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结合·

杨宝元教授自拟方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许治国1,张丽敏1,任朝霞1,薄 云2,员晓华3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指令课题(2015050)
1.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
2.064300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人民医院
3.063030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
通信作者:许治国,E-mail:tszyyw@tom.com
DOI:10.3969/j.issn.1008-5971.2017.09.025
许治国,张丽敏,任朝霞,等.杨宝元教授自拟方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9):99-102.
XU Z G,ZHANG L M,REN Z X,et al.Clinical effect of professor YANG Bao-yuan self-made modified Chinese herb decoction in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stable effort angina pectoris[J].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2017,25(9):99-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是患者由于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原因导致心肌需氧量增加,进而诱发心绞痛[1-2]。中医学理论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真心痛”范畴,而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是由心气虚衰、痰瘀互结及心络受阻等所致[3]。杨宝元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和科研工作多年,杨教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为阳气亏虚,标实为痰浊、阴寒及血瘀相互为患[4-5],为了进一步探索杨宝元教授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本研究观察了杨宝元教授自拟方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45~70岁;(2)心绞痛发作次数>2次/周。排除标准:(1)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分级Ⅲ~Ⅳ级者;(2)合并其他类型心脏病、更年期综合征、重度神经官能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者;(3)合并重度高血压〔血压>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律失常、心肺功能不全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5)过敏体质者;(6)近4周内行手术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60例,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6]中的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及《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中的胸痹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40~60岁,平均年龄(51.7±10.3)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9±4.0)年。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2.1±10.7)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9±3.4)年。两组患者性别(χ2=0.067,P=0.795)、年龄(t=0.147,P=0.883)及病程(t=0.000,P=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具体如下:合并高血压者给予卡托普利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12.5~25.0 mg/次,2~3次/d;合并糖尿病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250 mg/次,3次/d;合并高脂血症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生产)20 mg/次,睡前口服。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4粒/次,3次/d,口服。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杨宝元教授自拟方加味治疗,自拟方组分如下:瓜蒌30 g,川芎30 g,太子参30 g,薤白15 g,地龙15 g,鹿角霜15 g,丹参15 g,半夏10 g,桂枝10 g,炙甘草10 g。加味:气滞血瘀者加枳壳10 g,檀香10 g;气虚血瘀者加黄芪60 g,鸡血藤30 g;气阴两虚者加麦冬10 g,五味子10 g;心血瘀阻者加桃仁15 g,红花10 g,当归10 g;心肾阴虚者加龟板30 g,五味子10 g;痰阻心脉者加茯苓10 g,陈皮10 g,白芥子10 g;阴寒凝滞者加炮附子15 g,干姜10 g;阳气虚衰者加黄芪60 g,炮附子15 g;挟有郁热者加栀子10 g,黄连10 g,淡豆豉10 g。用水煎服,1剂/d,取药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效果、中医症候改善效果及综合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和血脂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中的中医症候评分标准,包括主证(胸痛、胸闷)、次证(心悸、气促、疲倦乏力)、舌象及脉象,采用快速血脂检测仪(南京丰达医疗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1 心电图改善效果判定标准[8] 显效:治疗后心电图检查示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治疗后心电图检查示ST段较治疗前升高>0.05 mV,但未恢复正常,T波倒置变浅>25%,T波有平坦变为直立,室内或房室传导阻滞改善;无效:治疗后心电图检查示无明显改变。
1.4.2 中医症候改善效果判定标准 参照《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中的中医症候改善效果判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100%,显效:疗效指数减少>70%;有效:疗效指数减少30%~70%;无效:疗效指数减少<30%。
1.4.3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9]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示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示有所改善;无效:主要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年龄、病程、中医症候评分及血脂指标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心电图改善效果、中医症候改善效果及综合疗效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心电图改善效果 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2,P<0.05,见表1)。

