分析社区乳腺疾病健康教育沙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参加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乳腺疾病健康教育沙龙讲座的女性620例,沙龙活动内容包括登记信息、发放《乳腺疾病与保健健康教育册》、举办讲座、B超检查、乳腺检查、诊断健康咨询、接听咨询电话。结果社区女性最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为沙龙(65.5%,406/620),最常见得知沙龙的途径为经医生介绍(40.2%,249/620),最能吸引成员参加沙龙的因素为能够获得免费B超检查和乳腺检查(80.1%,497/620)。参加3次及以上沙龙活动的女性乳腺保健知识掌握率高于首次参加沙龙活动的女性(P<0.05)。共检出318例女性患有乳腺疾病,检出率为51.3%。结论社区乳腺疾病健康教育沙龙在加强广大社区女性进行乳腺自我保健和疾病早期发现方面具有专业、便捷、可信等优势,形成了具有社区特色的乳腺疾病健康教育新模式。
2017年05期 v.25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涛宁;袁亚迎;祝文;龙艳;任卉;于彬;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脑创伤术后难治性急性脑膨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创伤并发术后难治性急性脑膨出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脑创伤术后难治性急性脑膨出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2017年05期 v.25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庞柳英;陈英;王宁;张树锋;韦力;关浩增;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并HHCY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MMP-9、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并HHCY患者血清MMP-9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稳定斑块。
2017年05期 v.25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邹振宇;凌亮;廖婉玲;周俏棋;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联合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惠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HF患者62例,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福辛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福辛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4、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伐他汀联合福辛普利治疗CHF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减轻炎性反应并抑制心室重构。
2017年05期 v.25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乃安;周亮;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成年人6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舒张早期充盈峰最大充盈速度(E值)、舒张晚期充盈峰最大峰值速度(A值)、E/A比值、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结果观察组患者E值、E/A比值、LVEF低于对照组,A值、LAD、LVEDD、LVPWD高于对照组(P<0.05)。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患者E值、E/A比值、LVEF高于Ⅲ级及Ⅳ级患者,Ⅲ级患者E值、E/A比值、LVEF高于Ⅳ级患者(P<0.05);Ⅱ级患者A值、LAD、LVEDD、LVPWD低于Ⅲ级及Ⅳ级患者,Ⅲ级患者A值、LAD、LVEDD、LVPWD低于Ⅳ级患者(P<0.05)。结论心脏彩超可有效评估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2017年05期 v.25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诚花;李林祖;张明真;马爱芬;黄天然;何海燕;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6年9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RP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WBC、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WBC、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相比,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可更有效地降低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RP水平,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2017年05期 v.25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万旭;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医疗中心)呼吸内科肺功能室行肺功能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检查1次完成率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通气、肺弥散检查1次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老年患者肺功能检查中的不适,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检查顺利完成。
2017年05期 v.25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