2.2 中医症候改善效果 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7,P<0.05,见表2)。

2.3 综合疗效 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9,P<0.05,见表3)。

2.4 中医症候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胸痛评分、胸闷评分、心悸评分、气促评分、疲倦乏力评分、舌象评分及脉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胸痛评分、胸闷评分、心悸评分、气促评分、疲倦乏力评分、舌象评分及脉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血脂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尿、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真心痛”范畴,其主证为气促、胸痛彻背、喘息、不能平卧,病情轻者仅表现为呼吸不畅、胸闷如室,病情严重者则表现为胸痛、背痛彻心等。中医学者认为,大部分胸痹患者呈心气(阳)虚,出现血行瘀滞、鼓脉无力,导致心脉瘀阻,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杨宝元教授提出“阳微”即阳气不足,“阴弦”即阴寒、血瘀、痰浊等,胸痹患者上焦阳虚、下部阴邪,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金匮要略》强调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应温阳通痹,并提出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杨宝元教授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带徒指导老师,长期研究心血管疾病病理病机、治疗方法。杨宝元教授以《内经》中“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结则散之”为原则,并结合冠心病心绞痛“阳微阴弦”的病因病机,最终确立了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治疗原则,即温阳益气、活血化瘀[10]。杨宝元教授自拟方中瓜蒌性甘寒,能利气散结、清肺化痰、开通胸隔痹塞;半夏性辛温,能清痞散结、燥湿化痰;薤白辛开行滞、苦泄痰浊,能温通胸阳、散阴寒凝结,与瓜蒌、半夏联用能通阳泄浊、祛痰行滞、散气宣痹;川芎、地龙、丹参三药联用能强化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太子参能益气生津、补益脾肺;鹿角霜性咸温,能温肾助阳;桂枝能助阳化气、温通经脉、散寒解表;炙甘草能补中益气,驱不正之气。诸药合用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等功效[11-12]。
我国名老中医是中医临床能力和学术造诣较高群体,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推动祖国医学发展、加快中医学术人才培养、提高临床能力的关键[13],而总结和归纳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思维可揭示辨证论治经验及用药规律[14-15]。本研究采用杨宝元教授自拟方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效果、中医症候改善效果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杨宝元教授自拟方加味治疗能有效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善效果、中医症候改善效果、综合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胸痛评分、胸闷评分、心悸评分、气促评分、疲倦乏力评分、舌象评分、脉象评分及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杨宝元教授自拟方加味能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中医症候和血脂指标。
综上所述,杨宝元教授自拟方加味治疗能有效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善效果、中医症候改善效果、综合疗效,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和血脂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晓娟,宿淑琴,孙玉华,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指导[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33-3034.
[2]姚涛,吴达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评分的分析及治疗[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9(3):48-50.
[3]胡雪芳.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56.
[4]李君,杨茜,董健,等.3种方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2):2664-2666.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22.025.
[5]李芳.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6):67-68.
[6]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黑龙江医药科学,1985,11(3):243-245.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8]陈可冀,廖加桢,肖震祥.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8-319.
[9]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心病专业委员会.中医心病之心绞痛诊断与疗效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0):581-583.DOI:10.3969/j.issn.1673-1727.2004.10.001.
[10]何威,王莉,蔡克银,等.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疗效及对临床指标影响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4):124-127.
[11]杨宝元,李继安,董印宏,等.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相关性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43(8):28-30.DOI:10.3969/j.issn.1672-397X.2011.08.016.
[12]杨宝元,张洁,史俊玲,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中医气虚血瘀病机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4):385-387.DOI:10.3969/j.issn.1672-1349.2009.04.003.
[13]任朝霞.杨宝元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证用药遣方规律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5,13(16):53-55.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5.16.025.
[14]孟燕.温阳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
[15]孙丽华,何燕,黄希,等.益气养阴法治疗胸痹的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7):1512-1513.DOI:10.13193/j.archtcm.2013.07.42.sunlh.007.
(收稿日期:2017-06-08;修回日期:2017-09-06)
(本文编辑:谢武英)